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史,与中国经济发展史密不可分。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电力作为二次能源,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电力工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业之一。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电力工业也成果斐然。
1949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34.6亿千瓦时,2018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85万亿千瓦时,大约是1949年的2000倍。自2011年起,全社会用电量超过美国,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
1949年,中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仅为184.86万千瓦,中电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全国6000千瓦以上装机容量18.5亿千瓦,是1949年的1000倍。自2011年起,装机容量便—直位居全球第—。
电网规模的反超要更早一些。1949年,全国的电力线路加起来只有6474公里,至2017年底,我国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182.6万公里。2009年起,我国电网规模便跃居世界第一,并稳固至今。
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质量也在提升,缺电、限电已经成为历史中。国家能源局可靠性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中心在2019年7月发布的《2018年全国地级行政区供电可靠性指标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平均供电可靠率为99.826qo,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15.26小时/户,用户平均停电频率为3.18次/户。其中,全国地级行政区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4.72小时/户,农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18.95小时/户。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催生了电力工业高速发展的需求,而电力工业自身的发展也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在过程中诞生了规模、能力匹敌全球的大型发电集团和大型电网公司。
2017年,原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完成合并,新组建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以2.26亿千瓦的总装机和4.8亿吨的煤炭总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和发电公司。
在电网侧,2002年电力改革后挂牌成立的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覆盖国土面积88%以上,供电人口超过11亿人,在此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周期里不断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电网公司。截至2018年底,国家电网拥有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03.34万公里,变电容量46.2亿千伏安,公司营收达到2 56万亿元人民币。在最新公布的2019年《财富》500强中,国家电网位列第5,是排名最靠前的电力公司。
在规模稳居全球第一的同时,能源转型、能源革命的趋势正愈演愈烈,这也对电网提出了新的挑战。
2019年8月g日下午5时左右,英国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包括伦敦在内的部分英国重要城市受到影响,英格兰及威尔士大部分地区发生停电,波及约100万人。事故的原因与风机和燃气轮机遭雷击意外停机、脱网有关,这导致电网频率大幅下降,而系统备用不足,电网公司为避免更大规模停电事故发生而切除了部分负荷,导致停电。
迄今为止,国家电网公司运营的电网是过去20年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而近在咫尺的伦敦停电事故提醒着人们,新能源的迅速发展,正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运行模式未来将面临更多挑战。
不仅如此,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动车、分布式能源、储能等能源技术的发展,电网公司这类传统的公用事业公司也将面临更多跨界、融合的挑战和机会。在解决了长期困扰国民经济的电力供应瓶颈之后,电网公司正站在新的转折点上,思考如何通过拥抱新技术创造新的、更大的价值。
第一大电网是怎样建成的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寇伟曾在今年5月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将中国的电网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电力开端到新中国成立前,部分大城市开始“有电”了。
中国的第一条电力线路来自上海,1882年,英国人创办的上海电气发出了中国的第一度电,供应了-上海外滩沿途6.4公里的15盏弧光电灯。
此后直至新中国成立,在60多年的历史里,逐渐诞生了中国的第一个水电站、第一个火电站、第一条万伏级输电线。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发达的上海建起了相对较大的城市电网,华北、东北有了中国第一个电网——平津唐电网以及当时唯一的跨省电网——东北电网。
第二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全国大多数人口都用上了电,但缺电现象普遍存在。
在此期间,1953年,中国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为基础工业,电力开始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曾向前苏联及东欧引进156项重点建设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这156项中,电力相关项目占25项,总装机288.65万千瓦。到1978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5712万千瓦,发电量为2565.5亿千瓦时,人均装机容量和人均发电量还不足0.06千瓦和270千瓦时。
电网方面,中国的第一条110千伏、220千伏、330千伏输电线路先后建成,但比国外分别晚了近50年、31年和20年,差距明显。
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到本世纪初,从“集资办电”到“政企分开”,电力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这一阶段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扩大,电力建设资金不足,短缺矛盾突出。1980年,全国电力缺口在1000万千瓦左右。为此,1980年起,原电力部率先使用银行贷款拓宽建设资金,此后又提出利用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地方、集资办电、利用外资办电等办法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这一阶段的另一大变革是电力体制的不断变化,这期间,水利部、电力部分分合合,其后又曾短暂成立能源部。至1993年,能源部撤销,成立电力工业部,至1997年组建国家电力公司。1998年,原电力部撤销,行政管理职能划归原国家经贸委,行业管理职能划归中电联。至此,电力行业政企分开才算真正完成。
在此期间,葛洲坝水电站、泰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一批重要电源项目建成投产,同时,中国也成为全球第八个拥有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国家。
第四个阶段是从本世纪初到2012年十八大召开前,特高压输电技术攻克了大规模、远距离输电的世界级难题,实现“电从远方来”。
本世纪初,国家启动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基本奠定了当前中国电力工业的格局。彼时,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为五大发电公司和两大电网公司,发电和电网彼此拆分,并在发电侧形成竞争。这轮电改完成的同时,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在其后开启了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同样催生了电力需求的高速增长。而这一轮电改所形成的产业格局,为中国电力工业满足电力需求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电力工业借助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了赶超,规模做到了世界领先。如今,中国不仅发电量、装机容量全球第一,具体细分来看,水电、风电、光伏、火电装机容量都位居全球第一,核电装机容量全球第三、在建规模全球第一。
规模巨大的电源、需求巨大的电量需要同样强大的电网来支撑。到2017年底,全国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达到182 6万公里。此外,国家电网自2004年开始启动特高压发展战略,2006年开工首条交流特高压,至2019年6月,已经建成“九交十直”、核准在建“三交—直”工程,累计投运特高压工程2.76万公里,在其中开创了多个世界第一,并成功实现出口。这批特高压项目的建设,构建了国家电网坚强电网的骨架,并为西北地区清洁能源运往东部地区消纳提供了电力高速公路。
第五个阶段,十八大以来,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用电需求。
据国家电网公司2018年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数据,2018年,其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5%,同比增加0 0064个百分点,农村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795%,同比增加0.0117个百分点。此外,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电力交易量也逐步扩大。2018年,国网经营区域内市场化交易电量达1.6万亿千瓦时,其中省间交易电量9682亿千瓦时,通过电力直接交易减少客户用电成本373亿元。此外,在国家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政策下,國家电网全年降低用电成本915亿元。
从有电用到用好电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诞生的电力,如今已经成为生活中如同空气一样离不开的基础设施条件。对14亿人口实现电力供应,是中国电力工业的巨大成就,而实现这一成就,其实也就是最近几年。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农村年用电量仅为约2000万千瓦时,平均每20个农民一年才能用到一度电,农村电力设施极度缺乏。1958年到1978年,农村用电量年均增长率为3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便如此,至1978年,农村通电率也仅有61.05%。彼时,在很多缺电地区,电票和粮票一样珍贵。
农村用电真正突破要到上世纪90年代。1995年,山东省电力启动“户户通电”工程,到1996年成为全国第一个户户通电的省份。
电源建设不断扩大规模逐渐解决电力供应问题的同时,还需要电网建设同步跟进,将电力输送到干家万户,而对电网而言,建设农网基本是一笔入不敷出的投入。相比优质的工商业电力客户,对农村用户搭建的电网,往往建设成本更高,同时用电量又远少于城市和工商业用户,在历史上很长的时间里,农村电价要明显高于城市电价,每度电超过一块钱的农村电价非常普遍。 1998年,国家开始推进“两改一同价”,所谓“两改一同价”,即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行城乡同电同价。这一举措旨在改善农村电力供应能力和质量,降低农村用电负担。同时,白1998年至2004年,国家先后启动两期农网建设和改造工程,共投入2100多亿元,架设低压线路344万公里,惠及4.8万个行政村,近1.5亿户农民。这期间,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超过前50年的总和。
而真正解决全国无电人口问题,也就是最近几年。2011年,“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的目标。2013年,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解决最后273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这部分无电人口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四川、青海等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涉及8000多个行政村。
三年期间,国家安排投资247.8亿元,其中206.8亿元为电网投资,由国家电网下属新疆、西藏、四川、青海、蒙东电力公司,以及四川省水电集团、内蒙古电力公司等地方电网企业负责实施,为154.5万无电人口通电。另外118.5万人通过光伏独立供电工程实现供电,由几大发电央企负责实施完成。2015年12月23日,随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果芒村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长江村合闸通电,全国如期实现“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目标。
此后,农网的投资仍在持续。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2016]9号),提出了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2019年6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綦成元介绍,2019年将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计划,比原计划提前1年。据綦成元介绍,2016年至2019年,四年农网改造总投资将达到8300亿元;2018年,农村用电量达到2.46万亿千瓦时,比2015年高30%,年均增长9%,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3个百分点;用电条件的改善,也让农民有条件使用更大容量的家用电器,2016年至2017年实施农网改造升级的农村,初步统计农户新增空调720万台,冰箱500万台,洗衣机450万台,电视机430万台,电炊具610万台。
农村居民用上电的同时,企业的用电环境也在改善。2018年10月底,世界银行发布了《2019营商环境报告》,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排名。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由前一年的78位快速跃升至46位,是16年以来中国的最好名次。在其中11个考核指标里,中国的“获得电力”指标得分92.01分,较前一年大幅提高了23.18分,排名从前一年的98位大幅提升至14位。
世行的营商环境考核指标中,“获得电力”具体是指连接电网的手续、时间和成本,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及电费的透明度。在对中国的评价中,世行抽取了北京、上海两座城市。具体在“获得电力”方面,我国小微企业办电环节为3个,达到全球最佳水平,客户花费为零,即全过程免费,全世界仅有中国、日本、阿联酋三个国家达到这一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突破,国家电网专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业扩报装提质提效行动”,并在北京、上海两地实施小微企业供电服务质量提升转型行动,大幅降低小微企业办电时间、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国家电网表示,将总结北京、上海实践经验,全面推进办电服务新模式加快落地。2018年11月,国家电网发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两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提出将利用两年时间到2020年,将10千伏及以上大中型企业和低压小微企业办电环节分别压减至4个和3个以内,平均接电时间分别压减至60天和15天以内。
电网新战略
在全部用电人口已经用上电力,电力供应质量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电网公司作为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公用事业公司,在能源转型和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正在面临新的挑战。
在2019年1月的国家电网公司工作会上,履新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不久的寇伟在会上提出了要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三型两网”是寇伟为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力公司所谋划的未来战略。
所谓“三型”,具体是指建设成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特征的现代企业。
寇伟表示,在能源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的形势下,电网作为枢纽的内涵更加丰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协调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的枢纽;另一个是电能与冷、热、气、氢能、化学能等各种能源转换利用的枢纽。
关于平台型,寇伟表示,主要是要打造能源配置平台、综合服务平台、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平台,汇聚各类资源,促进供需对接、要素重组、融通创新。
而共享型,则是在建立平台型企业的基础上,打造共赢共治共建的生态圈。
“三型”是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目标,其实现路径离不开“两网”,即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其中前者是以特高压为骨干,具备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征。而泛在电力物联网,则是寇伟上任之后,最为外界所熟知的标签。从战略定位来看,特高压与泛在电力物联网二者并非替代,而是并进的关系。
2019年3月,在工作会上首次提出“三型两网”之后,国家电网公司专门召开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工作部署会议。国家电网发布会议消息后,“泛在电力物联网”这一新概念广受业界关注,相关概念上市公司也紛纷涨停。
3月至今,关于到底什么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究竟如何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国家电网公司内外有各种解读。寇伟在公开发言中的总结是,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应用于电网的工业级物联网,是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够把用户及其设备、电网企业及其设备、发电企业及其设备、电工装备企业及其设备等和电力相关的“物”都连接起来,进而实现信息连接和交互。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提出,是近年来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大趋势在电网公司的回响,它所蕴含的潜在市场和未来前景,正在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在国家电网发布的信息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各种新兴的信息技术都将在这个巨无霸公司中得到应用,数字化转型将在电网公司中产生怎样的价值,能够创造怎样的生态,也为各界所瞩目。
8月29日,浙江嘉兴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试点示范项目通过浙江省能源局验收,国家电网表示,这意味着全国首个城市能源互联网在浙江建成。该示范区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100%接入和消纳,通过主动配电网的建设,能有效“驾驭”各类分布式电源,实现高密度新能源就地消纳;此外,通过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提供清洁能源服务、建筑能效服务、电动汽车服务、智慧用能服务和供需互动服务等五种服务。这些服务的背后,是智能电表去搜集用电数据,进行分析,打通“信息孤岛”,创造价值。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网公司,国家电网拥有海量、有价值的电力数据。这些数据如何与电力行业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在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创造更多价值,将是未来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需要思考的问题。此外,和通常的工业企业或互联网企业不同,国家电网同时面向数量巨大的工商业企业用户和普通居民消费者用户,这也给其商业模式创新带来更多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