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虽已落下帷幕,但光影的魅力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因其浓厚的香港本土情怀和让人过目难忘的画面,一举入围七个奖项。黑暗中的香港街头、空间局促的小巴、那一张张或端正、或扭曲的面部特写,以及值得久久回味的构图,令其在最佳摄影奖项上成为无冕之王。这篇摄影师Kobe Chen的专访,相信能揭开影片幕后拍摄的秘密。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以下简称《那夜凌晨》)在今年的金像奖入围了最佳摄影奖项,你认为这部电影在摄影方面有哪些亮点吸引到了评委?
《那夜凌晨》入围了七个奖项,我觉得能获得评委们的青睐,首先是因为这部作品有非常浓厚的本土情怀,也是一部纯粹的港产电影。在电影中,小巴穿街过巷,恣意地展现了香港风貌,这在香港本土电影逐年减产的今天,算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优势。
在摄影方面,电影筹备期大家就讨论确定了质朴的基调,电影中的人物都是香港普普通通的小市民,甚至不乏底层民众,因此在摄影和后期两方面都尽量避免华丽的镜头,质朴的摄影反而更有代入感,也能让观众更近的看清楚香港。我想是这两点打动了评委吧!
是什么契机让你参与了《那夜凌晨》的拍摄?
《那夜凌晨》开机时间是2013年的5月份,摄制组根据拍摄构思选择了佳能C500,当时佳能C500在香港算是新机种,对很多电影工作者来说相对陌生,需要一些时间去摸索,而这部影片已经是我参与的第二部使用C500作为主机的院线电影(第一部是《奇幻夜》),因此在现场拍摄、DIT,以及后期都有参与,这样给摄制组带来了更多信心。出于对这款摄影机的兴趣,导演陈果也亲自掌机拍摄了不少镜头。
那为什么要选择一款相对陌生的摄影机呢?并且还是作为主机?
这是受电影拍摄场景决定的,这部电影的夜戏特别多,佳能的摄影机高感很出色,可以在低光照的情况下也获得较干净的画面。在部分场景,比如小巴上,即使将ISO调高到3200,画面也不会出现干扰视线的噪点,这一点十分难得,比香港较常见的RED EPIC要干净许多,也是其他摄影机无法企及的。
摄影机和相关附件是如何选择和搭配的?除了C500还用了什么?
前面多次聊到了小巴上的拍摄,这一部分在摄影机和用光上有什么技巧?
小巴上采用了双机位拍摄,脚架架在驾驶座后面的位置,主要是两台C500搭配变焦镜头,朝向乘客的座位,景别一松一紧。为求真实的小巴车内环境,灯光运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无论在车内打灯,还是车外打灯都不太合适,最后是运用小巴自身的LED灯管补了一点点光,再把摄影机的ISO调高,就得到了最终观众看到的画面。
在街道上的戏份,画面里人物都能看得清,整体也有层次感,而背景的灯牌也不会显得太亮或过曝,是怎么做到的?
由于是低成本电影,街上的灯光(路灯、招牌、大楼里的灯光等)多数时候我们是无法控制的,所以这个反倒可以作为一个曝光的参考。例如招牌发出的光,通过示波器可以判断是否过曝;在高光细节不丢失的前提下,我们会在需要补光的区域打亮,这样画面的视觉关注点(通常是演员的脸)就不至于过分欠曝。 在拍摄中,有些相对空旷的场景用灯笼打了底子光(例如大埔夜晚的街上)。而其中有一场四个少年冲下山坡的戏,则用吊车上了6K Par打了主光,其他狭窄的空间基本上就只靠高ISO和大光圈拍摄。
对于光照不足的环境,摄影机的参数该如何设定?对佳能在低光照的表现是否满意?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获得较大的动态范围,我们会用ISO 850来拍摄,遇到像小巴这种不方便打灯的环境,会用到1600甚至3200的ISO拍摄,从素材的情况来看画面还是比较干净的,噪点形状是有机的颗粒状,显得比较有质感。
如果抛开这部电影谈个人心得的话,光圈好多时候都只是用来控制景深而不是曝光,因为拍电影好多时候现场的光都是可以控制的。剧情片和广告MV不一样,不会动不动就用很大的光圈,T2.8到T4.0之间比较常用,偶然会用到T2.0到T2.8之间,具体就要看剧情需要了。
所以如果不想画面虚化得太厉害,又没有条件通过布灯来把黑夜的场景打亮,就只有尽量找自然光比较足的场地,或者把ISO推高。C500的动态范围表现非常不错,在Canon Log模式下高光的细节保留的很好,过渡也比较自然,这让夜戏的拍摄变得容易许多。
对Canon Log有何评价?
这个是作为电影摄影机的必备功能,也是佳能C500的一大亮点。《那夜凌晨》的拍摄全程都使用了Canon Log,相对于其他Gamma预设曲线,能够大大的提升机器的动态范围,有自己专属的Log曲线是佳能在电影机方面踏出的重要一步。
Canon Log和其他厂家的不一样(例如Arri的Log C,Sony的Slog,RED的RED Log film),饱和度没有那么低,暗部也没有那么灰,看起来只是对比度较低的一种画面风格,看习惯了以后甚至不会意识到这是一种Log。好处是就算不套用LUT也可以直接用来作为布光的参考,对色彩也比较好控制。
对佳能C500/1DC的总体评价?
概括来说,C500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相对于Alexa等机型来说,C500/1DC足够轻便,人体工学设计上也非常适合手持拍摄,能更好的实现导演想法,创造更多可能。其次是高感性能,整个C系列的摄影机都相当出色,绝对是拍夜戏的首选;另外,Canon Log让C500有了电影机的动态范围,在录制RAW的前提下可以和Alexa比肩;最后是4K拍摄,虽然现在多数电影还是2K发行,但4K是大趋势,4K拍摄也能增加后期调整的空间,例如重新构图、减震、降噪、抠像等,如今C300 Mark II已经可以机内录制4K,期待未来的C500 Mark II。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以下简称《那夜凌晨》)在今年的金像奖入围了最佳摄影奖项,你认为这部电影在摄影方面有哪些亮点吸引到了评委?
《那夜凌晨》入围了七个奖项,我觉得能获得评委们的青睐,首先是因为这部作品有非常浓厚的本土情怀,也是一部纯粹的港产电影。在电影中,小巴穿街过巷,恣意地展现了香港风貌,这在香港本土电影逐年减产的今天,算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优势。
在摄影方面,电影筹备期大家就讨论确定了质朴的基调,电影中的人物都是香港普普通通的小市民,甚至不乏底层民众,因此在摄影和后期两方面都尽量避免华丽的镜头,质朴的摄影反而更有代入感,也能让观众更近的看清楚香港。我想是这两点打动了评委吧!
是什么契机让你参与了《那夜凌晨》的拍摄?
《那夜凌晨》开机时间是2013年的5月份,摄制组根据拍摄构思选择了佳能C500,当时佳能C500在香港算是新机种,对很多电影工作者来说相对陌生,需要一些时间去摸索,而这部影片已经是我参与的第二部使用C500作为主机的院线电影(第一部是《奇幻夜》),因此在现场拍摄、DIT,以及后期都有参与,这样给摄制组带来了更多信心。出于对这款摄影机的兴趣,导演陈果也亲自掌机拍摄了不少镜头。
那为什么要选择一款相对陌生的摄影机呢?并且还是作为主机?
这是受电影拍摄场景决定的,这部电影的夜戏特别多,佳能的摄影机高感很出色,可以在低光照的情况下也获得较干净的画面。在部分场景,比如小巴上,即使将ISO调高到3200,画面也不会出现干扰视线的噪点,这一点十分难得,比香港较常见的RED EPIC要干净许多,也是其他摄影机无法企及的。
摄影机和相关附件是如何选择和搭配的?除了C500还用了什么?
前面多次聊到了小巴上的拍摄,这一部分在摄影机和用光上有什么技巧?
小巴上采用了双机位拍摄,脚架架在驾驶座后面的位置,主要是两台C500搭配变焦镜头,朝向乘客的座位,景别一松一紧。为求真实的小巴车内环境,灯光运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无论在车内打灯,还是车外打灯都不太合适,最后是运用小巴自身的LED灯管补了一点点光,再把摄影机的ISO调高,就得到了最终观众看到的画面。
在街道上的戏份,画面里人物都能看得清,整体也有层次感,而背景的灯牌也不会显得太亮或过曝,是怎么做到的?
由于是低成本电影,街上的灯光(路灯、招牌、大楼里的灯光等)多数时候我们是无法控制的,所以这个反倒可以作为一个曝光的参考。例如招牌发出的光,通过示波器可以判断是否过曝;在高光细节不丢失的前提下,我们会在需要补光的区域打亮,这样画面的视觉关注点(通常是演员的脸)就不至于过分欠曝。 在拍摄中,有些相对空旷的场景用灯笼打了底子光(例如大埔夜晚的街上)。而其中有一场四个少年冲下山坡的戏,则用吊车上了6K Par打了主光,其他狭窄的空间基本上就只靠高ISO和大光圈拍摄。
对于光照不足的环境,摄影机的参数该如何设定?对佳能在低光照的表现是否满意?
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获得较大的动态范围,我们会用ISO 850来拍摄,遇到像小巴这种不方便打灯的环境,会用到1600甚至3200的ISO拍摄,从素材的情况来看画面还是比较干净的,噪点形状是有机的颗粒状,显得比较有质感。
如果抛开这部电影谈个人心得的话,光圈好多时候都只是用来控制景深而不是曝光,因为拍电影好多时候现场的光都是可以控制的。剧情片和广告MV不一样,不会动不动就用很大的光圈,T2.8到T4.0之间比较常用,偶然会用到T2.0到T2.8之间,具体就要看剧情需要了。
所以如果不想画面虚化得太厉害,又没有条件通过布灯来把黑夜的场景打亮,就只有尽量找自然光比较足的场地,或者把ISO推高。C500的动态范围表现非常不错,在Canon Log模式下高光的细节保留的很好,过渡也比较自然,这让夜戏的拍摄变得容易许多。
对Canon Log有何评价?
这个是作为电影摄影机的必备功能,也是佳能C500的一大亮点。《那夜凌晨》的拍摄全程都使用了Canon Log,相对于其他Gamma预设曲线,能够大大的提升机器的动态范围,有自己专属的Log曲线是佳能在电影机方面踏出的重要一步。
Canon Log和其他厂家的不一样(例如Arri的Log C,Sony的Slog,RED的RED Log film),饱和度没有那么低,暗部也没有那么灰,看起来只是对比度较低的一种画面风格,看习惯了以后甚至不会意识到这是一种Log。好处是就算不套用LUT也可以直接用来作为布光的参考,对色彩也比较好控制。
对佳能C500/1DC的总体评价?
概括来说,C500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相对于Alexa等机型来说,C500/1DC足够轻便,人体工学设计上也非常适合手持拍摄,能更好的实现导演想法,创造更多可能。其次是高感性能,整个C系列的摄影机都相当出色,绝对是拍夜戏的首选;另外,Canon Log让C500有了电影机的动态范围,在录制RAW的前提下可以和Alexa比肩;最后是4K拍摄,虽然现在多数电影还是2K发行,但4K是大趋势,4K拍摄也能增加后期调整的空间,例如重新构图、减震、降噪、抠像等,如今C300 Mark II已经可以机内录制4K,期待未来的C500 Mark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