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延安精神坚持立德树人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r34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精神作为一种表征中华民族崭新生命的外在风采和内在灵魂的先进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把延安精神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用民族文化、革命传统和现代精神哺育广大学子,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多年来,西安理工大学始终坚持推动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将弘扬延安精神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工程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延安精神“三进”工作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作法可以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即:“一个重视”、“两个纳入”、“三个结合”、“四个贯穿”、“五个落实”。
  一“一个重视”,即学校高度重视弘扬延安精神,使之成为凝聚力建设的核心
  延安精神进校园,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是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千秋大业。西安理工大学依托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为平台建立健全了校、院两级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通过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规范制度、强化措施,在全校形成了一个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精心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新局面。
  在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各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研究会会员和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是弘扬延安精神的主力军。学校鼓励这支队伍提高理论水平,强化责任意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弘扬延安精神深入到基层,努力辐射到每一位师生员工,逐步形成了一个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覆盖面较广的宣传网络。
  在平台建设方面,学校从制度建设、人员配备、资金支持等各个方面,对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给予充分保障。每学期,专门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内容。另外,学校利用“旗帜网”、“知行网”、“新闻网”等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积极宣传和弘扬延安精神,引导校园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
  二“两个纳入”,即把延安精神教育納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之中
  开展延安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是延安精神进校园的主要环节。因此,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积极探索工作思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融合、渗透延安精神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知识与道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同时,学校还要求所有教师认真研读延安精神的相关著作和文献,并充分挖据教育资源,力争把延安精神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
  三“三个结合”,即延安精神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完成这项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度重视延安精神的传承,注重用历史事实和经验帮助学生在理想信念上着力,用延安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团结互助上着力,用延安精神教育大学生互助互学、共同进步;在艰苦奋斗上着力,用延安精神影响大学生不骄奢,不懈怠,争当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学校精神的实践者;在服务意识上着力,用延安精神感召大学生把公家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四个着力”,强化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效显著。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大学生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学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团课、形势与政策课、形势报告等形式,大力宣传延安精神,促使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强烈使命感。学校在每学年新生入学时,都要开展延安精神教育活动,进行军事训练,磨砺学生意志,加强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将学校“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铭记于心。
  四“四个贯穿”,即把延安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贯穿于校院两级党校培训之中,贯穿于师生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西安理工大学以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硕士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延安精神教育。同时,以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第二课堂为平台,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精神实质,培养学生树立传承延安精神的信念,使其成长为延安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在实践中理解延安精神、践行延安精神,是学校推进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学校弘扬延安精神的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两类:一是带领学生到革命胜地亲身感悟延安精神;二是组织学生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践行延安精神。每年,学校都组织师生赴延安等地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感悟革命精神。同时,学校积极整合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坚持开展红色之旅行动,在各地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拓展了弘扬延安精神的空间。学校还利用每年的寒暑期,组织本科生、研究生社会实践团进企业、下工厂、走农村、访学校,利用知识技术优势开展帮教扶贫、技术改良、政策咨询等活动,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践行延安精神,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弘扬延安精神逐步从理论层面拓展到实践层面。
  以党校培训为载体,在各种活动中宣讲延安精神,使思想教育覆盖比较广大的层次和群体。学生工作党支部抓紧抓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把延安精神作为教育培养的重点内容,做好入党前后的教育培养工作,在每年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对党的性质、奋斗目标、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内容进行全面的讲解。
  五“五个落实”,即落实于领导班子建设之中,落实于师资队伍建设之中,落实于教育教学改革之中,落实于党团活动之中,落实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西安理工大学坚持以延安精神为指导,及时跟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坚持以强化学习教育为切入点,在提升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上求突破;坚持以贯彻民主集中制为着力点,在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下功夫;坚持以服务群众为落脚点,在推动领导班子改进作风上见实效。   弘扬延安精神,根本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了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学校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倡导艰苦创业的延安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并采取定方案、定细则、抓教育、抓培训等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师德建设中,学校每年都组织青年教师培训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对我国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用延安精神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是进一步端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高校充分履行职能、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坚定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也是高校办学思想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思想路线,也是学校的发展思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特色,也是学校在激励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更是学校要始终牢记的使命。
  大学生党团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是弘扬延安精神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带头人和主力军。学校将延安精神与党团建设结合起来,开展最佳党日、最佳团日等活动学习、宣传、践行延安精神。学校每个学院都建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学生社团中的马克思主义研习会成立较早,多年一直开展活动。在全校开展的“我的中国梦”、“关注三农,助推发展”、义务植树、学习雷锋、“爱心助教”等活动中,都与践行延安精神联系起来,增强理想信念教育。
  学校坚持把延安精神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营造浓厚的延安精神教育氛围。重视发挥学生社团的独特作用,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学习、宣传、研究、实践延安精神的重要阵地。在学校开展的各种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中,学校有意识地将延安精神教育渗透、融入到各种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之中,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延安精神的熏陶。学校与陕西省文史研究馆联手创办了“古都大讲坛”,长期聘请社会名流、著名学者来校开展讲座,现已成為陕西高校中的文化品牌,并多次获得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项。
  秦砖汉瓦铸就中华文明历程感天动地,大唐雄风抒写民族精神基业薪火传承。中华文明涵盖着延安精神,民族精神蕴含着延安精神,西安理工大学文化内涵中也贯穿着延安精神,而师生员工的灵魂中更是熔铸了延安精神。在学校六十余年的历史发展中,延安精神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他们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引领下,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有林.论延安精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李世明.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J].党建研究,2013(2).
  [3]萧楼.珍视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读习近平同志关于延安精神的讲话[J].中华魂,2010(2).
  [4]李文博.浅析延安精神的历史作用与时代价值[J].今日南国,2009(5).
其他文献
[摘 要] 创新创业实践是提高应用导向型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获得创新创业能力锻炼和专业知识学习相辅相成的效果。在此过程中,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这不但要求创新创业导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突出的创新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技术预判能力、市场眼光以及成果转化经验,创新创业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本文以应用导向型专业为对象
期刊
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就高校而言,应通过构建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监督、调控、引导、激励等功能,不断提高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从而形成自我约束与自我激励机制,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建立的“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顶层设计:
期刊
[摘 要] 贸易经济学专业作为融智学院成立较早的一批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探索研究对作为应用型转型试点的我校经济类专业发展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也能为贸易经济专业特色专业的申报打下基础。本研究以职业能力导向为目标,以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建设为载体,一方面不断优化贸易经济专业本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实践教学平台如何促进贸易经济专业本科教学和“五优五实”人才培
期刊
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充实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社区文化建设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建设,可有效提升全民素质与文化程度,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近年来,高校与社区的关系已经越发紧密,高校与社区进行文化共建已然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利用高校的各种资源开展社区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高校的发展拓展深度广度,还有利于提高社区
期刊
扬州大学于2003年获准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是全国第三批获得授权的高校。2004年以来,在国家、省学位办的领导下,在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关心、支持、帮助下,扬州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得到健康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成熟阶段内涵式发展的大趋势下,扬州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学生为本、学术为魂、文化为脉、服务为要”四个角度出发,不断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期刊
[摘 要]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微课、翻转课堂和SPOC等新型的教学模式深受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通过检索2009-2017年间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中关于上述三个关键词的研究文献,针对这些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并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指引,阐述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基于微课学习实现主动启发式课堂的翻转,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促进工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短短几年,高校扩招满足了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以及群众接受高水平教育的迫切愿望。作为一种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的探索,各高校广纳人才,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增强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教育资源重组后的规模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单一性学科被复合型学科取代,结构更趋合理,为实现从多学科大学到综合性大学的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胡锦涛总书记
期刊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师范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检验和检验信息的客观反馈,也是大学生将高校掌握的基础理论综合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获得具备从事教学实践的实践性知识及能力的关键。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强化高等师范生从教技能,促进大学生迅速成长成才,以服务农村基础教育为目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责任而推行的一种“援教顶岗”教育实习模式,已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地方政府、
期刊
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挖掘、整理和弘扬地方人文精神资源,将地方人文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
期刊
当前高校大学生身处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中,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为了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突破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应当采取一系列现实举措用来改进和加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开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局面。  一理论学习  1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