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石让动漫配乐特点浅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ong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日本著名的电影配乐大师,久石让定无疑是知名度极高的历史坐标。久石让大多数脍炙人口的作品是电影配乐,特别是为动漫作品所作的配乐更是让他一举成名。本文主要分析久石让与宫崎骏合作动漫的配乐,如《龙猫》《天空之城》等,从风格、和弦、转调等方面还原久石让别具一格的配乐手法。
  久石让本名藤泽守,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久石让,也是源自对音乐的追求。这名字源自一名美国黑人音乐家昆山·琼斯,于是久石让便以自己的偶像黑人音乐家的英文名为基础,选用与“昆”发音相似的汉字——久石让。在此基础上,他将“久石”二字从模仿汉字读音的音读,改为日本本土发音的训读,至此才形成了如今的艺名。
  一、简约而不简单的风格
  久石让从小热爱古典音乐,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969年考入日本国立音乐大学作曲科,进修的是现代音乐专业。正是他青年时的学习经历,为日后独树一帜的风格积聚下了扎实稳固的学院派作曲根柢。同时,他也受到20世纪中期简约主义风格的影响,英文名为New Age,所以他创作的音乐多数也带着简约之风,他的音乐往往节奏简单,情感却异常饱满。就是这样的简约风格却从不缺少听众,简单的旋律总能带给人们无穷的联想空间,简约而不简单。
  久石让的音乐大多旋律简单,却涌动着很多复杂的情感。这种风格就是20世纪中期的简约主义。简约主义,即复奏音乐,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反复或变化式地演奏相同乐段,用最少的音乐材料简化主题。久石让音乐作品都是极其单一的拍子,却很有律动,带动身子轻松地摇摆起来,很有代入感,让人身临其境。他写的歌或曲的线条很少跳进,只是用简单的反复、镜像和变奏等音乐曲式来丰富旋律的动机,反而使听众的情绪能与音乐产生很好的共鸣。例如,知名度极高的《天空之城》《菊次郎的夏天》中,主题音乐在影片中大多以变奏和重复形式出现,配合剧情发展突出主题,旋律也往往更容易被人熟记。
  《天空之城》中的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第一次呈现的时候,就是由小提琴拉出的,小提琴的音色把神秘而忧伤的气氛和画面烘托出来。钢琴也是久石让惯用的,古典基础深厚的他最擅长运用钢琴抒情。以电影《天空之城》为例,希达与巴鲁终于来到天空之城,此时是难得的休憩时光,二人团圆,宁静温馨。这里,人物情绪刻画便运用了钢琴单音进行主题曲变奏,琴音澄澈直击人心,没有多余的和弦并置,自然让旋律流淌,寥寥数音便烘托了气氛,颇有润物细无声之感。希达和巴鲁纯真的面庞、两小无猜的情愫静谧地荡开了。
  二、充实画面感的色彩性和弦
  久石让不喜欢在音乐中添加过多的定式,他喜欢在音乐中赋予电影空间感和立体感。在和声功能配置上,他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太喜欢遵循比较功能性的和声,色彩性比较鲜明。例如,电影《龙猫》中,小梅在草丛中追赶小龙猫之时,和弦的运用是有所差异的。开始小梅追赶龙猫之时,以单纯的和声配置营造出的是简单明晰的功能性音响效果,音乐之体也分为三层,即低、中、高。低声部就是持续的低音,然后中声部就是柱式和弦,意思就是其和弦的几个音符同时发出的协和音,高声部就很容易听得出来,久石让用木管乐器组吹奏出欢快、俏皮的旋律,这一段与小梅移动的脚步相一致。后段是小龙猫突然透明化并消失,此时的音乐织体也随着电影画面突然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此时高声部旋律部分出现了单音和小二度音程所构成的跳音分解音型,使画面中龙猫古怪的表情、沉重的步伐和肥胖的身躯对位视觉形象,更有画面感,使受众脑海里自行脑补出憨态可掬的小龙猫。这种变化性的色彩和弦与前面饱满的音乐织体有所区别,此为久石让配乐的一大特色。
  三、直接粗暴的转调方式
  久石让对于调式调性的转变方式,非常直接粗暴。他在转调时的惯用手法与传统和声配置有显著区别。一般像交响乐,甚至是最普通的流行音乐,在转调方面,都有点迂回过渡。但久石让就喜欢直接转调,这就是他对调性调式的一种运用方式,比较后现代主义,符合他一直遵循的极简主义音乐风格。
  在《千与千寻》中,小芊来到汤婆婆住处欲交给她白龙所偷之物,突闻窗外风声大作,而屋内的窗户仿佛预感到了些什么,纷纷开始摇晃,此时,场景音乐《Reprise》响起。这时音乐主题一直在主调G大调上,随后小芊感觉到了来人熟悉,便起身要去打开大门,此时的音乐主题便径直从G大调转掉至E大调,降了两个调。这种感觉打个比方,就像从飞机上下来落地,便搭上了汽车,十分安稳,运用巧妙之处就是配合影片。
  作曲家匠心独具地让转变出现在小芊开门的刹那,与画面相配合,形成情绪呼应,正巧此时镜头转到了院子中心,音乐又巧妙地从G大调落下至E大调,乐句转换便完成了。试想,若此处没有乐句的巧妙转调配合,单靠画面的程式,影片情节发展也不会如此顺畅,也就没有小芊打开房门后看到白龙降落在庭院中的欣喜。同时,转调和弦的使用是与影片节奏相配合的,此处使用让音乐有了几分色彩性和调性转换的游离感,使得观众不由得期待起来人是谁了,即将要出现的白龙便拥有了充足铺陈。
  四、恰如其分的配乐
  久石让能够很好地利用配乐来控制动漫电影作品的节奏。以《千与千寻》为例,主题音乐《那个夏天》是串联全片的情绪线索,多次出现在影片关键情节点,目的就是使小芊微妙的心绪和充满暗示的剧情得以明晰,同时也伴随着呼之欲出的主题:爱与成长。而小芊的蜕变与坚强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呈现。当小芊还是被父母所庇护着的懵懂孩童时,主题音乐出现;进入异世界后的小芊逐渐明白了只有依靠自身的付出才能解决生活中的磨难,处于过渡期的她又在白龙的指引下含着泪探望了已经是两只肥猪的父母,主题音乐再次出现;剧情来到尾声,小芊终于靠着自身的坚强与父母一同走出了异世界,此刻小芊真正成长起来,主题音乐第三次出现了。这三次出现就是为了托起影片主题,宣泄出凌驾于人物关系与剧情发展之上的情感:爱与成长。
  在影片《天空之城》中,描写两位主人公被海盗所追逐的片段里,久石让的配乐先是利用很多的打击乐器和快速紧张的弦乐,渲染紧凑匆忙的剧情和搞笑的画面,也侧面烘托出海盗们的捣蛋蠢萌与主人公的聪明果敢。之后,两位小主人公在追击之中掉进了矿井,女主人公希达回忆起了自己的身世。在这一段中,久石让利用了弦乐的长音与之前急促的音乐和紧张的剧情做了反差,然后又利用长笛和竖琴的演奏将人们带入小主人公美好的回忆之中。久石让利用音乐节奏的快慢恰如其分地配合了电影剧情的走势。所以,在配乐方面,久石让如同一个魔术师,赋予各种乐器生命,使其能够演奏出张力十足的音乐。
  五、结语
  日本民族文化中存在一种“物哀”的美学概念。“物哀”一词是江户时期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这也是贯穿在日本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久石让的音乐情感表达也同样具有人文情怀的忧伤,他们对于悲伤凄美的事物有着特别的喜爱。久石让的作品让人们品味出一种莫名的忧郁,而对于这种情绪的宣泄,久石让从来不会依靠浮夸的悲情旋律来表达,依然坚持其一贯的简单风格,形式简约,像素雅的棉帛一样,给人以素面朝天、清新淡雅的第一印象,纯净自然却又直透人心,简单旋律中却蕴含着久石让为听众创造的广袤音乐世界,一个简单的旋律都能撩动人们的心弦,使其更深层次地感受到旋律中所表达的情感。总之,看似简约而不简单的乐句包含着极其丰富和细腻的情感。
  (重庆邮电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題“网络直播对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影响与引导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8-GX-0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霍靖(1994-),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其他文献
工笔画是利用工整、细密的笔画来对人物事物进行绘制和描画,在中国有几千年的传承历史,是一种成熟的绘画体系。历代工笔画人才杰出,创造出无数的辉煌作品,它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中国绘画艺术在世界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工笔人物画是工笔画极为突出的组成部分,工笔人物画淡彩画法在艺术领域是极为特殊的存在,能够为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素材和绘画技能。本文主要研究了工笔人物画淡彩画法形式的审美特征。 
期刊
河南地域性建筑受地理空间范围、文化渊源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出现了穴居和巢居、半穴居、半地穴居建筑、宫殿和宗庙建筑、衙署建筑、会馆建筑和宗教建筑等类型。河南地域性文化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多元融合,少数民族文化逐渐与中原先进文化互相渗透,最终被汉文化同化;二是儒道互补,在中国多元的文化体系中,儒家和道家是中原建筑文化生成、发展的文化原动力。地域对建筑色彩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地方材料的运用,建
期刊
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流派。19世纪中后期,欧洲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民主运动高涨,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人们纷纷谋求摆脱外国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当时,音乐创作也力图摆脱外国音乐的控制,各国音乐家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性和斗争性融入音乐创作中,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流派——民族乐派。他们的音乐创作充满着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和对民族的赞美之意,使用民族音乐素材,具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钢琴的喜爱程度也逐渐加深,钢琴演奏已经成为人们除了物质需求外的最佳精神享受,人们对于钢琴音乐的爱好程度也进一步提升。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音乐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钢琴要想保持良好的演奏效果,必须保证有准确的音准与音色,必须进行定期的钢琴调律。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钢琴调律的技术方法与音准稳定性,希望以此让更多人认识到钢琴调律的重要性。  钢琴调律是钢琴领域不可或缺的因素,很
期刊
我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陶瓷文化在发扬与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升级与进步,呈现出多样化与地域性的特征。与男性陶艺家不同,女性艺术家视角独特,其陶艺作品灵动与娟秀,往往融入自己的生活故事,绽放出奇异的光彩。本文从陶瓷艺术创作的不同角度,探讨当代女性陶艺家的艺术价值体现和女性艺术对陶艺创作的影响。  在国家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越来越多独立、优雅的女性出现,她们在多个领域与行业绽放出美丽的光彩。在我国陶瓷艺术
期刊
话剧是“舶来品”,20世纪初引进中国,当时被称为“文明戏”,深受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追捧与喜爱。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叙述方式的戏剧形式,也是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话剧是一门综合艺术,集剧本创作、导演构思、舞美设计、服装设计、音乐设计、道具设计等于一体。这么多门类集合为一门艺术,导演这位“总指挥”的地位尤为重要。  话剧与中国戏曲有着本质的区别。“写意性、程式化、板腔体”是中国戏曲最大的特点,与中
期刊
公元前221年,秦国在与其他诸侯国的兼并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我国古代第一个封建王朝。先秦时期,各个诸侯国都注重礼仪制度,其在音乐上体现得尤为鲜明。各国诸侯都非常喜爱乐律,认为动听的音乐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繁荣的景象,也侧面体现了统治阶级等级制度的严密体系。因此,各国的统治阶层都非常重视音乐。曾侯乙墓的出土使得先秦音乐的发展到达了巅峰,也是先秦音乐最有力的见证。  一、时代的印记 
期刊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和普及民族传统文化,积极改革戏曲等艺术科目教学机制。戏曲彩旦表演作为重要的戏曲表演类型之一,可以推动我国传统曲艺整体全面发展,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还可以推动戏曲表演美学理论的进一步提升。  戏曲彩旦表演的美学是在表演实践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提炼理论、创造方法而产生的一种科学理论。戏曲彩旦表演的美学对表演实践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价值,它是随着
期刊
本文从感官认知视角解析茶具设计信息元素,得到茶具信息元素的设计方法和思维模式,为本次设计实践提供指导与借鉴。其间利用茶具设计案例分析了茶具产品的形状、色彩、材质及功能的感官认知特性,梳理用户对产品最初的感觉,判断产品与用户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系,运用感官认知理论深入解析茶具情感化设计的构架方法。笔者认为,茶具设计的表达形式需引起人们感官认知上的触动,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茶具地情感需求。  一、“感官认
期刊
九江山歌作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初流传于江西九江城门乡大、小城门湖一带,因此又称“城门山歌”,后又逐渐在马回岭、黄老门、狮子等乡镇流行,是区域劳动人民劳作时用来舒缓疲劳、振奋精神、愉悦心灵的一种传统民歌,因其旋律中只出现三个乐音,故又称“三音山歌”或“三声腔”。九江山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歌词大多以劳动、生活、爱情为主要内容,其唱腔明亮、高亢、曲调悠扬婉转,具有浓郁的赣北地方特色,被称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