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块块青砖在长城儿女面前苏醒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33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板厂峪村坐落在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镇,在一次的长城文物考古调查中,意外发现了板厂峪明代长城砖窑群,窑址保存完整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被研究者认为是中国明长城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关键词】考古;明代;长城砖窑;文物;板厂峪
  1573年即大明万历元年,一座座砖窑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板厂峪点燃熊熊炉火,一声洪亮的吆喝,长长的声音响彻沟谷:开窑了——
  这就是辗转流传几百年明代长城砖窑群的故事。
  来到板厂峪每每见到矗立在山崖峭壁之上,万仞沟壑之中的长城,都不禁惊叹!这么高,这么险的地方,长城基石又是那么重,当时人们是怎么把它们运上来的?长城用那么多砖是从哪里来的?答案是就地取材。可谁也没有预料到,这“就地”,竟然是那么样的近,就在长城脚下。
  2002年12月1日,当地文物考古人员在板厂峪进行长城文物考古调查中,意外发现了板厂峪明代长城砖窑群,这在国内罕见,特别是原封未动烧制好的满窑青砖更是国内仅有,人们惊叹!
  这些明长城砖窑群的发现以其规模之大、窑址保存完整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被研究者认为是中国明长城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板厂峪明代为军事重区
  板厂峪村坐落在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镇西的沟口里,由三个自然村——东沟、西沟和大庄组成。整条沟呈南北狭长走向,“丫”字形分布,长约五公里。历史上先有“长谷峪”之名,后有“板场峪”之谓(现在又叫“板厂峪”),两名偶有互用,都是指的这条沟。风烟变迁,随着现在板厂峪村的通用,人们就慢慢忘记了长谷峪。很难说出板厂峪名字的起因由头,或许与那些砖窑有关,但长谷峪的名字却非常形象生动,准确地反映了这里的地形地貌。
  板厂峪堡、长谷峪堡与南部相邻的拿子峪堡、花场峪堡是长城重要关隘——义院口关,南北两翼的重要协防城堡。均是明正统十四年(1450年)燕河营提调的七十处关寨营堡之一。明朝时归属石门路义院口关地方守令统领调度。
  明嘉靖四年(1526年)设立巡关御史,分守燕河营提调义院口,“外阅边墙,内阅操营”。后在十九年(1541年)正月,加强东部边防,关营相兼,燕河营改以石门寨营提调,辖义院口关。
  板厂峪堡、长谷峪堡两堡相距1.5公里。据明万历三十八年《卢龙塞略》记载:位于主沟的板厂峪堡城,建城略晚。“城石,高丈五尺,周九十二丈四尺,南门有楼,居三十二家。”即现在的板厂峪村庄所在地。位于东沟口的长谷峪堡城,建城要早,使用毛石垒砌城墙,白灰勾缝。“城石,高丈五尺,周百二十九丈七尺,东南门各楼,居二十七家。”即东沟口的现废弃城址,另外在板厂峪村西沟发现有未见著录的石筑简易围墙(可能是窑工的居址或砖坯晾晒场)。三处遗址相距1.5公里,在地理位置上构成了“品”字形,呈拱卫之势布局。新发现的明长城砖窑群主窑场就建筑在三处遗址中间一块比较开阔的高台平地上。
  揭开埋藏在砖窑里的秘密
  从史籍记载板厂峪当年发生的战事和现长城上遗留下来的碑刻对比中,我们找到可靠信息和依据对明长城砖窑群始建年代作出判断。
  板厂峪堡作为义院口关的北翼之臂发挥着巨大的军事作用,同时它也是保卫板厂峪明长城砖窑群的主要军力来源。这么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明中后期却并不安静,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战斗几十起,其中最大的一起发生在明万历元年(1573年)二月,这是一次三百余人规模的旷日大战。据《永平府志》(明万历二十七年)记载:“万历元年二月,虏犯义院口,提调陈忠及南北军堵退,追斩一颗,又三百余骑至长谷口迆北窟窿台边外,战十余阵乃去。”这场战斗的地点据考就在今板厂峪村西山横亘南北的长城上。这里有一条小便道通过长城,是个小关口,在长城墙上修建了一个小卷门,卷门之上修筑了守关的长城敌台,故俗称窟窿台。“窟窿台边外”就是指今板厂峪明长城砖窑群西侧山岭上发现石炮阵地和石雷窖藏的地方。
  这一时期正是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后,为加强北部防御,调配军队和民夫对蓟镇长城进行加固城墙,增筑空心楼台高峰期。增筑楼台是一项浩大的军事工程,它不是亡羊补牢的事后补救,而是现实军情所迫,当务之急,任务艰巨。需要严密组织、精心谋划,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提前筹备大量的长城建筑材料。板厂峪明长城砖窑群正是为这项重大军事工程而建的。
  我们从板厂峪东北部至平顶峪的一段长城上现存碑刻——《万历元年(1573年)修筑长城阅视碑》中了解到:在万历元年(1573年)九月,即窟窿台边战斗8个月之后,义院口提调陈忠,陪同兵部右侍郎汪道昆、总理练兵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戚继光、分守石门路参将署部指挥佥事张掖、张拱及山东秋班都司刘沛等十余名大小军政官员联合视察义院口关一带的边关防务记载中,可看出板厂峪明长城砖窑群是军事重地。
  按《明史 兵志》记载,明建立起了修长城的“班军”制度,即召调山东、浙江等各地的军队“分春秋配班……春以三月至,八月还,秋以九月至,来岁二月还”来修筑长城,这主要是为了避免与当地农时发生冲突,所以用“毕农而来,先农务遣归”的办法来调配修长城的兵员。这些征调来的军队兵员,因定时轮防,当地人叫他们为“客兵”。而本身就是蓟、辽、保定的内地军队戍守边关的兵,是国家的正规编制,称“官兵”,又称为“边兵”。
  这次汪道昆、戚继光等高级官员阅视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启动增修长城敌楼工程誓师总动员大会,更是对二月份在“窟窿台边外”之战的檄讨。所以从山东刚刚征调来的都指挥使司刘沛参加了这次大阅视活动,这也是他率领山东秋班客兵来修长城履职的日子。
  如果说刘沛率领山东秋班客兵在九月份开始施工,建造楼台所需建筑材料筹备期要在半年以上,因为砖是长城楼台主要的建筑材料,它需要一段时间晒干焙烧。那至少在上半年就要烧造备好砖。所以我们推测板厂峪明长城砖窑群最初大量开窑的时间当在明万历元年(1573年)的上半年左右。   由此我们不难推想并有理由相信,板厂峪明长城砖窑开窑时间与“窟窿台外边”之战的时间并非吻合,它们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这是一场破坏战,这是一场保卫战,是一场关乎板厂峪明长城砖窑能否顺利开工之战。那浩浩荡荡的三百铁骑应是奔着砖窑而来,史称“窟窿台外边”之战为“砖难”。
  板厂峪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使这里易守难攻,确保了长城用砖能够正常产出,这里成为了供给长城用砖的重要生产兵工厂,是明代蓟镇石门路长城用砖的重要供给地。
  筑城必需的大量军用物资——砖,从这里源源不断地供给周边各地。
  由黄土到青砖再到长城
  板厂峪作为明长城砖的生产基地,具备了烧造砖瓦所需的基本要素:充足的水源,丰富的植被燃料及大量充足的胶结黄土资源。板厂峪东沟、西沟、后塘等处,凡有好黄土堆积的地方均有砖窑遗址。已确认60余座砖窑。另外,在东沟还发现了3座石灰窑和打铁炉遗迹。
  2003年7月21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市、县文物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板厂峪明长城砖窑群2号、4号窑进行了正式发掘。砖窑由窑室、窑床、烟道、火膛、焚口、通风洞及外部窑道组成。窑口直径4.1米,深3.78米。每窑一次可烧青灰色长方形砖2300余块。
  烧造的砖主要是长37厘米,宽18厘米,厚8厘米规格的长条砖。另采集到地漫砖、压帽滚水砖、垛口角砖、异型砖等。
  这些砖无论从其规格还是形制,都与长城用砖一致。可见矗立在山巅之上的长城,盘踞在沟谷里的城堡,全部得益于这些砖窑烧造出来的一砖一瓦。从这里我们能够清晰看到由黄土到砖窑再到筑城,构成了明长城军事建筑工艺完整过程。板厂峪明长城砖窑群的生产规模之大,无法估量,所用的人力物力之巨,无法猜想。
  当时这是怎样的景象呢?
  在军情紧急,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燃起了窑火。沟谷中升腾起缕缕烟迹。戍边的兵士及窑工们,把一把把泥土幻化成一块块坚固的青砖,构筑在山河之上,搭建在荒漠之中。长城铸就的是不朽的风骨,传承的是民族不屈辱的精神。
  长城文化是我市旅游文化的“精髓”。
  今天,当倾力打造我市北部山区长城沿线的旅游景点时,明长城砖窑群的发现,无疑为板厂峪长城旅游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新的文化内容。
  板厂峪因明砖窑群的发现,确立了一个历史人文文化的支撑点,激发了人们研究追寻村庄里过去发生的人和事,点燃了秦皇岛人的长城情结。
  当我们将耳俯贴在砖墙上,聆听到的是长城那悠长的呼吸声,感受到的是长城脉搏的跳动,只有这时,我们才深刻地体会到长城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的真正意义。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文物管理处)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探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话题。中学美术是一门有较强的实践性和锻炼思维创新能力的课程,同时美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感受美术带来的艺术熏陶,还可以提升创新能力,带动学习兴趣。本文将从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和教学结果的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艺术之美,提升创新
期刊
一  办公室的郭峰秘书又来翻新来的文件。  县政协办档案员老陈暂时没事,一边就等,掏出指甲刀剪,指甲灰子就随着冬斜的太阳飘。一边看着他翻毕。才把一沓新文件贴上阅办单子。  郭峰没有找到他要看的文件。阳光很强。也很温暖。可看不到他的表情。  老陈就把粘了单子的文件放进一只夹子。卡在上午下班前要送到室主任马良那签出拟办意见,才逐一送到政协的主席、常务副主席批示。一般情况下,也有其它科室的人来看已阅办过
期刊
父亲节又到了。每当这时,我的心里就酸楚不已:父亲在世时,我们孩子们都没注意给父亲过过生日,更没有过过什么父亲节。可,父亲前年去世以后,每到父亲节来临时,我就强烈地想念起父亲来了。  今日,是父亲节。早晨起来,我仍不知今日该做些什么来度过父亲节。但总又感到,在这个节日里,应当为父亲做些什么。可父亲已经不在了,我除了强烈的悔憾心情,还能做些什么!  上午的科室里,年轻的大家都在说,今天以前,她们都给自
期刊
【摘 要】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意义重大,因而受到了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视唱练耳教学,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了视听练耳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增强音乐教学实效。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乐教学;旋律;节奏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对高校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成就,促
期刊
法语中有个词叫D€閖€?vu,是一种心理学无法解释的,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无数的影子叠加在我身上,我分不清7岁的我与17岁的我究竟谁是谁。  医院里灰白无力的光线苟延残喘地几乎无法照完整个安全通道。鞋子在地板砖上摩擦的声音像轻微得不易觉察的叹息。  记忆的片匣不断倒带,将十年光阴剥离成齑粉,轻者化烟,浊者化尘。我轰然退化,退化到为拔掉一颗牙而嚎啕顿足的时代。  我在小诊所的嘈杂声与
期刊
太极湾旁,美丽天堂,  古樟树生机盎然奋发图强。  千年渡船承载梦想,  石水碓诉不尽岁月沧桑。  走马楼记载了火红过往,  家家好消息安康兴旺。新鲜事  美女山下,幸福农庄,  翠竹林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铁索天桥飞黄腾达,  防洪堤道不尽地久天长。  走马灯跳跃着幸福时光,  年年好运来凤舞龙翔。  爱在苏港,情在苏港,  山水风光,牵成了风情画廊。  美在苏港,悦在苏港,  乐曲悠扬,勾勒了
期刊
瓯江绵延,江水涛涛,  圆圆村庄水上飘。  鸟语花香春来早,  萤火虫唱着绿色的歌谣。  尝一口农家菜,  快乐幸福来拥抱。  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世外桃源,  闻一闻清新空气的味道。  古樟参天,祥云飘飘,  湿地绿水村前环绕。  柳树发芽游客漫遨,  白天鹅漫着轻盈的步调。  品一口农家茶,  甜蜜快活乐逍遥。  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人间天堂,  画一画生态绿色的符号。  来吧,朋友,相约红圩,  人
期刊
题记: 来自全省各地参加湖南省小学品德骨干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班的老师,学习期间,长沙阳明小学热情带领学员们参观了梅溪湖音乐喷泉。学习后写下此文以做学习心得体会。  下车后  我独自一人,轻轻地  漫步在湖边小道上  想真实地贴近那平静的湖面,  静静地,生怕打扰那一池湖水  不久  音乐声起,喷泉涌起,霓红灯亮起  闪烁着五光十色的颜色  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绿的……  无法用什么来形容  
期刊
柳树属于落叶乔木,在中华大地上随处可见,没有杨树的笔直,没有松树的伟岸,但是它遒劲的枝干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柳树枝条柔软,垂向大地。古时柳于北方多为旱柳,在南方多为垂柳。如今北方的柳树也多为垂柳,这里的垂柳富蕴北方阳刚之气,兼具南方阴柔之美,装点天下,靓丽神州,其功不可没,其美不可夺。  树木品类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人们也对其歌之咏之。古人爱柳,付诸文字者不胜枚举。最早应追溯至诗经咏柳:“昔我往矣,
期刊
鸽子们  在湛蓝色的天空飞翔  那是一种和平的象征  广袤的原野,五谷丰登  欢乐的泉水流溢大地  幸福的闪电将生命照亮  神,居于天之最高层  鸽子啊!是上苍的馈赠  没有岩浆爆发的兆象  火山安静如神  远古的神咒,神秘而邈远  五行山下,五百年的无奈  神奇的道法  开始驯服荒蛮的本能  只是为了鸽子的飞翔  让天空明净如镜  高尚的的墓志铭  小于一只落满尘埃的紫金钵盂  一群群罪恶的灵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