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教育要让学生学到前辈开创的知识,更应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打下基础。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师权威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参与、善于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学生培养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气氛
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的探索知识,发挥创造性,就要建立起与创造教育相适应的新型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友好合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以平等、友善、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以实现师生的平等交流。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字“百分数”,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话音刚落,课堂上立刻活跃起来。“我想知道什么叫百分数?《“我想知道怎样读、写百分数?》,“我想知道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我想知道哪些地方用到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吗?”等一系列的问题。你看,学生的求知欲望多么强烈!这样,学习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出来,教师只起个顺水推舟的作用,很自然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也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展现知识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再创造”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创新对小学生来说,不能要求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创造出新的“产品”。而是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总结规律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学生表现的创新,是他们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策略,尽管这对老师来说是早已熟悉的,但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或独特的,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中出现的新课题以问题解决的形式进行教学,不断创设既靠近教学内容又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有趣情境,让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并且从动手、动脑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公式时,老师先让学生回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然后再启发引导: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和这种转化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一段圆柱形的萝卜,刀子,圆规,量角器)先研究一下,看能否找到求圆柱体积的方法。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终于化圆为方,化曲为直,自己解决了问题。不但知其然,而且更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有着促进作用。进行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情景中,进行自我的思考,在教学中进行循循善诱而不是直接将问题与答案一同抛出。在课堂中可以针对一些数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课堂情景的创设,给学生出一些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从易到难地进行引导。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拿出具体的事物做例子而不只是画出图形,在学生对这些几何问题进行解答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不是把数学知识局限于书本当中。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最常用的课堂情境创设方法是利用问题进行创设,在学生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不只一种,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充分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引入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交流自己的想法,取长补短,进行创新性地学习。而这种互相学习的方式是在同龄人之间,学生能进行平等有效的交流,发现自己的问题,在同学的帮助下得到启发。所谓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仅能知道为什么,还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主动去探究答案的来源并从不同成员的思考角度方法中得到启发。特别是在小学的高年级中,当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方法时,彼此发现自己在思考问题中的不足,相互啟发下得到解决方法,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整个思考的过程中,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实行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的好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中这类探究性的问题特别多,可以让学生独自完成探究性题目也可以使用合作的形式完成。例如,在学习一些较难的应用题时就可以让学生前后桌进行讨论,一起探究问题;而对一些教简单的问题,则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但在数学教学中选取探究性问题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使用趣味性的题目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鸡兔同笼的问题。甚至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数学智力性的小游戏。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事物,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一些抽象问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问题以具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学习不同几何图形的展开图形,使得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事物进行联想,最后创新地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拥有创新能力,一个国家才能够生生不息地发展下去。因此应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彻到学校教育中,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数学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格外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的数学教学中,时常带领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让学生尊重权威但不畏惧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探索真理。
作者简介:何红(1986—),甘肃渭源人,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学生培养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气氛
罗杰斯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的探索知识,发挥创造性,就要建立起与创造教育相适应的新型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友好合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以平等、友善、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以实现师生的平等交流。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字“百分数”,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话音刚落,课堂上立刻活跃起来。“我想知道什么叫百分数?《“我想知道怎样读、写百分数?》,“我想知道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我想知道哪些地方用到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吗?”等一系列的问题。你看,学生的求知欲望多么强烈!这样,学习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出来,教师只起个顺水推舟的作用,很自然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也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展现知识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再创造”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创新对小学生来说,不能要求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创造出新的“产品”。而是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总结规律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学生表现的创新,是他们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策略,尽管这对老师来说是早已熟悉的,但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或独特的,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中出现的新课题以问题解决的形式进行教学,不断创设既靠近教学内容又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有趣情境,让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并且从动手、动脑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公式时,老师先让学生回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然后再启发引导: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和这种转化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一段圆柱形的萝卜,刀子,圆规,量角器)先研究一下,看能否找到求圆柱体积的方法。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终于化圆为方,化曲为直,自己解决了问题。不但知其然,而且更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有着促进作用。进行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情景中,进行自我的思考,在教学中进行循循善诱而不是直接将问题与答案一同抛出。在课堂中可以针对一些数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课堂情景的创设,给学生出一些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从易到难地进行引导。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拿出具体的事物做例子而不只是画出图形,在学生对这些几何问题进行解答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不是把数学知识局限于书本当中。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最常用的课堂情境创设方法是利用问题进行创设,在学生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不只一种,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充分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引入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交流自己的想法,取长补短,进行创新性地学习。而这种互相学习的方式是在同龄人之间,学生能进行平等有效的交流,发现自己的问题,在同学的帮助下得到启发。所谓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仅能知道为什么,还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主动去探究答案的来源并从不同成员的思考角度方法中得到启发。特别是在小学的高年级中,当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方法时,彼此发现自己在思考问题中的不足,相互啟发下得到解决方法,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整个思考的过程中,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实行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的好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中这类探究性的问题特别多,可以让学生独自完成探究性题目也可以使用合作的形式完成。例如,在学习一些较难的应用题时就可以让学生前后桌进行讨论,一起探究问题;而对一些教简单的问题,则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但在数学教学中选取探究性问题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使用趣味性的题目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鸡兔同笼的问题。甚至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数学智力性的小游戏。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事物,也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一些抽象问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问题以具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学习不同几何图形的展开图形,使得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事物进行联想,最后创新地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拥有创新能力,一个国家才能够生生不息地发展下去。因此应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彻到学校教育中,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数学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格外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的数学教学中,时常带领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让学生尊重权威但不畏惧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探索真理。
作者简介:何红(1986—),甘肃渭源人,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