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理论与阅读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527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论是研究一切系统模式、理论和规律的科学。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即系统,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即要素。系统与要素是对立统一的,系统包括要素,要素是系统的组成部分,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改善要素会影响系统的功能,改善系统功能会应对那个要素的作用。按照上述系统论的观点,对于组成阅读教学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教学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大系统。
  本文试图用系统理论的观点来分析、认识阅读教学,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系统理论指导阅读教学,贯彻教学大纲,以达到最优化地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使阅读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小学的阅读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系统,我们可以用下列图示揭示这个教学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中纵向(1)是小学基础知识结构,纵向(3)是小学语文基本能力结构,纵向(2)就是语文基本功结构。纵向、横向的箭头表示各结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基本功是知识和能力的统一体或共居体。如怎样理解是知识,学会理解是能力,两者结合起来就是理解的基本功。知识和能力是紧密联系的,又是相互促进的,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而能力的发展又成为自觉获得知识的前提。如小学生识得两三千字,而且知道字的形、音、义,这便是知识,这两三千字掌握了,用来读书作文,便成为能力了。
  一、阅读教学中各要素要协同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学阅读教学要素系统图中指明:从语文知识角度分解有词、句、段、篇;从语文能力角度分解有听、说、读、写;从语文基本功来分解有观察、思维、理解、表达。如果再从教材的编排角度分解,一组课文包括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阅读例话、基础训练等几个部分。上述的分解,可以看出阅读教学的综合性很强,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各个部分的教学应该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低年级教学应以字、词、句为主,结合段篇的教学;中年级以段的训练为主,结合词、句、篇章教学;高年级以篇章训练为主,结合句段教学。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也要协调进行,既重读又重听说,读中有听,读中有说,读后有写,由听到写,由看到写,由做到写,由说到写,由读到写。教一组课文时,也要做到讲读课文教方法、阅读课文半独立地运用方法。这样才可以使学生领会到教学内容的本质联系,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结构,促进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二、系统理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
  我们不仅应发挥各部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形成结构的新功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联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每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这一段论述是对我国阅读教学经验的总结,而它的理论基础却是基于系统理论的整体原理的。
  整体理论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整体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固有的和谐就是美。教师的每堂课都应该问问:我从整体上讲清了这部分知识没有?我讲这部分知识注意建立整体结构了吗?我们应当把系统而不是孤立的知识教给学生,使之表现出强大功能,这就是整体理论对阅读教学的重要启示。
  三、系统理论指出:系统状态的变化即过程,系统特性的量变即表征状态。
  那么,阅读教学状态的变化也就是阅读教学的过程了。阅读教学中“三条思路”的有机结合正是符合上述这一原理的。
  小学阅读教学包括词汇教学、句子教学、段和篇的教学。这些教学既有从低级到高级的阶段性,它们之间又有相互联系的连续性,其教学过程是呈螺旋式上升的。低、中、高三个不同的阶段,要求不同,特点不同,训练的方法也不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各年级的要求应有所侧重。低年级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帮助学生理解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词语和段落,了解整篇课文的叙述顺序,了结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关系,学会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这个要求既是由低到高逐渐上升的,又是相互联系的,这样的系统既是有序的又是开放的,也正是系统理论有序原理的体现。
  再看小学语文教材的篇写,也体现了有序原理。为了落实重点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每组教材在编写结构上分四层,即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四层结构的安排,从训练角度看是循着“提出训练目标→进行基本功训练→总结规律和方法→通过运用形成技能”的路子进行的,因此,明确编者意图、搞好一组课文中每个层次的教学正是体现了系统论中的有序原理。
  有人说系统理论是继“相对论”、“量子力学”之后又一次“彻底地改变了世界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从四十年代开始,它深入到各个科学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突破。我们教育界很多人也拿起这一武器改革和充实教育科学,使教育理论具备了新时代的特点。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试图运用系统理论来分析小学阅读教学,说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新特点,以便使人们在教学中更自觉地贯彻教学大纲,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应用题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总复习中它至关重要。应用题的系统复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应用题的复习教学浅淡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年级数学 应用题 数学实践  在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受到数学应用的训练。为此,我们必须重视介绍数学的发展与用途,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以及在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思想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预设文本情境,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习的过程,只有在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后,预期的学习效果才会达
期刊
“实践出真知”,一切真知灼见都来源于实践并经受实践的验证。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现成的理论,不让学生参加实验,不熟悉其中的原理,其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的。中学生物课的教学也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实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训练了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近年来,我们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生物实验教学培训,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教学效果
期刊
摘 要:我国目前的数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削弱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笔者将就初中数学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进行阐述,分析数学教学如何掌握重点、消化难点,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因材施教等,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促进中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数学教学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互动  在初中教育环节中,数学教育是一项重要科目,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期刊
摘 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应该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作出指导。合作学习是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方式,它对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提高现代化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推广价值。如何让教材理论能够贴近学生实际,走进学生心灵,化空洞乏味的说教为学生真心认可、乐意接受、自觉内化,并将其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出现的生活理念和学习习惯,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
期刊
物理教学的“探究”过程,既是在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下系统学习前人积累的物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增长能力、形成科学观念和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实践过程。本人在《单摆振动的周期》一课的教学中对“探究”走进课堂进行了较深入的尝试。  一、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产生于怀疑。问题的提出通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它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学生能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觉察问题的存在;
期刊
摘 要: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数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题型、课程整合等几方面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推动了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构建高效 数学课堂 创设情境 设置题型 有效策略  在构建数学高效课堂中,应以新课程倡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节完整的新授课,应包括导入新课、新授课和巩固练习这三个基本部分。其中新授课是主体,导入新课是为了引出新课。导入新课虽不是主体,它却在整节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新课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成败,因此设计好、上好导入新课这一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本人就根据几个教学片断,谈谈数学课堂上导入新课的几种策略。  一、从学生熟悉的认知入手导入新课  例如,教学二年
期刊
在打造教育高地的规划进程中,依然有乡镇学校因教育资源不均衡、生源流失而处于“洼地”中;在创建高效课堂的改革活动中,依然有学生因学力较弱、基础底蕴差而跟不上新课堂的步伐。体现在我们的学生身上,显性的问题是陷入了课下不会深入预习、课上不会有效表达的“瓶颈”;隐性因素则是缺少新课堂大氛围感染下自主学习的意识,无法全身心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何打造适合这些边缘学生的语文新课堂?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正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