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王子的菩提之路

来源 :天天爱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b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历史最为悠久,它是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佛号释迦牟尼)在大约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相传悉达多王子诞生于蓝毗尼花园,在菩提迦耶的一棵菩提树下打坐开悟,到鹿野苑传教,最后圆寂(去世)于拘尸那迦,所以这四个地方被称为佛教四大圣地。每年,世界各地有很多佛教徒会沿着悉达多王子的菩提之路到这些地方朝圣。今天,我也踏上了这条世界著名的古道,继续我的全球古道之旅。
  自由生活的动物们
  到了尼泊尔和印度后,我才发现这两个国家大多数人信仰的并非佛教,而是印度教。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人们好像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动物园里,街道上,酒店周围,到处都是牛、猴子和各种鸟类。它们与人类和平相处,有时候甚至比我们还要自由,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调查之后我发现,这原来是和当地的宗教信仰有关。
  横行霸道的圣牛
  因为牛是印度教主神湿婆的坐骑,所以教徒们对牛十分尊敬。他们制定了保护牛的法案,把牛作为神来供奉。甚至还有僧侣或商人主办一些“圣牛养老院”,来供一些牛颐养天年。因为保护牛,印度的历史上还发生过宗教冲突,甚至战争。
  因此,印度和尼泊尔的牛简直可以说是横行霸道。这些只能老死不能宰杀的“圣牛”们在马路上随意漫步,或者躺卧在路当中休息,行人和汽车只能绕行或者等待:它们任意吃掉人们农田里的谷物或者树上的果实,辛勤耕种培育的主人只能干瞪眼。我注意到很多牛有驼背般的瘤状突起,它们的名字就叫瘤牛。据说因为印度人不吃牛肉,这边的麦当劳里连牛肉馅的汉堡都找不到。
  印度的牛,真牛!
  无法无天的猴子
  据说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的原型,是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中的重要角色——神猴哈努曼。它不但会变化,能隐形,神通广大,勇敢善战,还忠诚善良,深受印度人民的敬重,所以它的猴子猴孙,也就成了人们的宠儿。
  无论是身处酒店还是名胜古迹,我们在路旁、屋顶、神庙里,处处可以看见猴子们自由的身影。一些印度教的寺庙中还收养着不少猴子,专门由教徒给它们供应食物,它们还会挑肥拣瘦呢!调皮的猴子们时常偷走居民家中或者游客的食物、衣服,破坏当地人家中的物品,搞坏屋顶的电视天线,大家必须容忍这些行为。
  无坚不摧的战神
  据历史记载,想要征服世界的亚历山大大帝杀到印度,曾不得不和拥有战象的印度军队厮杀:而战无不胜的成吉思汗大军,则被印度孔雀王朝的战象挡住去路,无功而返。所以大象在印度人心目中是无坚不摧的战神,印度教大神湿婆的儿子就是大象与人合二为一的形象。
  所以在印度人的心目中,大象的地位是很高的,印度人的汽车上画的大多是象头保护神,它是印度教教徒顶礼膜拜的对象。印度和尼泊尔的各处名胜古迹大多都有大象的身影,它是不少家庭谋生的主要工具。旧殖民时代,很多欧洲人来印度猎杀老虎时,就是在大象的保护下进行的。但是因为印度人口增长很快,大象赖以生存的森林不断减少,再加上非法捕猎等因素,导致了大象数量的急剧下降。印度曾经拥有数量达到一百万头的亚洲象,如今只剩下了两万多头左右。
  大象保护人类,谁去保护大象呢?
  保护人类的神蛇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怕蛇的,但是蛇在印度是受人尊敬的神。在神话的绘画中,印度教大神毗湿奴躺在多头蛇的身上,湿婆神脖子上盘着多条眼镜蛇。因为蛇是毗湿奴和湿婆的卫士,人们也想祈求它们的护佑。
  印度有闻名世界的耍蛇人,很多人祖祖辈辈以此为业。他们表演的时候,吹起笛子,可怕的眼镜蛇就从他们面前的篓中探出头来,随着笛声起舞。印度还有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即每年7月至9月间举行的蛇节。到那一天,人们在家里或室外画上蛇的形象,或挂上一幅蛇的画像,在前面放上米饭、牛奶等供品,顶礼膜拜。
  与蛇同舞的,怕是只有印度人了。
  在印度的文化中,人们认为动物、植物,甚至大山大河都有灵性,所以不但是以上几种具有宗教意义的动物,就算是小松鼠也能自由自在地和人们做邻居。印度的钱币上印有老虎、犀牛和大象,印度的国徽上有狮子、大象、骏马和公牛,这也说明了印度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大家知道吗?在我们中国几乎灭绝的老虎在印度依然生存着很多,甚至大家印象中只有非洲才会有的狮子,在印度都有生存(以后我们将带领大家去印度考察珍稀的亚洲狮子)。
  我们走菩提之路,如果从这种热爱动物的感动开始,或许更有意义。
  佛祖诞生之地——蓝毗尼花园
  蓝毗尼被称为“佛祖的故乡”,位于尼泊尔鲁潘德希县境内与印度的交界处,距离加德满都280千米。蓝毗尼在梵文中是“可爱”的意思,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绿树成荫,鲜花烂漫,溪流淙淙。这更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因为是悉达多王子的诞生地,这里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宗教圣地之一。
  传说中悉达多王子出生后,向四方各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开口说道:“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年轻的王子相貌端庄,天资聪颖,深得父亲净饭王的喜爱。在他16岁的时候,王子娶了邻国一位美丽的公主。但是这位王子厌弃人间的荣华富贵,总在思索一些关于生命的问题。王子一日出游,遇到四种人: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一个等待安葬的死者,还有一个贫苦的僧人。王子从前面三个人那里开始知道老、病、死为人生所难免,在僧人的启发下思考如何从衰老、疾病、死亡的苦难中得到解脱。最终,悉达多在29岁那年抛弃了王子的高贵地位,离别妻儿,剃掉须发,去追求真理和解脱。
  后来,人们在悉达多王子出生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别具一格的玛雅黛维女神庙,寺庙的北面耸立着一根石柱,上面刻着“佛祖诞生之处”的铭文。据说这是古印度君主阿育王朝圣时留下来的。
  我在寺庙周围摄影时,看到一棵大树,树下坐着一位披着僧袍认真读书的僧人,还有一个出售纪念品的小女孩。小花栗鼠在树下窜来窜去,有时会抱着食物忘情地享受战利品,乌鸦在周围自在地觅食,那种安静祥和的氛围,是在其他地方所体会不到的。   现在的蓝毗尼,不少国家在此修建了富有本国特色的佛教寺庙,中华寺是其中很壮观精致的一座。我特别喜欢德国人修建的寺庙,它用壁画描绘了很多佛教故事,还有一些十分生动的塑像,把我们熟悉的释迦牟尼的生平活灵活现地表现在眼前。
  晚上,我住在一座韩国寺庙里。这里还没有完全修建完毕,但是已经向所有人开放。大家在里边住宿吃饭,可以不付账,只要随缘在功德箱里放一些钱币就可以了。来之前,我听说这里晚上会有一些奇怪的叫声,会让听到的人都寒毛竖起,不寒而栗,我也搞得很紧张。晚上,我果然听到了那种传说中的声音,本来想把头埋在被子里躲避,但是最后还是壮着胆子想出去看个究竟。夜色中,我看到周围有几个亮着眼睛的黑影跑开了,应该是某种小动物。第二天,我问庙里的工作人员,原来是一群狐狸,真是虚惊一场。
  因为时间紧张,其他三处圣地我只是一掠而过,没有用更多的时间去欣赏它们的美丽,体悟它们的内涵。菩提迦耶是悉达多悟道成功之处,传说他离家后云游到这里,在森林里苦修6年,最后终于顿悟。鹿野苑是悉达多成佛后讲经说法的地方。拘尸那迦则是悉达多的圆寂地,这里也有不少佛教寺院,我住在中国的“双林寺”。我去参观了5世纪雕刻的释迦牟尼涅槃像,整个佛像侧身卧于石榻之上。据了解,佛像与榻座是一块整石刻成的。
  瓦伦纳西的生命之河
  接下来我去了全世界驴友到印度都要去的地方:瓦伦纳西。这里被称为“印度之光”,是一座居住着100多万人口的古老名城。印度教徒认为人生有四大乐趣:居住瓦伦纳西,结交圣人,饮用恒河水,敬奉湿婆神,其中三个都和瓦伦纳西有关系。
  瓦伦纳西的居民都以居住在这里为荣,即使是流浪汉,到这里后也不愿意再离开。中国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句话:“一生能来一次瓦伦纳西,喝一口恒河水,在恒河里洗个澡,是一件幸事。”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在前往瓦伦纳西的途中我曾想:我一定也要在恒河里洗个澡,喝口恒河水。但是真的来到河边时,我又犹豫了。很多很多的印度人都在里边洗澡;同时,有的人把大小便也排泄在河里;还有,河边的火葬场每天要烧几百具尸体,骨灰倒进河里;而一些小孩子或者孕妇死后,他们的尸体也是直接被放进河里的。
  这样的水你敢喝吗?但是有的印度修行者每天都在喝。印度教认为恒河水是最圣洁的,能洗净人们灵魂的罪孽:从南向北流的恒河,是最最理想的通向天堂之路。另外也有科学家证明:恒河里的水的确含有能杀死细菌的放射性物质。虽然这样,我也只是勇敢地在恒河中游了一会儿,但是张口喝,却始终不敢。
  在瓦伦纳西的市区,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抬着尸体运往河边。恒河岸边有多个火葬场,里边的木柴堆砌得像房子一样高。据说火葬一人需一百五十立方米的木材,有钱人家会花钱用名贵的檀香木,并为尸体穿上华丽的衣服,戴上美丽的花环;而穷苦人家只能靠别人施舍才能得到一点火化用的木柴,亲人的遗体往往不能烧干净,但也要往河里扔。更可悲的是:一些穷人家的孩子整日泡在火葬场旁边的河水里,拿着小网兜拼命在水里捞,希望能有谁的假牙或衣物上的金属器件留下些许半点。
  印度也是个经济发展很快的国家,但是还有等级观念存在,而且贫富差距非常大。在恒河边,各种等级的人们看似是平等的,但是仔细观察就会知道并非如此。在河边乞讨的孩子很多,一些富人碰到他们就大声呵斥。我很郁闷,这个国家既然能善待很多的动物,为什么就不能平等对待自己的同类呢?
  恒河的流水能够洗去人们身上的污垢,但是能把这种丑恶的等级观念洗去吗?希望悉达多王子的菩提之路,能够领着人们走向美好平等的彼岸。
  印度旅行小常识
  1.不要随便和人握手
  请不要和印度女性握手,她们更习惯双手合十,低头示意;和男性握手时不要用左手,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不干净的:递东西等也都不要用左手。
  2.点头不算摇头算
  印度人的习惯和咱们不一样:点头表示“不同意”、“不是”、“不行”,摇头才算“是的”、“行”、“好的”、“可以”、“没问题”、“不错”等。
  3.头部是非常神圣的
  印度人认为头部是神圣的,所以不要随便抚摸小孩的头部。
  4.不要用手指指着别人
  用手指指着别人,这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印度,是很不礼貌的。
  5.进入庙宇等注意禁忌
  请不要穿鞋,或者穿过于暴露的服装进入庙宇。不同宗教的寺庙禁忌不同,要特别注意了解和遵守。
其他文献
2月,是初春的开始、冬季的尾巴。冬天给人的印象大多是光秃秃的树枝和满眼白皑皑的积雪,一些绿树为这样的季节添了一抹亮色。  在冬天,大部分的草本植物都死去或者休眠了,多数的树木也都是落叶树,孤零零地挺立着,不过这时可不是一点绿色都没有噢。那些在冬天不落叶的植物我们就叫它们常绿植物。如果你在南方生活的话,能见到的常绿树有很多,这是因为南方冬季的气温不像北方这么低。如果你生活在北方的话,能见到的常绿树木
期刊
当你在冬日暖暖的阳光下漫步的时候,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会有一种暖烘烘的感觉。可是,一旦突然刮起风来,大风会将寒意直接灌入骨缝里。那样的滋味肯定不好受吧?那么,风对气温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还是让我们用一个小实验来测试一下吧!  实验之前,有一个气象学的专用名词要给大家普及一下。这个词就是“风冷力指数”,风冷力指数是评价风速与空气温度对人体综合影响的指标。科学家还通过大量的实验给风冷力指数总结出来一个方
期刊
湿地默默地帮人类蓄水、改善水质,奋战在防波抗洪第一线。炎炎夏日里湿地给人类当空调,免费给干燥的空气加湿,给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孕育和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湿地不求回报,只求人类继续让它保持低调……  那么,湿地究竟是何方神圣呢?竟有如此强大的本领。其实湿地很平凡,就在我们身边:滚滚的江河、潺潺的溪流、幽静的湖泊沼泽、潮汐涨落的海边滩涂……这些都是湿地。只是
期刊
河狸  河狸是啮齿类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成年河狸一般可长到十六千克以上,最重可达到三十二千克。河狸有四条短腿,各足有五趾。前足趾尖利,便于重刨深挖,可像人手一样抓住东西;后足有蹼且带爪,游泳全靠它们。河狸身体上长着一条长约三十厘米、宽约十几厘米的扁平尾巴。这个看似笨拙的尾巴却有着令人称奇的功用。当河狸立起身或者拖拉重物时,它的尾巴就会支撑挺立,与一双后腿成鼎足之势,使身体稳稳当当。当河狸下水后,
期刊
期盼已久的武夷山之行,随着假期欢乐的脚步也一同到来了。早就听妈妈介绍过福建的武夷山,它是世界上有名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这个假期里,我终于可以一睹武夷山的风采了。  坐着景区里的绿色环保小火车,我们来到了武夷山天游峰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它独立群峰,旁边的介绍牌上写着:亚洲第一石。一块石头居然就是一座山峰,这真让我大开眼界。这块 “大石头”旁边流淌着一条小溪,清澈的溪水像玉带一
期刊
我们先来做一道数学题吧,题面并不复杂。1,1,2,3,5,8,13,21,34,55,89, ,请问横线上的数字应该是多少?  这似乎是一道奥数的题目,如果你被这道题难住了,那给你一个提示,试着加一下。你会发现,噢,原来是这样的:从第三个数字起,每个数字都是前面两个数字之和,所以横线上的数字应该是144。  这一行数字是写不完的,这些数构成了一个著名的数列,它是在800多年前由意大利比萨的斐波那契
期刊
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地方:它们是天然的岛屿,气候适宜,物产丰富,与世隔绝,人迹罕至,因此成为鸟儿的乐园。它们或者为鸟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繁衍基地,或者成为鸟儿迁徙途中短暂休憩的场所。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鸟岛。今天我们就到我国最著名的青海湖鸟岛去看一下。  世界上有很多“鸟岛”。每年在特定的时期,都会有许多鸟儿为了获得丰沛的食物与繁衍的场所聚集在这些地方,形成十分壮观的景象。人们也得以有机会近距离观赏这
期刊
羽毛,值得拥有  作为一只鸟兒,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又抑或能入水的,都必须拥有羽毛。没错,区分鸟类和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羽毛,而不是会不会飞!  原因很简单,羽毛这种表皮的角质化衍生物,虽然貌似平常,实则好处多多。一只鸟兒的羽毛数量众多,像麻雀这样的小鸟就拥  有2000根羽毛,而大如天鹅者,更是拥有多达25000根羽毛。羽毛轻而坚韧,覆盖在鸟兒大部分的体表上,不仅可以形成隔热层,维持
期刊
我看过波澜壮阔的东海,也游过景色秀丽的西湖;我登过雄伟壮观的黄山,也走过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草原……这些美丽如画的景色都令我流连忘返,但我还是更爱家乡的明珠——位于吉林省的长白山天池。  暑假到了,我和家人开始了期望已久的长白山天池之旅。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白山市境内,距离市区约180千米。我们抵达白山市并在那里欣赏了城市景色之后,于下午1点多踏上了去长白山天池的征途。  去长白山天池的道路全部都是
期刊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跨欧亞大陆,进行丝绸等商品交易的商贸大道。通过丝绸之路,古人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瓷器、冶炼术等传到了西方,同时把西方的天文历法、造桥术、各种农作物种植技术以及沿途的宗教等带进华夏。所以它不仅是著名的商旅之路、宗教之路、文化之路,还是东西方文化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其实几千年来,这条道路上交流的货物远远不止丝绸一种,所以它又被称为“玉石之路”、“皮毛之路”、“珠宝之路”、“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