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创新成为一种习惯,当服务成为一种态度,产业梦想的两翼让天津滨海高新区飞得更高……
20多年前,我国高新区创立,为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打开了一个突破口。20多年后,天津高新区添加了“滨海”二字。有人认为:滨海二字赋予了天津高新区一个全新的理念、一个体制和机制以及经济管理全新的运行模式,一个与国际市场融合与竞争的全新空间。在对话天津滨海高新区几位局长的时候,记者感受到的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与自信。
投资服务局局长王威:
不做招财猫
信息为金,服务为王
2008年,我从上海某外企到天津滨海高新区应聘投资服务局局长,对原有招商局更名为投资服务局,“信息为金,服务为王”。目前的招商工作确切地说叫“坐商”,招商局像招财猫一样,手不停地挥,等待着企业进门。
更名是表层的,深层意义是政府姿态的转变,由职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彻底转变。就目前来讲,大家掌握的资源都差不多,服务是拉开差距的关键性因素。别人投资,我们服务,这种服务首先是为了让投资方获益,投资方获益是高新区发展的基础。
政策精确制导,量身定做
传统招商的资本无非是土地资源与优惠政策。我们希望利用好非传统资源招商。企业的生存发展不是靠土地的廉价和政策的优惠,靠的是市场开拓。
战略性的市场开拓政府是可以解决的。政府掌握的资源太多了,政府给企业优惠政策如同请客吃饭,重要的是如何取用这些资源。不是说谁来了都是鲍鱼、海参、鱼翅一大桌子。对谁都是这些,别人会想,你是不是不重视我,就不能来只龙虾吗?
所以说,我们只把企业带到他们最想去的餐厅,企业吃什么点什么,可能花钱不多,但是对企业的胃口。一味用鲍鱼招待,总有一天会吃腻。因此我们没有一刀切的政策,政策都是量身定做的。每一个企业都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尊重市场,不唯数字
现在大家都在提产业链招商、产业招商。产业链招商核心在价值链。比如,轨道交通,这个产业链太长了。如果说企业虽然处于产业链之中,但是它对产业的影响不大,那么我们就要从价值链角度考虑。
产业链招商要抓住产业龙头,不一定是产业链的龙头,但一定要是价值链的关键。围绕着这家企业,其他企业才能创造价值。这样它的聚集效应就增强了招商的效率。
抓住了龙头还要有资源支撑龙头。比如风力发电,大家都喜欢整机项目,叶片占地面积大、有污染、不爱要。实际上,叶片是一个利润非常高的行业,但是运输成本也高。到最后,整机厂追着叶片厂走了。
如果相应的产业链不完善的话,没有把相应的龙头产业链支撑起来,忽略了产业链中产值小却价值关键的企业,最后它们反而决定了产业的发展态势,正所谓“蚂蚁雄兵”。
招商要尊重市场,比如多晶硅、LED有些时候它不是市场要上的项目,而是地区政府要上的。政府理解的产业链和市场反馈的产业链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提出价值链。价值链重在市场。太阳能产业以前都认为降低硅料成本产业才能大发展,但是忽略了市场,产品生产出来卖给谁呢?
招商不唯数字,符合高新区产业规划的我们就引进来。不符合的,即使投资再大,我们也会说不。在数字上很体面的招商,从长远来讲,这个数字之塔迟早会坍塌。
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局长谢文魁:
产业也需要生态环境
小巨人成长计划
2008年高新区开始实施“小巨人企业成长计划”。我们选择小巨人企业的条件:第一,企业要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第二,企业年产值要有不低于30%的增长速度;第三,企业要有一个核心的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
根据企业发展特点,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小巨人企业培育年度计划,围绕着企业投融资、科技立项、知识产权、高企认定、发展战略等五大服务领域,制定了规范、全面的服务措施,使服务贯穿到企业的发展全过程。
2008年和2009年两年时间,我们选择产值1000千万元到1亿元以下企业200家,每年都会产生几家产值过亿的企业。高新区有4000多家企业,如果有一半企业能够达到亿元以上,那么高新区将产生2000多亿的经济规模。
产业生态环境
小巨人计划带来了一个没有想到的结果。在高新区的引导下,小巨人计划中相关行业企业成立了产业技术联盟。轨道交通产业技术联盟总产值从2008年成立时的4个亿到2009年已经达到10个亿,核心企业就是小巨人计划企业。这不仅仅是产业上下游聚集,以技术为聚集基础的产业技术联盟加快了产业步伐。
2008年科技部对全国高新区做了一次测评,天津滨海高新区有两项指标是全国高新区第一的。一个是当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一个是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所有产品收入的比例。我觉得这两个点的落脚点还是在企业上。由此高新区提出产业生态环境。水至清则无鱼,大鱼想要生存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
从老板到企业家
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戴林是专家型的创业者转换成规范的企业管理者的典范。老板赚的是钱,企业家承担的是社会责任。这就是民营企业管理者的发展之路。小巨人计划就是要示范带动企业老板向企业家转变。
这其中我们遇到不少阻力,比如,一些民营企业发展得很好,我们推动它上市,但是这些企业管理者觉得自己的企业像孩子一样养大,只能传继不能共享。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从观念上实现根本的转变。我们有16家券商和18家银行入驻高新区,必须用一种强有力的金融氛围改变民营企业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
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局局长赵子健:
打造“生态、绿色、低碳科技新城”
天津高新区是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于滨海新区的领航区,由国家科技部与天津市共同建设。其中核心区之一——滨海科技园位于中心城区与塘沽区之间,地处东丽湖、黄港水库接合处,南面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相邻,西面是空港物流加工区,北面隔津汉快速路与东丽湖相望,距天津市中心城区20公里、距机场9公里、距港口19公里、距北京150公里。规划面积30.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5平方公里。
天津高新区滨海科技园总体规划方案采取国际征集方式,优中选优,最终一家美国公司的方案中标——“芯片”的构图寓意深远,“天圆地方”的设计思想隐喻中国文化。
天津高新区滨海科技园的建设规划体现生态、人文的设计理念,将构筑西侧生态廊道(5.5平方公里)和北部生态湿地,构建和谐的地区生态系统,整体的绿化面积达到40%,是现代化生态园林科技新城。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过程中,贯彻清洁生产思想,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实现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水环境规划立足水生态环境构建,实现雨水利用、水污染控制、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水体保持与循环的综合协调。因地制宜确定排水收集、净化、储存和综合利用系统,利用湿地、河道、泊龙湖等人工水体对雨水径流和再生水实施调蓄、净化和利用,满足景观河道用水、绿化用水的要求。
天津高新区滨海科技园启建之初,将综合服务中心建筑作为低碳、生态环保的新起点。采用了一系列创新节能技术,采用外循环呼吸式幕墙,外层是单层玻璃与非断热型材组成的玻璃幕墙,内层是由中空玻璃与断热型材组成的幕墙,节能效果非常显著。
天津滨海高新区的整体建设将秉承节能、低碳、环保、生态理念,为投资者提供最优的投资发展环境。
经济发展局(统计局)夏新:
有所为,有所不为
天津高新区“一三五八”发展战略
“一”是一个目标,即五年实现赶超目标、跨入先进高新区行列;
“三”是产业、创新和人才三大政策体系;
“五”是重点发展绿色能源、软件及高端信息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五大主导产业;
“八”是为确保五年赶超目标的实现,实施的八大发展计划,即:产业技术创新计划、产业投资项目计划、重点企业发展计划、小巨人企业成长计划、招大引强计划、招才引智计划、开发建设计划、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计划。
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
天津滨海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总体战略定位是:发展成为支撑我国经济新增长极的重要创新极,通过全球性创新要素的高度聚集和国际性创新环境、创新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和辐射扩散,成为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潮流的自主创新基地,实现对滨海新区的领航作用,支撑滨海新区的发展。
天津滨海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总体思路是:实施“聚焦天津滨海高新区”的战略举措,依托天津市的综合优势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先行先试优势,加大与科技部的共建力度,积极推进“政策聚焦、产业聚焦、机构聚焦、人才聚焦”。
2008年~2012年为全面建设期。天津滨海高新区将按照“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五年赶超计划,以每年不低于37%的速度,到2012年实现总收入6400亿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入全国高新区前5位,聚集和培育一家以上产值百亿元级高科技企业,50家10亿元级企业和5000家创新型科技小巨人企业,引进和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150家,实现每万人拥有专利超过200件,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拳头产品500项。
2013年~2015年为完善提升期。天津滨海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占高新区营业总收入比例高于60%,各类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0家以上,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理工科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高于2500名,全面实现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各项指标。
谋求特色之路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产业同质化发展的环境下天津滨海高新区必须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天津有着雄厚的技术基础,绿色能源产业有全国唯一的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8研究所,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企业中心——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集团。世界前十有三名在高新区聚集。
为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天津滨海高新区完善《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鼓励办法》,设立“绿色能源专项资金”,每年投入2亿元,支持绿色化学储能电池、燃料电池、长寿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沿海与陆地风电场和西部风能资源密集区的建设技术与装备、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太阳能热发电等发展。
为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到天津创业,天津滨海高新区出台了《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暂行办法》,从今年开始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设立“海外高层次人员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重点支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到天津滨海高新区创业。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髓在于学会选择与放弃。眼光放得远一些,步子迈得大一些,时代赋予天津的特色与底蕴奠定了天津滨海高新区发展的基础。
发展研究室(法制工作办公室)主任李宁剑:
服务是永恒的主题
高新区自创建就开宗明义地提出,要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试验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载体、吸引和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的摇篮。20余年的实践也表明,高新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高新区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投身于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创业的勇气,并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局部优化的创新创业环境;高新区在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劳动人事制度等方面率先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突破了原有体制和政策限制,建立了“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形成了有序而灵活的制度安排和组织保障。其所创造的“一站式”管理和“一条龙”服务等经验已被很多行政窗口单位广为采用,推进了社会管理机构由指令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高新区在大环境下实践较灵活的经济运行机制、法律制度(地方立法),在本区域经过行政授权,营造创新创业宽松的行政服务环境,基本能实现所有行政事项在区内办理,改变原有行政体制层层审批的状况,实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并联审批、后补手续等工作操作层面的改革实践。
高新区管委会在工作操作层面上突出服务的主题:
一是坚持采取“大部制”方式设置机构,强化高新区管委会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高新区管委会的行政机构设置,都是结合高新区发展的需求而设置,只要与现行的行政机构有一一对应的接口,就能够完成对接上级行政的各种事项。大环境的行政事项不可能因为高新区的先行而简政,而高新区管委会以“你有千条线,我有一根针”的“简政”方式,达到为企业服务“高效率,越简洁越快越好”的目的。采取“大部制”方式设置机构,有利于实行“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用人机制,提高工作环节的衔接效率,同时也进一步强化高新区管委会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二是坚持推广电子政务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各部门的信息交流频度和力度。现在高新区的电子政务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各部门的工作信息能够及时上网,包括高新区内的派驻机构,如工商、税务、土地、规划等有关企业的信息,至少每月都能交流有关的统计数据,有利于管委会按照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来调控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度的决策和效果评估。
三是坚持将“为企业服务”的理念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建设完善高新区是“创业者乐园”的文化氛围。“为企业服务”已经成为高新区管委会的口号,要真正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上,是一项长治不懈的文化意识工程,领导的决策、各部门的贯彻、工作人员的落实,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市场体系主体结构中,企业为核心,政府是外围。企业与政府的位置决定了外围对核心的服务作用,也确定了服务是永恒的主题。
20多年前,我国高新区创立,为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打开了一个突破口。20多年后,天津高新区添加了“滨海”二字。有人认为:滨海二字赋予了天津高新区一个全新的理念、一个体制和机制以及经济管理全新的运行模式,一个与国际市场融合与竞争的全新空间。在对话天津滨海高新区几位局长的时候,记者感受到的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与自信。
投资服务局局长王威:
不做招财猫
信息为金,服务为王
2008年,我从上海某外企到天津滨海高新区应聘投资服务局局长,对原有招商局更名为投资服务局,“信息为金,服务为王”。目前的招商工作确切地说叫“坐商”,招商局像招财猫一样,手不停地挥,等待着企业进门。
更名是表层的,深层意义是政府姿态的转变,由职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彻底转变。就目前来讲,大家掌握的资源都差不多,服务是拉开差距的关键性因素。别人投资,我们服务,这种服务首先是为了让投资方获益,投资方获益是高新区发展的基础。
政策精确制导,量身定做
传统招商的资本无非是土地资源与优惠政策。我们希望利用好非传统资源招商。企业的生存发展不是靠土地的廉价和政策的优惠,靠的是市场开拓。
战略性的市场开拓政府是可以解决的。政府掌握的资源太多了,政府给企业优惠政策如同请客吃饭,重要的是如何取用这些资源。不是说谁来了都是鲍鱼、海参、鱼翅一大桌子。对谁都是这些,别人会想,你是不是不重视我,就不能来只龙虾吗?
所以说,我们只把企业带到他们最想去的餐厅,企业吃什么点什么,可能花钱不多,但是对企业的胃口。一味用鲍鱼招待,总有一天会吃腻。因此我们没有一刀切的政策,政策都是量身定做的。每一个企业都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尊重市场,不唯数字
现在大家都在提产业链招商、产业招商。产业链招商核心在价值链。比如,轨道交通,这个产业链太长了。如果说企业虽然处于产业链之中,但是它对产业的影响不大,那么我们就要从价值链角度考虑。
产业链招商要抓住产业龙头,不一定是产业链的龙头,但一定要是价值链的关键。围绕着这家企业,其他企业才能创造价值。这样它的聚集效应就增强了招商的效率。
抓住了龙头还要有资源支撑龙头。比如风力发电,大家都喜欢整机项目,叶片占地面积大、有污染、不爱要。实际上,叶片是一个利润非常高的行业,但是运输成本也高。到最后,整机厂追着叶片厂走了。
如果相应的产业链不完善的话,没有把相应的龙头产业链支撑起来,忽略了产业链中产值小却价值关键的企业,最后它们反而决定了产业的发展态势,正所谓“蚂蚁雄兵”。
招商要尊重市场,比如多晶硅、LED有些时候它不是市场要上的项目,而是地区政府要上的。政府理解的产业链和市场反馈的产业链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提出价值链。价值链重在市场。太阳能产业以前都认为降低硅料成本产业才能大发展,但是忽略了市场,产品生产出来卖给谁呢?
招商不唯数字,符合高新区产业规划的我们就引进来。不符合的,即使投资再大,我们也会说不。在数字上很体面的招商,从长远来讲,这个数字之塔迟早会坍塌。
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局长谢文魁:
产业也需要生态环境
小巨人成长计划
2008年高新区开始实施“小巨人企业成长计划”。我们选择小巨人企业的条件:第一,企业要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第二,企业年产值要有不低于30%的增长速度;第三,企业要有一个核心的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
根据企业发展特点,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小巨人企业培育年度计划,围绕着企业投融资、科技立项、知识产权、高企认定、发展战略等五大服务领域,制定了规范、全面的服务措施,使服务贯穿到企业的发展全过程。
2008年和2009年两年时间,我们选择产值1000千万元到1亿元以下企业200家,每年都会产生几家产值过亿的企业。高新区有4000多家企业,如果有一半企业能够达到亿元以上,那么高新区将产生2000多亿的经济规模。
产业生态环境
小巨人计划带来了一个没有想到的结果。在高新区的引导下,小巨人计划中相关行业企业成立了产业技术联盟。轨道交通产业技术联盟总产值从2008年成立时的4个亿到2009年已经达到10个亿,核心企业就是小巨人计划企业。这不仅仅是产业上下游聚集,以技术为聚集基础的产业技术联盟加快了产业步伐。
2008年科技部对全国高新区做了一次测评,天津滨海高新区有两项指标是全国高新区第一的。一个是当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一个是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所有产品收入的比例。我觉得这两个点的落脚点还是在企业上。由此高新区提出产业生态环境。水至清则无鱼,大鱼想要生存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
从老板到企业家
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戴林是专家型的创业者转换成规范的企业管理者的典范。老板赚的是钱,企业家承担的是社会责任。这就是民营企业管理者的发展之路。小巨人计划就是要示范带动企业老板向企业家转变。
这其中我们遇到不少阻力,比如,一些民营企业发展得很好,我们推动它上市,但是这些企业管理者觉得自己的企业像孩子一样养大,只能传继不能共享。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从观念上实现根本的转变。我们有16家券商和18家银行入驻高新区,必须用一种强有力的金融氛围改变民营企业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
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局局长赵子健:
打造“生态、绿色、低碳科技新城”
天津高新区是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于滨海新区的领航区,由国家科技部与天津市共同建设。其中核心区之一——滨海科技园位于中心城区与塘沽区之间,地处东丽湖、黄港水库接合处,南面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相邻,西面是空港物流加工区,北面隔津汉快速路与东丽湖相望,距天津市中心城区20公里、距机场9公里、距港口19公里、距北京150公里。规划面积30.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5平方公里。
天津高新区滨海科技园总体规划方案采取国际征集方式,优中选优,最终一家美国公司的方案中标——“芯片”的构图寓意深远,“天圆地方”的设计思想隐喻中国文化。
天津高新区滨海科技园的建设规划体现生态、人文的设计理念,将构筑西侧生态廊道(5.5平方公里)和北部生态湿地,构建和谐的地区生态系统,整体的绿化面积达到40%,是现代化生态园林科技新城。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过程中,贯彻清洁生产思想,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实现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水环境规划立足水生态环境构建,实现雨水利用、水污染控制、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水体保持与循环的综合协调。因地制宜确定排水收集、净化、储存和综合利用系统,利用湿地、河道、泊龙湖等人工水体对雨水径流和再生水实施调蓄、净化和利用,满足景观河道用水、绿化用水的要求。
天津高新区滨海科技园启建之初,将综合服务中心建筑作为低碳、生态环保的新起点。采用了一系列创新节能技术,采用外循环呼吸式幕墙,外层是单层玻璃与非断热型材组成的玻璃幕墙,内层是由中空玻璃与断热型材组成的幕墙,节能效果非常显著。
天津滨海高新区的整体建设将秉承节能、低碳、环保、生态理念,为投资者提供最优的投资发展环境。
经济发展局(统计局)夏新:
有所为,有所不为
天津高新区“一三五八”发展战略
“一”是一个目标,即五年实现赶超目标、跨入先进高新区行列;
“三”是产业、创新和人才三大政策体系;
“五”是重点发展绿色能源、软件及高端信息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五大主导产业;
“八”是为确保五年赶超目标的实现,实施的八大发展计划,即:产业技术创新计划、产业投资项目计划、重点企业发展计划、小巨人企业成长计划、招大引强计划、招才引智计划、开发建设计划、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计划。
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
天津滨海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总体战略定位是:发展成为支撑我国经济新增长极的重要创新极,通过全球性创新要素的高度聚集和国际性创新环境、创新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和辐射扩散,成为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潮流的自主创新基地,实现对滨海新区的领航作用,支撑滨海新区的发展。
天津滨海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总体思路是:实施“聚焦天津滨海高新区”的战略举措,依托天津市的综合优势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先行先试优势,加大与科技部的共建力度,积极推进“政策聚焦、产业聚焦、机构聚焦、人才聚焦”。
2008年~2012年为全面建设期。天津滨海高新区将按照“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五年赶超计划,以每年不低于37%的速度,到2012年实现总收入6400亿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入全国高新区前5位,聚集和培育一家以上产值百亿元级高科技企业,50家10亿元级企业和5000家创新型科技小巨人企业,引进和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150家,实现每万人拥有专利超过200件,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拳头产品500项。
2013年~2015年为完善提升期。天津滨海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占高新区营业总收入比例高于60%,各类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0家以上,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理工科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高于2500名,全面实现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各项指标。
谋求特色之路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产业同质化发展的环境下天津滨海高新区必须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天津有着雄厚的技术基础,绿色能源产业有全国唯一的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8研究所,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企业中心——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集团。世界前十有三名在高新区聚集。
为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天津滨海高新区完善《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鼓励办法》,设立“绿色能源专项资金”,每年投入2亿元,支持绿色化学储能电池、燃料电池、长寿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沿海与陆地风电场和西部风能资源密集区的建设技术与装备、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太阳能热发电等发展。
为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到天津创业,天津滨海高新区出台了《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暂行办法》,从今年开始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设立“海外高层次人员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重点支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到天津滨海高新区创业。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髓在于学会选择与放弃。眼光放得远一些,步子迈得大一些,时代赋予天津的特色与底蕴奠定了天津滨海高新区发展的基础。
发展研究室(法制工作办公室)主任李宁剑:
服务是永恒的主题
高新区自创建就开宗明义地提出,要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试验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载体、吸引和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的摇篮。20余年的实践也表明,高新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高新区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投身于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创业的勇气,并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局部优化的创新创业环境;高新区在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劳动人事制度等方面率先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突破了原有体制和政策限制,建立了“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形成了有序而灵活的制度安排和组织保障。其所创造的“一站式”管理和“一条龙”服务等经验已被很多行政窗口单位广为采用,推进了社会管理机构由指令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高新区在大环境下实践较灵活的经济运行机制、法律制度(地方立法),在本区域经过行政授权,营造创新创业宽松的行政服务环境,基本能实现所有行政事项在区内办理,改变原有行政体制层层审批的状况,实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并联审批、后补手续等工作操作层面的改革实践。
高新区管委会在工作操作层面上突出服务的主题:
一是坚持采取“大部制”方式设置机构,强化高新区管委会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高新区管委会的行政机构设置,都是结合高新区发展的需求而设置,只要与现行的行政机构有一一对应的接口,就能够完成对接上级行政的各种事项。大环境的行政事项不可能因为高新区的先行而简政,而高新区管委会以“你有千条线,我有一根针”的“简政”方式,达到为企业服务“高效率,越简洁越快越好”的目的。采取“大部制”方式设置机构,有利于实行“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用人机制,提高工作环节的衔接效率,同时也进一步强化高新区管委会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二是坚持推广电子政务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各部门的信息交流频度和力度。现在高新区的电子政务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各部门的工作信息能够及时上网,包括高新区内的派驻机构,如工商、税务、土地、规划等有关企业的信息,至少每月都能交流有关的统计数据,有利于管委会按照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来调控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度的决策和效果评估。
三是坚持将“为企业服务”的理念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建设完善高新区是“创业者乐园”的文化氛围。“为企业服务”已经成为高新区管委会的口号,要真正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上,是一项长治不懈的文化意识工程,领导的决策、各部门的贯彻、工作人员的落实,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市场体系主体结构中,企业为核心,政府是外围。企业与政府的位置决定了外围对核心的服务作用,也确定了服务是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