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尽最大的努力,采用各种易行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范围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大胆地使用英语,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 图文并茂的小学牛津英语教材,处处都体现了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巧妙地综合运用歌谣、录像、幻灯、玩具和简笔画等多元教学手段创设英语情境,可大大降低学生理解教材的难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英文歌谣——让学生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英文歌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是我发现还有少数学生只是张着嘴装模作样,根本不是在学习。我苦苦思索,如何才能让这部分学生把英语学好呢?于是,我尝试着把英语单词或句型在改编成歌谣的同时再加上肢体的动作,使之成为体态语言运用到教学中去,没想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学“Hi ,Nancy!Goodbye!We can sing and dance.”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己编排好动作,边歌舞边学习课堂教学内容。这些表示动作的句型便形象、直观地出现在了学生面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在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常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儿歌、编排舞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颜色类单词时,把这类单词编成这样的儿歌:“小黑熊真顽皮,手中画笔真神气。刚才草地是绿色,just now,just now ,the grass was green just now.现在茄子是黑色,now, now, the eggplant is white now.刚才茄子是紫色,just now,just now, the eggplantwas purple just now.”让学生接着教师的思路编下去,学生都能把颜色类单词编进去,而且编得很好,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说易记。事实表明,把有节奏感、韵律美、文化气息浓的英文歌谣运用到教学中,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动画配音——让学生欣然参与的课堂情境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来突破教学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材内容,把不熟悉的、抽象的单词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制作成熟悉的、形象的事物,给学生以直观感觉。还可以让学生为迪士尼神奇英语里的儿歌配音,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人物的神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模仿人物的动作,然后帮助人物配上合适的语音和语调,学生对这一教学活动,觉得新奇而惊喜,趣味盎然。
三、撰写日记——让学生在竞争中提升综合能力
英语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如果教师课堂设计只是停留在传授知识、记忆知识上,那学生还是不会交际,不会自由地运用英语。
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去开发去挖掘,去拓展去想象,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去动脑筋思考、分析、归纳、运用英语;把所学的内容以小组链接日记的练习方式,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引导学生在适量概括练习中形成能力。如在学习时间状语“just now”和“a moment ago”的过去时态时,我以小组为链接单位,让每位学生写两个对比句。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进行传递,大大调动了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小组里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一次借鉴的良好机会。他们在对比中学习,在对比中进步,在对比中合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力培养了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学生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此外,及时评比出这节课的“希望英语之星”,让大家再一次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总之,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将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针对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
(责编陈剑平)
一、英文歌谣——让学生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英文歌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是我发现还有少数学生只是张着嘴装模作样,根本不是在学习。我苦苦思索,如何才能让这部分学生把英语学好呢?于是,我尝试着把英语单词或句型在改编成歌谣的同时再加上肢体的动作,使之成为体态语言运用到教学中去,没想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学“Hi ,Nancy!Goodbye!We can sing and dance.”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己编排好动作,边歌舞边学习课堂教学内容。这些表示动作的句型便形象、直观地出现在了学生面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在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常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儿歌、编排舞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颜色类单词时,把这类单词编成这样的儿歌:“小黑熊真顽皮,手中画笔真神气。刚才草地是绿色,just now,just now ,the grass was green just now.现在茄子是黑色,now, now, the eggplant is white now.刚才茄子是紫色,just now,just now, the eggplantwas purple just now.”让学生接着教师的思路编下去,学生都能把颜色类单词编进去,而且编得很好,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说易记。事实表明,把有节奏感、韵律美、文化气息浓的英文歌谣运用到教学中,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动画配音——让学生欣然参与的课堂情境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来突破教学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材内容,把不熟悉的、抽象的单词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制作成熟悉的、形象的事物,给学生以直观感觉。还可以让学生为迪士尼神奇英语里的儿歌配音,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人物的神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模仿人物的动作,然后帮助人物配上合适的语音和语调,学生对这一教学活动,觉得新奇而惊喜,趣味盎然。
三、撰写日记——让学生在竞争中提升综合能力
英语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如果教师课堂设计只是停留在传授知识、记忆知识上,那学生还是不会交际,不会自由地运用英语。
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去开发去挖掘,去拓展去想象,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去动脑筋思考、分析、归纳、运用英语;把所学的内容以小组链接日记的练习方式,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引导学生在适量概括练习中形成能力。如在学习时间状语“just now”和“a moment ago”的过去时态时,我以小组为链接单位,让每位学生写两个对比句。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进行传递,大大调动了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小组里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一次借鉴的良好机会。他们在对比中学习,在对比中进步,在对比中合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力培养了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学生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此外,及时评比出这节课的“希望英语之星”,让大家再一次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总之,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将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针对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
(责编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