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校应响应国家万众创新的号召,积极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师创新授课手段,从而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和融入新经济时代的创新型学生。知识经济对初中生物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明确教学理念,把创新思维能力和方法教授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措施 初中生物
引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教学目标的实现,固守传统的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机械化授课模式,忽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难以适应新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初中教师应革新授课理念,转换授课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转换学生观念,开创创新氛围
学生缺乏创新精神,首先是创新环境的缺失。一方面说起创新,学生马上想到的往往是著名科学家改写历史的伟大发明,容易在心里产生自我贬低和畏难心理,教师应当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暗示,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创新潜能,发明创造不仅存在于科学院或者研究室,也不是哪一个科学家的专利。创新存在于生活之中。另一方面,对于创新创造,家长无形之中给孩子灌输了错误的理念。成绩成了家长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尺度,学生对其他领域产生兴趣就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因此被挫伤。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于创新的认识,首先需要家长消除偏见,拒绝一味追求纸面上的数字,更多的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成长和发展。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思维热情
在初中生物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对课本上的插画和文字难以产生兴趣,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容易对教师填压式的教学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进度[1]。教师可以抓住初中生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特性,开创新型课堂模式,通过一段有趣又有价值的教学视频,将学生的兴趣巧妙的引导到单元学习中来。以八年级下册生物课本第七单元《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鸟类生殖发育为例,机械化的讲解内容枯燥无趣,但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放映一段幼鸟破壳而出,发育长大的短视频,就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对于本章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鸟卵的结构特点,引起学生学习的思维浪潮。
三、教学具体情境代入,开拓学生思维维度
新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提出了新的标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弊端也已经显露,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对于课本方法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学生新奇可行的想法要予以鼓励表扬,不可行的想法也要给学生讲解清楚其中的道理,对其质疑和创新精神予以肯定。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生物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帮助理解[2]。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学习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时,面对三个相似的抽象概念,“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分别对应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就可以代入身边的角色,如书店,买书的顾客,和收购过期期刊的书贩,也可以找三位学生上台表演,加深学生对于这三个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再比如说,学生在学习自然界中的四种生物关系时,如何直观简明的向学生阐明共生,寄生,竞争,捕食之间的联系呢?教师不妨用身边常见的角色代入,但不要把简单的概念复杂化,例如共生,可以代入常见的寄居蟹和海螺,捕食就用猫和老鼠帮助学生理解,最后还可以设置一个具体的情景,如动物园或大草原上的动物,通过询问学生各种动物之间的关系,考察学生对各个概念的理解。
四、多媒体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思维热情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大的便利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也意味着传统的单纯依靠板书和教师口述课堂模式的终结,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为课堂多样化教学和高效化学习提供了便利。依托现代教学媒体,教师可以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热情。一段动听的音乐或有趣的视频,或者是更加精细直观的生物结构图,也可以是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的一场小实验。就以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洋葱表皮细胞结构为例,学生在动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会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也知道了植物细胞的组成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实验观察中体会到了生物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出学习兴趣,在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探求更多生物奥妙,对于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成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之,初中生物教师应当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顺应教学变革趋势,积极调整教学策略,改变“哑巴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心态,积极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不仅有创新性的点子,还有付诸实践的勇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特性,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多层次发展。不仅让学生拥有创新的头脑,顺利完成学业,更要让教导出的每一个学生走向社会时都能承担起社会所需要的角色,迎接挫折和考验,聪明灵活的应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養探析[J].教育,2016(9):00232.
[2]齐元镇.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49.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措施 初中生物
引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教学目标的实现,固守传统的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机械化授课模式,忽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难以适应新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初中教师应革新授课理念,转换授课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转换学生观念,开创创新氛围
学生缺乏创新精神,首先是创新环境的缺失。一方面说起创新,学生马上想到的往往是著名科学家改写历史的伟大发明,容易在心里产生自我贬低和畏难心理,教师应当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暗示,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创新潜能,发明创造不仅存在于科学院或者研究室,也不是哪一个科学家的专利。创新存在于生活之中。另一方面,对于创新创造,家长无形之中给孩子灌输了错误的理念。成绩成了家长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尺度,学生对其他领域产生兴趣就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因此被挫伤。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于创新的认识,首先需要家长消除偏见,拒绝一味追求纸面上的数字,更多的关注学生精神层面的成长和发展。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思维热情
在初中生物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对课本上的插画和文字难以产生兴趣,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容易对教师填压式的教学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进度[1]。教师可以抓住初中生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特性,开创新型课堂模式,通过一段有趣又有价值的教学视频,将学生的兴趣巧妙的引导到单元学习中来。以八年级下册生物课本第七单元《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鸟类生殖发育为例,机械化的讲解内容枯燥无趣,但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放映一段幼鸟破壳而出,发育长大的短视频,就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对于本章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鸟卵的结构特点,引起学生学习的思维浪潮。
三、教学具体情境代入,开拓学生思维维度
新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提出了新的标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弊端也已经显露,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对于课本方法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学生新奇可行的想法要予以鼓励表扬,不可行的想法也要给学生讲解清楚其中的道理,对其质疑和创新精神予以肯定。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生物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帮助理解[2]。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学习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时,面对三个相似的抽象概念,“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分别对应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就可以代入身边的角色,如书店,买书的顾客,和收购过期期刊的书贩,也可以找三位学生上台表演,加深学生对于这三个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再比如说,学生在学习自然界中的四种生物关系时,如何直观简明的向学生阐明共生,寄生,竞争,捕食之间的联系呢?教师不妨用身边常见的角色代入,但不要把简单的概念复杂化,例如共生,可以代入常见的寄居蟹和海螺,捕食就用猫和老鼠帮助学生理解,最后还可以设置一个具体的情景,如动物园或大草原上的动物,通过询问学生各种动物之间的关系,考察学生对各个概念的理解。
四、多媒体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思维热情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大的便利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也意味着传统的单纯依靠板书和教师口述课堂模式的终结,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为课堂多样化教学和高效化学习提供了便利。依托现代教学媒体,教师可以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热情。一段动听的音乐或有趣的视频,或者是更加精细直观的生物结构图,也可以是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的一场小实验。就以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洋葱表皮细胞结构为例,学生在动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会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也知道了植物细胞的组成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实验观察中体会到了生物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出学习兴趣,在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探求更多生物奥妙,对于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成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之,初中生物教师应当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顺应教学变革趋势,积极调整教学策略,改变“哑巴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心态,积极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不仅有创新性的点子,还有付诸实践的勇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特性,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多层次发展。不仅让学生拥有创新的头脑,顺利完成学业,更要让教导出的每一个学生走向社会时都能承担起社会所需要的角色,迎接挫折和考验,聪明灵活的应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養探析[J].教育,2016(9):00232.
[2]齐元镇.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49.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