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来张图给大家解解馋,相信没有人不喜欢糖果的甜蜜滋味。曾经有一大群人为了那一抹甘甜而疯狂,他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先辈们。他们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穿越时空的“糖友”,没有他们的科研攻关,恐怕也就没有今天这么多种令人大饱口福的糖果了。
蜂蜜,自然的馈赠
幾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尝到了纯天然的糖——水果和蜂蜜中的糖,尤其对更加香浓的蜂蜜情有独钟。可是在那个时代要吃到蜂蜜,必须满足一个条件:不怕牺牲。要想采到蜂蜜,人们必须攀援到悬崖或树枝上才能够到蜂窝,而且还面临随时跌落的风险,不慎还会被群蜂蜇伤。后来,为了能够天天享受那甜美的滋味,人们发明了圈地养殖蜜蜂的方法。那时享用蜂蜜是非常奢侈的,据史书记载,在先秦时代,吴国和越国的君主以蜂蜜为贵重礼品来互赠。
麦芽糖和蔗糖相映成趣
在战国时期成书的诗歌总集《楚辞》中,有关于甘蔗汁的记载。与此同时,北方的人们发现发芽的种子有淡淡的甜味,那就是麦芽糖。于是他们又创造了一系列工序,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富有弹性的软糖饴。汉代以后,随着甘蔗在北方的普及,人们用制作饴的方法又从甘蔗中提炼出蔗糖。
大“糖”盛世,我们海纳百川
世人皆知唐僧,却不知“糖僧”。唐代的一天,印度的摩揭陀使团向唐太宗献上著名美食“石蜜”,唐皇李世民只尝了一口,便被吸引了。于是最早的“公派留学生”就在美食的动力之下,赴印学习石蜜制法。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制造出来的石蜜味道比印度还好,让原产国印度钦佩不已。
在公元八世纪,另外一项划时代发明,“石蜜”的“升级版”冰糖诞生了。享用冰糖成为当时的潮流,优美的中国古文用诗一般的语言形容品尝冰糖的过程:“碎玲珑于牙齿。”
当之无愧的“糖主”
当然,比糖果味道层次更丰富的,是各种各样含糖的美食。宋代人先后发明了油糕、月饼等高糖食品,这些美食到今天依然让我们欲罢不能。不过那时候的糖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大部分糖都黑糊糊的,可算是颜值不高。元代时,制糖大师远赴阿拉伯学习技术,生产出了浅色的糖。
明嘉靖年间,在一座制糖的作坊里,从房顶上漏下的泥水滴落在黑乎乎的丑糖上,糖里的杂质立即被吸附得干干净净,变得洁白如雪。面对突然而来的“白富美”,匠人们受此启发而创造了新的制糖方式——黄泥水淋法。从此,中国成为世界制糖产业霸主。“江山代有美食出”,到了近代,另外一种制糖作物——甜菜进入了中华美食大家庭,从此中华糖业开始笑傲江湖。
小贴士
糖果虽然美味,但也要适量食用。过量的糖在人体内会转化成多余的脂肪,导致肥胖。另外食用完糖果或其他含糖量高的食品,要及时漱口或刷牙,预防龋齿。
蜂蜜,自然的馈赠
幾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尝到了纯天然的糖——水果和蜂蜜中的糖,尤其对更加香浓的蜂蜜情有独钟。可是在那个时代要吃到蜂蜜,必须满足一个条件:不怕牺牲。要想采到蜂蜜,人们必须攀援到悬崖或树枝上才能够到蜂窝,而且还面临随时跌落的风险,不慎还会被群蜂蜇伤。后来,为了能够天天享受那甜美的滋味,人们发明了圈地养殖蜜蜂的方法。那时享用蜂蜜是非常奢侈的,据史书记载,在先秦时代,吴国和越国的君主以蜂蜜为贵重礼品来互赠。
麦芽糖和蔗糖相映成趣
在战国时期成书的诗歌总集《楚辞》中,有关于甘蔗汁的记载。与此同时,北方的人们发现发芽的种子有淡淡的甜味,那就是麦芽糖。于是他们又创造了一系列工序,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富有弹性的软糖饴。汉代以后,随着甘蔗在北方的普及,人们用制作饴的方法又从甘蔗中提炼出蔗糖。
大“糖”盛世,我们海纳百川
世人皆知唐僧,却不知“糖僧”。唐代的一天,印度的摩揭陀使团向唐太宗献上著名美食“石蜜”,唐皇李世民只尝了一口,便被吸引了。于是最早的“公派留学生”就在美食的动力之下,赴印学习石蜜制法。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制造出来的石蜜味道比印度还好,让原产国印度钦佩不已。
在公元八世纪,另外一项划时代发明,“石蜜”的“升级版”冰糖诞生了。享用冰糖成为当时的潮流,优美的中国古文用诗一般的语言形容品尝冰糖的过程:“碎玲珑于牙齿。”
当之无愧的“糖主”
当然,比糖果味道层次更丰富的,是各种各样含糖的美食。宋代人先后发明了油糕、月饼等高糖食品,这些美食到今天依然让我们欲罢不能。不过那时候的糖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大部分糖都黑糊糊的,可算是颜值不高。元代时,制糖大师远赴阿拉伯学习技术,生产出了浅色的糖。
明嘉靖年间,在一座制糖的作坊里,从房顶上漏下的泥水滴落在黑乎乎的丑糖上,糖里的杂质立即被吸附得干干净净,变得洁白如雪。面对突然而来的“白富美”,匠人们受此启发而创造了新的制糖方式——黄泥水淋法。从此,中国成为世界制糖产业霸主。“江山代有美食出”,到了近代,另外一种制糖作物——甜菜进入了中华美食大家庭,从此中华糖业开始笑傲江湖。
小贴士
糖果虽然美味,但也要适量食用。过量的糖在人体内会转化成多余的脂肪,导致肥胖。另外食用完糖果或其他含糖量高的食品,要及时漱口或刷牙,预防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