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糯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该研究主要分析糯玉米/大豆间作对鲜食糯玉米及鲜食大豆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及该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虽然间作糯玉米和大豆的鲜产分别较单作下降21.20%、31.05%,但间作土地当量比(1.48)大于1,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糯玉米/大豆间作对糯玉米的多数性状有提高作用,而大豆的多数性状则有下降趋势。各模式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是:糯玉米/大豆间作、糯玉米单作、大豆单作。
  关键词糯玉米/大豆间作;土地当量比;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3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5-055-02
  Abstract This study mainly analyzed the effect of waxy corn/soybean intercropping on yield, agronomic indices of waxy corn and soybean,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waxy corn/soybean intercropp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esh produce of waxy corn and soybean were down by 21.20% and 31.05% comparing with the monoculture, but a high land equivalent ratio (1.48) for waxy corn/soybean intercropping, indicated the intercropping patter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and utilization. Most traits of waxy corn were increased in waxy corn/soybean intercropping, while most traits of soybean had a downward tre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were turned from high to low: waxy corn/soybean intercropping, waxy corn monoculture, soybean monoculture.
  Key words Waxy corn/soybean intercropping; Land equivalent ratio; Economic benefit
  间作有利于充分利用耕地、劳力、养分、水分和光、热等气候资源,提高其利用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生物总产量,并争取农时,趋利避害,减少病虫害,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1-6]。玉米与大豆间作是比较常见的种植模式。玉米和大豆间作可以提高光能的截获率,降低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含水量,增加玉米产量[7-8]。关于玉米/大豆间作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普通玉米与大豆的搭配、作物密度、施肥和N、P吸收等方面,而关于糯玉米及鲜食大豆的间作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方面未见报道。该研究选用京科糯2000与贡豆16为供试材料,分糯玉米/大豆、糯玉米、大豆3种模式进行试验,分析不同模式下鲜食糯玉米及鲜食大豆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同时对鲜食糯玉米/大豆的经济效益及土地当量比进行计算和分析,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供试糯玉米品种为京科糯2000,大豆品种为贡豆16。试验设3种模式:①糯玉米净作:行距80 cm,窝距40 cm,窝留双株,密度为62 490株/hm2;②大豆净作:行距40 cm,窝距20 cm,窝留双株,密度为250 005株/hm2;③糯玉米/大豆间作:玉米和大豆行比为2∶3,玉米行距50 cm, 两边距大豆25 cm,窝距42 cm,每窝播4~5粒,窝留双株,密度为48 000株/hm2;大豆在2个玉米带间种3行,行距为33 cm,窝距为33 cm,每窝播4~5粒,窝留2株,密度为90 000株/hm2。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规格为40 m×4 m,试验地点为四川省崇州市羊马镇科技试验园区, 3次重复,田间管理同大田生产,糯玉米及大豆按鲜食标准分批采收。
  1.2考察性状
  田间调查糯玉米株高、穗位高,室内考察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鲜)、鲜穗重。田间调查大豆株高、结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鲜荚重(带秆)。
  1.3 统计分析
  该文数据均采用Excel计算。土地当量比(LER) [9]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土地当量比(LER)=(Yic/Ymc)+(Yib/Ymb),公式中Yic和Yib分别为间作玉米和间作大豆的产量,Ymc和Ymb分别为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的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间作与单作的产量差异及间作的土地当量比
  合理的间作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粮食产出。一般通过土地当量比来评价,当土地当量比大于1时,则表示间作农田比单一栽培农田生产率高;相反土地当量比小于 1,则表明间作农田比单一栽培农田生产率低。
  从表1可以看出, 糯玉米/大豆间作中,糯玉米鲜苞产量比单作糯玉米鲜苞产量下降2 233.5 kg/hm2,下降21.20%。间作大豆产量(鲜荚带秆)比单作大豆产量下降1 903.5 kg/hm2,下降百分比为31.05%。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糯玉米和大豆的鲜产均下降,但间作糯玉米与大豆的总产量高于糯玉米单作和大豆单作。以鲜苞产量计算的土地当量比(1.48)大于1,说明糯玉米/大豆间作具有较大的产量优势,有利于提高农田的生产率。   2.2间作对糯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糯玉米间作在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鲜穗重等性状上与糯玉米单作相当或略高,百粒重则是间作略低于单作,但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糯玉米/大豆间作对糯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有所提高,但由于糯玉米/大豆中糯玉米的密度较糯玉米单作低,因而糯玉米/大豆间作中,糯玉米鲜苞产量比单作糯玉米鲜苞产量下降21.20%。
  2.3间作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从表3可知,大豆间作在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荚重(带秆)等性状上较大豆单作均有显著下降,在结荚高度上也有所下降,差异不显著。表明由于高秆作物玉米的遮光、争肥等原因,显著降低了大豆株高等性状,在进行糯玉米/大豆种植时,尽量选择耐阴的大豆品种。
  2.4不同种植方式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收获时的市场价格,在计算经济效益时,糯玉米鲜果穗按2.0元/kg计算,鲜大豆按2.5元/kg计算。从表4可知,从经济效益来看,糯玉米/大豆间作分别较糯玉米单作、大豆单作提高34.07%、106.18%,表明采取糯玉米/大豆间作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经济效益。
  3结论与讨论
  (1)该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间作糯玉米和大豆的鲜产较单作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其土地当量比(1.48)大于1,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是:糯玉米/大豆间作、糯玉米单作、大豆单作。土地当量比大于1,表明鲜食糯玉米/大豆间作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这与刘艳昆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
  (2)该研究结果还表明,糯玉米/大豆间作对糯玉米的多数性状有提高作用,而大豆的多数性状则有下降趋势,这与张向前[11]研究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玉米大豆间作形成的镶嵌结构有利于光在群体中的均匀分布与利用,增加作物的边行效应,有效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 [12],可提高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改善玉米的光合作用条件 [13-15],同时降低大豆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光能利用率[13]。
  (3)李志贤等[16]对鲜食甜玉米/大豆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不仅可改善作物群体结构, 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 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这与该研究的结果比较一致,因此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研究中,可以通过更换玉米的种类(甜、糯玉米)及品种,以及改变玉米及大豆采摘时期来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鲜食糯玉米及大豆的采摘,更缩短了该季作物的土地使用期,为下一茬作物的栽种提供良好的茬口。
  参考文献
  [1]
  李增嘉.小麦玉米间套作高产复合群体结构特征与功能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1996:3-11.
  [2] 逢焕成,陈阜,张明亮.玉米大豆间作复合群体光效应特征研究[J].耕作与栽培,1995(4):4-7.
  [3] 逢焕成,宋吉作,刘光亮.小麦玉米套种共生期的气候生态效应与小麦边际效应分析[J].耕作与栽培,1994(4):15-16.
  [4] 宁堂原,苏琳,焦念元,等.不同施氮水平下春夏玉米套作对全株私用营养价值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0):2042-2047.
  [5] 宁堂原,李增嘉,焦念元,等.春夏玉米套作高产优质高效特性研究[J].玉米科学,2005,13(4):99-101.
  [6] 王春丽,李增嘉.小麦花生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产量品质效益比较[J].耕作与栽培,2005(5):11-12,18.
  [7] UNDIE U L,UWAH D F,ATTOE E E.Effect of intereropping and crop arrangement on yield and productivity of late season maize/soybean mixtures in the humid environment of South Southern Nigeria[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2012,4(4):37-51.
  [8] WADDINGTON S R,MEKURIA M,SIZIBA S,et al.Long-term yield sustainability and financial returns from grain legume-maize intercrops on a sandy soil in subhumid north central Zimbabwe[J].Experimental agriculture,2007,43(4):489-503.
  [9] 刘玉华,张玉峰.不同种植方式土地利用效率的定量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57-60.
  [10] 刘艳昆,闫旭东,徐玉鹏,等.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与经济效益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3):23-26.
  [11] 张向前,黄国勤,卞新民,等.间作对玉米品质、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32(22):7082-7090.
  [12] 刘晶,陈颖,袁远峰,等.光、风、气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及生态效应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8(2):13-15.
  [13] 王秀领,闫旭东,徐玉鹏,等.玉米-大豆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4):33-35,59.
  [14] 杨磊,吴晗,赵立华,等.玉米与大豆间作对玉米叶片气孔及光合效率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27(1):39-43.
  [15] 张建华,马义勇,王振南,等.间作系统中玉米光合作用指标改善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6,14(4):104-106.
  [16] 李志贤,王建武,杨文亭,等.广东省甜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效益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3):627-63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冬瓜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为冬瓜的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自交纯合系P1(果皮深绿色)、P2(果皮黄绿色)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及回交,分析其F1、F2、BC1和BC2各世代的果皮颜色分离情况。[结果]F1代的果皮颜色表现一致,无论正、反交均表现为深绿色;F2代的皮色无论正、反交都分离出深绿色和黄绿色2种颜色,且分离比率接近3∶1;2个组合的F1代与深绿色亲本回交,其回交后代的果皮
期刊
摘要  采用全面踏查与标准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入海口植物群落为研究区,对该区域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植物物种78种,分属36科71属;80个植物群落样地中共有植物38种,分属19科35属;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复杂,以温带、泛热带及世界分布型为主,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明显。研究区自然植物群落以芦苇群落、白茅群落、茵陈蒿
期刊
摘要  [目的] 寻找适合大棚种植草莓的滴灌灌水定额。[方法] 测试不同滴灌灌水定额下大棚种植草莓的果实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 草莓整个生长过程中,生育各阶段(距地面20 cm内土层)土壤含水量控制范围为:旺长期70%~80%,团棵期60%~70%,现蕾开花期80%~90%,果实膨大期80%~90%,果实成熟期60%~70%。当灌水量在880.5~1 567.5 m3/hm2范围内,草莓的
期刊
摘要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枯草芽孢杆菌B91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提高其发酵产物中芽孢的浓度。[方法]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培养基中影响芽孢浓度的显著因子,即葡萄糖、酵母膏和MnSO4;通过爬坡试验逼近显著因子对应最大响应值的稳定区域,并采用响应面法的中心组合试验确定各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结果]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9.35 g/L,酵母膏6.93 g/L,氯化钠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米易县生产优质烟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五点取样法在米易主要植烟田采集468个植烟土壤样品,对其中的中微量元素肥力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全县烟区有47.80%的土壤交换性钙较缺乏;交换性镁较适中;93.86%土壤水溶性氯含量小于30 mg/kg,连年种植烤烟使得部分土壤水溶性氯较缺乏,合理补充氯元素后可得到缓解,但对于忌氯的烤烟应慎重、适量施用含氯肥料;有效铁、锰
期刊
摘要  为研究吉泰盆地红壤丘陵区降雨-径流关系变化,建立吉泰盆地红壤丘陵区坡地径流资源潜力公式,探究坡地径流资源化可行性。采用泰和水保站12个不同覆被下径流小区的观测数据,通过以该流域部分实测次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型参数率定,用算术平均值法求出研究区CN值,并用部分降雨—径流资料进行模拟验证,得出符合该流域的SCS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对吉泰盆地红壤丘陵区合格率为65%~85%,且不同覆被下径流小区
期刊
摘要生物学野外实习是生命科学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部分高校生物学野外实习经费紧张、实习课时压缩、教学质量下滑等问题,分析了植物学、动物学和生态学3门课程进行综合实习的必要性和优势,并就开展综合实习提出了若干建议,尤其强调了研究性实习内容的多样化和综合性,以期为进一步提高野外综合实习的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学;实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S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桃潜叶蛾性信息素监测桃潜叶蛾发生动态及其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性诱技术监测潜叶蛾成虫的发生动态,结合气象资料探讨了气候因子对潜叶蛾发生的影响,比较了3种诱捕器对潜叶蛾的诱捕效果。[结果]潜叶蛾在龙泉驿区1年发生7~8代,16~30 d完成1代;6~9月的发生程度重于3~5月,6~9月雨水相对集中,温度较高,有利于潜叶蛾成虫羽化;3种诱捕器中,船式诱捕器诱捕潜叶蛾的效果最好,
期刊
摘要  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对玉溪受蓟马危害严重的8种园林观花植物进行蓟马种类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8种寄主上共有7种蓟马,分别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a)]、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 (Karny)]、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八节黄蓟马[Thri
期刊
摘要  [目的]筛选防治烟草靶斑病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10%井冈霉素水剂、20%噻氟酰胺(满穗)SC、70%甲基硫菌灵WP等12种不同药剂对烟草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 10%井冈霉素和20%噻氟酰胺(满穗)SC等9种药剂对烟草靶斑病菌的室内抑制效果较好。10%井冈霉素水剂和20%噻氟酰胺(满穗)SC对烟草靶斑病的田间防效最好,相对防效达到70%以上。[结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