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c13439460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自学能力的形成过程
   1、识记。俄国伟大的心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第一,识记并非死记。识记与死记的区别,关键在于一个“识”字,这个“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对被识记的内容是否能识别与理解,另一方面是识记内容的分量是否适当,能不能正确认识并做好适当安排。死记是不管懂不懂、不问分量重不重,一味拼命地记。第二,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不记不背也不可取。我们需要克服的是“死”和“硬”,而不是“记”和“背”。
   2、理解。理解是指对事物有所了解,有所领会。是通过思考而来的。对知识理解的过程,就是学懂知识的过程:懂概念,懂规律,懂方法,懂应用。
   3、迁移。学习上的迁移,指的是已经学习的某一内容对将要学习另一内容所产生的影响,促进有效迁移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两个条件:
   (1)知识条件。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全面、牢固、灵活,要对有关基础知识掌握得深刻、熟练。
   (2)能力条件。迁移需要各种能力,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的水平越高,迁移就越容易。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的做法
   自学能力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都要经过知、情、行、意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语文教学中要按照这个规律去培养学生:首先,提高学生对培养自学能力的认识。其次,使学生从感情上体验到自学的幸福和欢乐。第三,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如:怎样读一类文章,怎样读一篇文章;怎样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制订语文学习计划等。第四,引导学生持之恒地坚持自学计划。具体说来主要做法如下:
   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语文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在读、写、听、说四个方面的自学习惯初步养成。要养成一篇短文听一遍,就试着复述、分析的习惯;养成口头作文、口头总结每节课学习收获的习惯;养成写日记,自己批改作文等等习惯。
   这些习惯开始时要求稳、求慢,以使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阅读速度,刚开始只要求达到300字/分钟。写日记既不讲究格式,也不要求中心等,只要写就行。经过一两个月训练之后,大家都转动起来后,适当加快速度。阅读由300字/分钟,提高到400字/分钟,日记要中心集中。这个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困难期,老师要帮助不适应的学生。
   2、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语文知识大致有四大部分: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知识、阅读与写作,这是第一层次,是知识树的支干。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基础知识还包括语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标点这八个方面。文言文包括字、实词、虚词、句式四个方面。文学常识包括古代、现代、当代、外国四个方面。阅读和写作知识包括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体裁六个方面。这个第二层次,共22个方面。再进一步分析,每个方面又包括若干知识点,如语法,就包括词类、短语、单句、复句四个知识点。这是第三个层次,大约130多个知识点。引导学生画出知识树,逐步去添枝加叶,弄清总共要学哪些知识,哪些先学,哪些后学,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自学时,就可以驾驶着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一个类别一个类别地征服语文知识目标,就不会感觉语文知识混乱,无从下手了。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传统教学方法明显的不足是对学生信任不够,对学生学习潜力的估计不足;改革教法,最根本的一点是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自己学,学生能干的教师绝不包办。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后继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发现新的问题,探求新的知识。多让学生提问题。“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归纳总结规律,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一条措施。
   2、在阅读、写作、表达方面点拔学生方法技巧。为了养成自学习惯,要做到:第一,遇到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不轻易求人,力求自己解决,结合培养自学能力,养成习惯;第二,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自学计划,明确自学的目标,增强自学针对性。第三,努力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第四,合理安排自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学效率。如果长期坚持,就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既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各自独立的、互不相干的,而是互动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教学中角色、地位的转变,不是说教师的作用被弱化了,甚至变的可有可无了。相反,我认为这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课堂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体现在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课堂优化效率,学生活动体现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要把这两种效
期刊
一、把握两个方面,培养阅读习惯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种意义的理解和解释活动,也是一种创造的活动。要完成好这种活动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活动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具体介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浏览标题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浏览标题即可了解文章大体内容,如新闻类。  
期刊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却忽视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要激发教师的激情。其实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激情一样重要,也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   教师的教学激情可以深深地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实践证明,动之以情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饱满的
期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因为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构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正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如果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再融入到课外阅读中,就会形
期刊
一、激发写作动机,让学生在写作中洋溢自信光辉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做你所爱做的,爱你所做的”自然乐此不疲。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成就感,收获积极地心理暗示,这才是恒久的写作动因。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一次容易,让学生持之以恒就要让学生尝到写作的成就感。人往往不仅是因为兴趣而成功,也因为成功才有兴趣,这是辩证地。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疏导恐惧心理而积
期刊
曾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孙子问爷爷:“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却只有一张嘴巴呢?”爷爷告诉小孙子:“这是让人要多看,多听,多做,少说话呀。” 故事虽短,却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也曾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可见,“听”的魅力之大。而小学生以学习知识、获取技能主要任务,“听”则直接影响其学习质量——专心听讲,才能获
期刊
每到教师节,身处各地的学生们便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这不,有的学生寄来了卡片,有的则发来了短信,祝福老师节日快乐。每当面对这种情境时,我总是感到很欣慰,也体验到了作为教师的光荣与自豪。但当收到这一封学生的来信时,则让我陷入了沉思,信中是这样写的:   姚老师,提笔祝你教师节快乐,感谢您这么多年来对我的照顾。如果没有你,就不会有我的现在。我也许会与父辈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也许成
期刊
有人曾说过这样的话:“没有不会读书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大人。”对此,我颇有感触。扪心自问,作为老师,我们习惯了凭说教告诉孩子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依靠师长的威严强迫他们去进行名著阅读,这种做法导致的后果就是有些学生开始也“听话”地去读几本课外书,但是坚持不久就松懈厌倦,提不起兴趣。因此,我觉得,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倘若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然后慢慢地成为他
期刊
一、潜心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   情感教育的开展需要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老的、教条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只能是枯燥、恐惧与反感。学生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黑板上僵硬的一行字——作文题目。这样,他们的情感体验只能是一片空白,情感教育的主观接受上近于停滞。因此,根本谈不上进行什么情感教育。所以,潜心设计教学情节,激发学生情感感受力,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对于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极其重要
期刊
一、突出骨干引领——选准亮点,辐射带动   身边的典型最具有影响力。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学校于新学期分学科召开了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与传统意义上的经验交流会有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人员的选择及交流的内容上,可以说是做到了两个精心。   1、精心确定人选:充分发掘本校教师资源优势,由各教研组结合组内教师个人特长,从常规管理、教学成绩、师德修养等多个角度,推荐二十名教师,最终由学校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