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逐步进入经济新常态这一历史阶段,为了提高经济体系的效率和质量,我国经济政策开始逐渐从需求侧刺激向供给侧转移。要提升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供给侧改革是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而对供给侧改革的分析研究有利于指导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路径选择、扩充我国经济调整领域的思考内容。本文将主要介绍我国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以及主要改革内容,并着重分析供给侧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涉及的影响路径。
关键词:供给侧;新常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
一、概念阐述
(一)经济新常态
1.概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中国经济结构和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我国目前经济状态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且逐渐常态化。因而,我们把我国现阶段经济所处的经济增速回稳的状态称为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口红利是指国家劳动力人口占比大所带来的优势,但由于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转移,所以通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方式,已不再适合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其次是全球化红利的减弱,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逐渐占据上风,各国纷纷提高关税,关税壁垒的加强使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变得步履维艰,所以对中国来说全球化红利正在逐步减弱。
2.经济新常态主要特点
最主要的体现是经济增长速度的转变,2013年之前,我国年均GDP增速基本保持在10%以上;2013年之后,我国年均GDP增速逐渐放缓,并在近两年稳定在了6%到7%的范围。其次是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传統行业资源消耗大,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使我国经济发展逐渐从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新型的创新驱动。最后是增长结构发生的变化,农业和制造业比重下降,而服务业比重上升。
(二)供给侧和需求侧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两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市场上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导致市场的波动,甚至失衡。供给侧和需求侧是指供给和需求方面的要素,即是可以改变供给或需求量的因素。例如,投资、消费、出口为需求侧的三大要素,也常被称为需求的三驾马车,其共同决定需求侧的情况。因而,我们也通常将通过加大投资、刺激内需、扩大出口等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称为从需求侧的角度来刺激经济的增长。除此之外的一些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例如科技实力的提升、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式多被称为从供给侧角度刺激经济的增长。
二、供给侧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对于国家来说,经济增速固然十分重要,然而只讲速度不讲效益只会滋生更多的泡沫经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严峻,产能过剩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需要提升对社会资源配置以及供求关系调整的重视。例如某企业生产苹果,然而由于供大于求,苹果销量不好,企业通过刺激需求侧(降价,广告宣传等),虽然短期提高销量,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市场上仍然是供大于求的状态。只有当企业的目光从需求侧转到供给侧,通过深加工等方式将苹果加工为苹果醋、果酱等其他产品,才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旧态”发展模式已不再利于我国新常态阶段的发展,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二)供给侧改革的内容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面对我国严峻的经济形势,为维护供给平衡,保障资源合理配置,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的基本思想,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同时也叫做“加、减、乘、除”。其中加法即是指扩大有效供给,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减法包括去产能、简政放权和减税等,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乘法是指创新,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而除法则是指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扫清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使社会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供给侧改革的特点
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改革重心在供给侧。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发展经济必须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下功夫。例如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六大任务,即发展壮大新动能,持续破除无效供给等,旨在调整供给侧。二是改革目的在于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不再过度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三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加快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方面的发展,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实现创新驱动。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
(一)提高供给质量,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总体供给质量,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我国煤炭、钢铁、房地产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去库存,补短板”是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将这部分过剩产能投入其他产业中去,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产能不足的行业和领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盘活存量,提高这些行业的产出,提高供给质量,调整产业结构。例如建设现代化农村的产业园区,将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其附加价值,从而提高农民收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在提高供给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第一产业产出效率,带动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总的来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提升产业供给质量和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二)维护供求关系平衡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供求关系平衡,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增长。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一方面,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基本思想下,减少了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另一方面,扩大了中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推动创新技术和创新行业的高速发展,使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缓解我国中高端供给不足的现状。尤其是随着创新引领作用的不断增强,我国通过宏观调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旨在扩大有效供给,支撑需求升级,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望通过产业结构优化,维护供求关系平衡,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所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维护我国的供求关系平衡,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三)政府和市场调节的辩证统一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政府和市场调节的辩证统一,从而推动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越,但同时也产生了包括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在内的许多问题。如近年来,我国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雾霾、水体污染等问题,已成百姓的切肤之痛,可见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其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但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行下,政府通过提升高耗能行业市场准入门槛、提升排污标准等措施,让市场调控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告别了不顾资源短缺,竭泽而渔、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逐步转入到顺从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阶段。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在逐步转向转型升级、生产率提升、开拓创新,以及不断促进政府和市场调节的辩证统一。所以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加强政府和市场调节辩证统一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
(四)资源合理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提升我国资源利用效率。空间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经过多年来的投资和建设,我国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趋于完善而达到饱和,然而我国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城市显得十分滞后。所以在供给侧改革的引导下,我国坚定地“去库存、补短板”,在推进城乡发展一體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通过盘活钢铁、煤炭行业的大量库存,带动相关行业的健康稳定的持续发展,努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最大程度上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同时,在行业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盘活过剩的产能,使某些需求不足的行业的过剩产能,向供给不足的行业转化,利于资源在行业间的合理配置,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资源合理配置及利用效率的提升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供给侧改革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本文主要对我国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内容进行了一定阐述,并着重分析了我国供给侧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让读者在更加了解供给侧的基础上,体会到供给侧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抓好需求侧管理的同时,“只要我们把握正确方向、奋力开拓进取,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就一定能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康.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J].求是学刊,2016,(06).
[2]赵晓欢.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6,(03).
[3]刘尧飞,沈杰.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供给侧改革分析[J].理论月刊,2016,(04).
[4]钟伟,顾弦.从金融危机看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及其风险[J].中国金融,2009,(02).
[5]陈莹莹.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观点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6,(12).
作者简介:
邹雨池,广元天立国际学校。
关键词:供给侧;新常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
一、概念阐述
(一)经济新常态
1.概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中国经济结构和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我国目前经济状态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且逐渐常态化。因而,我们把我国现阶段经济所处的经济增速回稳的状态称为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口红利是指国家劳动力人口占比大所带来的优势,但由于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转移,所以通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方式,已不再适合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其次是全球化红利的减弱,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逐渐占据上风,各国纷纷提高关税,关税壁垒的加强使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变得步履维艰,所以对中国来说全球化红利正在逐步减弱。
2.经济新常态主要特点
最主要的体现是经济增长速度的转变,2013年之前,我国年均GDP增速基本保持在10%以上;2013年之后,我国年均GDP增速逐渐放缓,并在近两年稳定在了6%到7%的范围。其次是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传統行业资源消耗大,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使我国经济发展逐渐从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新型的创新驱动。最后是增长结构发生的变化,农业和制造业比重下降,而服务业比重上升。
(二)供给侧和需求侧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两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市场上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导致市场的波动,甚至失衡。供给侧和需求侧是指供给和需求方面的要素,即是可以改变供给或需求量的因素。例如,投资、消费、出口为需求侧的三大要素,也常被称为需求的三驾马车,其共同决定需求侧的情况。因而,我们也通常将通过加大投资、刺激内需、扩大出口等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称为从需求侧的角度来刺激经济的增长。除此之外的一些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例如科技实力的提升、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式多被称为从供给侧角度刺激经济的增长。
二、供给侧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对于国家来说,经济增速固然十分重要,然而只讲速度不讲效益只会滋生更多的泡沫经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严峻,产能过剩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需要提升对社会资源配置以及供求关系调整的重视。例如某企业生产苹果,然而由于供大于求,苹果销量不好,企业通过刺激需求侧(降价,广告宣传等),虽然短期提高销量,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市场上仍然是供大于求的状态。只有当企业的目光从需求侧转到供给侧,通过深加工等方式将苹果加工为苹果醋、果酱等其他产品,才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旧态”发展模式已不再利于我国新常态阶段的发展,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二)供给侧改革的内容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面对我国严峻的经济形势,为维护供给平衡,保障资源合理配置,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的基本思想,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同时也叫做“加、减、乘、除”。其中加法即是指扩大有效供给,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减法包括去产能、简政放权和减税等,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乘法是指创新,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而除法则是指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扫清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使社会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供给侧改革的特点
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改革重心在供给侧。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发展经济必须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下功夫。例如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六大任务,即发展壮大新动能,持续破除无效供给等,旨在调整供给侧。二是改革目的在于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不再过度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三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加快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方面的发展,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实现创新驱动。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
(一)提高供给质量,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总体供给质量,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我国煤炭、钢铁、房地产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去库存,补短板”是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将这部分过剩产能投入其他产业中去,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产能不足的行业和领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盘活存量,提高这些行业的产出,提高供给质量,调整产业结构。例如建设现代化农村的产业园区,将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其附加价值,从而提高农民收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在提高供给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第一产业产出效率,带动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总的来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提升产业供给质量和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二)维护供求关系平衡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供求关系平衡,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增长。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一方面,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基本思想下,减少了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另一方面,扩大了中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推动创新技术和创新行业的高速发展,使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缓解我国中高端供给不足的现状。尤其是随着创新引领作用的不断增强,我国通过宏观调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旨在扩大有效供给,支撑需求升级,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望通过产业结构优化,维护供求关系平衡,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所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维护我国的供求关系平衡,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三)政府和市场调节的辩证统一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政府和市场调节的辩证统一,从而推动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越,但同时也产生了包括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在内的许多问题。如近年来,我国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雾霾、水体污染等问题,已成百姓的切肤之痛,可见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其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但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行下,政府通过提升高耗能行业市场准入门槛、提升排污标准等措施,让市场调控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告别了不顾资源短缺,竭泽而渔、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逐步转入到顺从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阶段。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在逐步转向转型升级、生产率提升、开拓创新,以及不断促进政府和市场调节的辩证统一。所以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加强政府和市场调节辩证统一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
(四)资源合理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提升我国资源利用效率。空间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经过多年来的投资和建设,我国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趋于完善而达到饱和,然而我国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城市显得十分滞后。所以在供给侧改革的引导下,我国坚定地“去库存、补短板”,在推进城乡发展一體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通过盘活钢铁、煤炭行业的大量库存,带动相关行业的健康稳定的持续发展,努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最大程度上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同时,在行业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盘活过剩的产能,使某些需求不足的行业的过剩产能,向供给不足的行业转化,利于资源在行业间的合理配置,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资源合理配置及利用效率的提升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供给侧改革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本文主要对我国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内容进行了一定阐述,并着重分析了我国供给侧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让读者在更加了解供给侧的基础上,体会到供给侧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抓好需求侧管理的同时,“只要我们把握正确方向、奋力开拓进取,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就一定能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康.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J].求是学刊,2016,(06).
[2]赵晓欢.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6,(03).
[3]刘尧飞,沈杰.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供给侧改革分析[J].理论月刊,2016,(04).
[4]钟伟,顾弦.从金融危机看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及其风险[J].中国金融,2009,(02).
[5]陈莹莹.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观点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6,(12).
作者简介:
邹雨池,广元天立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