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建交60年:他们的故事 光阴记得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o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年长吗?在人类历史的诗卷里不过字句而已。60年短吗?它足以让一些人天各一方,让少年白头,伟人成长。时光在人身上留下的印记最深浅难忘。当我们翻阅中老两国建交60年的记忆,我们想讲一些关于人的故事。
  这些人里,有中老建交的奠基者、筑路者和见证者。在他们的故事里,中老的友好情谊是那用心写下的一字一句,是一个久别重逢的拥抱,是一方一寸的红瓦白墙。在这些故事里,国之邦交变得可感可亲,在这些故事里,60载的宏大叙事可以娓娓道来。
  “从你们身上,我更了解了新中国”
  1961年初秋的这天,43岁的刘春(1918~2007)正在外地一所军事学校检查工作时,被召回了北京准备接受新的工作任务。而这项工作正是出使老挝。1961年4月25日,中国刚与老挝王国正式建交,翻开了两国关系崭新的一页。但要写好其中的篇章,对两国而言都并不容易。
  当时的老挝刚刚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又遭遇美国的新殖民主义,国内左中右三方力量相互拉扯,军政斗争局势尖锐复杂。而新中国成立之初,也面临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容不得半点松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决定先组建驻老挝王国经济文化代表团,团长由时任中国驻越南大使何伟兼任,由刘春任副团长,主持代表团日常工作,待老挝成立联合政府后,再任命刘春为驻老挝大使。
  当刘春到外交部报到时,组织已经成立了一个小组着手进行代表团的各项准备工作。本着精干的原则,代表团由20余人组成,全是男同志。出发前,时任军委办公厅主任肖向荣接见了代表团的成员,他说道:代表团去那里是战时环境,大家的工作实际上是抗美援老。他还引用了“青山到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的诗句勉励大家要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面对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掠夺和战争洗劫的老挝,困难是随处可见的。刘春曾撰文回忆这段出使老挝的经历,沉浸字里行间,我们仿佛也回到了1961年11月的老挝。当五星红旗在丰沙湾镇的代表团驻地冉冉升起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老挝经济文化代表团宣告正式成立。但此时,驻地只有一所带三间屋、一间过厅的土建民房。代表团用两间作宿舍,一间充当会客厅,过厅作小食堂。大部分人员只能住在自带的军用帐篷里,白天酷热似蒸笼,夜间冷若露宿,一个月后代表团才搬进了新建的木架草棚内。为解决用水、生活等问题,代表团在驻地自己打井、开辟菜圃、上山打柴、用空汽油桶搭露天浴室。为了防止匪特的骚扰,全团人员还要在夜间轮流值班放哨,保障安全。
  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代表团在老挝的各方面工作很快开展起来。在老挝王国政府的支持下,代表团还在驻地附近居民中开展了文化宣传活动。当地军民很喜欢看中国电影,代表团就经常应邀到兵营和村镇巡回放映。每逢老挝节日,当地居民都热情邀请他们一起联欢。尤其在老挝新年“宋干节”,从政府官员、部队官兵到普通群众,都成批地涌到代表团住所同大家互相泼水祝福,热闹非凡。
  年逾半百的时任川圹省长占包先生是当地著名的中立爱国人士,他逢节都带领省府官员前来代表团慰问。他在初次参观了代表团的生活环境后,充满激情地说:“我活了大半辈子,到过许多地方,还从没有见过你们这样的外交官。你们为中老友好,为支援我们抗美救国,甘愿吃这样的苦,真使我们深深感动。从你们身上,我更了解了新中国。”
  1962年10月12日,老挝国王在万象行宫接受了刘春递交的国书,刘春正式成为了首任中国驻老挝大使。1963年1月,老挝首任驻华大使坎京·苏万拉西赴任。中老互派大使成为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的重要标志。此后,两国邦交虽有曲折,但终能向前发展,成为今日具有广泛共同利益的命运共同体。
  那江那人那桥
  南乌江是湄公河最大的支流,依江而建的蒙温县弄郊村曾经只是老挝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如今,弄郊村已发展成为一个热闹的旅游点,房屋错落、市场繁荣。而这些改变与横跨江面的南乌江大桥息息相关。
  这座有着43年历史的南乌江大桥,如今依旧坚挺,总长256米,是当年中国援老筑路工程中最大的一座桥梁,也是老挝当时境内最长的桥梁。南乌江大桥打通了蒙温县连通老挝13号公路的唯一通道,可抵达桑怒、川圹等省市。因此,大桥建好后,蒙温县便把县城的重心迁移到了弄郊村,从此改变了这里村民的生活。在桥头经营一家旅馆的老人康派就是其中之一,每年靠着这间旅馆,康派一家能有不少收入。
  3年前,康派与一帮重回老挝追忆当年筑桥岁月的中国老兵重逢。时隔40年再会,老兵们不仅为桥梁的坚固倍感骄傲,也为村庄的发展深感欣慰。康派则直言:没有这座桥,就没有这个县,这座桥是中老友谊的见证。
  分别时,康派与大家拥抱道别,一如40年前他告别这些造桥的中国年轻战士。那时的他们,青春写在脸上也定格在了相片里。1978年4月8日,欢庆南乌江大桥竣工的建造者们纷纷合影留念。合影时,朱申林也在,他当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143团二营营长,该团是修建南乌江大桥的第一梯队。1975年10月,朱申林率领二营全体官兵进入了老挝。
  “离开国境线以后,感觉成了没娘的孩子,第一讲话不懂,第二环境陌生,遇到问题谁给你解决?”朱申林回忆道。到了南乌江,官兵们要克服的困难除了语言与环境之外,还有疾病、施工風险、技术攻坚等。当时南乌江大桥采用的是混凝土微拱预应力桥梁技术,40多年前这个技术在中国国内都很少能用。
  建造南乌江大桥之初,围堰是重要一步。围堰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爆破。负责这项任务的战士里就有143团二营五连的丰柏银。他当时的任务是和排长一起使用20多米的梯子爬到围堰后的内部,进行人工引爆,然后再爬梯子返回。炸药的引线有1.5米~1.8米长,每人每次需要点燃25个炸药后,在1分钟内爬上梯子,才能活着回来。
  一次引爆任务出了意外。一个炸药被水浸湿,无法正常点燃,出于安全考虑,丰柏银放弃了。不料,当他爬上来的那刻,炸药爆炸,梯子瞬间被炸断,而排长的一只手刚好被他抓住,才捡回了一条命。丰柏银逃过了一劫,而143团中有8位军人却永远地留在了老挝。   8位烈士中,有朱申林的战友高峰,他走的时候连张照片也没留下。清明时,朱申林都会去看看他。南乌江大桥建成40年的时候,朱申林也故地重游了,再到老战友面前,他说道:“你走了也几十年了,南乌江我们都去了,那个桥还是很好,可惜你没有机会再去看看,最后我们搞得不错的,不错的。"
  重逢老同学
  走进中国广西南宁市石柱岭二路2号和4号大院里,就能看到几间通体红砖的宿舍楼和红瓦白墙的办公楼,这些独具苏联式建筑风格的楼房颇具年代感。而正是这些装满故事的一砖一瓦,成为我们走进一段特殊岁月的记忆密码。
  大院所在的地方是“六七”学校的旧址,这所以数字命名的学校,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无偿援助老挝建设的一所老挝干部子弟学校,因双方于1967年确定创办该校而得名。
  老挝干部子弟学校原来在老挝革命根据地桑怒省,根据当时老挝抗美战争形势的需要,转移到了中国。学校设置有幼儿班、小学一至六年级。中方为师生们提供了教室、宿舍、礼堂、医务室和阅读室,并配有专人照料孩子们的饮食和健康。尽管远离家乡和父母,但绿城中的这所学校,为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孩子们辟出了一片安宁的天地。师长们悉心的呵护,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许多年后,谈起“六七”学校,谈起中国,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亲切地称之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从1968年开始办校教学,到1976年7月迁回老挝国内,“六七”学校的老挝师生累计1074人。昔日那些天真烂漫的老挝孩子如今都成长为老挝各条战线的骨干。2009年修缮后的南宁“六七”学校旧址,则以崭新的面貌继续向世人讲述着这段中老两国风雨与共、守望相助的友好历史。
  从南宁到北京,老挝孩子到中国学习生活的故事也在北京的胡同里、八一学校里讲述着。
  20世纪6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来自老挝的20多位学生分两批先后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就读,其中就包括时任老挝外交大臣贵宁·奔舍那的8位孩子。奔舍那家族的孩子们在八一学校与中学时代的习近平相识相交,由此也开始了一段跨越世纪的友情。
  2017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的繁忙行程里,专门抽时间在下榻饭店会见了老挝奔舍那家族的老同学、老朋友。
  “开芸大姐,您身体挺好的啊!”习近平问候道,见到当年在北京八一学校的同窗、绰号叫“小胖子”的萨马诺·奔舍那,习近平高兴地说:“我看你很精神嘛。”这是时隔7年,老同学、老朋友的再重逢。
  从年少时奔舍那家族几个男孩子穿的古铜色灯芯绒裤子,到奔舍那姐弟在学校打扫卫生的场景,近半个小时的会见中,习近平回忆起奔舍那家族在北京生活和在八一学校学习的点点滴滴。
  一幕幕画面,时隔半个多世纪,如电影一般映入眼帘;一个个故事,更如同紐带,把跨越山川的中老友谊紧紧连结在了一起。
  今天的奔舍那家族成员,已成长为建设自己国家的优秀人才,如五女开玛妮·奔舍那担任着老挝工贸部部长兼老中合作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勉励他们道:“奔舍那家族是中国的好朋友、老朋友。这几年,大家在不同岗位上努力为两国友好事业作贡献。希望你们继续投身中老友好事业,培养子孙做两国友好的接班人,让两国友谊世代相传。”奔舍那家族第三代成员、开玛妮的儿子宽坎在会见结束后对记者说:“我们要以习总书记为榜样,牢记他的教诲,把老中友谊传承下去。”
  让两国友谊世代相传,是期许更是实践。当年的中国驻老挝大使馆如今早已搬到了首都万象,在任的是第14任驻老挝大使;不仅湄公河的支流上架起了一座座新大桥,中老铁路、昆曼公路(老挝段)等重大基建项目更为中老两国架起了新的“连心桥”;而从职业教育培训到高校留学交流,越来越多来华求学的老挝学子与中国青年成了同学,为两国友谊的传承撒下了新的种子。
  60年不短,它足以铭刻下厚厚一册中老建交以来的友谊佳话;60年也不长,因为我们友好合作的故事还远未讲完。
  ·参考史料来源:新华社、广西新闻网、《金华日报》等
其他文献
老挝身处“最不发达国家”行列,戴着贫困落后的帽子,但在2018~2019年,老挝GDP增幅保持在6%~7%,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东盟国家之一。在老挝亮眼的经济表现之下,其与中国的产业合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老挝也借此走出了一条“造血式发展”的路子。  中老合建产业新城,根植未來“产业林”  距离老挝首都万象约14公里的市郊,一座产业新城——赛色塔综合开发区正在崛起。在一大片稻田和林地的中间,匆忙穿梭其
期刊
编者按:  自中老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无偿援助、无息贷款或优惠贷款等方式向老方提供援助,领域涉及物资、成套项目援助、人才培训及技术支持等。其中的项目,既有医院、公园、通信卫星等与百姓福祉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也有文化宫、机场、公路等改善老挝城市现代化形象的基础工程,当中有不少都作为“中国送给老挝人民的礼物”被人们铭记。从一砖一瓦,到一尺一丈,这些项目在老挝的版图上越发鲜亮,也注
期刊
如今,仍有许多老挝人没有搭乘过火车。目前一段长3.5公里,全程行驶时间15分钟,连接泰国经泰老友谊桥至万象南部的塔纳廊的铁路是老挝境内唯一的一条铁路。但待2021年12月,中(昆)老(万)铁路(以下简称中老铁路)全线通车后,这样的境况将一去不复返。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中老铁路北起中国昆明,南连老挝万象,跨越山河延绵1013公里。作为跨国铁路,通车后人们将能实现搭火车游中国、老挝、泰国的愿望。
期刊
有这样一个国家,她被评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曾经极度贫困、百废待兴——这是老挝,一个深藏故事的国度;还有这样一个国家,如今街道商铺林立、国计民生在革新中不断发展,《星洲日报》称赞她为“现代化与神秘感兼具的净土”——这也是老挝,一个加速发展的万象之邦。  走进老挝,人们会发现它早已带着历史的印记从风霜与疮痍中走出,低调务实地谱写着社会进步的全新篇章,全力以赴地镌刻着人民幸福的新时代映像。  “老挝
期刊
在担任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主题国之后,2021年9月,老挝将继续以第18届东博会主题国的身份闪亮登场。恰逢中老两国建交60周年,本届东博会对中老两国都颇有意义。  而回顾第17届东博会,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老挝共办东博会的积极性沒有丝毫减弱:从国家领导人线上出席东博会开幕大会并致辞、老挝驻华大使亲临广西南宁参加主题国系列活动;到老挝国家领导人与中国企业CEO圆桌对话会、老挝—中国投资推介
期刊
建筑材料是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热门行业之一。随着东盟各国经济发展,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建筑业迅速成长,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又是建筑材料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建材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逐年下降,新型建材不断涌现,产品升级换代,让中国绿色建材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以下简称东博会),东盟客商采购的新热点。  记者从东博会秘书处获悉,第18届东博会建筑材料展区仍采取“实体展
期刊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这首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里所描述的“汉语热”,如今在东南亚正渐渐照进现实:柬埔寨派往中国高校学习汉语的专业人员逐年增加,马来西亚非华裔学习汉语的人数从2016年的16%增至2020年的32%,泰国把汉语水平考试纳入国家统一考试中……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歌曲里唱的那句“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将不仅仅是一句歌词。  在东南亚,越来越多人在讲“中国话” 
期刊
2021年4月10日,车次为T8712的特快列车从北海站驶向防城港北站,这趟自2014年开行的往返于北海、钦州、防城港(以下简称北钦防)三市的特快列车,在这天走完了7年行驶生命的最后里程。随着广西钦州至钦州东联络线的开通运营,防城港与北海间没有直达动车的历史就此结束,这趟“看海专线”的绿皮车完美谢幕,取而代之的是将北钦防三市串连成线的动车组列车。  北部湾城市群的动车联网运行,意味着中国“八纵八横
期刊
迎着和煦的春风,玻璃墙面的大厦前,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国旗正迎风招展。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指挥部的指挥长、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东盟各国驻南宁总领事及商务参赞等领导嘉宾齐聚一堂,预示着即将在这里举办的活动不一般。  2021年4月25日,中国—东盟经贸中心(以下简称经贸中心)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举行了揭牌仪式。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写着“中
期刊
当你在出差或度假时,你最看重的是什么?在BCG咨询公司的最新民调中,“所入住酒店的体验感”以42%的受访者比例高票当选首位。而在旅游业被长期当作经济支柱之一的东南亚地区,一家好酒店对于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根据泰国新闻网站sanook2021年3月底公布的数据来看,预计未来3年内东南亚酒店业的产值估价可达到170亿美元,将吸引全球中产消费人数超过3.5亿。向好的发展预期让本土酒店业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