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un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教材为审美教育提供了典范
  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社会生活的美,有自然环境的美,有人物性格的美,等等。语文学科包含着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教材中大量的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图文并茂,文质兼美,这些课文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材料,其实也是一篇篇很好的美育教材,是学生仿美、创美的范例。课文中,或生动鲜明的形象,或真挚美好的情感,或丰富神奇的想象,或精美的结构,或优美的语言,无一不是学生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丰富源泉。如,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冬天之美》展现了一幅幅优美而生动的法国乡村冬景图,让人流连忘返;《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所表现出来的对爱情的忠贞,催人泪下;曹植的《白马篇》表现了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些催人奋发的人生哲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还有规范的结构,铿锵的韵律,错落有致的优美文字,处处都散发着美的光辉。要体会这些美,教师还需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美的加工,美的想象,美的思维,使本来枯燥单调的知识,演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这些美,欣赏这些美,并用自己手中的笔去表现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体验,心灵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二、激发学生情感,唤醒他们的审美体验
  所谓审美,是指审美主体对于美的形式的愉悦感受或对于丑的形式的抵制应答。审美体验应是指审美的主体融入到审美对象之中,获得审美感受的方向、内容和程度。它具有个性和自主性,如果把审美体验视作阅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作用的是审美态度、审美方法和审美享受。将审美体验作为阅读和鉴赏的新理念提出来,是阅读和鉴赏的真实还原。阅读中的审美体验不仅仅是过程,也是目的。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相互对照,相互交流,不断地唤醒自我,这本身就是一种“性情的陶冶,心灵的涵养”。
  三、通过阅读,让学生进行审美感悟
  语文课堂反映生活,描绘自然,抒发感情,介绍知识,自然地有着美的篇章、美的语言、美的形象和美的意境。要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就要实施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美读”就是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诵读,就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语)。通过美读,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以及想象等感觉经验,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感受课文各种形式的美,进而感悟作品美的意境。朗读就应该像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寿镜吾老先生那样投入,那样忘我。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中就特别注重对小学生的朗读指导,以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例如,教学李白的《蜀道难》一文,授课时倾听名家范读,开篇一声“噫吁嚱,危乎高哉”,一下子就将学生拉入到高亢辽远、路途艰难的情境之中。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跟读、试读,再配以多媒体图像,就会把无声的文字符号所描写的情和景,转化为声韵俱佳的艺术氛围。通过朗读,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耳濡其情,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搏与灵魂,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情感上的美的享受。
  四、结合实际,让学生进行审美创造
  广义的审美包括审美理论和审美实践(审美活动),要达到以美育德、以美育人的目的,不是单靠抽象的理论说教,应当以审美实践为主。只有让学生不断地参加审美创造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创造,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审美理论。正如学习游泳,如果只有教练讲解、演示各种泳姿的要诀,而不让学习者下水操练,那他永远也不可能学会游泳。培养学生审美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写作,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审美感知、审美创造的过程,就是对美的追求和表现。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美育教育。教师要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地发掘作品中的美育点,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其他文献
“质量问题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抓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等等,每逢学校开会,无论大小,会发现校领导都会把这些话挂在嘴边。从某种层面上说,这些说法本身并没有错。学校本来就是一个教书育人的特殊场所,如果不要质量,也不是办学的初衷,办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问题的核心或者说关键在于,这里的“质量”指的是什么?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问一些校领导、老师、学生和家长,往
期刊
自古及今,喜欢秋的人实在不多,除了它作为一个收获的季节之外。“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自《诗经·蒹葭》为秋涂上冷艳的色调后,“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战国时的宋玉又为它罩上了一层悲情。汉魏时的曹丕在《燕歌行》中的感叹“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雁辞归鹄南翔”,是对宋玉的直接追随。至于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柳永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则是悲秋情绪的一脉相承,
期刊
阅读是一个体验过程,是一种美的感受。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他们人生价值观的完善。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老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从阅读中找到了美的体验,让他们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一种自觉自主的行为。老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那种美。  1.
期刊
一、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用典的深意。  2.体会词人的爱国之情和报国无门之愤。  二、导读  仰望浩瀚沧桑的历史星空,我们似乎看到了刀光剑影,似乎听到了鼓角争鸣。在那熠熠生辉的几颗星辰间,在那沧海一粟的转瞬即逝间,有一股人间的英雄气概在纵横驰骋。让我们贴近历史的回音壁,去探寻英雄辛弃疾的足迹。  1.著名作家梁衡评价辛弃疾: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
期刊
冬日里,能够洒下来阳光的话,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凛冽的风似乎也多了点温度,虽然也还让人感觉残酷。冬天里的阳光,便像春天的花、夏天的绿、秋天的果实吧。世界都变得冷酷了,她还慈祥地温暖着。  天气还是冷的,可是小时候的冬天应该要比现在更冷一些吧。  现在,冰是经常不结的,即使作了冰的样子,也多有敷衍的意思。几个孩子,用柔弱的枝条或几个没有棱角的小石子,便把它弄成面目全非的样子了。但想来,也许本来便没有
期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果开好了头,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所以说:“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议论文的写作怎样开好头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实践,谈谈议论文写作的开头技巧。  一、开宗名义  这种开宗明义的开头方法,就是在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就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因此又叫开门见山。《无意插柳柳成荫》,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开头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求最大的经济效
期刊
作文教学素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每次作文,不少学生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作文没有材料的积累,学生常常会陷入“江郎才尽”的尴尬。怎样积累?课外阅读,没有时间;生活,无心留意;那为什么不让文本为我所用呢?语文课本是许多专家投注极大努力、苦心孤诣了几年的成果,文本内容又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它涉及到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是写作的最好源头,如果丢弃它,为之可惜。在任教的两个班
期刊
记得林清玄在散文《生命的化妆》中这样写道:“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爱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是啊,无论你的容颜化得多么美丽,可总有老去的那一天,而永不褪变的化妆便是精神的化妆、生命的化妆。而书籍是人类精神最无价的化妆品,读书便是给生命最好的化妆。“百花没有读书香,”有好书陪伴的人生是美丽的。  教育是诗一样的
期刊
高三语文备考复习,往往教师比学生紧张,为此许多教师“跑”到了学生前面,课堂上滔滔不绝,讲个没完没了,生怕学生哪里不懂,对学生总是不放心。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许多教师只有逼着学生做这做那。而对学生来说,课后作业满天飞,大考小考接连不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迫于无奈,疲于应付,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少。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实践证明,在高考备
期刊
教学改革是给死水般的课堂注入活力,让教学事半功倍。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期望有好的模式将语文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实践中,将研究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大量阅读。可学生习惯了“赶牛”式学习,不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给语文教学带来许多的无奈。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