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教材为审美教育提供了典范
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社会生活的美,有自然环境的美,有人物性格的美,等等。语文学科包含着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教材中大量的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图文并茂,文质兼美,这些课文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材料,其实也是一篇篇很好的美育教材,是学生仿美、创美的范例。课文中,或生动鲜明的形象,或真挚美好的情感,或丰富神奇的想象,或精美的结构,或优美的语言,无一不是学生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丰富源泉。如,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冬天之美》展现了一幅幅优美而生动的法国乡村冬景图,让人流连忘返;《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所表现出来的对爱情的忠贞,催人泪下;曹植的《白马篇》表现了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些催人奋发的人生哲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还有规范的结构,铿锵的韵律,错落有致的优美文字,处处都散发着美的光辉。要体会这些美,教师还需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美的加工,美的想象,美的思维,使本来枯燥单调的知识,演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这些美,欣赏这些美,并用自己手中的笔去表现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体验,心灵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二、激发学生情感,唤醒他们的审美体验
所谓审美,是指审美主体对于美的形式的愉悦感受或对于丑的形式的抵制应答。审美体验应是指审美的主体融入到审美对象之中,获得审美感受的方向、内容和程度。它具有个性和自主性,如果把审美体验视作阅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作用的是审美态度、审美方法和审美享受。将审美体验作为阅读和鉴赏的新理念提出来,是阅读和鉴赏的真实还原。阅读中的审美体验不仅仅是过程,也是目的。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相互对照,相互交流,不断地唤醒自我,这本身就是一种“性情的陶冶,心灵的涵养”。
三、通过阅读,让学生进行审美感悟
语文课堂反映生活,描绘自然,抒发感情,介绍知识,自然地有着美的篇章、美的语言、美的形象和美的意境。要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就要实施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美读”就是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诵读,就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语)。通过美读,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以及想象等感觉经验,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感受课文各种形式的美,进而感悟作品美的意境。朗读就应该像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寿镜吾老先生那样投入,那样忘我。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中就特别注重对小学生的朗读指导,以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例如,教学李白的《蜀道难》一文,授课时倾听名家范读,开篇一声“噫吁嚱,危乎高哉”,一下子就将学生拉入到高亢辽远、路途艰难的情境之中。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跟读、试读,再配以多媒体图像,就会把无声的文字符号所描写的情和景,转化为声韵俱佳的艺术氛围。通过朗读,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耳濡其情,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搏与灵魂,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情感上的美的享受。
四、结合实际,让学生进行审美创造
广义的审美包括审美理论和审美实践(审美活动),要达到以美育德、以美育人的目的,不是单靠抽象的理论说教,应当以审美实践为主。只有让学生不断地参加审美创造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创造,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审美理论。正如学习游泳,如果只有教练讲解、演示各种泳姿的要诀,而不让学习者下水操练,那他永远也不可能学会游泳。培养学生审美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写作,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审美感知、审美创造的过程,就是对美的追求和表现。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美育教育。教师要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地发掘作品中的美育点,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一、教材为审美教育提供了典范
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社会生活的美,有自然环境的美,有人物性格的美,等等。语文学科包含着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教材中大量的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图文并茂,文质兼美,这些课文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材料,其实也是一篇篇很好的美育教材,是学生仿美、创美的范例。课文中,或生动鲜明的形象,或真挚美好的情感,或丰富神奇的想象,或精美的结构,或优美的语言,无一不是学生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丰富源泉。如,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冬天之美》展现了一幅幅优美而生动的法国乡村冬景图,让人流连忘返;《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所表现出来的对爱情的忠贞,催人泪下;曹植的《白马篇》表现了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些催人奋发的人生哲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还有规范的结构,铿锵的韵律,错落有致的优美文字,处处都散发着美的光辉。要体会这些美,教师还需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美的加工,美的想象,美的思维,使本来枯燥单调的知识,演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这些美,欣赏这些美,并用自己手中的笔去表现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体验,心灵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二、激发学生情感,唤醒他们的审美体验
所谓审美,是指审美主体对于美的形式的愉悦感受或对于丑的形式的抵制应答。审美体验应是指审美的主体融入到审美对象之中,获得审美感受的方向、内容和程度。它具有个性和自主性,如果把审美体验视作阅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作用的是审美态度、审美方法和审美享受。将审美体验作为阅读和鉴赏的新理念提出来,是阅读和鉴赏的真实还原。阅读中的审美体验不仅仅是过程,也是目的。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相互对照,相互交流,不断地唤醒自我,这本身就是一种“性情的陶冶,心灵的涵养”。
三、通过阅读,让学生进行审美感悟
语文课堂反映生活,描绘自然,抒发感情,介绍知识,自然地有着美的篇章、美的语言、美的形象和美的意境。要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就要实施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美读”就是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诵读,就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语)。通过美读,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以及想象等感觉经验,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感受课文各种形式的美,进而感悟作品美的意境。朗读就应该像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寿镜吾老先生那样投入,那样忘我。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中就特别注重对小学生的朗读指导,以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例如,教学李白的《蜀道难》一文,授课时倾听名家范读,开篇一声“噫吁嚱,危乎高哉”,一下子就将学生拉入到高亢辽远、路途艰难的情境之中。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跟读、试读,再配以多媒体图像,就会把无声的文字符号所描写的情和景,转化为声韵俱佳的艺术氛围。通过朗读,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耳濡其情,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搏与灵魂,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情感上的美的享受。
四、结合实际,让学生进行审美创造
广义的审美包括审美理论和审美实践(审美活动),要达到以美育德、以美育人的目的,不是单靠抽象的理论说教,应当以审美实践为主。只有让学生不断地参加审美创造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创造,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审美理论。正如学习游泳,如果只有教练讲解、演示各种泳姿的要诀,而不让学习者下水操练,那他永远也不可能学会游泳。培养学生审美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写作,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审美感知、审美创造的过程,就是对美的追求和表现。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美育教育。教师要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地发掘作品中的美育点,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