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鸡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来源 :家禽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 烟台 264114;2.青岛润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200)
  摘 要:为了解山东地区鸡沙门氏菌的流行及耐药情况,本文对山东部分市县的病死鸡只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培养鉴定,最终得到12株致病性沙门氏菌菌种,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试验,结果鉴定12株沙门氏菌对沙门氏菌对替米考星、阿莫西林和林可霉素等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对润达炎迪克、硫酸粘菌素、呼治常安和强力霉素有一定的敏感性。
  关键词:沙门氏菌;分离;药敏试验
  中图分类号:S858.31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1085(2017)04-0051-03
  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或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内,绝大多数对人和动物具有致病性。鸡源沙门氏菌是鸡场的重要病原菌,可引发鸡白痢、鸡伤寒和禽副伤寒[1],其典型症状为脾脏或肝脏表面密布黄白色坏死灶,心脏出现心肌炎症状,部分肠道或肺脏长有白色肉芽。鸡源沙门氏菌在鸡群中能垂直感染,被感染成鸡生长性能或产蛋下降,雏鸡大批死亡,死亡率高达80%,已成为危害养禽业的首要传染病之一[2]。感染沙门氏菌或食用被带菌者粪便污染的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人畜感染后它可能加重病态或死亡率,或者降低动物的繁殖生产力。沙门氏菌不但会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沙门氏菌病已成为一种常见多发的人畜共患病[3]。
  对山东部分养鸡场的鸡源沙门氏菌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鸡场中,由于沙门氏菌可以通过生殖道污染禽蛋,造成种蛋的孵化率降低和污染以及鸡只的大规模发病和死亡,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极大困扰着养禽业的发展[4]。此外,滥用抗菌药物造成耐药菌株不断产生,致使该病的治疗越来越困难,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这种背景下,快速、准确地检出病原体和体外药敏分析结果就成为必要。本文从病死鸡中分离培养沙门氏菌,用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的敏感性研究,分析鸡源沙门氏菌对各类药物的敏感性情况,为当前流行的鸡源沙门氏菌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SS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三糖铁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赖氨酸铁琼脂培养基。
  1.1.2 菌株 试验菌株来自山东部分市县养鸡场的病死鸡只,分离自病鸡内脏,共12株。
  1.1.3 药敏纸片 硫酸安普霉素(Apramycin Sulfate),硫酸新霉素(Neomycin Sulphate),氟苯尼考(Florfenicol),强力霉素(Doxy),替米考星(Tilmicosin),阿米卡星(Amikacin),林可霉素(Lincomycin),阿莫西林(Amoxicillin),硫酸黏菌素(Colistin Sulfate),磷霉素钠(Fosfomvcin Sodium),头孢噻肟钠(Claforan)(注:以上药敏片均购自杭州滨和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呼治常安,润达炎迪克(注:以上二种药敏片为实验室自制)。
  1.2 试验方法
  1.2.1 鸡源沙门氏菌的分离试验 将病料肝脏组织无菌条件下接种于普通琼脂和SS琼脂培养基,37℃培养18~24h。
  1.2.2 鸡源沙门氏菌的鉴定试验 将分离到疑似沙门氏菌的菌株进行编号,按常规方法进行三糖铁试验、尿素酶试验、靛基质(吲哚)试验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结果见表1。
  1.2.2.1 将被检菌穿刺接种三糖铁琼脂,36±1℃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
  1.2.2.2 将被检菌接种到尿素酶肉汤中,于36±1℃培养18~24h,观察结果。变红色为阳性,不变色或者变黄色为阴性。
  1.2.2.3 将被检菌接种到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6±1℃培养18~24h后,沿试管壁滴加数滴吲哚试剂于培养物液面,观察结果。
  1.2.2.4 将被检菌接种到赖氨酸脱羧酶肉汤和氨基酸脱羧酶对照生化管中,于36±1℃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赖氨酸脱羧酶肉汤和氨基酸脱羧酶对照均变黄为阴性,赖氨酸脱羧酶肉汤变紫,氨基酸脱羧酶对照变黄为阳性。
  1.2.3 鸡源沙门氏菌的药敏试验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Kirby-Bauer纸片法进行耐药沙门氏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用灭菌棒将LB培养物涂抹于LB琼脂平板,将药敏纸片贴压于该平板上,然后37℃培养24h,观察结果。判定标准:抑菌圈直径>15mm为高度敏感;10mm<抑菌圈直径<15mm为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10mm为低度敏感;无抑菌圈为不敏感。结果见表2。
  2 结果
  2.1 鸡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结果
  2.1.1 培养特性 将病料接种普通琼脂和SS琼脂培养基,37℃培养18~24h,在普通琼脂平板,形成均一、无色、半透明、表面光滑、隆起、边缘整齐的针尖大小的菌落,在SS 琼脂培养基上呈灰色、圆形、中心带黑色的可疑菌落,染色镜检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及染色特点,呈现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中等大小杆菌。
  以上结果符合沙门氏菌的生长特性。
  2.1.2 生化鑒定结果 ①三糖铁试验:沙门氏菌反应为:斜面产碱,底层产酸,产H2S;②尿素酶试验:沙门氏菌反应为阴性;③靛基质(吲哚)试验:沙门氏菌反应为阴性;④赖氨酸脱羧酶试验:沙门氏菌反应为阳性。
  结合以上结果,确定12株菌种均为沙门氏菌。
  2.2 沙门氏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Kirby-Bauer纸片法进行敏感性测定。测试沙门氏菌对硫酸安普霉素、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替米考星、阿米卡星、林可霉素、阿莫西林、硫酸黏菌素、磷霉素钠、头孢噻肟钠、呼治常安、润达炎迪克的敏感性。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可知:分离得到的12株沙门氏菌对替米考星、阿莫西林和林可霉素的敏感率为0,说明沙门氏菌对这三种药的耐药性高,呈现多重耐药;沙门氏菌分离株对润达炎迪克、硫酸黏菌素、呼治常安和强力霉素的敏感率高达80%以上,以上这几种药可作为临床用药。
  3 讨论
  3.1 根据试验结果,沙门氏菌对替米考星、阿莫西林和林可霉素的耐药性高,对润达炎迪克、硫酸黏菌素、呼治常安和强力霉素的敏感率高。在科学用药的前提下,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防治鸡源沙门氏菌病可首选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强力霉素、硫酸黏菌素、润达炎迪克、呼治常安等,应通过药敏试验来选择使用。
  3.2 临床上用药时要注意交替用药,以免沙门氏菌形成抗药性,合理科学地使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滥用。为了避免因抗药性影响治疗,在进行药物治疗之前,需对分离的细菌做药敏试验,从中选出最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与预防。
  3.3 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鸡舍应进行严格消毒,保证鸡舍卫生,加强饲养管理,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应严格控制。在禽蛋、雏鸡的选择上应择优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步娴,李凤梅,胡杰,等.鸡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J]. 农业与技术,2014(08):176-178.
  [2] 周廷宣.后备种鸡血清中沙门氏菌病抗体的检测[J].中国畜牧兽医,2007(09):87-88.
  [3] 王贵升,田夫林,陈静,等.山东省小规模养鸡场沙门氏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家禽科学,2007(05):11-13.
  [4] 赵贵,张华. 畜产品中沙门氏菌的危害及检测方法概述[J].贵州畜牧兽医,2004(03):21-22.
  收稿日期:2017-03-14
其他文献
去年,在广东打工多年的河南上蔡县农民张留成,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不但把两个孩子转到了县城上学,自己也在县城的产业集聚区找了一份工作,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城里人.
目的通过体检调查,了解太钢职工老年性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及发病特点。方法选择了常见的老年性皮肤病8种(老年性点状白斑、老年性血管瘤、老年疣、日光性雀斑样痣、老年性毛细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