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春秋 快意人生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84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炳连博士的一生,每一笔都挥写着精彩而动人的故事,每一篇章都记录着丰实而无悔的人生,彰显了一名华夏儿女的光辉形象。稚年时,妈妈问他:“大了做什么?”他答:“补鞋匠!”他从幼就没野心,只甘愿为大众服务罢了。孺年时,竟然夠胆在港英时与英国“小鬼”作战,並率众打赢了他们,少年时,他满腔热血,义无反顾冲上爱国战场,是一名保家卫国的炮兵;青年时,他学识渊博,满腔热忱挥洒在祖国边疆,是重工业部玉门油矿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壮年时,他玩物壮志,於航模事业姿意翱翔,是东南亚地区成功飞行技术上极其复杂的遥控直升机的第一人,其培育的优秀遥控模型选手於世界级大赛屡屡夺冠;而弘扬善举,是他贯穿一生的情怀,暮年时,他终於荣获世界傑出华人奖,深得海外贤达、各界名流的认可和敬仰。
  他的年少时代:
  爱国,造就一段经历
  吴炳连先生,祖籍梅州,出生於一个爱国的印尼华侨世家(其家族在推翻满清时建立了功勳),受过一段时间的私塾教育。那时的香港,仍处於港英政府的管治之下,受种种环境的影响,使年幼的他在心中升腾起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愫。他的童年,最先在九龙塘,其後在深水埗度过的。据他回忆,以前位於钦州街警察局的旁边有一个空地,那里有时成为中国小孩与英国小孩的“战场”。当时仅有10多岁的他上街时,看到中国小孩与英国小孩在‘作战’,他便二话不说,拿着一块石头就往前冲,一齐把英国小孩们打败了!
  在吴炳连先生12岁左右,他由父亲带着前往印尼,然而抵达巴达维亚(雅加达)码头时,他与众多的中国人被关在入境处的黑房子,透过门缝,他偷偷地看到,“许多外国人排着队一个一个过关了,而我们大批的中国人卻被关进黑房子内,等着用钱一个个地赎出去!”至今忆及这段往事,吴炳连先生还是极端愤慨,使其民族尊严的保护意识愈来愈强,导致他年仅17岁即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因受到种种不平等待遇,以及“八百壮士”的英烈事蹟感化,当日本敌冠进犯吴炳连先生的家乡梅州之时,他即决定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家乡父老。1944年底,他誓死抗战,当了一名炮兵。在那个销烟滚滚的战场上,每个人的命运都难以掌控,“一上疆场,不死就伤。”即使是这样的险境,年轻的吴炳连先生並未退缩,“当时不理能不能打赢,只要没伤,就拼死往前冲去!”信念坚定的他,心中燃烧着一股保家卫国的熊熊之火,发誓宁暴尸沙场,也不愿苟且偷生!
  1945年,八年抗战已进入尾声,吴炳连先生还未有时机真正奔赴交锋,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於当年结束。於是,他转变救国策略,考入中山大学,再转台湾大学攻读化工,以待日後以知识回报祖国。
  他的边疆生活:
  吃苦,助长一种精神
  吃苦,不仅磨练一个人的性格,而且能造就一个人的精神。吴炳连先生虽出生富裕,住在当时位於九龙塘、以外国人聚集的独立洋楼里,但他卻未沾染丝毫的富贵哥儿恶习,从不崇拜各种物质享受,相反喜欢吃苦,於任何艰苦的环境扩展生命中顽强的张力,赢得众多殊荣。
  1949年,吴炳连先生从台湾大学再转入解放区的大连工学院化工系,毕业时绝对服从组织分配到荒凉的戈壁滩——位於甘肃的玉门油矿石油研究所工作。新中国成立後,玉门油矿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五”期间就建设成为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沙域辽阔,人烟稀少、物质贫乏等一系列恶劣的自然条件现状,都未能压倒吴炳连先生的斗志,更是激增了他在专业上的不断进取。
  在建设大西北期间,吴炳连先生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里,他在有限的条件里,先後完成了全国首次“火烧油层促进产量”的试验;研製了“计算岩石渗透率的线算图和计算仪器”,又设计了“自动过滤油田注水用的水质沉淀装置”,製作了“太阳能水泵模型”,发表了《从数学观点上提高油层渗透率的理论》等多篇在国内颇有影响的论文,还翻译俄文杂誌中有关《注入含化学剂的水泥加固油层方法》等,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技术革命红旗手”、“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这也成为吴炳连先生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事蹟!
  他的遥控事业:
  痴迷,演绎一个传奇
  中学时代,吴炳连先生开始接触航模,曾获得岭南大学香港附中举办的橡筋航模FIB比赛冠军,其在玉门所设计的“沙漠之鹰”航空模型,更是满载荣誉,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玩物壮志,更将对航模的兴趣,开拓成一份利国利民的事业,一生与之相随相伴。
  执著於科学技术的吴炳连先生,即使是在玉门油矿工作时也不减对航模的热情。1959年,由於他在遥探航模上的造诣及钻研,被调往兰州体委任省级航模教练兼FIB及遥控飞机运动员,创造了甘肃省橡筋航模FIB纪录,並参加全国第一届遥控飞机比赛,获“一级运动员”称号。
  返港之後,吴炳连先生更放棄曾经获利百倍的房地产,转而投放大量精力於航模事业,取得一系列成就:成为东南亚成功飞行技术上极为复杂的Schl?ter直升机的第一人,曾与崔伦光组成首批试飞山坡翱翔的先行者,又率先引进“京商”的遥控车模,先後创办了永利遥控科技公司、京商(香港)遥控有限公司,将国产航空器材输往世界各国,生意往来拓展至全球近六十个国家和地区。
  “‘星火燎原’是人皆共知的成语,也是事实。遥控模型虽小,成事卻大!君不闻祖国、欧美、日本航空/航天事业的拓展,有赖於普及两者智慧,借此由幼到长,少至多,育出大批专才。”在经营遥控模型的同时,吴炳连先生通过公司或其个人,主办、协办、赞助各种规模的各项比赛及推广教学活动,在遥控模型人才的培养上,频收硕果:2005年春,于文俊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全国精英齐集的“日本迷你跑车京商盃大赛”中一举夺冠;2005年秋,刘志颖在匈牙利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喷射机名人大赛”中技压群雄;2006年春,孔祥亨以超人毅力、强劲的速度,於澳洲在“第二届IFMAR世界1/10平路跑车预赛”中,取得头奖……众种名列前茅的成绩,是吴炳连先生在培养遥控模型人才方面呕心沥血的结果。迄今为止,中港台於百多年来在这方面未有此成效!   在2010年举行的中国航空模型老航模联谊会上,各位老航模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认为:航空模型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从空军的角度是为空军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而我国无人机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和苏、美、以色列基本上处同一水平,这亦得益於广大航模活动。可以说,航空模型担负了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一社会责任,亦体现在吴炳连先生的身上,他先後为华东、东北引进航空设备和器材,为国家科技事业作出贡献,後被聘任为北京模型运动协会高级顾问、北京第四届亚太航空模型F3A锦标赛副主席,还获得中国航空运动协会2003年航模运动特别贡献奖!
  在经商之时,吴炳连先生力求不断创新,受到了商界的敬仰和追随,在“中国企业创新论坛2008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创新成长之路”的颁奖典礼现场,他荣获“2008中国企业创新年度人物”奖。在科技领域里所取得的卓越成绩,广东梅州嘉应学院丁思深教授这样讚扬吴炳连先生:“能物物而不役於物,益志而不‘丧志’。於玩物壮大技术,於培育人才为国爭光。以专业经历创作新的诠释和境界升华,遥控光彩,华夏名扬!”
  他的慈善义举:
  爱港爱乡,父传子承
  “父亲做了很多善事,很低调,从来不扬名。”吴炳连先生如此评价自己的父亲——吴郁青先生。当提起香港的吴家村时,人们便会自然地联想到吴郁青先贤。吴郁青先生是有名的慈善家,他早年前往印度尼西亚谋生,靠经营肥皂生产、洋杂货、椰乾、米粉、豉油、豆酱、蚊香等土产起家,因经营得善,勤奋节俭,在事业上获得较大成功,於雅加达市区及红溪等地拥有店铺、仓库和大量土地,後迁回香港建立第二故乡,即是今日香港的吴家村。
  吴郁青先生在动荡不安的港英政府统治之下,向锦田最大的原居民地主邓伯裘家族购入广幅土地,後建成佔地千多平方米的“郁青新庐”、“郁青别墅”,继而建造一幢幢二层高相连客家“围龙”式民居,以极优惠条件甚至免租收容旅港客籍人士,尤其是蕉岭籍的宗亲乡友。之後,申请成立“吴家村”,再经邓氏家族同意,拨入他们拥有的大量土地,转而隶属八乡(大部分为广东客家氏族)。客籍人士遂逐年越聚越多,他又挖水井以完善该村的设施,解决居民饮水的难题。村民要求纪念此井,立碑並题字为“饮水思源”,因而申请政府资助,在井旁的空地,建成了“思源广场”,可容纳2000多人,用作春茗庆祝,慈善集会等活动场所;同时在家乡梅州蕉岭创办了“牖民学校”,出资建造蕉岭中学最宽敞的“郁青/香初教室”和“清亭教室”。1941年还捐巨资兴建以抗日民族英雄谢晋元将军命名的蕉岭三圳“晋元中学”。其宅心仁厚,善事善行,赢得了众多乡亲的爱戴。目前,吴家村的范围甚广,村屋分佈连绵近两公里,是八乡中面积最大者之一。
  至今,吴炳连先生秉承先父吴郁青先生的遗志,担任八乡吴家村村事委员会会长一职,发扬“爱国、爱港、爱乡”的高尚情操,弘扬善举,兴学育才,谊笃桑梓,多年来,为祖国及家乡的各项事业捐资逾千万港元,被评为梅州市/蕉岭县荣誉市民,於2008年获取第十届世界傑出华人奖,还担任吴郁青(专款)基金会主席、侨港蕉岭同乡会/嘉应五属同乡会/兴宁同乡会荣誉/名誉会长、深圳蕉岭同乡联谊会荣誉会长、台北市蕉岭同乡会顾问、星加坡应和会馆名誉会长、印尼蕉岭同乡会荣誉会长等公职,种种善举,值得各界的称颂。
  另外,吴炳连先生数十年来多次返乡,为家乡的各项公益事业累积捐资超过千万元。他不但重建了“牖民学校”,兴建的“蕉东台公路”,获得了时任中央候补委员彭士禄院士的题字及剪綵;蕉岭中学的“桂岭科技实验馆”、“校友楼”、“仲彦科技园”、“丘成桐博士”雕像,梅州中学“校友楼”、“香港校友会教学大楼”,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屈伯川校长雕像”和吴氏宗祠“延陵大厦”,还架设了梅州市嘉应大桥、蕉岭县晋元大桥、逢甲大桥等等,同时他十分重视家乡教育,成立了多个奖学金、助学金……吴炳连先生多年的善举,追随父亲行善的脚步愈走愈坚定,其满腔的赤子情怀,更得到了众人的称颂。
  受父亲身传言教的影响,吴炳连先生做人做事都十分有分寸,“虽说与父亲交流的不多,但是他教给我的两句话,使我受益终生:第一句话是‘待人处事,将心比心’;第二句是‘美学一生,求善求真’。”首先,以待己的态度待人,能赢得他人尊重;其次,三人行必有吾师,出门在外,多问人多请教人,就能少走怨枉路的机率,这些话虽说道理浅显卻又实用。
  “胜中思败,败中求胜;胜败交错,人生常事;世事常变,各适其适。”秉承如此原则,吴炳连先生演绎了属於他的成功。而回顾他所走过的路,就如同翻阅一相厚重的书籍,里面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又如同欣赏一部精彩的电影,每一个篇章都记录着生命的张力。他热血,有独特的个性,爱自由的灵魂,心中装满了对祖国与家乡梅州的浓情、热爱,以非凡的种种经历,纵横春夏秋冬,写下了丰实而无悔的快意人生!
  【吴炳连博士,吴氏集团主席,亚洲知识管理学院院士、梅州市/蕉岭县荣誉市民、玉门油矿1954年劳动模范/多届科技先进工作者、航空模型一级运动员/省级教练、八乡吴家村村事委员会会长、香港吴氏宗亲总会永远荣誉会长,中国航空运动协会2003航模运动特别贡献奖、2008年第十届世界傑出华人奖、中国企业创新论坛2008企业创新前十名年度人物奖获得者、香港嘉应商会及梅州联会永远名誉会长、吴郁青(专款)基金会主席、香港模型机械会有限公司永远荣誉主席、香港《遥控模型》月刊技术总顾问。】
其他文献
【本刊综合报道】维港两岸紫荆花开,英雄来访香江沸腾。应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的邀请,“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代表团於8月10日抵港,开展了为期的四天访问。本次代表团共约40多人,包括团长牛红光、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及刘洋,以及负责这次载人航天工程的各主要系统指挥和设计师。  梁振英对代表团访港表示热烈欢迎,並感谢中央人民政府为此所作的安排。他说:“‘神舟九号’顺利完成任务,开创中国
期刊
吴俊来教授是一位誉满杏林的名中医,他将人生中最精华的岁月奉献给了医学界。数十年光阴流过,他的身上自有一种端庄、郑重的气质。流过的时光里,镌刻了他为医学界执着、奉献的医者情怀。如今,已年逾古稀的他仍坚守在医者的岗位上,不知疲倦,无惧辛劳。他的心中有三个愿望,一是用自己的经验培养新一代的中医接班人;二是尽己所能,弘扬中医,将中医发扬光大;三是中西医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团结,互相配合。  【吴俊来教授,香
期刊
李应生先生是著名中药集团百成堂集团主席。多年来,由於把服务社会和个人事业看作生活的主题,年年奔走不停,月月忙碌不已,在两方面都取得了傑出成绩。“铜紫荆星章”、“荣誉勳章”的摘取,“社会服务奖状”、“圣约翰官佐勳衔”的纷纷到来,以及“行业服务领袖大奖”、“港澳优质诚信商号”、“至爱优质中药品牌大奖”等一系列荣誉无不宣示了他的突出贡献和营运才能!  服务社会热忱如昔  从不奢求任何回报  2012年9
期刊
2012年度香港傑出运动员颁奖典礼於2013年3月14日举行。过去一年成绩不凡的香港女自行车运动员李慧诗获得“星中之星”大奖,刚转任教练的香港前自行车运动员黄金宝则获得最具体育精神运动员奖。  据悉,获得“香港傑出运动员大奖”的运动员还有乒乓球运动员江天一、帆船帆板运动员陈晞文、武术运动员耿晓灵、轮椅击剑运动员余翠怡、羽毛球运动员叶姵延、残障人士体育协会乒乓球运动员黄家汶和桌球运动员吴安仪。  加
期刊
伦敦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奥运的餘热还在,奥运的话题还在。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科比-布莱恩特,菲尔普斯等一批老将即将在奥运会上淡出我们的视线,但本届奥运会上涌现出了很多年轻的奥运新人,让我们感到了惊喜。他们站在前辈的肩膀上,青出於蓝而胜於蓝,完美的诠释了奥运会“更高、更快、更强”的主题。  近日,英国三大报业之一《卫报》的体育专栏根据这些体育新星在所在项目的影响力以及东道主媒
期刊
以观念改变世界  “不要老是困在自己的理想里面,要面对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要把自己的一种想法灌输给他,这就是我们工作成功的一个重点,不是做了一个怎样好的项目而已,那是一个过程,把自己一种理想灌输到每一个人脑海里的过程,做到这样才是真正的成功。”作为成就斐然的著名园境师,刘兴达先生经常跟年轻的同事们说,一个好的园境师需要学会统筹兼顾、融会贯通:“我们这一行不像建筑师、工程师,他们是为某一个项目的客户
期刊
陈其德先生 是一位拥有多重角色的友善之士。年轻时,他是一位奔跑在羽毛球球场的运动健将,以汗水挥洒体育热情;退役後,他成为香港惩教署体育部教员,以知识传递积极正面的人生观;退休後,他承担起企业的营运管理,以勤力诚恳立业兴业。而无论角色如何转变,服务者与奉献者是其不变的身份。对於生活的九龙,他鞠躬尽瘁;对於台山同乡会,他燃情其中;对於青年成长,他谆谆关照……执念真心,嘉行懿德,皆因为爱。  白手兴业
期刊
陈家义先生是香港著名画家,善於水彩画、国画、油画创作,其作品主题明确、色彩鲜艳,带有香港本地风俗特征、具有时代烙印。他於2006年举办名为“家园”的个人画展,得到几千位艺术爱好者鉴赏观摩,更有不少同行名人提供了保贵意见,收获颇丰。另外,他还热衷古艺收藏,几千藏品各具特色。作画收藏,都能让中华艺术之光大放異彩。  与水结缘 画载历史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著名诗人海子的名句,也是陈家义先生的画
期刊
梁耀翎女士,是香港美容、化妆、药膳、保健按摩及婚礼统筹课程培训导师,她喜欢与别人讨论健康、美容、教育方面的事情,她经常提到“慢慢”这个词。因为她做事有耐心、不浮躁。她喜欢学习,“慢慢”学习了不同的知识;她认真工作,“慢慢”地积累从业经验;现在,她“慢慢”结合了养生与美容的知识,然后“慢慢”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得,然后又“慢慢”地再学习……现在她“慢慢”的健康而美丽着。  【梁耀翎
期刊
【本刊讯】香港台山同乡总会(港岛分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就职典礼24日假金钟名都酒楼隆重举行。台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淑质,江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林伙卿,中联办港岛工作部协调处处长陈旭斌,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刘健仪,东区区议会主席锺树根等莅临主礼。余保儿蝉联会长,伍海山任理事长,数百会员、嘉宾、社团友好及家乡领导聚首一堂,举杯同贺新一届执委就职,场面热闹,气氛欢乐。  香港台山同乡总会自2005年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