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人潜意识之中有着根深蒂固的英雄情结和侠义精神,这种集体无意识在自古至今的文学作品里得到了充分体现。作为一种蓬勃猛劲的新媒介类型书写,网络文学继承了中国通俗小说的传统,体现了新时代的侠义精神,也谙合中国文人以梦为马,执笔行侠的心理机制。网络小说《超强雇佣兵》的主人公龙宇凡身上具有家国情怀、知恩图报和除暴安良的侠义品质,使整部小说具有了鲜明的正义立场,也是侠义精神在网络文学创作中的一个表现。在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无论是生活抑或创作,侠义精神都是不可忽视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不能离场。
关键词:侠义精神;千古文人侠客梦;《超强雇佣兵》
提起侠义精神,中国人最熟悉的莫过于《燕丹子》中记载的荆轲刺秦的故事:荆轲为报答燕太子丹的恩情,“以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反被秦王杀害;樊於期为辅助荆轲刺秦,遵循“三人不能守秘,两人谋事一人当殉”,自奉头颅予太子丹,慷慨赴死。英雄侠客们身上表现出的重承诺、轻生死、趋人之急的精神品格,源于中国人潜意识之中的根深蒂固的英雄情怀和侠义精神,从某种层面上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向往,与曹操“宁我负人,毋人負我”的乱世奸雄形象,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风景。
中国文人,多有侠义情结,他们不断地在文学创作和现实体验中,实践这种集体无意识。历数从古至今的文学形象,便不难发现侠义精神的印痕无处不在。不胜枚举的文学形象背后自然有庞大的受众群体的热爱,才使得表现侠义精神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方兴未艾。“出身”于民间的网络文学作为一种蓬勃猛劲的新媒介类型书写,继承了中国通俗小说的传统,体现了新时代的侠义精神。加之,由于“受众(读者),是影响中国网络文学、类型文学发展的第一力”[1],这一创作现象如此繁荣,与大量“侠粉”的喜爱和推动密不可分。
一、何谓侠义精神
侠,从人从夹,夹人者,引申为助人者;有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是一种行为,同时是一种社会理想。“侠”之本义最初由“游侠”引申而来,韩非子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2],提及当时游侠多肆意妄为,常“犯禁”,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们辩解:“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已有足多焉。”可见,不同时期对侠之观念和精神的探讨也是不一样的。今人所接受和推崇的“侠”,多由文学作品中的侠客精神演化而来。从荆轲刺秦到《三国志》,从《水浒传》到《笑傲江湖》,侠之形象深入人心,统摄了大众文化的各个层面,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呈现。侠客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超凡魅力,之于中国人的意义,并不亚于诸神之于西方民族。门神画像“关二哥”的形象,便是一个有力的例证。侠客在传统文化、在民间,早已脱离其最初的草根身份,而被神格化为一种形而上的象征,奉至神坛。
义,本义为正义,繁体字写作“義”,与善同意,从我,从羊(羊温和、善良、聪明)。羊后来作为一种祭祀的物品,这也是“替罪羊”一词的由来,那么“義”者,即我做了替罪羊,象征一种牺牲自我的精神。相传墨子将“義”字下面的“我”写作“弗”,取矫弗合宜之意,意思是把不合时宜的改正为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墨子·公输》有云:“义固不杀人。”《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宋代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度义而后动。”可见,义者,宜也,制裁事物,使各相宜。《易经·说卦传》中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将“仁”和“义”相提并论,可见智勇双全、德才兼备才是完美的做人之道。今人将“義”简化为“义”,从字形上看,很有为朋友两肋插刀之气势,令人想起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所谓侠义,即以行侠的方式行义,将“侠”之行为之理想中饱含着梦想与荣光的意志,与“义”之道义之正义相糅合,正所谓“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侠”与“义”相伴而生,密不可分,体现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文化心理的积淀,侠客在历经危机感和孤独感的路上,不断追问和成长的内心愿景,最终凝聚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侠义精神。
二、千古文人侠客梦
陈平原的《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初发行以来,近30年里多次再版、重印、加印,成为一部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书和长销书。这个很有代表性的个例充分说明了侠客形象在中国读者心中受追捧的地位,相当一部分读者同时又是作者,或者说通过阅读,引发共鸣,从而执笔写作,成为作者。因此不难理解,为何“千古文人”都有“侠客梦”——历史传说与想象力的文学结合以及读者大众的心理需求。
纵死侠骨香,少年学剑术。“纵死侠骨香”出自李白的五言古诗《侠客行》,原句为“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读来荡气回肠,是诗人内心侠义精神的参照。倚剑任侠是中国民间传说和作品中经常礼赞的超然行为和精神状态。一个两岁的孩子,他听到的多数故事里,应该都有侠客或英雄的身影;到了三四岁,他开始接触小人书、绘本,目光掠过纸上图画而产生的对刀光剑影的想象,很可能会成为贯穿他一生的精神气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人小气狭隘,而有的人大气坦荡,不能排除童年阅读物对一个人的影响,尤其是侠义精神在其灵魂深处的渗透。中国传统的阅读启蒙物里有大量的侠客、英雄形象和对侠义精神的演绎。少年早起练剑、贵胄子弟之间比剑的画面在当今的影视剧中,可以说非常普遍。
仗剑行侠,笑傲江湖;拯救他人,救赎自我。从“山林”到“绿林”,再到“江湖”,武侠类型小说中武侠世界的构建,为侠客行走的地理世界蒙上虚拟性的色彩,实现了从地理名词到文化符号的转换,加速了江湖这一桃花源重建的步伐,将侠义精神演绎得更透彻和宽广。所谓“武是躯壳,侠是灵魂”,在金庸的文学想象中被充分论证。
在《射雕英雄传》结尾,有一段郭靖和成吉思汗的对话,引人深思。 郭靖心想:“自今而后,与大汗未必有再见之日,纵然惹他恼怒,心中言语终须说个明白。”当下昂然说道:“大汗,你养我教我,逼死我母,这些私人恩怨,此刻也不必说了。我只想问你一句:人死之后,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怔,馬鞭打个圈儿,道:“那也不过这般大小。”郭靖道:“是啊,那你杀这么多人,流这么多血,占了这么多国土,到头来又有何用?”成吉思汗默然不语。
郭靖又道:“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依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成吉思汗道:“难道我一生就没做过什么好事?”郭靖道:“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只是你南征西伐,积尸如山,那功过是非,可就难说得很了。”[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也是郭靖对“侠义”的理解:心中没有民众,没有百姓,取得的成就再大也算不上侠义之士。
侠义精神发展至今天,在当下的网络文学创作中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彰显。海晏的《琅琊榜》,丛林狼的《最强兵王》,猫腻的《间客》等作品里的主要人物身上都体现了豪情万丈的侠义品质,成为当今网络文学创作中备受瞩目的文学形象。网络小说《超强雇佣兵》中的主人公龙宇凡身上也具有这种侠义精神。
三、《超强雇佣兵》中的侠义精神
《超强雇佣兵》(原名《龙在边缘》,2018年6月出版时更名为《超强雇佣兵》),是夜独醉连载于逐浪网的一部小说, 2010年上线,2013年完本,全文共2438章,约800万字。小说写蓝洲龙影雇佣组织的首领龙宇凡(绰号龙一)受恩人之托,回到故土——凉夏国,到海江市寻找恩人失散多年的外孙女。本以为从此远离“江湖”是非,可以过平静的生活,然而他还未下飞机,消息便传遍了蓝洲整个雇佣界,其他雇佣组织纷纷派人到海江市跟踪暗杀他,龙影的敌对势力也打入龙影内部,试图瓦解这个在世界上名噪一时的雇佣组织。同时,凉夏国国保部也收到了龙宇凡回国的情报,严令海江市国保局加紧部署,监视龙宇凡在海江市的一举一动。危机四伏,我明敌暗,龙宇凡原来的下属和好友听闻“老大”有难后,也先后来到海江市,而阴错阳差与龙宇凡合租的室友林晓蕾,又同海江市各官方势力、暗黑势力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龙宇凡和林晓蕾之间日渐升温的感情也因此招致了更多的危机和麻烦,各股势力交错纵横,敌我难辨,将故事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海江市由此风云诡谲……
这部作品2010年甫一上线,便吸引了数十万读者,在移动咪咕阅读网站销售中排在前列,作者夜独醉也因此被评为移动阅读名作家,收获一亿多点击量,在各大渠道平台销售成绩不错。《超强雇佣兵》或许不能代表当下网络文学领域,都市军事类型创作的整体概貌,也没有摆脱主人公自带“外挂”一路升级的窠臼,尤其是小说600万字以后的部分,有拖沓情节之嫌,但不能否认,作者对龙宇凡这一“人设”的形象塑造和气质建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充分体现了民间文学创作者“侠走天下,行侠仗义”的侠客梦
家国情怀,知恩图报。本书一开始,便交代了龙宇凡留信回国的举动,令下属杰克匪夷所思。因为是龙宇凡亲手创立的龙影雇佣组织,且“在这些年的枪林弹雨中,龙影已成为世界排名前三的雇佣组织。龙一更是蓝洲的传奇人物,他的横空出现令各武装分子闻风丧胆,令蓝洲各国领导人瞩目”,还帮助“蓝洲联盟和蓝洲一些国家平定了反政军和恐暴分子,让蓝洲出现暂时性的局面安定”,可他居然要将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拱手相让,独身回国,杰克实在想不通。
后来,随着故事的发展,书中交代,原来龙宇凡回国的原因,除了厌倦每天活在刀尖上、双手沾满鲜血的生活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身为孤儿的他八年前(十八岁)在从凉夏国偷渡到蓝洲的船上,生过一场大病,若不是幸得一位素昧平生的船友老伯照料的话,早已病死在船上,尸沉大海。老伯在临终前,嘱托他将其骨灰带回故国,并帮忙到海江市寻找与自己失散多年的外孙女。一个月后,龙宇凡处理完龙影雇佣组织的重要事情后,便遵守对老伯的承诺,怀着对故国的思念,抛下蓬勃发展中的事业,抛下名利、地位和金钱,回到海江市,践行诺言,以报老伯在船上的照料之恩。
龙宇凡的偷渡身份其实正对应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同是游离于体制外的社会边缘人士,但是他们“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的精神品格,令人称道,值得褒扬。
不畏强权,帮扶贫弱。锄强扶弱历来是侠客的行走江湖的重要原则,体现了侠义精神的民间性。鲁国将领曹沫,不畏齐强鲁弱,带兵与齐国决战,并持匕首劫持齐桓公,逼其退还鲁国失地,气色凛然,成功打击了齐国的嚣张气焰。这种锄强扶弱、除暴安良的精神气质在龙宇凡身上也有明显的体现。小说第543章有国保局两位领导的对话,直接点明了龙宇凡这一主人公的侠义精神。
杜鹏亮说道:“你感觉龙一这个人怎么样?我要你实话实说,龙一在海江市已经一年多了,你又一直派人盯着他,应该对他了解不少。”
潘胤松听杜鹏亮要他实话实说,也不客气了:“老首长,我觉得龙一这个人还是可以的,他在海江市这一年多里,并没有干过坏事,反而做的都是好事,有些时候还不畏惧强势,帮一些弱势的人出头。说真的,如果不是老首长说他是龙一,我都有点怀疑是不是看错人了。”
可以说,这是具有官方话语权的潘胤松以国保局公职人员的身份对龙宇凡作出的客观评价。“没有干过坏事,反而做的都是好事,有些时候还不畏强势,帮一些弱势的人出头”,侠之大义呼之欲出、淋漓尽致,龙宇凡的形象站起来了,整部小说也因其侠义精神的浸润,具有了鲜明的正义立场。
龙宇凡来自民间,是孤儿出身,熟悉底层百姓的艰辛生活,因此对贫弱群体有着来自骨子里的怜悯和同情。例如,在小说第18章,龙宇凡带林晓蕾在街边摊档吃消夜,摊档主刘大爷因为生意好而被同行雇买的街头小混混砸场,龙宇凡“看着刘大爷的苦样,知道自己应该帮一下他,像他这么大年纪还出来摆夜摊,家里的生活一定非常拮据”,于是仗义出手,帮刘大爷解决了麻烦。由此可看出龙宇凡对弱势群体,天生具有一副悲天悯人的心肠,与他在江湖上“杀人无影”的绰号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林晓蕾问龙宇凡,他是如何猜到真正砸场的人不是小混混,而是隔壁摆摊的摊档主时,龙宇凡的分析恰恰暴露了他心系底层的心理机制和侠肝义胆的可贵品质。 “如果有人在你附近打架砸东西,你会不会围过来或者转头看看是怎么回事呢?”龙宇凡反问。
林晓蕾点点头:“我会。”
“那就是了,这些档主不但不看还故意在干自己的事情,好像与他们无关。其实他们越是这样,越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他们不看,有可能说明他们已经知道刘大爷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才故意不看从而撇清关系。唉,刘大爷夫妇年纪这么大还出来摆摊,可别人却是这样对他,真是不容易。”龙宇凡叹了一口气。
这种对侠义精神的民间书写和民间立场并不罕见,尤其表现在我国通俗小说里的人物形象身上,诸如以德服人、济贫救弱的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他的传世诲言,更是他一生以德义立身的写照。作者赋予龙宇凡身上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匡正除恶、为弱小者伸张正义的品质,正是植根于民间文化心灵深处的侠客梦想在作者无意识深处的体现,谙合了“千古文人侠客梦”这一命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故事的发展,龙宇凡除了正牌女友林晓蕾之外,还和唐心、于雨等几位女性之间产生了暧昧关系。中国读者在阅读中历来有“洁癖”心理,正如看到张无忌和周芷若在一起的时候,心里却想着赵敏一样,有读者便因此认定张无忌是“渣男”,韦小宝娶了七个老婆,因此韦小宝也是“渣男”,四处拈花惹草的段延庆更是“渣男”中的极品。其实,细思之下不难理解,人性是向下的,也是复杂的,经不起诱惑和考验,金庸之所以塑造张无忌、韦小宝和段誉这样不太“洁净”的人物形象,或许也在向读者提问一个引人深思的命题:谁说这不是人生的另一种状态呢?张无忌和韦小宝的纠结、矛盾乃至分裂的人格,为我们展示了复杂人性所引發的多个可能——有堪为社会道德典范的神格化精神,也有难以抗拒的动物性原欲,也是侠客凡人化的体现。不但要看到侠客的侠义精神,更要看清侠客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的事实。
但是,宽容并理解人性的自私,并不等于放纵原欲,《超强雇佣兵》的整体格调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作者在讲故事和驾驭长篇小说的能力方面驾轻就熟,但也确实暴露了网络文学受商业和资本影响的弊端,有迎合读者不良阅读趣味的嫌疑。自然,《超强雇佣兵》并非个例,这是普遍存在于网络文学界的问题,要解决它,需要网络文学作者的高度自觉和对读者审美趣味的良性引导,也需要国民阅读素养的整体提升,只有这样,网络文学才有希望走上精品化道路。
四、结语:时代呼吁侠义精神
最近,票房和话题居高不下、刷爆中国人朋友圈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讲了在街头陋巷开保健品店、生活失意、经济困窘到交不起房租的主人公程勇,无意中开辟了一条从印度引进仿制药再转卖给等药救命的慢粒白血病患者的发财之道,迅速致富。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从最初的为赚钱卖药,后来的为救人卖药,到最后的赔钱卖药,完成了从普通人到“药神”的转化,彰显了侠义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
自古至今,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文学作品,无数英雄侠士的形象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侠义精神”,例如荆轲的侠义体现在对燕太子丹的知恩图报,樊於期的侠义体现在对“轻生死,重承诺”的履行和实践,郭靖的侠义体现在对襄阳城的誓死守护,萧峰的侠义体现在对家国和百姓的责任中,他们仗剑走天涯、快意恩仇的人生轨迹丰富了我们的文学想象,其重诺轻生、为国为民的情怀也为我们的现世人生点亮了光烛。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作为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侠义精神”不应离场,不该被时代抛弃,“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争议不应发生,程勇的侠义精神值得尊重,要让人不畏惧做好人,有勇气做好事。《超强雇佣兵》中龙宇凡身上具有的侠义精神值得褒扬,值得网络文学创作者学习和书写。新时代呼吁侠义精神,想要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实现民族复兴,我们必须弘扬这种精神,并且发扬光大。
[1]夏烈:影响网络文学的力量[N].人民日报,2014年6月24日。
[2](清)王先慎集解,姜俊俊校点:国学典藏 韩非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536.
[3]金庸:射雕英雄传(四)[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1:1326.
关键词:侠义精神;千古文人侠客梦;《超强雇佣兵》
提起侠义精神,中国人最熟悉的莫过于《燕丹子》中记载的荆轲刺秦的故事:荆轲为报答燕太子丹的恩情,“以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反被秦王杀害;樊於期为辅助荆轲刺秦,遵循“三人不能守秘,两人谋事一人当殉”,自奉头颅予太子丹,慷慨赴死。英雄侠客们身上表现出的重承诺、轻生死、趋人之急的精神品格,源于中国人潜意识之中的根深蒂固的英雄情怀和侠义精神,从某种层面上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向往,与曹操“宁我负人,毋人負我”的乱世奸雄形象,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风景。
中国文人,多有侠义情结,他们不断地在文学创作和现实体验中,实践这种集体无意识。历数从古至今的文学形象,便不难发现侠义精神的印痕无处不在。不胜枚举的文学形象背后自然有庞大的受众群体的热爱,才使得表现侠义精神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方兴未艾。“出身”于民间的网络文学作为一种蓬勃猛劲的新媒介类型书写,继承了中国通俗小说的传统,体现了新时代的侠义精神。加之,由于“受众(读者),是影响中国网络文学、类型文学发展的第一力”[1],这一创作现象如此繁荣,与大量“侠粉”的喜爱和推动密不可分。
一、何谓侠义精神
侠,从人从夹,夹人者,引申为助人者;有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是一种行为,同时是一种社会理想。“侠”之本义最初由“游侠”引申而来,韩非子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2],提及当时游侠多肆意妄为,常“犯禁”,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们辩解:“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已有足多焉。”可见,不同时期对侠之观念和精神的探讨也是不一样的。今人所接受和推崇的“侠”,多由文学作品中的侠客精神演化而来。从荆轲刺秦到《三国志》,从《水浒传》到《笑傲江湖》,侠之形象深入人心,统摄了大众文化的各个层面,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呈现。侠客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超凡魅力,之于中国人的意义,并不亚于诸神之于西方民族。门神画像“关二哥”的形象,便是一个有力的例证。侠客在传统文化、在民间,早已脱离其最初的草根身份,而被神格化为一种形而上的象征,奉至神坛。
义,本义为正义,繁体字写作“義”,与善同意,从我,从羊(羊温和、善良、聪明)。羊后来作为一种祭祀的物品,这也是“替罪羊”一词的由来,那么“義”者,即我做了替罪羊,象征一种牺牲自我的精神。相传墨子将“義”字下面的“我”写作“弗”,取矫弗合宜之意,意思是把不合时宜的改正为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墨子·公输》有云:“义固不杀人。”《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宋代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度义而后动。”可见,义者,宜也,制裁事物,使各相宜。《易经·说卦传》中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将“仁”和“义”相提并论,可见智勇双全、德才兼备才是完美的做人之道。今人将“義”简化为“义”,从字形上看,很有为朋友两肋插刀之气势,令人想起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所谓侠义,即以行侠的方式行义,将“侠”之行为之理想中饱含着梦想与荣光的意志,与“义”之道义之正义相糅合,正所谓“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侠”与“义”相伴而生,密不可分,体现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文化心理的积淀,侠客在历经危机感和孤独感的路上,不断追问和成长的内心愿景,最终凝聚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侠义精神。
二、千古文人侠客梦
陈平原的《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初发行以来,近30年里多次再版、重印、加印,成为一部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书和长销书。这个很有代表性的个例充分说明了侠客形象在中国读者心中受追捧的地位,相当一部分读者同时又是作者,或者说通过阅读,引发共鸣,从而执笔写作,成为作者。因此不难理解,为何“千古文人”都有“侠客梦”——历史传说与想象力的文学结合以及读者大众的心理需求。
纵死侠骨香,少年学剑术。“纵死侠骨香”出自李白的五言古诗《侠客行》,原句为“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读来荡气回肠,是诗人内心侠义精神的参照。倚剑任侠是中国民间传说和作品中经常礼赞的超然行为和精神状态。一个两岁的孩子,他听到的多数故事里,应该都有侠客或英雄的身影;到了三四岁,他开始接触小人书、绘本,目光掠过纸上图画而产生的对刀光剑影的想象,很可能会成为贯穿他一生的精神气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人小气狭隘,而有的人大气坦荡,不能排除童年阅读物对一个人的影响,尤其是侠义精神在其灵魂深处的渗透。中国传统的阅读启蒙物里有大量的侠客、英雄形象和对侠义精神的演绎。少年早起练剑、贵胄子弟之间比剑的画面在当今的影视剧中,可以说非常普遍。
仗剑行侠,笑傲江湖;拯救他人,救赎自我。从“山林”到“绿林”,再到“江湖”,武侠类型小说中武侠世界的构建,为侠客行走的地理世界蒙上虚拟性的色彩,实现了从地理名词到文化符号的转换,加速了江湖这一桃花源重建的步伐,将侠义精神演绎得更透彻和宽广。所谓“武是躯壳,侠是灵魂”,在金庸的文学想象中被充分论证。
在《射雕英雄传》结尾,有一段郭靖和成吉思汗的对话,引人深思。 郭靖心想:“自今而后,与大汗未必有再见之日,纵然惹他恼怒,心中言语终须说个明白。”当下昂然说道:“大汗,你养我教我,逼死我母,这些私人恩怨,此刻也不必说了。我只想问你一句:人死之后,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怔,馬鞭打个圈儿,道:“那也不过这般大小。”郭靖道:“是啊,那你杀这么多人,流这么多血,占了这么多国土,到头来又有何用?”成吉思汗默然不语。
郭靖又道:“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依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成吉思汗道:“难道我一生就没做过什么好事?”郭靖道:“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只是你南征西伐,积尸如山,那功过是非,可就难说得很了。”[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也是郭靖对“侠义”的理解:心中没有民众,没有百姓,取得的成就再大也算不上侠义之士。
侠义精神发展至今天,在当下的网络文学创作中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彰显。海晏的《琅琊榜》,丛林狼的《最强兵王》,猫腻的《间客》等作品里的主要人物身上都体现了豪情万丈的侠义品质,成为当今网络文学创作中备受瞩目的文学形象。网络小说《超强雇佣兵》中的主人公龙宇凡身上也具有这种侠义精神。
三、《超强雇佣兵》中的侠义精神
《超强雇佣兵》(原名《龙在边缘》,2018年6月出版时更名为《超强雇佣兵》),是夜独醉连载于逐浪网的一部小说, 2010年上线,2013年完本,全文共2438章,约800万字。小说写蓝洲龙影雇佣组织的首领龙宇凡(绰号龙一)受恩人之托,回到故土——凉夏国,到海江市寻找恩人失散多年的外孙女。本以为从此远离“江湖”是非,可以过平静的生活,然而他还未下飞机,消息便传遍了蓝洲整个雇佣界,其他雇佣组织纷纷派人到海江市跟踪暗杀他,龙影的敌对势力也打入龙影内部,试图瓦解这个在世界上名噪一时的雇佣组织。同时,凉夏国国保部也收到了龙宇凡回国的情报,严令海江市国保局加紧部署,监视龙宇凡在海江市的一举一动。危机四伏,我明敌暗,龙宇凡原来的下属和好友听闻“老大”有难后,也先后来到海江市,而阴错阳差与龙宇凡合租的室友林晓蕾,又同海江市各官方势力、暗黑势力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龙宇凡和林晓蕾之间日渐升温的感情也因此招致了更多的危机和麻烦,各股势力交错纵横,敌我难辨,将故事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海江市由此风云诡谲……
这部作品2010年甫一上线,便吸引了数十万读者,在移动咪咕阅读网站销售中排在前列,作者夜独醉也因此被评为移动阅读名作家,收获一亿多点击量,在各大渠道平台销售成绩不错。《超强雇佣兵》或许不能代表当下网络文学领域,都市军事类型创作的整体概貌,也没有摆脱主人公自带“外挂”一路升级的窠臼,尤其是小说600万字以后的部分,有拖沓情节之嫌,但不能否认,作者对龙宇凡这一“人设”的形象塑造和气质建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充分体现了民间文学创作者“侠走天下,行侠仗义”的侠客梦
家国情怀,知恩图报。本书一开始,便交代了龙宇凡留信回国的举动,令下属杰克匪夷所思。因为是龙宇凡亲手创立的龙影雇佣组织,且“在这些年的枪林弹雨中,龙影已成为世界排名前三的雇佣组织。龙一更是蓝洲的传奇人物,他的横空出现令各武装分子闻风丧胆,令蓝洲各国领导人瞩目”,还帮助“蓝洲联盟和蓝洲一些国家平定了反政军和恐暴分子,让蓝洲出现暂时性的局面安定”,可他居然要将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拱手相让,独身回国,杰克实在想不通。
后来,随着故事的发展,书中交代,原来龙宇凡回国的原因,除了厌倦每天活在刀尖上、双手沾满鲜血的生活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身为孤儿的他八年前(十八岁)在从凉夏国偷渡到蓝洲的船上,生过一场大病,若不是幸得一位素昧平生的船友老伯照料的话,早已病死在船上,尸沉大海。老伯在临终前,嘱托他将其骨灰带回故国,并帮忙到海江市寻找与自己失散多年的外孙女。一个月后,龙宇凡处理完龙影雇佣组织的重要事情后,便遵守对老伯的承诺,怀着对故国的思念,抛下蓬勃发展中的事业,抛下名利、地位和金钱,回到海江市,践行诺言,以报老伯在船上的照料之恩。
龙宇凡的偷渡身份其实正对应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同是游离于体制外的社会边缘人士,但是他们“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的精神品格,令人称道,值得褒扬。
不畏强权,帮扶贫弱。锄强扶弱历来是侠客的行走江湖的重要原则,体现了侠义精神的民间性。鲁国将领曹沫,不畏齐强鲁弱,带兵与齐国决战,并持匕首劫持齐桓公,逼其退还鲁国失地,气色凛然,成功打击了齐国的嚣张气焰。这种锄强扶弱、除暴安良的精神气质在龙宇凡身上也有明显的体现。小说第543章有国保局两位领导的对话,直接点明了龙宇凡这一主人公的侠义精神。
杜鹏亮说道:“你感觉龙一这个人怎么样?我要你实话实说,龙一在海江市已经一年多了,你又一直派人盯着他,应该对他了解不少。”
潘胤松听杜鹏亮要他实话实说,也不客气了:“老首长,我觉得龙一这个人还是可以的,他在海江市这一年多里,并没有干过坏事,反而做的都是好事,有些时候还不畏惧强势,帮一些弱势的人出头。说真的,如果不是老首长说他是龙一,我都有点怀疑是不是看错人了。”
可以说,这是具有官方话语权的潘胤松以国保局公职人员的身份对龙宇凡作出的客观评价。“没有干过坏事,反而做的都是好事,有些时候还不畏强势,帮一些弱势的人出头”,侠之大义呼之欲出、淋漓尽致,龙宇凡的形象站起来了,整部小说也因其侠义精神的浸润,具有了鲜明的正义立场。
龙宇凡来自民间,是孤儿出身,熟悉底层百姓的艰辛生活,因此对贫弱群体有着来自骨子里的怜悯和同情。例如,在小说第18章,龙宇凡带林晓蕾在街边摊档吃消夜,摊档主刘大爷因为生意好而被同行雇买的街头小混混砸场,龙宇凡“看着刘大爷的苦样,知道自己应该帮一下他,像他这么大年纪还出来摆夜摊,家里的生活一定非常拮据”,于是仗义出手,帮刘大爷解决了麻烦。由此可看出龙宇凡对弱势群体,天生具有一副悲天悯人的心肠,与他在江湖上“杀人无影”的绰号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林晓蕾问龙宇凡,他是如何猜到真正砸场的人不是小混混,而是隔壁摆摊的摊档主时,龙宇凡的分析恰恰暴露了他心系底层的心理机制和侠肝义胆的可贵品质。 “如果有人在你附近打架砸东西,你会不会围过来或者转头看看是怎么回事呢?”龙宇凡反问。
林晓蕾点点头:“我会。”
“那就是了,这些档主不但不看还故意在干自己的事情,好像与他们无关。其实他们越是这样,越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他们不看,有可能说明他们已经知道刘大爷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才故意不看从而撇清关系。唉,刘大爷夫妇年纪这么大还出来摆摊,可别人却是这样对他,真是不容易。”龙宇凡叹了一口气。
这种对侠义精神的民间书写和民间立场并不罕见,尤其表现在我国通俗小说里的人物形象身上,诸如以德服人、济贫救弱的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他的传世诲言,更是他一生以德义立身的写照。作者赋予龙宇凡身上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匡正除恶、为弱小者伸张正义的品质,正是植根于民间文化心灵深处的侠客梦想在作者无意识深处的体现,谙合了“千古文人侠客梦”这一命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故事的发展,龙宇凡除了正牌女友林晓蕾之外,还和唐心、于雨等几位女性之间产生了暧昧关系。中国读者在阅读中历来有“洁癖”心理,正如看到张无忌和周芷若在一起的时候,心里却想着赵敏一样,有读者便因此认定张无忌是“渣男”,韦小宝娶了七个老婆,因此韦小宝也是“渣男”,四处拈花惹草的段延庆更是“渣男”中的极品。其实,细思之下不难理解,人性是向下的,也是复杂的,经不起诱惑和考验,金庸之所以塑造张无忌、韦小宝和段誉这样不太“洁净”的人物形象,或许也在向读者提问一个引人深思的命题:谁说这不是人生的另一种状态呢?张无忌和韦小宝的纠结、矛盾乃至分裂的人格,为我们展示了复杂人性所引發的多个可能——有堪为社会道德典范的神格化精神,也有难以抗拒的动物性原欲,也是侠客凡人化的体现。不但要看到侠客的侠义精神,更要看清侠客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的事实。
但是,宽容并理解人性的自私,并不等于放纵原欲,《超强雇佣兵》的整体格调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作者在讲故事和驾驭长篇小说的能力方面驾轻就熟,但也确实暴露了网络文学受商业和资本影响的弊端,有迎合读者不良阅读趣味的嫌疑。自然,《超强雇佣兵》并非个例,这是普遍存在于网络文学界的问题,要解决它,需要网络文学作者的高度自觉和对读者审美趣味的良性引导,也需要国民阅读素养的整体提升,只有这样,网络文学才有希望走上精品化道路。
四、结语:时代呼吁侠义精神
最近,票房和话题居高不下、刷爆中国人朋友圈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讲了在街头陋巷开保健品店、生活失意、经济困窘到交不起房租的主人公程勇,无意中开辟了一条从印度引进仿制药再转卖给等药救命的慢粒白血病患者的发财之道,迅速致富。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从最初的为赚钱卖药,后来的为救人卖药,到最后的赔钱卖药,完成了从普通人到“药神”的转化,彰显了侠义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
自古至今,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文学作品,无数英雄侠士的形象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侠义精神”,例如荆轲的侠义体现在对燕太子丹的知恩图报,樊於期的侠义体现在对“轻生死,重承诺”的履行和实践,郭靖的侠义体现在对襄阳城的誓死守护,萧峰的侠义体现在对家国和百姓的责任中,他们仗剑走天涯、快意恩仇的人生轨迹丰富了我们的文学想象,其重诺轻生、为国为民的情怀也为我们的现世人生点亮了光烛。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作为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侠义精神”不应离场,不该被时代抛弃,“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争议不应发生,程勇的侠义精神值得尊重,要让人不畏惧做好人,有勇气做好事。《超强雇佣兵》中龙宇凡身上具有的侠义精神值得褒扬,值得网络文学创作者学习和书写。新时代呼吁侠义精神,想要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实现民族复兴,我们必须弘扬这种精神,并且发扬光大。
[1]夏烈:影响网络文学的力量[N].人民日报,2014年6月24日。
[2](清)王先慎集解,姜俊俊校点:国学典藏 韩非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536.
[3]金庸:射雕英雄传(四)[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1: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