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综合模拟训练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96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97名)和对照组(9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授课,实验组采用综合模拟训练教学法授课。结果:课程结束后.实验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模拟训练法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急救护理学实训教学。
关键词:综合模拟训练;急救护理学;实训教学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技能很强的临床护理学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是目前高等护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1]。如何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救护技能是我们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将综合救护技能模拟训练教学方法运用到《急救护理学》实践课程当中,以探讨其对学生救护技能培养的效果。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选择本校
2015级护理专科生共196名学生,平均年龄(18.05±2.18)岁。随机分为实验组97名学生,其中男生2名。对照组为99名学生,男生1名。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构成比、基础医学课程平均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急救护理学课程的学时数相等,教师团队固定。
(二)方法
1.教学方法
本研究选取“心肺复苏(CPR)救护技能”进行教学改革。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看教学录像—教师示教—学生模拟操作(教具为高级急救复苏模型,型号为JC/CPR3500)—教师评价。观察组采用综合救护技能模拟训练模式进行教学。以临床案例为背景,学生为主体,在模拟训练中使学生掌握有效抢救措施。
2.实施流程
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并分析—学生分组模拟操作—学生讨论教师点评。①病例设计:借鉴临床真实病人,如病人,男,68岁,既往有冠心病病史,3h前在家里因胸痛晕倒在地,家属将病人急送住院,护理体检时发现病人呼吸心搏骤停。②提出问题并分析:在对该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时还应配合哪些急救护理措施?如何进行?③在授课前1周将案例发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行查阅有关资料,强调复习医学基础理论课,做到由医学基础理论推导急救技能,复习冠心病病因、临床表现,从而在理解基础上明确诊断依据和抢救措施。④为方便学生课下讨论学习,将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分组,每组8人。⑤教师介绍该内容可能涉及的知识要点,如可能使用到的救护技术、如何实施等。⑥接下来进入综合模拟施救阶段: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抢救分工与配合,针对该模拟案例进行救护。并在此过程中掌握除颤、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简易呼吸器使用、静脉输液等技术,综合应用情景模拟、群体配合训练及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急救意识、急救思维以及面对各种危急情况时综合急救能力。⑦学生讨论结合教师点评。
(三)统计学方法
课程结束后分别收集两组急救护理学急救理论成绩、急救技能成绩进行比较,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分析。
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急救理论、急救技能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三、讨论
急救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它要求医护人员运用救护技术第一时间解除危及患者生命的问题[2]。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方法及途径[3]。如何提高该课程的实训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改革传统教师“唱主角”的教学方法,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综合模拟训练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综合模拟训练教学法能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学生相互扮演角色的過程中,培养了其沟通能力和同理心,在紧张的抢救氛围中,真正做到急患者之所急。使学生思维得到锻炼,行动迅速、紧张有序、沉稳机敏,心理素质得到很好的提升[4]。综合技能救护训练模式在我国现有护理教育教学条件下,使护生形成救护团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对病人进行救护,得到学生高度认可。我们但由于教改方法实施的时间不长,加之回顾性分析对照法的局限性,我们愿意与同行进一步实践探讨。
参考文献:
[1]袁义厘,孙建玲,高井全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61-362.
[2]郭明贤,刘冬焕,徐巧玲,等.创新教育与护理教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4-25.
[3]孙建玲,庹焱,高井全.护理专科急救护理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3.
[4]殷欣,李文涛,安力彬等.国内外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现状比较[J].医学与社会,2009,22(8):42-43.
作者简介:
胡姝,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综合模拟训练;急救护理学;实训教学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技能很强的临床护理学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是目前高等护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1]。如何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救护技能是我们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将综合救护技能模拟训练教学方法运用到《急救护理学》实践课程当中,以探讨其对学生救护技能培养的效果。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选择本校
2015级护理专科生共196名学生,平均年龄(18.05±2.18)岁。随机分为实验组97名学生,其中男生2名。对照组为99名学生,男生1名。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构成比、基础医学课程平均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急救护理学课程的学时数相等,教师团队固定。
(二)方法
1.教学方法
本研究选取“心肺复苏(CPR)救护技能”进行教学改革。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看教学录像—教师示教—学生模拟操作(教具为高级急救复苏模型,型号为JC/CPR3500)—教师评价。观察组采用综合救护技能模拟训练模式进行教学。以临床案例为背景,学生为主体,在模拟训练中使学生掌握有效抢救措施。
2.实施流程
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并分析—学生分组模拟操作—学生讨论教师点评。①病例设计:借鉴临床真实病人,如病人,男,68岁,既往有冠心病病史,3h前在家里因胸痛晕倒在地,家属将病人急送住院,护理体检时发现病人呼吸心搏骤停。②提出问题并分析:在对该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时还应配合哪些急救护理措施?如何进行?③在授课前1周将案例发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行查阅有关资料,强调复习医学基础理论课,做到由医学基础理论推导急救技能,复习冠心病病因、临床表现,从而在理解基础上明确诊断依据和抢救措施。④为方便学生课下讨论学习,将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分组,每组8人。⑤教师介绍该内容可能涉及的知识要点,如可能使用到的救护技术、如何实施等。⑥接下来进入综合模拟施救阶段: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抢救分工与配合,针对该模拟案例进行救护。并在此过程中掌握除颤、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简易呼吸器使用、静脉输液等技术,综合应用情景模拟、群体配合训练及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急救意识、急救思维以及面对各种危急情况时综合急救能力。⑦学生讨论结合教师点评。
(三)统计学方法
课程结束后分别收集两组急救护理学急救理论成绩、急救技能成绩进行比较,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分析。
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急救理论、急救技能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三、讨论
急救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它要求医护人员运用救护技术第一时间解除危及患者生命的问题[2]。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方法及途径[3]。如何提高该课程的实训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改革传统教师“唱主角”的教学方法,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综合模拟训练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综合模拟训练教学法能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学生相互扮演角色的過程中,培养了其沟通能力和同理心,在紧张的抢救氛围中,真正做到急患者之所急。使学生思维得到锻炼,行动迅速、紧张有序、沉稳机敏,心理素质得到很好的提升[4]。综合技能救护训练模式在我国现有护理教育教学条件下,使护生形成救护团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对病人进行救护,得到学生高度认可。我们但由于教改方法实施的时间不长,加之回顾性分析对照法的局限性,我们愿意与同行进一步实践探讨。
参考文献:
[1]袁义厘,孙建玲,高井全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61-362.
[2]郭明贤,刘冬焕,徐巧玲,等.创新教育与护理教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4-25.
[3]孙建玲,庹焱,高井全.护理专科急救护理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3.
[4]殷欣,李文涛,安力彬等.国内外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现状比较[J].医学与社会,2009,22(8):42-43.
作者简介:
胡姝,乐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