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版之校园暗恋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cxj890417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一的时候,女生如春蕾之含苞,对大学校园充满未来之美丽憧憬,向往着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期盼着在图书馆里,草坪边,甚至食堂门前邂逅一个今生值得付就一生的人。悄悄打探从历史系到哲学系再到外语系的男生,发现文学系的男生个个酸劲十足,尤其是一山西来的男生,居然以纺绸唐装黑布鞋的纨绔子弟形象穿行于校园内外,就差手上拿一个鸟笼了。于是下定决心,绝不多看文学系的男生半眼。
   听学姐介绍,理工学院的二、三年级男生大都在寻寻觅觅,或者重新寻寻觅觅的过程中,于是芳心半许西部的理工学院,经常拉着同学在理工学院门前的树阴下看书,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直到日下西山,还没见一个英俊潇洒挺拔如白杨的男生从身边走过,偶尔有那么一个入眼的男生,可惜身边已经有了佳人相伴。有一次,在天将暮未暮的时候,在浴室门口撞见一个“高大全”的男生,如蒲巴甲般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摄人魂魄。想到自己头发蓬乱,衣衫不整,拖着一双褪色的塑料拖鞋,立马乱了阵脚,与帅哥擦肩之时不敢抬头,擦肩之后频频回首,直到背影渐渐消失在前来打开水的茫茫同学中。从此心上有了一个牵挂,期待着在校园里再次相遇,设想在相遇的那一刻,自己一定要貌美如花,巧笑嫣然。于是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不厌其烦地把衣橱整理一遍,把原本就不长的头发折腾数小时,还冒着被班主任训斥资产阶级小姐做派的大不韪,涂了一点淡淡的口红。经常在中午吃饭的时候绕道浴室,尽管中午浴室不开门,但是,单是这个地方就足以让芳心怦怦跳动,哪管浴室大门上铁锁一把。一个星期下来,朝思暮想之人踪影全无,反而经常遇见别的男生把秋天的菠菜成捆成捆地扔来。第一次暗恋眼看遥遥无期,却又在新年晚会上见到了“蒲巴甲”,才知道是谢晋电影表演艺术学院大四的,人家马上就要毕业了。痛彻心扉。
   大二的时候,女生如夏花之灿烂,眼看着同宿舍的一个个都找到了自己的校园归宿,不免心里暗暗着急,脸上却依然纯情天真。鸿雁空中飞书,经历了几次校门外车站上的约会,吃了几碗麻辣烫和凉皮,回到宿舍,辗转反侧,千思万想,A男生长得还是不错,只是说话有点木讷;B男生来自偏远山区,地域文化之隔不能不考虑;C男生家境优裕,可是脸上那几颗痘痘有碍观瞻;D男生篮球打得不错,但饭量着实惊人,小女子怕怕……行将破晓,才朦胧睡去,恍惚中,见一白马王子开着白色宝马,在楼下痴痴守候。恍悟,原来男生除了外表,还需要其他一点硬件的。
   为了不虚度大好时光,自动到勤工俭学中心报名做家教,注明是对外汉语。第一次接到家教电话,就是一老外操着熟练的中文讨价还价,把明码标价的每小时60元砍到每小时50元。一边诅咒资本主义社会的万恶,一边忙不迭地梳洗打扮,不管怎么说,社会主义的形象还是要保持的。在人潮拥挤的地铁中奋力厮杀,总算到了约定的地方,淮海路某高档写字楼。一个英俊如贝克汉姆的年轻老外迎上来,顿时就原谅了他刚才在电话里剥削社会主义劳动力的丑恶行径。心,有点乱,手,有点抖,庆幸自己穿了露肩的衣服,上个星期刚烫的头发此时服服帖帖地垂在肩上。老外极具绅士风度为女生开门,拉椅子,倒咖啡,还不忘赞美一句:“衣服很漂亮。”老外会说中文,但是不会写,于是从最简单的“上、下、大、小、人、可、和”开始操练,教着教着,女生有点眼神漂移了,看着老外挺拔的鼻梁,俊朗的轮廓,浮想联翩,只是时不时地觉得有凌厉眼神横空穿越背后的玻璃门直射进来。两个小时后,老外付了女生一百元,女生接过带着老外手指温度的钞票,决定把这张钞票好好珍藏起来,以纪念第一次相见的美妙时光。第二次家教的时候,女生带了一小盒西湖的雨前龙井茶叶送给老外,因为听老外说西湖的龙井茶很好喝。尽管这盒龙井茶叶远远超过了50元,但是女生想,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要用社会主义的糖衣炮弹腐蚀资产阶级。老外半推半就收下了茶叶,作为回报,叫外卖请女生喝避风塘珍珠奶茶,那个下午的上课气氛极为温馨,只差来点背景音乐翩翩起舞。照例,女生接过钱的时候,给了老外一个璀璨无比的微笑。只是,玻璃门开了,进来一个娇小的中国女人,老外介绍,这是我的太太,香港人。女生的笑容变成中午吃的拉面,稀里哗啦得泻了一地。从那一天起,女生无比痛恨香港的回归,痛恨龙井茶叶,痛恨珍珠奶茶。
   大三的时候,女生如秋叶之萧瑟,校园的一切已经熟视无睹,不再对爱情抱有幻想,相信缘分,该来的,自会来。身边的男生一个个如兄弟姐妹般亲切,只是少了那份可以牵手的理由。常常在校园网的聊天室占据有利地形,明明说话的人就坐在自己对面,偏偏要在QQ上谈天说地,“卧谈会”的优良传统已经光荣退休了,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键盘声。同宿舍的其他人已经体验了不同的校园舞台角色,有抛弃他人者,有被他人抛弃者,只有女生,依然在暗恋的边缘游走。
  女生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叫“西门吹雪”的男生,善说笑话,常让女生在深夜时分笑出声来,惹得宿舍中人面面相觑。西门吹雪说自己是金融学院的,时不时露出几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金融词汇让女生无比崇拜,女生有点懊悔自己当初考大学的时候为什么没报金融专业。生日的时候,女生收到了一支有点憔悴的黄玫瑰,好友说大概是在花店快关门的时候买的便宜货。不管怎么说,女生第一次收到男生送的花,看着卡片上龙飞凤舞的签名“西门吹雪”,很感动。网上再见到西门吹雪,就多了一份特别的情愫,说话也不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了,女生开始盼望着上网,开着QQ,哪怕不说话,看着QQ上的头像闪亮着也很满足。他们约好,学期结束的时候,在火车站见面,虽然一个朝南,一个朝北,但是这样更浪漫不是吗?果真见到了,一个身高超过180的黑瘦男生手拿一本《交际与口才》杂志,站在上海火车站地铁3号出口,四处张望。女生一下子怯场了,梦中的吹雪公子眼见着成了煤矿工人,还戴着一副傻里傻气的黑色太阳镜,于是女生把手上一模一样的杂志塞进了包里,若无其事地从他身边走过,顺带着瞥见了他脸上的雀斑。男生!长雀斑!
   大四的时候,女生如冬雪之淡泊,忙着写论文,找工作,对爱情已经不屑一顾了。爱情,能当饭吃吗?想想开吧。看着校园里一幕幕因毕业而劳燕分飞的凄惨场面,女生庆幸自己不曾恋爱,尽管心里有那么一点点不甘心。
其他文献
管仲与鲍叔牙,是著名的历史人物。两人极富传奇色彩且令人感佩的交往,是千古传颂的佳话,而“管鲍之交”这一典故,则被后人用来形容情深谊厚、相知相悉的莫逆之交。  管仲与鲍叔牙同为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管仲出身于农家,生活贫苦,早年当过马夫,做过小贩,后与邻村的鲍叔牙相识,两人合伙经商,游历中原,成为挚交。他们稍有资财后,便拜师学文习武,渐萌经国济世之志。  管鲍之间的友谊,早在两人未发迹时,便已经
期刊
那年我参加学校“心理协会”举办的人际关系训练活动,训练活动从早上到晚上封闭性进行。我们五十多个满怀期待的学生被安排在一个大厅里,可以说我们都是渴望友情或者是不擅长交朋友的。我们来自不同年级,大部分人素未谋面,但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精彩。给我们培训的是一个资深的心理学教授,还有几位心理学教师辅助。  训练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家相互认识,在规定的五分钟内,
期刊
[案例]    “老王,现在别催我。下午我就把图表给你,你放心!”实习生赵雯太大咧咧地对工程师王志光说。  王志光皱了皱眉,没说什么。  一边的刘泉看不惯了,说:“小赵啊!对老同志要尊重,年轻人要注意小节。”  “嗯?刘泉,我怎么不尊重老同志了?你倒说说看!”赵雯有点莫名其妙。  “老王是你叫的吗?我还要叫王工呢!”刘泉只好把话点破。  赵雯还是不服气:“名字不就是个代号吗?你们小赵小赵地乱叫都没
期刊
高中的时候,男生对大学抱有无比光明的向往,认为自己一定会在大学找到一个两个最好更多个女朋友,时不时地暗自揣想和一美女在某一月黑风高的晚上,趁所有人不注意,溜出晚自习教室,携手畅游校园深处的小树林。  大一的时候,从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便开始留意校内的女生,恨不得所有美女都最好是和自己一个学院一个系的。同班同学第一次集中见面,若美女如云必暗喜不已,若全是恐龙顿时便会有退学的冲动。  和新室友的卧谈
期刊
为了等法国国庆,我已在巴黎住了整整五天。一张通票,一袋面包,我在烈日下奔命于巴黎各大博物馆之间,努力将有关法国大革命及文艺复兴的种种塞入脑中。每天深夜,拖着疲惫的步子回到离卢浮宫最近的青年旅社,觉得自己像一只幸免于秋寒的蚊子,正苦捱着等待春天。碧玉色的塞纳河,奇迹般的卢浮宫,宏伟壮阔的协和广场,这一切都不能再使我激动。惟一期待的就是法国国庆那天的狂欢。一七八九年七月十四日,法国大革命的起义军攻占了
期刊
文亨利是一个相当守时的人。  如约而至。采访地点选在智买道积分通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超大露台上。  这个叫Henry Winter的美国人,说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碧蓝的眼睛在阳光下散发出海一般的光芒。身为智买道的创始人兼总裁,他打造了中国第一家“积分银行”,从那之后,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并学会了刷一次交通卡、吃一次麦当劳、使用一次手机下载,就能够获得积分,兑换意想不到的奖品。  尽管已经5岁的Sma
期刊
是地球人都知道:男人长嘴为吃饭,女人长嘴为扯淡。美国偏有一位M教授不信邪,他在7月6日那一期《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份调查,声称女男讲话一般多,都是平均每天一万六千单词量。而且,在接受调查的396名学生中,讲话最多的三位,每天单词量高达四万七千的,都是男生;不过,讲话最少的一位,一天只用七百单词的,也是男生。这倒是和常见的女男差别相符合:平均值相同,但女的比较集中在平均值附近,离平
期刊
上海话的“嘎三胡”指的正是一种闲谈。有的读物里写“嘎山河”,似乎说大了,上海人的闲谈讲张;一般都是日常的身边的人或事;不大会扯到山呀河呀什么的(除非偶尔谈起旅游观感)。也有人考证说,“嘎三胡”典出于晚清有三个姓胡的名人(其中一位是“红顶商人”胡雪岩)经常聚谈的轶事,牛康怀疑这是好事者的附会。什么事都要往名人身上攀附,这也是国人一种由来已久的雅兴。牛康认为,“嘎三胡”很可能就衍生于“嘎二胡”,这个“
期刊
结婚七年了。就要进入第八年。  很多朋友初次见我们,都不相信这是一对结婚数年的夫妻,仿佛依旧处于各自的单身状态。花钱,从来没见过谁以尴尬或者穷匮表情跟大家说:我,得先问问我家那个……当然,大到买房买车等大件是例外。  有女朋友婚后和我抱怨,说老公不肯买这个买那个了,开始嫌鲜花不实用钻石不属于必需品外头吃饭油大还不如家里省钱。每每如此,我常报以两字“活该”。我说,结婚前你早干吗去了?  我承认婚姻和
期刊
“喂,你在哪里?”正在走廊里准备面试,手机响了,是朋友小黎打来的。  “在公司。”我答道,快要轮到我进去面试了。  “什么公司?是原来那家吗?”小黎又问。  “是啊!”已经叫我的名字了,我赶紧挂断了手机。心情很受影响,面试状态也因此不太好。  自从有一次我无意中提起想辞职,小黎就开始了经常性的电话骚扰,有时一天好几个。虽然每次都找件无关紧要的事情作为开场白,但没几句话总会忍不住打听我还在上班吗。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