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从新课标的表述中不难看出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研读《课标》我们知道每学段对写作的称呼不同,第一学段称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习作,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从称呼的变化可以看出内容要求的层递性。写话,即写自己想说的话。习作,即练习性写作。有点“不太正式”的意思,尽量减少条条框框对学生的束缚,第四学段才要求学生按比较规范的章法去进行书面表达。第二、三学段处于习作与写作接轨的关键位置,如何解决习作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遵循习作教学规律,走一条小学习作教学的规范化道路,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探寻;习作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53-01
1 兴趣牵引,激发灵感
习作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心灵对话的自然产物。习作教学只有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才会激活学生的思绪,产生倾吐的欲望。在低年级写话兴趣培植后进入中高年级写作的要求提高了,为了让孩子永远保持新鲜感,触动写的心弦,还应继续习作兴趣的引导。如苏教版上册《习作1》要求写教过你的一位老师。开课可这样设计:教师节刚过给老师问候了吗?还记得他们的模样吗?这些老师教你时的小故事一定还记忆犹新,谁来给大伙说说?……让学生自由畅达地去表达、抒写师生间的真挚情感,实现学生的自主写作,使习作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作文将会保持“原生态”之美。
2 勤于观察,积累素材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怎样写” ,而忽视 了“写什么” 。不注重去开凿学生写作的“源泉” 。这样的教学,就有点“舍近求远”的意味。宋朝大诗人陆游曾说“功夫在诗外”,由陆游的写作体验可知道,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是写好习作的基础。飘洒的春雨,绽放的花朵,虫鸣鸟叫,身边的人,难忘的事,都是指导学生练笔的好素材。教学中可设一个“素材本”,春雨飘洒时,记下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夏荷盛开时,记下那夏季的欢声笑语;秋果飘香时,记下丰收的喜悦……“千层之台始于垒土”,勤于“积硅步”定能“行千里”。
3 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叶老说得好课文就是个习作的例子。苏教版教材汇集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中要 “例文”引路,借“例”悟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把握阅读与习作之间的内在相似联系,逐步实现吸纳与倾吐的交融与相互促动。如《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通过两个事例来写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两个事例写得生动有趣,学文的过程就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教给学生对写人记事文章怎样用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又如学习《金蝉出壳》这篇课文“蝉尾出壳的情景更有趣”……总分结构的段落,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构段方法。《变色龙》一课事物外形的描写方法,可以教给学生习作有一定的顺序的方法。使学生在写作时有“章”可寻,有“法”可依。面对课程改革的滚滚热潮,我们在吸收并强化习作新理念的同时,有必要处理好“个性发展”与“统一指导”、“自由表达”与“规范训练”的关系。
4 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4.1 注重引导课外阅读,可坚持课外阅读与教学同步的做法,尽量做到每月一个阅读篇目。如学《装满昆虫的口袋》就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学《成语故事》就读《成语故事》集、学《嫦娥奔月》就读《神话故事》、学《三顾茅庐》就读《三国演义》。总之,学生喜欢读的书太多了,带领学生走进浩瀚的书海,学生会终生受益。
4.2 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 学《春联》一课收集各种春联、学《老师您好》收集赞美老师的诗歌名言警句、《古诗两首》收集写月亮的诗、学《说勤奋》收集关于勤奋的名言警句、学单元练习“三国故事词语”收集“三国故事成语”。学单元练习歇后语收集“歇后语”。
5 反复历练,熟能生巧
5.1 利用口语交际活动,及时进行习作训练。利用教材每个单元口语交际训练,如,开完辩论会后,随即引导学生写下辩论会的过程;演讲会结束后让学生以“记一次演讲”。五上单元1看图补充画面说话训练,让学生说完后写“小镜头.大变化”小短文。
5.2 借助小练笔,使习作经常化。如,教材中安排的小练笔:四(下)第三课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第四课选择诗歌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教学中要落实到位,不能流于形式。
5.3 注重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习作教学仅凭几个单元的训练量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加大训练量。在上完《金蝉脱壳》“蝉尾出壳的情景最有趣”动笔写一种小动物的活动,把单元习作的训练提前练了一次;上完《第一次抱母亲》写一首诗给生你养你的妈妈;上完《珍珠鸟》也仿照“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写一句关于信赖的你的名言。课堂上每一次读写结合内化语言的活动,都能有效地提高习作能力,切不可在阅读与习作间划出“楚河汉界”。
5.4 注意生活中练笔,使习作经常化。如,围绕国庆60周年主题,写一首献给祖国的诗、写一篇征文《祖国我为你骄傲》、《祖国强大了真好》;围绕 2008奥运会主题,写《给奥运健儿的一封信》、《那一刻我们为你加油》;围绕上海世博会,写《观看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有感》、《说说世博新鲜事》……培养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的能力。
6 注重评改,赏识激励
高年级习作教学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教学中教师要搭建好这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多发现习作中的得意之处,尽量一篇一得,一练一得,同时也保护好那颗期待进步的稚嫩童心。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作为语文课程的“重头戏”应以人为本,注意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对他们进行严而有格的训练,让他们在习作的过程中,享受生活,体验成功,学会做人,提高认识,培养能力,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探寻;习作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53-01
1 兴趣牵引,激发灵感
习作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心灵对话的自然产物。习作教学只有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才会激活学生的思绪,产生倾吐的欲望。在低年级写话兴趣培植后进入中高年级写作的要求提高了,为了让孩子永远保持新鲜感,触动写的心弦,还应继续习作兴趣的引导。如苏教版上册《习作1》要求写教过你的一位老师。开课可这样设计:教师节刚过给老师问候了吗?还记得他们的模样吗?这些老师教你时的小故事一定还记忆犹新,谁来给大伙说说?……让学生自由畅达地去表达、抒写师生间的真挚情感,实现学生的自主写作,使习作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作文将会保持“原生态”之美。
2 勤于观察,积累素材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怎样写” ,而忽视 了“写什么” 。不注重去开凿学生写作的“源泉” 。这样的教学,就有点“舍近求远”的意味。宋朝大诗人陆游曾说“功夫在诗外”,由陆游的写作体验可知道,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是写好习作的基础。飘洒的春雨,绽放的花朵,虫鸣鸟叫,身边的人,难忘的事,都是指导学生练笔的好素材。教学中可设一个“素材本”,春雨飘洒时,记下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夏荷盛开时,记下那夏季的欢声笑语;秋果飘香时,记下丰收的喜悦……“千层之台始于垒土”,勤于“积硅步”定能“行千里”。
3 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叶老说得好课文就是个习作的例子。苏教版教材汇集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中要 “例文”引路,借“例”悟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把握阅读与习作之间的内在相似联系,逐步实现吸纳与倾吐的交融与相互促动。如《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通过两个事例来写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两个事例写得生动有趣,学文的过程就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教给学生对写人记事文章怎样用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又如学习《金蝉出壳》这篇课文“蝉尾出壳的情景更有趣”……总分结构的段落,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构段方法。《变色龙》一课事物外形的描写方法,可以教给学生习作有一定的顺序的方法。使学生在写作时有“章”可寻,有“法”可依。面对课程改革的滚滚热潮,我们在吸收并强化习作新理念的同时,有必要处理好“个性发展”与“统一指导”、“自由表达”与“规范训练”的关系。
4 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4.1 注重引导课外阅读,可坚持课外阅读与教学同步的做法,尽量做到每月一个阅读篇目。如学《装满昆虫的口袋》就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学《成语故事》就读《成语故事》集、学《嫦娥奔月》就读《神话故事》、学《三顾茅庐》就读《三国演义》。总之,学生喜欢读的书太多了,带领学生走进浩瀚的书海,学生会终生受益。
4.2 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 学《春联》一课收集各种春联、学《老师您好》收集赞美老师的诗歌名言警句、《古诗两首》收集写月亮的诗、学《说勤奋》收集关于勤奋的名言警句、学单元练习“三国故事词语”收集“三国故事成语”。学单元练习歇后语收集“歇后语”。
5 反复历练,熟能生巧
5.1 利用口语交际活动,及时进行习作训练。利用教材每个单元口语交际训练,如,开完辩论会后,随即引导学生写下辩论会的过程;演讲会结束后让学生以“记一次演讲”。五上单元1看图补充画面说话训练,让学生说完后写“小镜头.大变化”小短文。
5.2 借助小练笔,使习作经常化。如,教材中安排的小练笔:四(下)第三课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第四课选择诗歌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教学中要落实到位,不能流于形式。
5.3 注重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习作教学仅凭几个单元的训练量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加大训练量。在上完《金蝉脱壳》“蝉尾出壳的情景最有趣”动笔写一种小动物的活动,把单元习作的训练提前练了一次;上完《第一次抱母亲》写一首诗给生你养你的妈妈;上完《珍珠鸟》也仿照“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写一句关于信赖的你的名言。课堂上每一次读写结合内化语言的活动,都能有效地提高习作能力,切不可在阅读与习作间划出“楚河汉界”。
5.4 注意生活中练笔,使习作经常化。如,围绕国庆60周年主题,写一首献给祖国的诗、写一篇征文《祖国我为你骄傲》、《祖国强大了真好》;围绕 2008奥运会主题,写《给奥运健儿的一封信》、《那一刻我们为你加油》;围绕上海世博会,写《观看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有感》、《说说世博新鲜事》……培养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的能力。
6 注重评改,赏识激励
高年级习作教学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教学中教师要搭建好这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多发现习作中的得意之处,尽量一篇一得,一练一得,同时也保护好那颗期待进步的稚嫩童心。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作为语文课程的“重头戏”应以人为本,注意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对他们进行严而有格的训练,让他们在习作的过程中,享受生活,体验成功,学会做人,提高认识,培养能力,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