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前,我们做过一期封面故事叫《广告入侵者》,我们分析了谷歌、Facebook这些新兴互联网公司所代表的强大的用户粘性和它们的数据挖掘能力,精准的营销和广告投放可能会颠覆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两年多时间过去以后,我们已经看到新媒体和新受众给传统大公司们带来的困扰:它们变得越来越不了解自己的消费者,甚至连消费者在哪里都成了一个问题。几周前,我们在做“2012年失意大公司”的时候提到宝洁,这家公司被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导致它在过去一年里低落的原因是“广告投放失策”,对于以营销见长并且提供最基本的日用消费品的宝洁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双重的打击,它的严重性差不多如这个标题所表达的困惑:人类不再用洗发水了吗?
这一期封面故事,我们总结了面对新的年轻消费者的若干条错误,这看起来有点冒险。如果单看每一条,可能都有捕捉到年轻消费者和消费趋势的成功先例,但如果哪个公司据此为圭臬,按图索骥,那多半会落下“刻舟求剑”的笑柄。我们用盲人摸象来形容眼下众公司的茫然,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可能也如同我们在“2012年失意大公司”中所提到的:Facebook不是电视时代的电视,宝洁也不是电视时代的宝洁—媒体没有找到最好的广告和营收模式,而公司客户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在新媒体中呈现的方式。人类当然还在用洗发水,产品和消费者一直在两端,只是媒介失灵了,它没有好的建立起联系沟通的方式。
如果以我们更为熟悉的媒体来看,我们也会面对一个同样基础的问题:人类不需要客观严谨的新闻报道了吗?《纽约时报》更有资格提出这样的问题,它们一直困惑于报纸的新媒体形式、盈利模式和未来走向。在我们这期的特写中,你会看到技术部门是如何做出不一样的突破的。虽然我还不能判断未来到底是不是会依赖于这样的路径,但至少有一点我觉得是对的,内容呈现方式一定应该有所变化。
如果把目光放到70几年前,当时有这样一些技术变化:印刷分色能力提升,可以造出光洁度、亮度以及克数更高的纸,轮转机可以高质量、高速度地印刷—于是有了《生活》这样的杂志,可以以每周为单位期发200万以上的印量提供新的媒体供应。并且,不能忽略的是,它从一开始就秉承了传统新闻价值观,它在内容形式上与报纸相比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但在公众服务这一点上一脉相承。如果再为它们多总结一句,那就是亨利·卢斯所一直强调的,它的读者是年轻的中产阶级。
这也是我对《纽约时报》现在所做的这些试验更感兴趣的原因,如果电子化新媒体成为方向,那么首先你还是要坚持做自己—价值观和产品品质不能有变化;如果你想关注未来的消费者,那么在你把最容易做出改变的制作方式、流程变革解决之后,最终还是要落在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化上……这可能不仅仅是《纽约时报》,我们封面故事当中提到的每个公司可能都应该思考背后隐藏着的那个核心问题:内容本身是不是出了问题?
人类还是会用洗发水,人类也需要客观严谨的新闻,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这些曾经伟大的公司生存至今的根本,但愿未来同样如此。
这一期封面故事,我们总结了面对新的年轻消费者的若干条错误,这看起来有点冒险。如果单看每一条,可能都有捕捉到年轻消费者和消费趋势的成功先例,但如果哪个公司据此为圭臬,按图索骥,那多半会落下“刻舟求剑”的笑柄。我们用盲人摸象来形容眼下众公司的茫然,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可能也如同我们在“2012年失意大公司”中所提到的:Facebook不是电视时代的电视,宝洁也不是电视时代的宝洁—媒体没有找到最好的广告和营收模式,而公司客户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在新媒体中呈现的方式。人类当然还在用洗发水,产品和消费者一直在两端,只是媒介失灵了,它没有好的建立起联系沟通的方式。
如果以我们更为熟悉的媒体来看,我们也会面对一个同样基础的问题:人类不需要客观严谨的新闻报道了吗?《纽约时报》更有资格提出这样的问题,它们一直困惑于报纸的新媒体形式、盈利模式和未来走向。在我们这期的特写中,你会看到技术部门是如何做出不一样的突破的。虽然我还不能判断未来到底是不是会依赖于这样的路径,但至少有一点我觉得是对的,内容呈现方式一定应该有所变化。
如果把目光放到70几年前,当时有这样一些技术变化:印刷分色能力提升,可以造出光洁度、亮度以及克数更高的纸,轮转机可以高质量、高速度地印刷—于是有了《生活》这样的杂志,可以以每周为单位期发200万以上的印量提供新的媒体供应。并且,不能忽略的是,它从一开始就秉承了传统新闻价值观,它在内容形式上与报纸相比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但在公众服务这一点上一脉相承。如果再为它们多总结一句,那就是亨利·卢斯所一直强调的,它的读者是年轻的中产阶级。
这也是我对《纽约时报》现在所做的这些试验更感兴趣的原因,如果电子化新媒体成为方向,那么首先你还是要坚持做自己—价值观和产品品质不能有变化;如果你想关注未来的消费者,那么在你把最容易做出改变的制作方式、流程变革解决之后,最终还是要落在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化上……这可能不仅仅是《纽约时报》,我们封面故事当中提到的每个公司可能都应该思考背后隐藏着的那个核心问题:内容本身是不是出了问题?
人类还是会用洗发水,人类也需要客观严谨的新闻,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这些曾经伟大的公司生存至今的根本,但愿未来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