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壁垒何时击破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突破户口控制的壁垒相对容易,但突破依附在户籍上的就业体制壁垒和城市资源配置体制壁垒等“隐性户籍墙”却很难
  
  人口管理模式由以前的“一管”转为“三管”,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指导思路。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最近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湖北等地采访调研发现,大量外来人口出现的常住趋势、落户需求与当地户籍限制形成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城乡一体化进程。面对户籍制度原有制约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功能逐步弱化,流动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待遇差别却日益强化的现状,部分专家和政府管理人员呼吁,对户籍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势在必行。
  
  解决流动盲点
  
  随着中国市场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有了进城务工的机会。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提供的数据,至今全国已有1.4亿流动就业的农民工。
  户籍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分析说,伴随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对农民工经济制度上的接纳和社会制度上的不接纳这一矛盾,导致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最大不公”。他甚至认为,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最关键原因在于户籍制度基本上没有进行改革。
  在中国部分特大城市和沿海地区,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居留时间拉长,在当地落户的意愿明显增强。据浙江省嘉兴市调查,在全市180万流动人口中,37.9%的流动人口希望把户口迁到流入地。但各地能真正做到对外来人员实行市民待遇的比例很低。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越敏认为,产生这一结果的核心是,虽然突破户口控制的壁垒相对容易,但突破依附在户籍上的就业体制壁垒和城市资源配置体制壁垒等“隐性户籍墙”却很难,它不但阻碍了农民工在职业地位中向上流动与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剥夺了城市化的权益,强化了其农民身份与弱势地位。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项继权教授说,市场经济制度要求迁徙自由,而户籍制度则在通过人口登记区分不同的权利,将人口绑定在出生地,由此带来的城乡就业、居住、税费、教育、医疗、社保、卫生、土地、参军、消费、人才、金融等诸多二元管理,表现为“一城两策,一地两民,一事两管”的社会分工,阻碍了社会的良性运行。一亿多农民工在城市不能共享发展成果,不能安居乐业,产生的流动成本、公共管理成本和社会风险成本很高。
  目前中国户籍管理主要还是“以证管人”,通俗地说就是“公安局管户口”,身份证属地在哪儿,户口就在哪儿。而“以房管人”是把户籍和房产挂钩,房子在哪个区域买,业主就划归这个区域管理,“以业管人”则是以工作属地管理为主,以工作单位来管人。
  在专家们看来,这样的管理模式实际上是对流动人口管理由动性管理向定性管理转变,消除户籍制度管理中的流动盲点,让户籍改革在城镇化中发挥更大的磁效作用。
  
  “三管”松绑难题
  
  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的多名专家指出,单纯放开户籍是没有意义的,逐步剥离户籍制度上所附着的各种权利和资源分配功能,即剥离附加在户口上的劳动就业、教育培训、住房待遇、生活福利以及社会保障权益等功能,降低户籍“含金量”,比放开户籍登记更重要。
  对流动人口实行定性管理的户籍改革新模式更需要实际的对接性。由以前单纯的“以证管人”转向“三管”,在户籍改革与城镇化方面,需要相应的配套举措。比如城市的流动人口多数是农民工,他们没有购房的能力,而以解决城市中低收入为主的经适房、廉租房,他们没资格享受;而在就业、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上能否让他们享受到与市民一样的待遇,同样困扰着这种新模式的推行。如果这些保障政策和举措不到位,以“房业管人”的思路很可能成为一种难以企及的意愿。
  浙江省嘉兴市的做法带有一定的借鉴性。该地从2008年10月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和迁移制度。只要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申请人,准予其户口在本地落户。
  嘉兴市新居民事务局副局长张俊说,户改的实质是调整城乡识别标识,使有关行政制度的执行与户口相分离,倒逼就业、社保、教育等与户口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
  在有些专家看来,“三管”新模式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推行不同的具体做法。
其他文献
公立医院改革开始回归公益性,鼓励各试点进行改革路径的新探索,政府补助成为最大改点    新医改方案公布10个月后,医改深度新方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出炉。  2月23日,卫生部等五部委对外公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从而正式开启了医改中最艰难、最复杂、最困惑的新闸门。在达成改革共识的基础上,公立医院如何破冰,试点城市将采取何种措施进行,改革的路径到底在哪里?备受关
期刊
在内部人的精密操纵下,安徽国资系统逐渐丧失了对海螺集团的控制权。为规避监管风险,卖掉海螺集团的股权,是安徽国资委不多的选择之一    度被辟谣的安徽省国资委转让海螺集团国有股权的计划,悄然进行。  “正在做资产评估工作。”《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安徽当地采访时获悉,海螺集团的股权转让处于资产审核阶段。  在资产评估完成后,按照相关政策,海螺集团的国有股权转让须走挂牌程序。“想要的人很多,并不只有中国
期刊
青海卫视“花落”湖南,标志着新一轮卫视平台整合的潮起    悄无声息中,青海卫视迎来了自己新的合作方。2010年元旦刚过,青海卫视原有的新闻和电视剧节目组合隐然改变,名为“白日梦工厂”的娱乐节目开始占据晚间的黄金时段。  广告内容也在发生变化,常见的电视购物广告被代之以常见的快消品广告。节目间隙,“大美青海、时尚中国”的广告异常显眼。  变化的背后,是湖南广电集团即将开启的“青海之旅”。   湖南
期刊
对于改革三十年,不同人有不同的总结观察。张五常先生的《中国的经济制度》一书的意义,是用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国的改革。这,可以算作张五常先生作为旁观者的一种观察角度    张五常教授是中国改革的关心者和旁观者。说他是关心者,是因为他从改革之始一直关心其进程,发表了大量评论;说他是旁观者,是因为他从未参与改革,甚至他的不少见解都不为国内人知晓。而从他的许多著作看,他对中国的改革是有研究的。最近出版的《中国
期刊
2010年到2020年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十年,改革的战略选择不仅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而且对国家民族发展的未来走向具有全局性影响    无论是从对当下突出矛盾、问题的全面审视,还是从对未来十年、三十年乃至更长时期成功发展、长治久安的战略构想来看,2010年都是中国改革的关键一年。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方面体制改革的任务相对较轻,改革的重点将从
期刊
大家    世界向东方倾斜的10年  21世纪前10年的特点是,见证西方500年支配地位的终结。反思美利坚帝国的兴起,我发现美国具有3个致命缺陷:人力缺陷、注意力缺陷、最要命的是财政缺陷。美国已在不知不觉中依靠东亚的资本来稳定本国失衡的经济。  2006年年底,我和莫里茨·舒拉里克共同创造“中美国(Chimerica)”这个词,以描述节俭的中国与挥霍成性的美国之间无法维系的危险关系。过去10年里,
期刊
从长远看,社会主义本身就应该是福利社会,是没有后顾之忧的社会,是每一个人都应当且能够享有安全、平等、自由、尊严的社会    “2009年可以被看作是国民收入分配改革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国民收入分配的调整实际上已经在有力度、大规模地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期从事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专业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如是说。   在他看来,金融危机正成为中国国民收入分配
期刊
管好保障房比建好保障房更令人头疼。我们已不可能像房改前那样,让行政化纠结的房管所管理这笔国家财产。但没人管或失之监督,这些批量生产的保障房又如何退出或重新轮换?    距元宵节还有三天,广西北流市甘村社区的林桦堂等230户低保户就已舞醒睡狮,为自己将要搬入的新居贴上门神。作为虎年第一批领到廉租房钥匙的中国公民,从现在起到2012年,将有1540万户“林桦堂”住上由中央和地方配建的保障房。预计“十二
期刊
中国东盟进入“零关税”时代,更多考验就在眼前    2009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一个囊括11个国家、19亿人、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巨型自贸区已现雏形。这个“世界第三大自贸区”、“全球人口最多自贸区”带给世人的,将是服务部门的开放、投资政策的透明,特别是90%商品的零关税。  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提醒人们,对于自贸区,现在
期刊
户籍制度改革已提出多年,各地也尝试了一些新做法,但是以其实质内容而论,尚基本保持原状。户籍制度改革,至少应该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放宽当前过严的户籍门槛,使得具备一定条件的流动人口能在流入地获得户籍,而不是将广大流动人口在经济制度上承认其流动合理性,而在社会制度上否认其流动合理性;二是要均衡户籍后面包含的社会福利的差异,使得每一个具有户籍的人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就业、居住、税费、教育、医疗、社保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