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漫长的冬天,我们蜷缩在室内,更少的接触自然和阳光,不知不觉之中,我们的心理已经中了毒,下面给你开出解毒的良方。
冬季还没有过去,日照时间越来越短,视网膜的刺激减少,影响内分泌;天气越来越冷,需要更多的热量,脂肪含量上升,容易困倦;节日逐渐增多,圣诞、元旦、春节、元宵节接踵而至,精神刺激因素增加,使得人们心浮气躁……莫名其妙的情绪酝酿在心底,随时可能爆发。
面对正在向“冬眠”的城市,一点儿烦躁可能让你开车时心神不宁,不专心开车,可能跟别人剐蹭了。事故之后,你可能和别人吵架了,因为吵架交通拥堵了,因为拥堵上班迟到了,因为迟到你被扣薪水了,因为扣薪水你跟自己发脾气了,因为一味地责怪自己,你变得抑郁了,因为抑郁,你的冬天简直没法过了。
仔细分析一下生活中的细节,这个冬天,你一定会战胜自己的不良情绪。
解毒心理:你到底怎么了
当你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你非常恐惧;当你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你会更加恐惧(如果有心理疾病的话)。
给心理解毒是一件不轻松的事情。如果正在担心自己的行为无法理喻,那就花点儿时间和心理学者们聊聊吧。
案例:Susan是一个超级时尚迷,懂得打扮,懂得时装搭配,每一次都很风情地出现在朋友圈子里,众友每次都像等待好莱坞明星出场一般等她姗姗来迟。前几天去香港购物,她买了一双渴盼已久的金色高跟鞋,回家后试穿,感觉非常漂亮。可是,翻遍衣橱都没有合适的礼服能和它搭上调,然后再度疯狂“出血”,买了礼服。回家后在镜子前正美着呢,突然感觉脖子上的项链实在不够抢眼,就咬牙决定攒钱挑条合适的链子……这一来可不得了,因为这双高跟鞋竟然让她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理想状态就差那么一点点儿,永远不能实现。哎,这样的鞋子只好暂且束之高阁了。
狄德罗效应:欲望黑洞
这是狄德罗效应在中间捣蛋。
18世纪,法国有一位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某一天,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是,当他穿着华美的睡袍在书房里寻找感觉时,总觉得家具的风格和自己不相衬,地毯的编织过于粗陋,墙上的装饰画也显得庸俗。于是,为了与高档的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逐一更新,终于让书房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是,这并不让他觉得开心,他在文章《后悔扔掉旧睡袍》中说:“自己竟然被一条睡袍胁迫了。”
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哈佛得·史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中提出“配套效应”,也称做“狄德罗效应”,用来指代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物品之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的现象。
心理解毒:
城市里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街道要和建筑符合,左右两边各6个车道,够平整,够宽敞,够气派;街边的酒吧要和城市的味道符合,够情调,够特色,够档次;酒吧里的女人要和酒吧相符合,够漂亮,够风骚,够小资。只可惜这样的连带关系并不能完全实现,只是趋于实现罢了,如同“女人的衣橱里永远少那么一件衣服”。
不过,对于个人来说,这是一个永远不能填满的“欲望黑洞”。因为“人往高处走”,到达一个阶段,要求随之配套上升,再到达另一个阶段,要求进一步上升。
因此,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把握“适度原则”,在一定的满足状态中使心态平衡,克服环环相扣的配套效应。比如,购物的时候先给自己一个定额,钱花光了就停止刷卡;一个时段制定一个标准,暂时达到了,就停止进一步求索。你知道,欲望无边,没有尽头。
齐加尼克效应:我紧张,真的很紧张
案例:我每天要对着电脑屏幕造字造句,写成千上万的文字,美其名曰“自由职业者”。逼迫大脑向外输出,变成一个个符号印在纸上,在别人看来是一件骄傲的事情。但到了我这里,面对堆积如山的要写的稿子,简直没办法体会所谓的骄傲,分明就是痛苦。Deadline近在眼前,我紧张,我真的很紧张!
这是齐加尼克效应作祟。
齐加尼克效应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做过的一次实验。他将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齐加尼克对其中的一组进行干预,使他们不能完成工作,而让另一组毫无障碍地完成全部工作。尽管受试者接受任务的时候都非常紧张,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思绪总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扰,紧张状态持续存在。
心理解毒:
这样的情况在脑力劳动者,比如工程师、科研人员、媒体从业者身上最容易发生。长期处于压力下,没有完成的任务一直困扰着正常的生活。
压力虽然也有积极作用,但是一旦无法控制,就会产生齐加尼克效应,让我们疲惫不堪。长期用脑过度,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疲劳的感觉根本不能通过睡个懒觉或者做个massage就能补偿。在齐加尼克效应的折磨下,神经衰弱症最容易发生。
要找到一种方法让自己释放一下紧张情绪,让自己体会到自己拥有对事态的控制能力,就能克服这种情绪。看过《孤男寡女》吗?Sammi扮演的角色在极度狂躁或者紧张的时候,总是冲进洗手间刷马桶,这就是释放情绪的一种方法。
罗森塔尔效应:If you think you can,you can
案例:两个人同住一间医院,其中一个人患了癌症,另一个人身体并无大碍。但是,医生把两个人的诊断书弄混了。结果那个身患癌症的人整天心情舒畅,觉得自己身体没问题,开开心心地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就康复出院了;那个原本身体无恙的人,却最终得了绝症,在抑郁绝望中死去。
蔡戈尼效应:未完成的恨
案例:我最近突然爱上了编织。第一次准备自己织一条围巾,一开头就觉得停不下了。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编织针,煞是正经地编织,尽管只是重复动作,却搞得茶饭不思一般。如果中途有别的事情打断,只要有机会,我就能接上。尽管织完了并不着急戴。
这是蔡戈尼效应在心里捣乱。
1927年,心理学家蔡戈尼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将自愿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让他们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其间,让甲组顺利演算完毕,而在乙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结果,乙组记忆成绩明显优于甲组。这种完成任务未遂的不爽深刻地留存在记忆中的心理,就叫蔡戈尼效应。那些忘记了已经完成的工作的人,“完成欲”得到了满足;未完成的任务在心里久搁不下的人,“完成欲”则一直提醒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
心理解毒:
蔡戈尼效应是推动我们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 但是,把握不好就容易走极端,一端是驱动力过强,面对任务非得一气呵成,不完成不罢手;一端是驱动力过弱,做任何事情都拖沓口罗唆,永远也完成不了一件事情。这两个极端都需要在心理上给予微调。
如果你经常走到蔡戈尼效应过强的一端,那么,很有可能你是一个工作狂。这样的人性格通常比较偏执、自主、坚定,忙于完成任务的紧张生活一定充满苦趣,太狭窄,太单一。你不妨试着缓和一下过强的蔡戈尼效应,周末和朋友约会,下班后看看电视,学习享受人生乐趣。
如果你经常走到蔡戈尼效应过弱的一端,时常做事半途而废,永远不会把一件事情完全搞定之后再转移兴趣目标。心理医生对此给予最简单的建议:“如果你精力集中的时间限度是10分钟,那么,你的脑筋一开始散漫时就停止工作,然后,用3分钟时间活动筋骨,例如跳几下,去倒一杯水,或是做些静力锻炼的肌肉运动。活动过后,再把另一个10分钟花在工作上。”
冬季还没有过去,日照时间越来越短,视网膜的刺激减少,影响内分泌;天气越来越冷,需要更多的热量,脂肪含量上升,容易困倦;节日逐渐增多,圣诞、元旦、春节、元宵节接踵而至,精神刺激因素增加,使得人们心浮气躁……莫名其妙的情绪酝酿在心底,随时可能爆发。
面对正在向“冬眠”的城市,一点儿烦躁可能让你开车时心神不宁,不专心开车,可能跟别人剐蹭了。事故之后,你可能和别人吵架了,因为吵架交通拥堵了,因为拥堵上班迟到了,因为迟到你被扣薪水了,因为扣薪水你跟自己发脾气了,因为一味地责怪自己,你变得抑郁了,因为抑郁,你的冬天简直没法过了。
仔细分析一下生活中的细节,这个冬天,你一定会战胜自己的不良情绪。
解毒心理:你到底怎么了
当你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你非常恐惧;当你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你会更加恐惧(如果有心理疾病的话)。
给心理解毒是一件不轻松的事情。如果正在担心自己的行为无法理喻,那就花点儿时间和心理学者们聊聊吧。
案例:Susan是一个超级时尚迷,懂得打扮,懂得时装搭配,每一次都很风情地出现在朋友圈子里,众友每次都像等待好莱坞明星出场一般等她姗姗来迟。前几天去香港购物,她买了一双渴盼已久的金色高跟鞋,回家后试穿,感觉非常漂亮。可是,翻遍衣橱都没有合适的礼服能和它搭上调,然后再度疯狂“出血”,买了礼服。回家后在镜子前正美着呢,突然感觉脖子上的项链实在不够抢眼,就咬牙决定攒钱挑条合适的链子……这一来可不得了,因为这双高跟鞋竟然让她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理想状态就差那么一点点儿,永远不能实现。哎,这样的鞋子只好暂且束之高阁了。
狄德罗效应:欲望黑洞
这是狄德罗效应在中间捣蛋。
18世纪,法国有一位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某一天,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是,当他穿着华美的睡袍在书房里寻找感觉时,总觉得家具的风格和自己不相衬,地毯的编织过于粗陋,墙上的装饰画也显得庸俗。于是,为了与高档的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逐一更新,终于让书房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是,这并不让他觉得开心,他在文章《后悔扔掉旧睡袍》中说:“自己竟然被一条睡袍胁迫了。”
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哈佛得·史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中提出“配套效应”,也称做“狄德罗效应”,用来指代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物品之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的现象。
心理解毒:
城市里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街道要和建筑符合,左右两边各6个车道,够平整,够宽敞,够气派;街边的酒吧要和城市的味道符合,够情调,够特色,够档次;酒吧里的女人要和酒吧相符合,够漂亮,够风骚,够小资。只可惜这样的连带关系并不能完全实现,只是趋于实现罢了,如同“女人的衣橱里永远少那么一件衣服”。
不过,对于个人来说,这是一个永远不能填满的“欲望黑洞”。因为“人往高处走”,到达一个阶段,要求随之配套上升,再到达另一个阶段,要求进一步上升。
因此,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把握“适度原则”,在一定的满足状态中使心态平衡,克服环环相扣的配套效应。比如,购物的时候先给自己一个定额,钱花光了就停止刷卡;一个时段制定一个标准,暂时达到了,就停止进一步求索。你知道,欲望无边,没有尽头。
齐加尼克效应:我紧张,真的很紧张
案例:我每天要对着电脑屏幕造字造句,写成千上万的文字,美其名曰“自由职业者”。逼迫大脑向外输出,变成一个个符号印在纸上,在别人看来是一件骄傲的事情。但到了我这里,面对堆积如山的要写的稿子,简直没办法体会所谓的骄傲,分明就是痛苦。Deadline近在眼前,我紧张,我真的很紧张!
这是齐加尼克效应作祟。
齐加尼克效应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做过的一次实验。他将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齐加尼克对其中的一组进行干预,使他们不能完成工作,而让另一组毫无障碍地完成全部工作。尽管受试者接受任务的时候都非常紧张,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思绪总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扰,紧张状态持续存在。
心理解毒:
这样的情况在脑力劳动者,比如工程师、科研人员、媒体从业者身上最容易发生。长期处于压力下,没有完成的任务一直困扰着正常的生活。
压力虽然也有积极作用,但是一旦无法控制,就会产生齐加尼克效应,让我们疲惫不堪。长期用脑过度,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疲劳的感觉根本不能通过睡个懒觉或者做个massage就能补偿。在齐加尼克效应的折磨下,神经衰弱症最容易发生。
要找到一种方法让自己释放一下紧张情绪,让自己体会到自己拥有对事态的控制能力,就能克服这种情绪。看过《孤男寡女》吗?Sammi扮演的角色在极度狂躁或者紧张的时候,总是冲进洗手间刷马桶,这就是释放情绪的一种方法。
罗森塔尔效应:If you think you can,you can
案例:两个人同住一间医院,其中一个人患了癌症,另一个人身体并无大碍。但是,医生把两个人的诊断书弄混了。结果那个身患癌症的人整天心情舒畅,觉得自己身体没问题,开开心心地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就康复出院了;那个原本身体无恙的人,却最终得了绝症,在抑郁绝望中死去。
蔡戈尼效应:未完成的恨
案例:我最近突然爱上了编织。第一次准备自己织一条围巾,一开头就觉得停不下了。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编织针,煞是正经地编织,尽管只是重复动作,却搞得茶饭不思一般。如果中途有别的事情打断,只要有机会,我就能接上。尽管织完了并不着急戴。
这是蔡戈尼效应在心里捣乱。
1927年,心理学家蔡戈尼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将自愿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让他们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其间,让甲组顺利演算完毕,而在乙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结果,乙组记忆成绩明显优于甲组。这种完成任务未遂的不爽深刻地留存在记忆中的心理,就叫蔡戈尼效应。那些忘记了已经完成的工作的人,“完成欲”得到了满足;未完成的任务在心里久搁不下的人,“完成欲”则一直提醒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
心理解毒:
蔡戈尼效应是推动我们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 但是,把握不好就容易走极端,一端是驱动力过强,面对任务非得一气呵成,不完成不罢手;一端是驱动力过弱,做任何事情都拖沓口罗唆,永远也完成不了一件事情。这两个极端都需要在心理上给予微调。
如果你经常走到蔡戈尼效应过强的一端,那么,很有可能你是一个工作狂。这样的人性格通常比较偏执、自主、坚定,忙于完成任务的紧张生活一定充满苦趣,太狭窄,太单一。你不妨试着缓和一下过强的蔡戈尼效应,周末和朋友约会,下班后看看电视,学习享受人生乐趣。
如果你经常走到蔡戈尼效应过弱的一端,时常做事半途而废,永远不会把一件事情完全搞定之后再转移兴趣目标。心理医生对此给予最简单的建议:“如果你精力集中的时间限度是10分钟,那么,你的脑筋一开始散漫时就停止工作,然后,用3分钟时间活动筋骨,例如跳几下,去倒一杯水,或是做些静力锻炼的肌肉运动。活动过后,再把另一个10分钟花在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