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探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应用题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总复习中它至关重要。应用题的系统复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应用题的复习教学浅淡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年级数学 应用题 数学实践
  在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受到数学应用的训练。为此,我们必须重视介绍数学的发展与用途,注重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周围世界出现的数学现象,加强数学课堂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注重帮助学生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要加强课外实践,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强化基础训练,掌握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中,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指加、减、乘、除法的基本应用。比如:求两个数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解答……还有速度、时间和路程,单价、数量和总价,工效、时间和总量等。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道有联系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因此,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在复习时,我们特意安排了一些补充条件的问题和练习,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看到问题立刻想到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两个条件、看到两个条件能迅速想到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二、综合运用知识,拓宽解题思路
  实际上,在分析应用题时,分析法和综合法是结合运用、相互包含的。这就是说在分析已知条件时要时刻注意题目的问题,这样综合才不会偏离问题;从问题出发,提出解决这个问题所必备的条件时要想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这样提出的条件才能从已知条件中找到或求出结果来。
  有些应用题,单靠上述两种方法分析仍不够,这就需要教给学生另外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拓宽解题思路。常用的有两种,即转化法和假设法。
  三、用文字语言表征问题
  对应用题的理解是学习应用题的内部条件,也是应用题教学的逻辑起点。如果学生对应用题的文字释义都含糊不清,新旧知识断层,会给后继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应注重学生对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读懂题意。而读懂题意的关键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能用自己的语言阐明题意的核心,建立相应的文字表征或数量关系。
  四、注重题目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对题目结构的分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解决应用题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活动使应用题的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清楚我们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
  五、设计开放型的应用题
  为了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我们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数理逻辑思维的深层发展,为此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型的应用题。所谓开放型的应用题,就是教师在设计应用题时,不是出示一道完整的“条件——问题”应用题,而是抽取应用题中的某些条件,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题意的理解补充条件并且解答的应用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存在差异,他们在补充应用题中的假设条件时可能因人而异。已知条件的变化,就会促使解题方法的不同和解题结果的差异。
  六、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
  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特征,激发他们自觉地分析数量间的相依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是检验应用题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自编应用题训练时,要注意学生自编的应用题要符合思想道德上的要求;要符合逻辑要求,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编写出的应用题要同日常生活实际相符。
  七、系统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数学知识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例如:两个同类量进行比较时,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相等,一种是不等,由不等便出现了差,于是引出了围绕“差”的一系列数量关系:大数-小数=差;大数-差=小数;小数+差=大数。在比差的基础上又发展为比较两个同类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若甲数是a,乙数是3a,则乙数是甲数的3倍。在整数倍的基础上,又扩展为小数倍,再扩展为分数倍。在分数倍里,倍数可以小于1。随着“倍”的概念的建立和发展,又出现了围绕着“倍”的一系列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应用题在总复习中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注重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加强课外实践,鼓励学生收集数学应用的事例,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会教”、“会研究”、“会创造”,提出了“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并对其理论建构、基本内容、具体操作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主体参与 小学数学 教材教法 教学模式  一、“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1.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教学理论。弗赖登塔尔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数
期刊
摘 要:现代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初中语文中现代诗词的教学方法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如何根据现代诗词的特点以及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来开展初中语文现代诗词的教学是值得研究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现代诗词 教学方法  现代诗词作为我国文学创作中的奇葩,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受到广大文人的喜爱和欢迎。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诗词的教学渐渐处于落后水平。这主要是基于
期刊
插图,作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一种重要资源,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形象、直观、有趣味和带有启迪性。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好插图,一方面能够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能通过语文教学增强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小学语文教学“活起来”。那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  一、分阶段运用插图指导学生观察  要上好说话课,最起码的就是要学会观察。而我们教材里具有十分丰富的插图素材,
期刊
案例:最近听了一节初三复习课——《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中考前第三轮复习。执教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先梳理知识,再应用拓展。  课堂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创设了两个情境:(1)平行四边形怎样变为矩形(教师用“钉好”的平行四边形来演示);(2)怎样使一个矩形变为正方形(教师通过剪纸演示)。  2.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用一个大表格归纳。辨析练习两个。  3.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判
期刊
摘 要:有效利用早读课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法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早读课可以起到规范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作用,更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语感的把握,能够起到提高学生记忆力的作用。  关键词:早读课 语文教学 规范学生学习 增强语感把握 提高记忆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虽是古话,但至今仍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一天之中的早晨,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上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摘 要: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将逐渐“精细化”,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将越来越丰富,它将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也将成为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一块沃土。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育功能,有助于课堂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创造教育、创新教育,有助于一线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实施探究性
期刊
摘 要:《曹刿论战》是先秦史传文学《左传》叙战记人的杰出代表,善于在纷繁的战争事件中塑造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曹刿论战》记录了春秋时代齐鲁长勺之战,剪材精当,记言不烦,对比陪衬,结构严谨,处处照应,塑造出生动传神的曹刿形象,成为叙事记人散文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曹刿论战》叙事剪材 人物描写 结构严谨 曹刿形象  《曹刿论战》出自先秦杰出的史传文学著作《左传》,是《左传》记载历史战争事件要言不繁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科普说明文占有一定的比例。科普说明文教学的地位不容忽视,但科普说明文怎么教学、怎么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许多教师都困惑的问题。本文将围绕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谈谈科普文的教学策略。  一、科普说明文教学内容的设计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科普说明文承载着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等诸多功能,因此,可以设计教学内容如下:  1.普及科学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