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小学德育工作。班主任在在小学阶段,承担着学生德育渗透的首要责任,不断帮助学生发展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认知。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239-01
前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接触集体时间短,秩序意识未建立,所以很难快速适应以群体为单位的活动,通常对教师的管理很容易产生反抗心理,或是因教师的语言导致情绪、观念或性格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只有更重视德育在这一阶段班级管理中的渗透,才能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生活当中应当如何自我管理,进而促进集体和谐氛围的养成。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的重要意义概述
小学阶段是为各科学习奠定基础的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氛围建设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在和谐、积极、互助合作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才能更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到下一个学习阶段。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条件更加优渥,加之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与学生都认为知识与素养不如经验重要,所以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更加随便,因此,即便学生并不能严格地遵守课堂纪律要求,思想素质不高,许多家长也并不会意识到上述问题,进而导致班级管理工作面临更严峻的局面。但当前的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基础以及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与其预想完全不同。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教师只有借助德育,让学生与家长了解到秩序与素养的重要性,才能达成课堂管理的目标,帮助学生真正建立起更好的社会发展基础。但就目前的教学管理概况来看,德育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渗透自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深入思考。一是教师素养不足,无法为学生建立起标杆,起到榜样作用。二是校方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不足,导致无法构成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共同帮助学生提升素养。三是对学生思想需求缺乏重视与合理引导,进而让学生感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这些都是会严重影响德育目标达成的重要问题,所以为确保教学与班级管理得到更好的成果,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当对以上问题提起重视,从而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去进一步改革教学管理,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二、德育氛围建设要点
1.以身作则,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
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主要依靠模仿,而班主任又是与学生接触教学的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具有直接的影响。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者,要想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形成自身良好的德育素养,特别是在学生面前,更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以身作则,让班主任自身的言行和规范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成为对学生无声的教育,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样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言和行为举止中,长时间的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以高尚的道德素养去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好学生的启蒙导师。如在学校期间,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做到,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我每天下午放学都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要求学生写字认真工整,在教学中板书首先书写规范。这样班主任自身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对学生既有说服力,又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2.设置良好的德育情境
情境教学针对德育教育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其中充分感受到德育的魅力,体会到德育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人、做事。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选取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时间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到期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些帮助,让学生在情境中能够充分体会到所教授的德育内容,在一次次的情境中,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达到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
3.激励鼓励学生
鼓励激励是人获得自信的源泉,同样,对小学生进行鼓励激励会增强其自信心。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受到别人的夸奖与赞美,是因为他们的自尊心较强,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运用到德育教育中去。教师的鼓励认同不仅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也会让学生在受到鼓励的时候对老师产生信任感,这样会让学生认同老师的想法,去主动学习和进步,甚至在班级上会帮助老师带动一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承担一些管理责任,比如督促他人学习等等。有大部分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认同和鼓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表现,长久下来,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自然而然地会得到提高。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千万不能采取直接批评,冷嘲热讽或者当众批评,甚至于体罚的错误方法,这样的不当方法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感到失望厌烦,极大程度的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应当主动去了解学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是否遇到困难,当了解完以后再与学生进行单独的交流,采取合适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通过引导自己认识错误,这样学生才能发自内心的去改正错误,这样的方式在不打击学生自信心自尊心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认识到了错误,学生也会对老师产生感激的心理,在今后的生活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思想素质。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进行德育教育
家長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情况,并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告知家长。要求家长配合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给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现在通讯方式比较方便,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邀请学生家长在群里进行聊天,和家长沟通学生的教育情况,家长之间也可以针对学生的教育情况进行交流,建立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三、结束语
教师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教育渗透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教师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对症下药,针对性的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才能有效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培养出具有优秀思想品德素质的人才,为以后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跃刚。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
[2]王元元。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239-01
前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接触集体时间短,秩序意识未建立,所以很难快速适应以群体为单位的活动,通常对教师的管理很容易产生反抗心理,或是因教师的语言导致情绪、观念或性格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只有更重视德育在这一阶段班级管理中的渗透,才能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生活当中应当如何自我管理,进而促进集体和谐氛围的养成。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的重要意义概述
小学阶段是为各科学习奠定基础的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氛围建设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在和谐、积极、互助合作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才能更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到下一个学习阶段。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条件更加优渥,加之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与学生都认为知识与素养不如经验重要,所以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更加随便,因此,即便学生并不能严格地遵守课堂纪律要求,思想素质不高,许多家长也并不会意识到上述问题,进而导致班级管理工作面临更严峻的局面。但当前的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基础以及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与其预想完全不同。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教师只有借助德育,让学生与家长了解到秩序与素养的重要性,才能达成课堂管理的目标,帮助学生真正建立起更好的社会发展基础。但就目前的教学管理概况来看,德育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渗透自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深入思考。一是教师素养不足,无法为学生建立起标杆,起到榜样作用。二是校方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不足,导致无法构成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共同帮助学生提升素养。三是对学生思想需求缺乏重视与合理引导,进而让学生感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这些都是会严重影响德育目标达成的重要问题,所以为确保教学与班级管理得到更好的成果,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当对以上问题提起重视,从而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去进一步改革教学管理,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二、德育氛围建设要点
1.以身作则,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
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主要依靠模仿,而班主任又是与学生接触教学的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具有直接的影响。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者,要想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形成自身良好的德育素养,特别是在学生面前,更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以身作则,让班主任自身的言行和规范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成为对学生无声的教育,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样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言和行为举止中,长时间的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以高尚的道德素养去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好学生的启蒙导师。如在学校期间,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做到,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我每天下午放学都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要求学生写字认真工整,在教学中板书首先书写规范。这样班主任自身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对学生既有说服力,又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2.设置良好的德育情境
情境教学针对德育教育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其中充分感受到德育的魅力,体会到德育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人、做事。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选取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时间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到期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些帮助,让学生在情境中能够充分体会到所教授的德育内容,在一次次的情境中,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达到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
3.激励鼓励学生
鼓励激励是人获得自信的源泉,同样,对小学生进行鼓励激励会增强其自信心。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受到别人的夸奖与赞美,是因为他们的自尊心较强,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运用到德育教育中去。教师的鼓励认同不仅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也会让学生在受到鼓励的时候对老师产生信任感,这样会让学生认同老师的想法,去主动学习和进步,甚至在班级上会帮助老师带动一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承担一些管理责任,比如督促他人学习等等。有大部分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认同和鼓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表现,长久下来,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自然而然地会得到提高。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千万不能采取直接批评,冷嘲热讽或者当众批评,甚至于体罚的错误方法,这样的不当方法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感到失望厌烦,极大程度的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应当主动去了解学生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是否遇到困难,当了解完以后再与学生进行单独的交流,采取合适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通过引导自己认识错误,这样学生才能发自内心的去改正错误,这样的方式在不打击学生自信心自尊心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认识到了错误,学生也会对老师产生感激的心理,在今后的生活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思想素质。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进行德育教育
家長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情况,并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告知家长。要求家长配合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给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现在通讯方式比较方便,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邀请学生家长在群里进行聊天,和家长沟通学生的教育情况,家长之间也可以针对学生的教育情况进行交流,建立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三、结束语
教师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教育渗透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教师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对症下药,针对性的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才能有效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培养出具有优秀思想品德素质的人才,为以后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跃刚。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
[2]王元元。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