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闻兰芷动芳馨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壶的创作,要求陶艺人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集思广益、融会贯通,从而加深对紫砂壶从艺术形态到内涵寓意的造诣。要求陶艺人在学习与继承前人高超技艺和艺术的基础上,加深对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传统到推陈出新的过程中要敢于创新,敢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来,并将单纯的制造工艺赋予崭新的创作理念。
  关键词 明月壶;创作理念;兰芷芳心
  紫砂壶艺在中国的传承已经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它不仅有使用价值,还有着无法比拟的历史文化价值。加上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雕琢,紫砂壶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在陶瓷器具中,紫砂壶和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为众人所熟知,它是公认的历史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一把紫砂壶可以折射出艺人的文化素养、制作水平和艺术境界。对于紫砂壶的创作者而言,他们不仅要掌握紫砂壶的制作工艺,要学习更多文化艺术方面的技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还要善于思考,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创作的灵感,这样才能使高超的技艺与完美的灵感相结合,创造出崭新的优秀文化艺术品。然而,要创作出富有精神文化内涵的作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要赋予紫砂壶崭新的创作理念,进而普及一种生活态度与人生的信念。
  1 紫砂“明月壶”的创作理念
  紫砂壶的造型设计是一种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赋予壶器形态生命的过程,它直接关系到壶艺的创作理念。从紫砂光器、花器、筋囊器到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现代陶艺,都会从形式中表达,并阐释一个突出的主题。尤其是在紫砂壶的创新设计中,追求创作理念的成功,已成为当代紫砂陶艺人追求完美、彰显个性、超越现实形态而存在的价值所在了。以紫砂“明月壶”为例(见图1),壶名“明月”即是此壶的创作理念。该壶圆润略扁的造型犹似一道明月,光泽润滑的圆珠身端正挺秀、精致小巧、端庄雅致;密实而协调的平盖将圆润的壶身衬托得淋漓尽致;小小的宝珠壶钮强调壶身的珠圆玉润,显得精实有神;倒耳把曲线优美、收放有度;壶嘴凹凸有致、比例适当,既增加了壶器整体上的稳定感,又将“明月”般的柔和演绎得尽善尽美。壶色鲜明澄和,壶型端洁秀雅,好似一弯明月悬于空中,静静地予人愉快的观感。
  紫砂“明月壶”的创作理念是以圆润的壶型为依托的。此壶重就重在一个“圆”字,腹身呈大圆珠形,壶钮则像个笠帽状的小圆珠,有相映成趣、上下呼应之感。其流曲、圆、润,把圈长圆,嵌盖包裹在圆体中,更让整件“明月壶”显得圆润可爱,犹如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2 紫砂“明月壶”刻绘的内涵
  紫砂“明月壶”壶腹刻绘的“兰芷芳心”四字,与此壶的创作理念相互衬托。“兰芷芳心”一词有一段来历,屹立在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以来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在岳阳楼落成之时,滕子京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从美学的角度上看,“兰芷芳心”四字与此壶的创作理念“明月”有相互映衬的艺术效果。“兰芷芳心”寓意了湖水连天的洞庭湖美景,在如此美景之下,更有明月相伴,颇有“海上生明月”之夜色美。试想,在静谧的夜晚,朋友们在一起感受美好的月光和幸福的时光,任时光起静静地流淌,缓缓地流在心上,细细回味着夜色的恬淡和明亮,这是多么诗意的生活。
  创作理念是制作紫砂壶的思想,也是灵魂。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工艺、泥料是上佳的,重要的是能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快乐与享受,进而影响到身体健康。因此,制壶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也是制壶人各种品质的体现。要进一步的把握制壶的技术和奥妙,就是要进行更多的实践锻炼。所谓熟能生巧,只有掌握好制壶的技艺,才能巧用技术,将自己的灵感展现在壶上。制壶艺人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探索技巧、寻找灵感,体会制壶的快乐,并且培养自己的情操。在制壶的过程中,茗壶也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融入现代人普遍能够接受的创意,这是一种新形势的创新,要求壶艺人在创作紫砂壶器时,赋予它艺术创作理念。另一方面,要体现紫砂壶的创作理念,也离不开艺人的感性。一件成型的紫砂壶不仅包含了艺人极具智慧的创意,也体现了艺人的精神寄托和精神信仰。这把紫砂“明月壶”体现了对闲适生活的无限向往,它所追求的美学思想,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上的理念,更是追求一种对生活的思考。
  参 考 文 献
  [1]韦钟云.试论紫砂壶的构思理念和创作方法[J].景德镇陶瓷.2003(04):18-20.
  [2]胡立敏.浅谈宜兴紫砂壶艺的创新[J].佛山陶瓷.2000(09):50.
其他文献
摘 要 提炼传统素材,创意吉祥文化,这是我们在创作传统题材紫砂作品时所追求的。作品“与仙同寿套壶”从晋朝诗人傅玄之问:“月中何有,玉兔捣药”,借来“玉兔捣药”这一传说作为创作这款兔年作品的切入点,在装饰手法上也尝试运用剪纸艺术,以琢砂工艺来表现,形式感很强,生动有趣。  关键词 玉兔捣药;与仙同寿  1 创作来源漫谈  长耳短尾,皮毛胜雪,红宝石般璀璨的眼睛灵气逼人,乖巧可爱的兔子一直是广受中国人
期刊
他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他是曾经的衣食父母官,他是博文撰稿的作家,而现在他是引领一代陶瓷风潮的执牛耳者,他就是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先生。借此《江苏陶瓷》杂志改版之际,我们非常荣幸能够采访到这位现代陶瓷界的名人,看看他对江苏陶瓷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一入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大门便有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袭来,牌坊、翠柏、假山、池塘、白墙素瓦让人
期刊
好茶还需好壶配,世间茗壶百千种,唯有紫砂壶长盛不衰,深受世人宠爱。紫砂壶质地独特、造型多样、内涵丰富,是集实用、艺术和人文于一体的精致手工艺品,它是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用紫砂壶泡茶品茗,既能享受到饮茶的乐趣,更能从壶与茶的情调中品位到更深层的精神熏陶,感知人与壶的和谐共鸣。因此,紫砂壶具有独到的艺术魅力,综合而言,其魅力来源于一把壶自身的艺术理念,包括外形风格和内在气质等,因此,形与意的
期刊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产物,紫砂壶艺同样如此。诞生于陶都宜兴的紫砂壶,古朴简约、文雅端庄,自古便深受文人雅士的钟爱,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紫砂壶艺始终保持着活跃的发展态势,并在当今艺术舞台上展现出独特风姿。不得不说,紫砂壶艺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一代代制壶人的坚持和努力,离不开文人翰客们的创造参与,他们各自将丰富的智慧、情感、领悟及对文化精髓的解读等附着于朴实的紫砂壶上,使得每一把壶仿佛都有了灵
期刊
摘 要 工艺技能是紫砂壶器的外在皮相,文化底蕴是紫砂壶器的内在灵魂。本文试图通过对“金蟾进宝壶”的鉴赏,浅要探讨“金蟾进宝壶”俗而不媚的艺术内涵,从而探讨制壶者的匠心,以期对自身今后制壶创作累积经验,以供借鉴。  关键词 金蟾进宝壶 ;文人之进宝观  在春秋越大夫范蠡的手里,紫砂泥第一次获得了一脉生息,之后绵长深远,仿佛一弯源源不断的山涧清溪,细碎却极具生命力地流淌进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长河中。
期刊
中国陶瓷文化渊源流长,自新石器早期开始绵延数千年。期间它容纳了书画艺术、金石艺术等文化形式,至唐、宋时期中国陶瓷已成为体系完善、工艺先进、影响海内外的民族文化品牌。  宋代算不上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期,但就其文化与艺术而言,却是一个集大成的时期。诗词、书画比肩,南青北白“五大”名瓷辉映以及景德镇、龙泉窑的崛起。但宋朝也是一个多事之秋,社会动荡变化、人员大量迁徙。聪明的宜兴人抓住这一重要转型期、机遇期,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朱泥花塑器“宝葫芦壶”造型技法的分析,探讨大的容量与外表红润色泽所渲染出的大兴旺气氛;通过对“宝葫芦壶”形态特征的分析,探讨自然植物与自然崇拜所内含的大吉祥意蕴,指出借鉴葫芦的寓意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能使作品的表象与意蕴充满艺术魅力。  关键词 宝葫芦壶;工艺技法;色彩效应;艺术特征  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对宜兴紫砂的繁荣兴旺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纵观历史上许多经典紫砂造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作为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成为了备受推崇的茶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融入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之中,有一种超越现实的隐喻之美,紫砂“多宝套壶”蕴含佛教文化的元素,通过泥色的变化和装饰的烘托,达到含蓄、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同时弘扬了佛学理念,为品茗者展示了独有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享受。  关键词 紫砂壶;调砂泥;佛教元素  始于宋代的宜兴紫砂,经明清的发展与成熟,其造型艺术已经确定了特
期刊
在越来越多的紫砂理论论述中,对紫砂壶艺的历史文化、创作内涵、艺术外延等论述得极尽完善,对于紫砂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艺术讨论氛围,推动了紫砂艺术理论的进一步拓展,也为更多的紫砂从业者奠定了丰富的文化艺术理论基础和创作实践经验积累。本文从个人的壶艺创作中谈自我的创作感想,论述自我内心的“天龙顶珠壶”(如图1)的创作思想。  1 传统龙图腾的继承  “天龙顶珠”紫砂壶创作取材于千百年
期刊
禅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是一门精深的学问,是一种精神修持方法,禅即明心成性、见性成道,它使信奉者摆脱外界干扰,保持内心平静,最终获得对真理的体悟,并进而修炼思维,获得神通、功德、智慧与解脱。禅之意境对思想义理的发展和变化影响较大,同时也与各种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艺术是禅的载体与实体表现,而在紫砂壶中更不乏以禅为题材和主旨的作品,这件“不染尘”(见图1)便是一把诠释禅学、升华禅境的紫砂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