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离骚集传》一书是钱杲之撰写的,其表面目的在探访屈原遗迹之后遂想为离骚做注并想要流传于楚地,其真正目的是将离骚归类成赋,并分章节,成就自己的一家之说并流传于后世。
【关键词】钱杲之;《离骚集传》;成书情况
《离骚集传》是宋朝一本重要的离骚辑注类著作,该书在王逸《楚辞补注》的基础上,参考洪庆善《楚辞补注》,旁採《尔雅》、《淮南子》、《本草》、《山海经》等诸典籍,在名物训诂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离骚集传》一书的版本价值也很高,在宋版的基础上考究《离骚》的旧本和新本都很重要,如《楚辞著作提要》中指出:“钱氏此《离骚集传》在版本学上也有一定的意义。从此书众多的序、跋来看,此书是从宋版承袭而来,可以说它保持了比较早的《楚辞》版本。”①
一、《离骚集传》作者及成书背景
《离骚集传》作者在历代楚辞词类著作中或者目录书中记录的仅有“《离骚集传》钱杲之撰,钱杲之晋陵人,生平不详。”钱志熙在其《离骚集传》作者里籍家世考②一文中对于钱杲之的家世背景做了一个详实的考证并得出钱杲之为宋朝永嘉学派的代表之一钱文子的侄子。其论据详实可靠,其考据有很强的文献性,尤其是所提到的钱文子佚文《离骚集传序》一文,此佚文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于钱文子轶文的辑佚情况,更重要的还在于对于另外一本书《离骚集传》的作者及成书背景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钱志熙先生的这篇文章利用钱文子的《离骚集传序》“予来长沙,访原遗迹,邈不可见。而土人独以原死之日,共作彩舟竞渡相水。追寻荆楚之故事,因取《离骚》命兄子( )之(此处钱志熙的引文中未写此字,而是以一特殊符号代替)稍加雠正,且采集旧注,以传于楚人。”③指出《离骚集传》是钱文子在长沙,游览屈原遗迹时命其侄子钱(杲)之对《离骚》在旧注的基础上进行雠正。钱先生还考证出钱文子任醴陵县令,是在庆元二年(1196)至庆元四年(1198)前后。并且根据《离骚集传序》指出钱文子在任湘官时,钱文子的侄子也就是钱杲之随其赴任。从钱先生的推论中可知钱杲之《离骚集传》是钱文子任湘官游长沙时命其侄子进行著录,也就是说此书的成书时间应该是在庆元二年(1196)之后。在此笔者利用另外一篇《离骚集传》的题跋来证实钱先生的考证在时间上是可靠的。清吴翌凤抄本《离骚集传》鲍廷博跋:“……其注多本王叔师之说,有间採洪庆善补注,则是绍兴以后人矣……”④从此句中可以看出《离骚集传》是在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刊刻成书之后才进行编纂的,并且鲍氏还指出钱杲之应该是绍兴以后的人。从历史年代表中可得知绍兴为宋朝年号时期为1131(绍兴元年)至1162(绍兴三十二年)。洪兴祖,字庆善,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由此可以看出洪兴祖的《楚辞补注》是在这一时期期间完成了,也因此可以看出庆元二年(1196年)在绍兴时期之后,在此处印证的钱志熙先生的推论的精确性及可信性。钱先生的此篇文章笔者甚是赞同,但有小小一处地方不是很认同,即文中“又按木之及钱文子儿子钱释之的行字里,都有木字,所以离骚集传的作者的名字,应该是藁之或杲之,而非皋之。”②仅凭这一点断定其名字的书写形式太过武断,并且与前边作者提出来的“文子长兄钱寅中绍熙四年陈亮榜进士,有二子谥之、木之”⑤的论述有矛盾之处,如钱谥之的名字中也并没有“木”字,何以仅根据其他二人的名字断定钱杲之(笔者根据众多《离骚集传》传本中的作者名字用“杲”一字)的“杲”不应为“皋”字?或因笔者才疏学浅,不解中国名字文化,则就此处保留疑问,有机会再考证此事。
二、《离骚集传》成书目的
钱文子《离骚集传序》:“《诗》载十五国风,微若桧,远若秦,悉具之。而楚以大国,近在江汉间,良卿良臣,交政中国,亦当彬彬见于文辞,而于《诗》无传焉。至屈原赋《离骚》,( )慨感愤、远游放言,而刘安、司马迁、杨雄之徒深味其辞,以为同于《风》、《雅》。至祖述其后者,遂尊之以为经。古者诗有六义,唯风、雅、颂以名其篇,而赋与比兴迭行其间,无定体。至《离骚》之作,则自其生而长,长而仕,仕而不得志,不得志而不得去,始终本末实敷言之,而赋之体具矣。骚,犹扰也,自伤离此扰扰,以名其赋也。汉王逸以离为别,骚为愁,经为径,即失其旨;而梁萧统选文,乃特名之以‘骚’。彼徒习其读不得其义,又为畏之。③
此《离骚集传序》为钱志熙先生所辑的钱文子佚文,从此文对于离骚集传的成书的目的可以窥探一二。文中“追寻荆楚之故事,因取《离骚》命兄子( )之稍加雠正,且采集旧注,以传于楚人。”由此可以看出,钱文子让侄子钱杲之利用旧注,进行稍微的校雠《离骚》然后传于当时的楚地。但这只是钱文子的谦虚之词,在钱杲之之前为《离骚》作注的楚辞著作的名气相当大的著作远如王逸《楚辞章句》,近如朱熹《楚辞集注》洪庆善《楚辞补注》,如果想要流传于楚地,恐怕当时这些名家的文章早就流传于楚地了。可见钱文子命钱杲之作《离骚集传》的真正目的远非于此,在这篇序文中作者用大篇幅论述了如《关雎》、《雀巢》等文章形式上不是诗,但大家都知道这类文章是诗,从而讽刺王逸、萧统不知道《离骚》就应该属于赋。接着便在后半部分综述了屈原的经历最后著成《离骚》,且屈原的事迹千年备受怀念。其实钱文子的序表明了《离骚集传》的写作目的就是将《离骚》归类成赋,然后对其进行注解成一家之言,而钱杲之《离骚集传》自记也说明了这一点。杲之自记云:“右离骚赋凡十四节,三百七十三句。蓋古诗有节有章,赋有节无章。”⑦从钱杲之自序中可以明确的看出,钱杲之是将离骚归类为赋并且将其分章分句,作为自己著《离骚集传》最重要的特点。
另外最早记载《离骚集传》的目录书是钱曾的《读书敏求记》,而钱曾也对《离骚集传》做过评注,《读书敏求记》曰:“杲之,晋陵人,解离骚而名为集传者,不敢同王叔师之注也。然其旨一禀于叔师。旁採尔雅,山海经,本草,淮南子诸书,而分离骚三百七十三句为十四节。蓋谓古诗有节有章,赋则无章有节耳。杲之不晓昭明置骚于诗后之意,妄认骚即为赋,侏儒之隅见如此。”钱曾认为钱杲之《离骚集传》最具自身特点的部分为侏儒之隅,显然钱曾并不认为钱杲之将《离骚》归为赋是正确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离骚集传》成书的目的就是另辟蹊径指出《离骚》即为赋,且旁採诸书,成就自己一著作。钱曾的评论只是根据梁萧统的《文选》对于《离骚》的分类就评价钱杲之“骚即为赋”的观点为低见。在笔者看来钱曾的观点未免太过于偏激,仅凭《文选》将《离骚》置于诗之后就认为钱杲之的观点为隅见。钱文子的序文上下大篇幅通过用《诗》做例子来论证出“离骚就是赋”的观点,显然从钱曾的评论中可以看出他也许未读到过钱文子的《离骚集传序》,如果读过恐怕钱曾的看法会略有改变。
综合钱文子的《离骚集传》序及钱曾的评价,可以看出钱杲之的《离骚集传》成书的目的就是在认为离骚就是赋的基础上,将其分章句,旁採诸说,成就自己的一家之言。将自己对《离骚》无论从题材分类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融入自己特有的东西,著成《离骚集传》一书传于后世,使得自己的观点传扬于后世。
注释:
①楚辞学文库第三卷《楚辞著作提要》P39
②錢志熙《离骚集传》作者家世里籍考.中国典籍与文化
③[宋]陈仁子.《文选补遗》,《四库全书》总集类,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④钱杲之撰,清吴翌凤抄本.《离骚集传》
⑤与脚注2同
⑥与脚注3同
⑦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中华书局,P65
参考文献:
[1]白铭.二十世纪楚辞研究文献目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2]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M].北京:中华书局,1961
[3]崔富章.楚辞书目五种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崔富章.楚辞书录解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钱志熙.《离骚集传》里籍家世考[J].中国典籍与文化
【关键词】钱杲之;《离骚集传》;成书情况
《离骚集传》是宋朝一本重要的离骚辑注类著作,该书在王逸《楚辞补注》的基础上,参考洪庆善《楚辞补注》,旁採《尔雅》、《淮南子》、《本草》、《山海经》等诸典籍,在名物训诂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离骚集传》一书的版本价值也很高,在宋版的基础上考究《离骚》的旧本和新本都很重要,如《楚辞著作提要》中指出:“钱氏此《离骚集传》在版本学上也有一定的意义。从此书众多的序、跋来看,此书是从宋版承袭而来,可以说它保持了比较早的《楚辞》版本。”①
一、《离骚集传》作者及成书背景
《离骚集传》作者在历代楚辞词类著作中或者目录书中记录的仅有“《离骚集传》钱杲之撰,钱杲之晋陵人,生平不详。”钱志熙在其《离骚集传》作者里籍家世考②一文中对于钱杲之的家世背景做了一个详实的考证并得出钱杲之为宋朝永嘉学派的代表之一钱文子的侄子。其论据详实可靠,其考据有很强的文献性,尤其是所提到的钱文子佚文《离骚集传序》一文,此佚文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于钱文子轶文的辑佚情况,更重要的还在于对于另外一本书《离骚集传》的作者及成书背景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钱志熙先生的这篇文章利用钱文子的《离骚集传序》“予来长沙,访原遗迹,邈不可见。而土人独以原死之日,共作彩舟竞渡相水。追寻荆楚之故事,因取《离骚》命兄子( )之(此处钱志熙的引文中未写此字,而是以一特殊符号代替)稍加雠正,且采集旧注,以传于楚人。”③指出《离骚集传》是钱文子在长沙,游览屈原遗迹时命其侄子钱(杲)之对《离骚》在旧注的基础上进行雠正。钱先生还考证出钱文子任醴陵县令,是在庆元二年(1196)至庆元四年(1198)前后。并且根据《离骚集传序》指出钱文子在任湘官时,钱文子的侄子也就是钱杲之随其赴任。从钱先生的推论中可知钱杲之《离骚集传》是钱文子任湘官游长沙时命其侄子进行著录,也就是说此书的成书时间应该是在庆元二年(1196)之后。在此笔者利用另外一篇《离骚集传》的题跋来证实钱先生的考证在时间上是可靠的。清吴翌凤抄本《离骚集传》鲍廷博跋:“……其注多本王叔师之说,有间採洪庆善补注,则是绍兴以后人矣……”④从此句中可以看出《离骚集传》是在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刊刻成书之后才进行编纂的,并且鲍氏还指出钱杲之应该是绍兴以后的人。从历史年代表中可得知绍兴为宋朝年号时期为1131(绍兴元年)至1162(绍兴三十二年)。洪兴祖,字庆善,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由此可以看出洪兴祖的《楚辞补注》是在这一时期期间完成了,也因此可以看出庆元二年(1196年)在绍兴时期之后,在此处印证的钱志熙先生的推论的精确性及可信性。钱先生的此篇文章笔者甚是赞同,但有小小一处地方不是很认同,即文中“又按木之及钱文子儿子钱释之的行字里,都有木字,所以离骚集传的作者的名字,应该是藁之或杲之,而非皋之。”②仅凭这一点断定其名字的书写形式太过武断,并且与前边作者提出来的“文子长兄钱寅中绍熙四年陈亮榜进士,有二子谥之、木之”⑤的论述有矛盾之处,如钱谥之的名字中也并没有“木”字,何以仅根据其他二人的名字断定钱杲之(笔者根据众多《离骚集传》传本中的作者名字用“杲”一字)的“杲”不应为“皋”字?或因笔者才疏学浅,不解中国名字文化,则就此处保留疑问,有机会再考证此事。
二、《离骚集传》成书目的
钱文子《离骚集传序》:“《诗》载十五国风,微若桧,远若秦,悉具之。而楚以大国,近在江汉间,良卿良臣,交政中国,亦当彬彬见于文辞,而于《诗》无传焉。至屈原赋《离骚》,( )慨感愤、远游放言,而刘安、司马迁、杨雄之徒深味其辞,以为同于《风》、《雅》。至祖述其后者,遂尊之以为经。古者诗有六义,唯风、雅、颂以名其篇,而赋与比兴迭行其间,无定体。至《离骚》之作,则自其生而长,长而仕,仕而不得志,不得志而不得去,始终本末实敷言之,而赋之体具矣。骚,犹扰也,自伤离此扰扰,以名其赋也。汉王逸以离为别,骚为愁,经为径,即失其旨;而梁萧统选文,乃特名之以‘骚’。彼徒习其读不得其义,又为畏之。③
此《离骚集传序》为钱志熙先生所辑的钱文子佚文,从此文对于离骚集传的成书的目的可以窥探一二。文中“追寻荆楚之故事,因取《离骚》命兄子( )之稍加雠正,且采集旧注,以传于楚人。”由此可以看出,钱文子让侄子钱杲之利用旧注,进行稍微的校雠《离骚》然后传于当时的楚地。但这只是钱文子的谦虚之词,在钱杲之之前为《离骚》作注的楚辞著作的名气相当大的著作远如王逸《楚辞章句》,近如朱熹《楚辞集注》洪庆善《楚辞补注》,如果想要流传于楚地,恐怕当时这些名家的文章早就流传于楚地了。可见钱文子命钱杲之作《离骚集传》的真正目的远非于此,在这篇序文中作者用大篇幅论述了如《关雎》、《雀巢》等文章形式上不是诗,但大家都知道这类文章是诗,从而讽刺王逸、萧统不知道《离骚》就应该属于赋。接着便在后半部分综述了屈原的经历最后著成《离骚》,且屈原的事迹千年备受怀念。其实钱文子的序表明了《离骚集传》的写作目的就是将《离骚》归类成赋,然后对其进行注解成一家之言,而钱杲之《离骚集传》自记也说明了这一点。杲之自记云:“右离骚赋凡十四节,三百七十三句。蓋古诗有节有章,赋有节无章。”⑦从钱杲之自序中可以明确的看出,钱杲之是将离骚归类为赋并且将其分章分句,作为自己著《离骚集传》最重要的特点。
另外最早记载《离骚集传》的目录书是钱曾的《读书敏求记》,而钱曾也对《离骚集传》做过评注,《读书敏求记》曰:“杲之,晋陵人,解离骚而名为集传者,不敢同王叔师之注也。然其旨一禀于叔师。旁採尔雅,山海经,本草,淮南子诸书,而分离骚三百七十三句为十四节。蓋谓古诗有节有章,赋则无章有节耳。杲之不晓昭明置骚于诗后之意,妄认骚即为赋,侏儒之隅见如此。”钱曾认为钱杲之《离骚集传》最具自身特点的部分为侏儒之隅,显然钱曾并不认为钱杲之将《离骚》归为赋是正确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离骚集传》成书的目的就是另辟蹊径指出《离骚》即为赋,且旁採诸书,成就自己一著作。钱曾的评论只是根据梁萧统的《文选》对于《离骚》的分类就评价钱杲之“骚即为赋”的观点为低见。在笔者看来钱曾的观点未免太过于偏激,仅凭《文选》将《离骚》置于诗之后就认为钱杲之的观点为隅见。钱文子的序文上下大篇幅通过用《诗》做例子来论证出“离骚就是赋”的观点,显然从钱曾的评论中可以看出他也许未读到过钱文子的《离骚集传序》,如果读过恐怕钱曾的看法会略有改变。
综合钱文子的《离骚集传》序及钱曾的评价,可以看出钱杲之的《离骚集传》成书的目的就是在认为离骚就是赋的基础上,将其分章句,旁採诸说,成就自己的一家之言。将自己对《离骚》无论从题材分类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融入自己特有的东西,著成《离骚集传》一书传于后世,使得自己的观点传扬于后世。
注释:
①楚辞学文库第三卷《楚辞著作提要》P39
②錢志熙《离骚集传》作者家世里籍考.中国典籍与文化
③[宋]陈仁子.《文选补遗》,《四库全书》总集类,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④钱杲之撰,清吴翌凤抄本.《离骚集传》
⑤与脚注2同
⑥与脚注3同
⑦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中华书局,P65
参考文献:
[1]白铭.二十世纪楚辞研究文献目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2]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M].北京:中华书局,1961
[3]崔富章.楚辞书目五种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崔富章.楚辞书录解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钱志熙.《离骚集传》里籍家世考[J].中国典籍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