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层文化站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和政府声音,展示改革开放成就,进行社会主义理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窗口;是组织法律、科技、卫生等知识讲座,改变牧民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培养文明行为,倡导社会风尚的重要场所;是开展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增强牧民增收致富本领,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牧民的重要载体;是牧民开展读书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文化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是未成年人追求理想生活的精神家园。
一、基层文化站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作用发挥率较低。
一是基层组织对于基层文化站建设和管理并不很热衷,基层文化站缺乏专人管理,部分管理人员文化层次较低,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上缺乏亲和力。二是基层存在的重经济、轻文化的不利氛围,反映出部分基层组织文化觉醒意识的淡薄。三是对管理员的培训不够具体、专业。四是基层文化站的开放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牧民借阅图书不便,图书损毁和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人员素质较低,长期得不到改善。
目前,由于有学历、有知识的年轻牧民多已离乡外出打工,使得管理人员队伍只能“就地取才”。一是靠现有的村干部来兼职管理。三是靠滞留乡村牧民来管理。这此人多数人的素质偏低,难以在管好图书、用好图书、培养新型牧民、弘扬新型基层文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因此要切实改变人员素质的问题,需要长期努力,探索出真正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三)图书覆盖面窄,文化品味不高。
目前的基层文化站的图书结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牧民的接受能力和现实心理需求等复杂因素,和牧民的阅读能力、阅读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差距。大部分文化站图书种类偏少,内容广度不够,图书风格不够多元化;图书更新速度慢,层次普遍不高,牧民现实境况对接度不足,对基层读者缺乏持续的吸引力。
(四)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对基层文化站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担心该工程为“一阵风、不长久”,存在消极应付思想;少数地方协调力度不够,相互扯皮和推诿,导致基层文化站工程建设进展缓慢;个别地方存在重建不重管,忽视文化站可持续发展的现象。
二、加强对基层文化站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一是要加强针对性宣传,力求使广大牧民了解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打消他们的疑虑。二是要把基层党员教育结合起来,使基层文化站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和政府声音的重要阵地,积极利用主流文化资源来影响牧民的文化取向;三是要与农业技术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专家对牧民进行农技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致富能力,以现实性的经济愿景来引导牧民的选择。总之,要注重强化活动形式的多元、实用来吸引、激发牧民的阅读热情。构建基层文化传播的主平台。
(二)加强人员培训,寻求智力支撑。
一是要拓展培训方式,通过与基层文化站签订流动图书服务协议,利用县图书馆读者服务和图书管理的业务优势,组织文化站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二是要借助县图书馆在网络咨询方面的条件,对基层文化站进行规范的业务辅导,力争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文化站建设服务,为广大牧民服務。
(三)资源整合,建构“基层文化站”网络工程。
一是加强对基层文化站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动员社会各界捐资、捐物加大基层文化站建设力度。二是资源实行整合、共享。
(四)规范运作,从管理机制上形成有效保障。
一是要以县图书馆为依托,以乡镇文化站为中转管理平台,把“基层文化站”纳入公共图书馆辐射服务体系,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图书服务点;二是要解决牧民群众借书难、看书难的实际问题,重点实行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基层文化站三者图书借阅“通借通还”模式,使牧民一卡在手就能便捷地借到更多想看的书刊杂志,充分满足了牧民的阅读需求;三是要统一制订基层文化站管理规定、书刊借阅规定、管理员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尽量保障牧民群众的基本阅读需求。
(五)拓展外延,提升内涵和品位,以活动助推文化站建设。
一是要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活动内容在不失品位的同时要力求通俗化和大众化,贴近民众,进一步激发牧民的阅读热情。二是要整合多种社会资源,为基层文化站的发展献计献策,发动各种社会力量捐赠图书、音像制品,进行资金帮扶,支持文化站建设;三是要积极谋求基层文化站的网络建设,将相对零散的文化站进行网络化资源整合,力求为基层文化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资源环境。
总之,在当前基层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的状况下,要使基层文化站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流平台和阵地,达到提升牧民文化生活、文化素质的预期,不仅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规范管理,在文化站建设的兼容性、趣味性等方面多下工夫,还要积极应对现实中可能出现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基层文化站建设进入良性的发展。
一、基层文化站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作用发挥率较低。
一是基层组织对于基层文化站建设和管理并不很热衷,基层文化站缺乏专人管理,部分管理人员文化层次较低,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上缺乏亲和力。二是基层存在的重经济、轻文化的不利氛围,反映出部分基层组织文化觉醒意识的淡薄。三是对管理员的培训不够具体、专业。四是基层文化站的开放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牧民借阅图书不便,图书损毁和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人员素质较低,长期得不到改善。
目前,由于有学历、有知识的年轻牧民多已离乡外出打工,使得管理人员队伍只能“就地取才”。一是靠现有的村干部来兼职管理。三是靠滞留乡村牧民来管理。这此人多数人的素质偏低,难以在管好图书、用好图书、培养新型牧民、弘扬新型基层文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因此要切实改变人员素质的问题,需要长期努力,探索出真正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三)图书覆盖面窄,文化品味不高。
目前的基层文化站的图书结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牧民的接受能力和现实心理需求等复杂因素,和牧民的阅读能力、阅读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差距。大部分文化站图书种类偏少,内容广度不够,图书风格不够多元化;图书更新速度慢,层次普遍不高,牧民现实境况对接度不足,对基层读者缺乏持续的吸引力。
(四)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对基层文化站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担心该工程为“一阵风、不长久”,存在消极应付思想;少数地方协调力度不够,相互扯皮和推诿,导致基层文化站工程建设进展缓慢;个别地方存在重建不重管,忽视文化站可持续发展的现象。
二、加强对基层文化站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一是要加强针对性宣传,力求使广大牧民了解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打消他们的疑虑。二是要把基层党员教育结合起来,使基层文化站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党和政府声音的重要阵地,积极利用主流文化资源来影响牧民的文化取向;三是要与农业技术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专家对牧民进行农技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致富能力,以现实性的经济愿景来引导牧民的选择。总之,要注重强化活动形式的多元、实用来吸引、激发牧民的阅读热情。构建基层文化传播的主平台。
(二)加强人员培训,寻求智力支撑。
一是要拓展培训方式,通过与基层文化站签订流动图书服务协议,利用县图书馆读者服务和图书管理的业务优势,组织文化站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二是要借助县图书馆在网络咨询方面的条件,对基层文化站进行规范的业务辅导,力争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文化站建设服务,为广大牧民服務。
(三)资源整合,建构“基层文化站”网络工程。
一是加强对基层文化站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动员社会各界捐资、捐物加大基层文化站建设力度。二是资源实行整合、共享。
(四)规范运作,从管理机制上形成有效保障。
一是要以县图书馆为依托,以乡镇文化站为中转管理平台,把“基层文化站”纳入公共图书馆辐射服务体系,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图书服务点;二是要解决牧民群众借书难、看书难的实际问题,重点实行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基层文化站三者图书借阅“通借通还”模式,使牧民一卡在手就能便捷地借到更多想看的书刊杂志,充分满足了牧民的阅读需求;三是要统一制订基层文化站管理规定、书刊借阅规定、管理员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尽量保障牧民群众的基本阅读需求。
(五)拓展外延,提升内涵和品位,以活动助推文化站建设。
一是要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活动内容在不失品位的同时要力求通俗化和大众化,贴近民众,进一步激发牧民的阅读热情。二是要整合多种社会资源,为基层文化站的发展献计献策,发动各种社会力量捐赠图书、音像制品,进行资金帮扶,支持文化站建设;三是要积极谋求基层文化站的网络建设,将相对零散的文化站进行网络化资源整合,力求为基层文化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资源环境。
总之,在当前基层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的状况下,要使基层文化站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流平台和阵地,达到提升牧民文化生活、文化素质的预期,不仅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规范管理,在文化站建设的兼容性、趣味性等方面多下工夫,还要积极应对现实中可能出现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基层文化站建设进入良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