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ramisu_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移动学习、“互联网 ”、虚拟现实技术等崭新的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移动学习;互联网 ;虚拟现实技术
  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情况,其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不高,同时,部分学校认为《语文》与学生的就业联系不大,使中职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群间的交际日益密切,语文综合能力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已越来越被重视,而对于工作在企业一线的中职生来说,拥有良好的语文综合能力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党的十九大加大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对现行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作出新的思考和探索。
  一、 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意时间和地点发生的学习,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是一种未来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隨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和方式的学习。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首先将课程划分成精心提炼的章节,分段按时推送,辅以大量学习补充资料,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许多分享互动环节,促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加强记忆的同时更提升学习《语文》课程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资料下载、经验分享、登录次数等关键数据统计,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主动性,凭借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跟进和掌握。例如:在讲解“口语交际基础训练”这部分章节时,任课教师可以首先使用班级QQ群进行课前预习的布置,要求学生准备一段应聘面试的录音并使用手机上传集中在授课时进行播放。在授课时使用在线口语交际平台进行听、问、答、辩的课程环节训练,在训练中使用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的形式进行分享和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和点赞评价,在课后可以利用思创、微学宝等手机在线移动平台进行“应聘面试”录音作业的更改和布置,也可以将优质的交际视频和录音上传到移动平台,让学生随时浏览、阅读和巩固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移动学习平台的多维度报表统计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听、问、答、辩”等内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质量,从而不断地改善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语文》课程的综合学习方案,在移动学习平台大模块的前提下,为学生专门制作整体UI设计、上传《语文》课程的最新资讯、《语文》定制课程等,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害羞等性格的学生来说,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其消除心理负担,弥补传统课堂和面对面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尴尬的场面,驱除交流的胆怯心理,从而轻松地学习和交流。
  二、 “互联网 ”的教学方式
  “互联网 ”的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课程变革所产生的概念,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手段把线下的教学内容做到线上去,并将互联网技术融合到课程的讲解、课堂的管理、课后的服务等环节中。“互联网 ”强调“顺势创新”,是传统的授课以既有讲解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进行教学创新甚至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的教学体验。例如:在讲授“幽径悲剧(季羡林)”这一章节时,任课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幽径悲剧教学案例和设计的收集,并下载相关的视频和背景进行配合式教学,也可以在授课前制作如“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或“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的微课视频,使学生感知到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在授课时灵活地运用“互联网 ”的教学平台进行在线阅读、在线朗诵经典语句、在线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线实时讨论、在线解答和在线评价等环节进行层层铺垫式的体验式教学,对于“季先生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等难点内容,可以使用“互联网 ”的在线有声小说功能进行重点式阅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谋篇布局、层层铺垫、反衬突出的特点,从而体会到文章恰当的详略安排。对于“幽径美景”等重点内容,可以运行“互联网 ”的生态思维、平台思维、免费思维、跨界思维等现代教学思维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开发。
  三、 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形式
  虚拟现实技术是由计算机生成的交互式人工环境,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具有实时交互性、多感知性、存在感、自主性等特点。因此,任课教师可以学习并运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高分辨率现实技术到《语文》课程的日常教学中。例如:在讲授“漫步在思想者的庭院里——访罗丹雕塑博物馆”这一章节时,任课教师在课前依据罗丹雕塑博物馆的介绍制作相关雕塑作品的三维动画视频,并突出“地狱之门”“思想者”“吻”等镇馆之宝的作品。在授课时通过VR构建三维动态实景,可以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真实地沉浸其中,以逼真地表现罗丹雕塑博物馆的现实环境,也可以运用先进的人机交互手段控制作品的AR技术,塑造出更具沉浸感的艺术环境和现实情况下不能实现的梦想,让学生穿越多重感官的交互通道以及穿越装置的过程,增强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沟通与反馈,从而突出“漫步在思想者的庭院里”的中心思想。同时,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视频界面进行动作捕捉,储存学生的行为片段,以保持学生的意识增强性为基础,通过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形式,将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自身动作控制投影的文本反馈和可移动的场景、360度旋转的球体空间不仅增强了对该章节知识点的沉浸感,而且可以使学生进入作品的内部,进行操纵和观察,增强了学生参与再创造的机会。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移动学习、“互联网 ”、虚拟现实等崭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具有和在真实环境中一样的感觉,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满足了中职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也给学校和教师拓宽了《语文》课程发展的渠道,学校通过搭建互联网教学圈,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让学校的教学和服务具备互联网属性,降低日常教学的成本,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效率,更容易获得学生认可。
  参考文献:
  [1]范文翔.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开放教育研究》,2017(4).
  [2]王晶琳.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6).
  作者简介:
  成雁,广东省清远市,清远市清新区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原子发射光谱法在测定物质中元素组成和含量方面具有很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仪器分析的课程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原子发射光谱法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改进。经过教学实践,改进后的原子发射光谱法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本科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型仪器在本科教学中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原子发射光谱法;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探索和改进  原子发射光谱法(Atomic Emis
摘 要:文章从中职德育现状分析,结合德育教育时代背景、工作特点、工作对象等实际情况,剖析新形势下中职德育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再进一步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以推进中职德育教育改革顺利进行。  关键词:中职德育;现状;挑战;对策  德育是新形势下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德育教育改革在中职教育中的推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全面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教育形势的变化
摘 要:语文知识源自于且作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如若教师能够更加自然和高效率地贯穿生活化引导模式,不单单可以辅助学生深层次地观察分析周边的一切环境状况,同时更可以保证促进他们彼此人际交流的协调性,以及整个语文课程学习的实效性。笔者的任务,便是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集中化探讨论证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的要點,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人员提供些许启发作用。  关键词:小学;低年
摘 要:德育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更为重要,而农村小学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教育水平相对受限,所以,小学教师需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德育实践工作进行改革和优化,由此使其走出当前的德育實践困境。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实践;生活;队伍建设;以人为本  德育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开展教学工作所围绕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