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课程:重拾劳动教育的价值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stu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农场有一个草房子。这个草房子的西面是一面玻璃做的,坐在里面有一个土炕,可以看到外面的葡萄架,再往西看,可以看到西山,还能看到太阳在慢慢落下去。”在北京市延庆区海拔600米~700米的高地上,有一块特别的田地,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的农场校区就坐落在这里。随着深秋最后一片叶子的落地,玉泉农场完成了试运行,正式挂牌。近日,记者走进玉泉小学,深入了解那里的农场教育和农场课程。
  在黑板上教种庄稼是没有用的
  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存在什么问题呢?玉泉小学高峰校长说: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大城市里面,住的是钢筋混凝土做成的房屋,小区里有几棵小树,马路上除了汽车没有别的。孩子们见到的世界就是这样子,他们已经远离了自然。学生在学校里的大部分课程、大部分时间、大部分生活都是知识性的学习。教师在黑板上给孩子们说要怎么种庄稼,其实是没有用的。只有学生真的去种庄稼,去掰大白菜,那个收获才是重要的。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前,教育部分别于2015年、2017年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政策文件。
  为了将实践性教育、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玉泉小学联合社会资源,在北京市延庆区基地开发了农场校区。经过两年的研究、两个月的试运行,目前农场课程已经正式成为学校课表的一部分。
  今天很多学校的劳动技术课,依然是在黑板上“种庄稼”,在教室里去收获希望,那是不可能的。采訪中,玉泉小学高峰校长这样说。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知识性的学习,读书、听课、写作业、考试,都是知识性的学习。另一种是实践性学习,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古人说,知行合一,就是既要有知识性学习,还要有实践性学习。劳动教育就是一种实践性学习。
  基于农耕课程的博物学自然教育
  北京市早在2015年就颁布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要求每个学科从国家课程中拿出不低于10%的学时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玉泉小学也开始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农场课程将各学科10%的学时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时集中起来使用,每个学期拿出一周左右的时间,带着学生去农场校区开展博物学和劳动教育。
  据了解,玉泉小学农场校区以基于农耕课程的博物学自然教育为主,校区包括农耕文化实践区、葡萄酒酿造区、家禽饲养区、温室大棚实践区,植物研究实践区、地质矿石实践区、野外生存实践区、社会调查实践区和生活能力实践区。经过近两年的课程研发,玉泉小学形成了以中华传统农耕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课程。“在孩子们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当中,我们把孩子们在课堂上习得的数学、科学、语文、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镶嵌在课程当中应用,既开发学生的智力,又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体会到巨大的成就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玉泉小学课程部石颖主任介绍说。
  农场课程采取的是项目式学习方式。学生在每个课程中都会经历锚定问题、查找资料、户外实践、评估反思四个环节。此外,学校预设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的课程。让不同的学科知识融入丰富多彩的课程应用中。在采访中,玉泉小学高峰校长也谈到,开设农场课程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农场课程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生活,适应他们的劳动特点,课程设计本身是有难度的;二是资金配套方面,做农场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三是学校没有劳动课的专业教师,现在这些农场教师也不是科班出身,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农场课程的劳动教育中“立德树人”
  在大自然当中,如果遇到什么危险,爬树求生的技能会给人带来安全的保障和生存的希望,帮助在自然界中躲避危险。玉泉小学的爬树课上,农场校区的教师现场进行技能讲解以及辅助,让学生们克服恐惧心理,战胜自己,成功地爬到树上。通过这种锻炼,使学生们充分地认识到自己有这个能力去挑战困难,变得更加自信。
  除了收获战胜自己的信心,在农场校区,学生们还收获了更多的能力,包括合作、自律、处理人际关系等。原来学生不敢动手做的事现在都可以动手去做,原来家长不敢让孩子动菜刀切菜,现在孩子们可以把萝卜切成片,而且切得非常好。学生们还学会了包包子、煮饭、煎鸡蛋、做豆腐、缝衣服……
  玉泉小学陈景霞老师认为,在农场校区的课上,学生们学会了自力更生、分享和感恩。从田间到餐桌,所有的过程都要学生们自力更生,制泡菜,晚上就吃泡菜;做包子,晚上就吃包子。学生们把亲手缝制的香包、采摘的蔬菜、制作的豆浆,跟父母和同学一起分享。还把自己亲手做的豆浆,亲手制作的泡菜,送到老师的面前,让老师品尝,这就是一种感恩。老师们吃在嘴里,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在农场课程中,学生们深刻地理解了种植与收割的意义。种植与收割之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们要去做,而并非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
  “农场课程不光是孩子们到农场里种下玉米、萝卜,或者是一棵白菜,而且是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美的种子。那么,将来我们收获的将是一个完整的公民。同时,农场教育不仅让孩子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玉泉小学史文新老师说。
  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农场课程育人小事中可以看出,玉泉小学培养的学生是从做小事情开始,拥有大的情怀。这也是农场课程“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
其他文献
【本刊讯】近日,以“技能·素养·智慧·创新”为主题的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李冬梅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召开。会上,李冬梅向现场近800位与会者做了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精彩报告,并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李奕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教授等嘉宾,就“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创新”的议题进行了论坛互动。  李冬梅在报告中分享了自己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价值的理解,她认为信息
课程标准,是落实课程方案的标尺,也是实现科学育人的基准。因此,优化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地发展的题中之义,更是当前深入推进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如果说,基于课程标准是一种“坚硬”,那么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与评价工作则是一种“柔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必须有“坚硬”与“柔软”的和谐。而针对现实问题,寻找到突破口,是最关键的。  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通
近几年,各国纷纷把人工智能上升到了国家战略范畴,都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特别是对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的普及,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由此,带来了人工智能课程开发的热潮。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提出人工智能知识要进学科、进课程、进课堂。那么,什么是人工智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该怎么落地?面临
在2020年春季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倡议各地中小学利用网络教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要求,在上海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下,市教委教研室从2月初开始各项筹备工作,并制定《上海市各学科在线教学资源建设方案》,积极有序推进“空中课堂”视频课的录制,并于3月2日开启全市范围内中小学大规模在线教育。作为一名高中信息科技教师,我有幸作为教学资源建设教师团队中的一员,参与了高一年级信息科技学科
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从1.0时代走进2.0时代。从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再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特别邀请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研究部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荣良教授,带我们一起忆往
【摘 要】本文在对北京市海淀区部分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调研问卷的基础上展开,总结归纳了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特点,并提出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以期对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做出有裨益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9)04-062-03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的特征  本文以海淀区中小学生为调查范围,共向6所中小学的212
【摘 要】微课资源在教育中应用广泛,而能应用于教学的微课资源和案例缺乏,也远未成体系。本文作者从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在课堂中应用微课资源,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兼顾学生差异、提升教学效果方面有了一些经验。本文就微课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方法及学习效果进行阐述说明。  【关键词】微课资源;信息技术;模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8)
【本刊讯】为完善京津冀区域教育治理结构和发展模式,构建高效、畅通的教育协同机制,最终达成区域教育优质资源均衡的根本目标,引导京津冀地区教师共同学习新课程理念,促进教育信息化深入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一线师生教育技术能力,一起探索微课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日前,北京数字学校召开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教与学融合创生”微课发展大会。在北京数字学校三年来微课征评活动的基础上,启动了2016年京津冀地区微课应用案例征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 ”的时代,“互联网 ”是社会向信息化转变的不可逆转的潮流,一经提出,在各行各业引发热议,继而引领变革。为了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是十分必要的,结合“互联网 ”可以开发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化教育服务、网络化教育新模式。“互联网 ”和“教育”的结合,使得以思想为核心驱动力的“知识经济”逐渐取代传统的“工业经济”,成为创造效益的核心,而作为知识的拥有者、更新者和创造
【摘 要】AR具有的虚实结合和自然交互特性能有效解决语言学科学习中要求情境性、交互性、生动性、即时反馈等要求。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增强现实技术在语言学科中应用的典型案例,并详细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VR/AR 教育”实验室设计的一款基于移动平台的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软件及进行的实证研究,最后分析了增强现实技术在语言学科中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增强现实;语言;语言类学科  【中图分类号】G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