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在当今世界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其运用逐渐从信息交流与沟通发展到教育领域。这是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直接产物,也是教育的一大创新和改革。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也逐渐得到关注。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与传统的知识单一灌输的教学目标区别开来。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次创新性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创新教育
在时代的背景下,教育与信息技术也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我国教育部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对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教学环节中多个方面的大力扩充,能够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课堂的状态,构建起全新的信息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融合了文本、音频、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的海量教学资源工具,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和缺陷性,培养出更富有创新精神和自主思维的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将立足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来针对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这一问题作简单的初步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求知的欲望是一切学习行为的根本动力。当人们内心生出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时,也就意味着人们开始了学习的第一步旅程。好奇心驱动着人们在未知事物的面前迈出探索的第一步,支撑着人们在遭遇苦难与阻碍时仍然坚守真理的探寻。因此,求知欲望的激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科技不断进步发展的产物,能够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产生重要的刺激作用。信息技术内涵丰富,包含着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表达形式。这也就意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时,有了多种表现形式的组合和呈现方式。不管是音频还是图片,比起传统单一的黑板板书,都能够给予学生更为丰富的表达形式,为学生创设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信息化的课堂能够通过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刺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打开数学学习的大门。
比如说,笔者在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时这一教学内容时,笔者利用多媒體创设出这样一个情景:笔者展示出两组图片,一组是将一个苹果平均切成四块,另一组是将一个苹果平均切成六块。这个时候,笔者向大家提问,如果想要使得吃到的苹果尽可能的多,应该选择第一组,还是第二组,并陈述理由。在这一情景中,具化的事物苹果给学生提供了更真切的真实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选择苹果大小的真实情景。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创设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巧设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原理的掌握并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了教育的重点方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需要教师从思维的敏捷、创造力的想象、灵感的迸发等多方面进行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巧设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进步。思维能力的进步离不开不断的思维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才是学生真正内化成自己本身的能力。信息技术的灵活多变,是教师进行设问的良好途径和方法,多媒体课件可以为教学内容增添许多大胆的猜想,教学内容的吩咐多彩可以为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发展的温床。学生能够在对问题的探究和发展中,锻炼自己多角度的思考模式,培养创新意识。
比如说,笔者在《圆的周长》中“圆周率”这个概念的讲解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将圆周率的意义告知学生,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维层面的引导。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以O为端点,延长出射线L,在射线L上任取一条线段作直径动态地画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接着,笔者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圆,并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在课件的提示与引导下,能够自然的探寻到“圆周率”这一概念的意义所在。
三、组织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在应试教育中,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强烈对比。在基础理论的考试范围之内,学生能够表现优异。而一旦涉及知识的实践运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学生往往手足无措。这与教师平时在实践方面教学内容的缺乏有直接联系。有了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中的交互功能、人机对话功能、提供大量信息的功能,设计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锻炼能力。
比如说,在《圆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设计了一道思维训练题。笔者将一个完整的圆切割开来,并让学生求切割开来图形的面积。为了让学生把握到这道题目的内在含义,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让学生在拖动、折叠、反转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四、结语
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教学目标为一切教学活动的指向标,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左晓明等.基于GeoGebra的数学教学全过程优化研究[J].2010:101.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创新教育
在时代的背景下,教育与信息技术也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我国教育部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对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教学环节中多个方面的大力扩充,能够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课堂的状态,构建起全新的信息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融合了文本、音频、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的海量教学资源工具,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和缺陷性,培养出更富有创新精神和自主思维的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将立足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来针对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这一问题作简单的初步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求知的欲望是一切学习行为的根本动力。当人们内心生出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时,也就意味着人们开始了学习的第一步旅程。好奇心驱动着人们在未知事物的面前迈出探索的第一步,支撑着人们在遭遇苦难与阻碍时仍然坚守真理的探寻。因此,求知欲望的激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科技不断进步发展的产物,能够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产生重要的刺激作用。信息技术内涵丰富,包含着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表达形式。这也就意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时,有了多种表现形式的组合和呈现方式。不管是音频还是图片,比起传统单一的黑板板书,都能够给予学生更为丰富的表达形式,为学生创设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信息化的课堂能够通过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刺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打开数学学习的大门。
比如说,笔者在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时这一教学内容时,笔者利用多媒體创设出这样一个情景:笔者展示出两组图片,一组是将一个苹果平均切成四块,另一组是将一个苹果平均切成六块。这个时候,笔者向大家提问,如果想要使得吃到的苹果尽可能的多,应该选择第一组,还是第二组,并陈述理由。在这一情景中,具化的事物苹果给学生提供了更真切的真实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选择苹果大小的真实情景。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创设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巧设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原理的掌握并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了教育的重点方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需要教师从思维的敏捷、创造力的想象、灵感的迸发等多方面进行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巧设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进步。思维能力的进步离不开不断的思维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才是学生真正内化成自己本身的能力。信息技术的灵活多变,是教师进行设问的良好途径和方法,多媒体课件可以为教学内容增添许多大胆的猜想,教学内容的吩咐多彩可以为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发展的温床。学生能够在对问题的探究和发展中,锻炼自己多角度的思考模式,培养创新意识。
比如说,笔者在《圆的周长》中“圆周率”这个概念的讲解过程中,并没有直接将圆周率的意义告知学生,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维层面的引导。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以O为端点,延长出射线L,在射线L上任取一条线段作直径动态地画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接着,笔者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圆,并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在课件的提示与引导下,能够自然的探寻到“圆周率”这一概念的意义所在。
三、组织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在应试教育中,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强烈对比。在基础理论的考试范围之内,学生能够表现优异。而一旦涉及知识的实践运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学生往往手足无措。这与教师平时在实践方面教学内容的缺乏有直接联系。有了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中的交互功能、人机对话功能、提供大量信息的功能,设计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锻炼能力。
比如说,在《圆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设计了一道思维训练题。笔者将一个完整的圆切割开来,并让学生求切割开来图形的面积。为了让学生把握到这道题目的内在含义,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让学生在拖动、折叠、反转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四、结语
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教学目标为一切教学活动的指向标,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左晓明等.基于GeoGebra的数学教学全过程优化研究[J].20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