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互联网+”的创业团队如雨后春笋。工作的原因,笔者也跟着去看了几处“创客空间”,时不时就能听到有人兴奋地说着“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新商业模式。当然也有人把这叫作“羊毛出在狗身上,猪埋单”,或者“羊毛出在猪身上,牛埋单”,提法大同小异,总之听起来就好像羊占尽了便宜。
笔者不大相信,于是他们说,“你落伍了,你不懂互联网思维。”于是,他们跟我解释,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其实是指做生意要有广阔一点的视野,不一定要靠本业赚钱。本业只是一个切入点,然后再靠本业掌握的数据与社会关系做衍生的生意。这样可以赚更多钱。本业身上剪不到羊毛不要紧,最重要是可以在衍生出来的生意上赚到钱就是了。
他们给笔者举例,你看你看,京东就是这样的。京东平台上卖的书比书店便宜,即便出版社自己做的网售渠道,也没有价格优势。为什么,京东就不指着卖书赚钱,它的利润在家电,靠卖书招揽到新用户,只要在它的平台上顺手买个冰箱、空调,它就赚回来了。还有人说,阿里巴巴与腾讯也是这样的。他们推“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又给乘客折扣,又给司机补贴,花掉了数以亿计推广费,这笔钱他们也没打算从出租车行业里赚回来,他们用这个方法获取了大量的用户和他们绑定的银行账户,开始做互联网金融。
他们还给笔者普及了“商业模式”的厉害之处。讲的是一家企业送睡衣的案例,标价188元的睡衣,消费者只需付23元快递费,就可免费获得一件。这家公司送出1000万件睡衣,因为量大,睡衣实际成本可以压到8元,快递费5元,还可以给网站3元提成,于是送一件睡衣成本只需16元,也就是说,企业送一件睡衣就赚了7元,企业送完可以赚7000万元。
确实相比起从商店买东西,消费者得到了实惠。“羊毛出在猪身上”,确实也是客观事实,不须质疑,很多企业靠它赚得盆满钵溢。但是,笔者问,谁是猪?到底谁在埋单?
大概有那么几种“猪”吧。一种是被席卷进入客户群体的,比如你用了打车软件之后,顺带买了互联网理财产品,或者买了几本便宜书,捎带又买了冰箱的,其实还是消费者自己在埋单。
另一种情况是靠免费吸引消费者,最终市场埋单。比如某些免费的应用软件,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企业以这些用户数据作为自己的资本,吸引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那么VC是猪吗?你觉得可能吗?商业世界万变不离其宗,无非就是“低买高卖”,VC投资时用一定价格换取公司股份,随着公司发展,VC用更高的价格把这些股份卖掉——“退出”公司的股东身份,同时赚到丰厚的差价。VC赚的钱,应该是股市里头的“猪”埋了单吧。
还有一种情况应该是挤占了传统产品供应者和渠道商的利益,比如那个睡衣的故事,其实是生物链的底层在埋单。以出版业为例,一些传统出版业者在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时顾虑重重,他们觉得,互联网企业为获得用户,往往在内容产品上采取低价或免费策略,通过附加服务获得增值收益,这打击了出版社的积极性。互联网“烧钱期”过长,会烧坏很多东西,缺乏融资能力、又缺乏技术开发能力的出版单位首当其冲。其实各个行业都类似,产品供应商并不会因为节省了流通环节和场地租金,而从中分一杯羹,相反,他们在裹挟着用户的平台企业的威压下,获利更薄。
于是,很可能出现两种趋势。一是无人精心于实业,所谓用户黏度比产品本身更重要,虽然他们也讨好用户,但归根结底是在讨好风投。因为免费、低价成了常规手段,在此情况下,多数用户或可忍受低水平、低质量。而一再压低的成本,让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不愿意为提升产品质量尽心尽力。二是大多消费者养成了免费享用的习惯,不愿意为创意埋单,与国外的消费者将创意产品视为时尚奢侈品、愿意付钱体现生活品位的状况不同,这种刻意宣扬的“羊毛出在猪身上”,其实让创业更加缺乏根基。说白了,“羊毛出在猪身上”,最后还是消费者和全社会在埋单。所以笔者觉得,“羊毛出在猪身上”虽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羊毛长在羊身上”的创业团队更应被看重。
笔者不大相信,于是他们说,“你落伍了,你不懂互联网思维。”于是,他们跟我解释,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其实是指做生意要有广阔一点的视野,不一定要靠本业赚钱。本业只是一个切入点,然后再靠本业掌握的数据与社会关系做衍生的生意。这样可以赚更多钱。本业身上剪不到羊毛不要紧,最重要是可以在衍生出来的生意上赚到钱就是了。
他们给笔者举例,你看你看,京东就是这样的。京东平台上卖的书比书店便宜,即便出版社自己做的网售渠道,也没有价格优势。为什么,京东就不指着卖书赚钱,它的利润在家电,靠卖书招揽到新用户,只要在它的平台上顺手买个冰箱、空调,它就赚回来了。还有人说,阿里巴巴与腾讯也是这样的。他们推“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又给乘客折扣,又给司机补贴,花掉了数以亿计推广费,这笔钱他们也没打算从出租车行业里赚回来,他们用这个方法获取了大量的用户和他们绑定的银行账户,开始做互联网金融。
他们还给笔者普及了“商业模式”的厉害之处。讲的是一家企业送睡衣的案例,标价188元的睡衣,消费者只需付23元快递费,就可免费获得一件。这家公司送出1000万件睡衣,因为量大,睡衣实际成本可以压到8元,快递费5元,还可以给网站3元提成,于是送一件睡衣成本只需16元,也就是说,企业送一件睡衣就赚了7元,企业送完可以赚7000万元。
确实相比起从商店买东西,消费者得到了实惠。“羊毛出在猪身上”,确实也是客观事实,不须质疑,很多企业靠它赚得盆满钵溢。但是,笔者问,谁是猪?到底谁在埋单?
大概有那么几种“猪”吧。一种是被席卷进入客户群体的,比如你用了打车软件之后,顺带买了互联网理财产品,或者买了几本便宜书,捎带又买了冰箱的,其实还是消费者自己在埋单。
另一种情况是靠免费吸引消费者,最终市场埋单。比如某些免费的应用软件,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企业以这些用户数据作为自己的资本,吸引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那么VC是猪吗?你觉得可能吗?商业世界万变不离其宗,无非就是“低买高卖”,VC投资时用一定价格换取公司股份,随着公司发展,VC用更高的价格把这些股份卖掉——“退出”公司的股东身份,同时赚到丰厚的差价。VC赚的钱,应该是股市里头的“猪”埋了单吧。
还有一种情况应该是挤占了传统产品供应者和渠道商的利益,比如那个睡衣的故事,其实是生物链的底层在埋单。以出版业为例,一些传统出版业者在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时顾虑重重,他们觉得,互联网企业为获得用户,往往在内容产品上采取低价或免费策略,通过附加服务获得增值收益,这打击了出版社的积极性。互联网“烧钱期”过长,会烧坏很多东西,缺乏融资能力、又缺乏技术开发能力的出版单位首当其冲。其实各个行业都类似,产品供应商并不会因为节省了流通环节和场地租金,而从中分一杯羹,相反,他们在裹挟着用户的平台企业的威压下,获利更薄。
于是,很可能出现两种趋势。一是无人精心于实业,所谓用户黏度比产品本身更重要,虽然他们也讨好用户,但归根结底是在讨好风投。因为免费、低价成了常规手段,在此情况下,多数用户或可忍受低水平、低质量。而一再压低的成本,让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不愿意为提升产品质量尽心尽力。二是大多消费者养成了免费享用的习惯,不愿意为创意埋单,与国外的消费者将创意产品视为时尚奢侈品、愿意付钱体现生活品位的状况不同,这种刻意宣扬的“羊毛出在猪身上”,其实让创业更加缺乏根基。说白了,“羊毛出在猪身上”,最后还是消费者和全社会在埋单。所以笔者觉得,“羊毛出在猪身上”虽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羊毛长在羊身上”的创业团队更应被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