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工艺管理在科研生产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工艺管理方法和手段也应与时俱进。本文针现阶段工艺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出构建工艺管理小组、加强工艺与设计的结合、强化工艺队伍建设、开展工艺标准化等手段来提高工艺管理水平。通过对工艺管理的探讨,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工艺管理职能,促进工艺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工艺管理;主要问题;提升
1 前言
工艺工作是制造业的基础,它贯穿生产的全过程,包括计划管理、生产调度、原材料和能源准备、劳动组织、定额管理、质量管理及产品成本核算等,是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增效降本的重要手段。
工艺管理为科学地计划、组织和控制各项工艺工作的全过程[1]。如图1所示,我国现代工艺管理工作贯穿于产品的工艺调研——产品设计——工艺准备——现场制造——售后服务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因此,工艺管理一方面是对制造技术工作所实施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另一方面,又是解决、处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方面的社会科学 [2]。
图1 我国现代工艺管理系统及其与企业其它系统的关系[3](虚线内为工艺管理主要过程)
工艺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应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信息化技术,对各项工艺工作进行规划、计划、组织和控制,使之按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协调有效地进行,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环境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4]。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工艺工作秩序,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品的质量,必须加强工艺管理。
2 现阶段本企业工艺管理面临的问题
a) 工艺管理未得到正确的认识。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统一、有效的工艺管理体系,工艺工作往往被理解为仅存在于工艺部门。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与工艺有关的部门具有各自的工艺职能。如设计部门应为生产和工艺提供正确、齐全、统一的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计划部门应按工艺要求均衡安排生产;生产部门应按工艺文件执行和生产产品;质量部门应负责监督工艺文件的执行并配合工艺和生产做好产品的过程控制。其次,“重设计、保进度、轻工艺”现象普遍存在。工艺是设计与生产的桥梁和纽带,是产品形成的重要过程。但在实际的产品研制过程中,对工艺的重视程度往往低于它本身。
b) 工艺手段相对落后。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工艺部门串联的工作模式延误了时间,加上设计与工艺、工艺与生产之间信息传递实时性差,导致技术状态出现更改而生产不能及时执行,生产出现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其次,串联的工作方式导致工艺准备时间较长,不适用于当前快速研制和批量生产的需要。
c) 人才队伍出现断层。由于工艺人员的流动量大、数量不足以及专业水平等不稳定,使优良的工艺技术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工艺技术人才的培养进展缓慢。同时,生产一线员工是产品制造过程的直接参与者,高水平一线员工的缺乏也直接影响科研生产任務的进程。
d) 工艺标准化水平较低。第一,文件标准化水平较低。指导性文件的编制依赖于个人技术水平,如有些工序名称使用不规范,有些术语错误,文件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描述,导致文件的编制水平参差不齐。第二,由于一线员工长期从事单一的或少量品种的生产活动,当对工艺内容及要求熟悉以后,工艺文件便成了摆设,失去了相应的指导作用。
3 工艺管理提升
3.1 构建工艺管理组织
a) 只有管理机构构建的合理,才能确保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因此,应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工艺管理组织机构,理顺内部关系,细化明确工艺管理归口部门及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建立健全由总工程师、总工艺师、工艺管理相关部门等组成工艺管理组织系统。工艺管理组织架构及人员队伍如图2所示:
图2 工艺管理组织架构及人员队伍
b) 细化管理职能。建立工艺管理中各部门岗位责任制度,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进行全过程的工艺工作。
c) 建立工艺纪律考核程序;建立监督、检查、考核、奖励等激励机制。
d) 增强和提高工艺管理岗位人员的工艺意识、了解加工能力和设备状况、掌握工艺流程和工艺布局,使设计人员设计更加合理、技术人员技艺更加精湛,让管理人员建立起综合的控制观念,从而使管理方法更加有效。
3.2 加强工艺与设计的结合
a) 从大串联到串并联。将大串联的工作方式改为串并联,从等待设计到主动沟通,在设计阶段从工艺角度发现设计缺陷,加强工艺性审查,不仅优化产品设计方案,提高产品设计的工艺性、降低成本,同时也大大缩短工艺准备周期。
b) 引进数字化技术。工艺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生产的进程。要使产品在设计、工艺、生产过程中具有一致性、完整性、规范性、及时性、安全性及可追溯性,需要数字化技术对工艺管理提供支持。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平台,如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PDM(产品数据管理)等实现信息集成与实时共享,这样不仅有利于数据维护,还能起到进一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和规避技术风险的效果。
3.3 强化工艺队伍建设
稳定工艺队伍是根本,提高专业水平是基础,落实以“人”为本是关键。工艺人员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工艺管理水平的基础。
a) 制定工艺规划。要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制订工艺顶层规划,包括工艺发展规划和人才发展规划等。
b) 人才培养。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把优秀的人选聘到合适的岗位上;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大培养力度,使工艺人员扎根于基层,与一线员工学习交流,通过交任务、压担子来考验、锻炼自身能力,以上得去的扎实技术及下得来的实践经验来指导工作。
c) 工艺创新。通过质量普查发现问题,针对生产中的关键及薄弱的环节,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对旧工艺方法进行改进,对新的工艺方法进行验证,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发和大力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自主创新,提高科研生产成果的转化率,达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一线工人,通过调动他们积极性,促进全员参与工艺管理,提高工艺水平。
3.4 开展工艺标准化工作
a) 学习并制定工艺标准。学习工艺相关标准,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将重要工序以规范的形式固化下来,不仅加深了工艺技术的基础,规范了操作行为,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水平。
b) 简化和统一名词术语、工艺术语及工艺符号。
c) 工艺文件标准化。工艺文件是工艺工作的载体,是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必备的技术文件。工艺文件的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性直接体现了工艺水平。因此,按照制订的工艺标准审查型号研制各阶段工艺文件是否完整,文件格式是否正确,文件编制是否规范,工艺方法是否符合实际生产要求等,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顿。
d) 工艺管理标准化。合理利用资源、简化管理程序、规范管理过程,结合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
4 结束语
工艺管理是集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与企业管理工作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工艺管理人员要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工作,各有关部门应行使各自的工艺职能,发挥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用正确的方法、及时的行动共同完成有关工艺方面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GB/T 4863-2008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S].
[2]王秀伦.现代工艺管理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7
[3]王秀伦.现代工艺管理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7
[4] GB/T 24737.1-2012工艺管理导则 第一部分:总则[S].
作者简介:刘函, 女,助理工程师,毕业于武汉纺织大学。主要从事软结构工艺设计研究。
关键词:工艺管理;主要问题;提升
1 前言
工艺工作是制造业的基础,它贯穿生产的全过程,包括计划管理、生产调度、原材料和能源准备、劳动组织、定额管理、质量管理及产品成本核算等,是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增效降本的重要手段。
工艺管理为科学地计划、组织和控制各项工艺工作的全过程[1]。如图1所示,我国现代工艺管理工作贯穿于产品的工艺调研——产品设计——工艺准备——现场制造——售后服务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因此,工艺管理一方面是对制造技术工作所实施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另一方面,又是解决、处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方面的社会科学 [2]。
图1 我国现代工艺管理系统及其与企业其它系统的关系[3](虚线内为工艺管理主要过程)
工艺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应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信息化技术,对各项工艺工作进行规划、计划、组织和控制,使之按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协调有效地进行,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环境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4]。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工艺工作秩序,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品的质量,必须加强工艺管理。
2 现阶段本企业工艺管理面临的问题
a) 工艺管理未得到正确的认识。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统一、有效的工艺管理体系,工艺工作往往被理解为仅存在于工艺部门。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与工艺有关的部门具有各自的工艺职能。如设计部门应为生产和工艺提供正确、齐全、统一的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计划部门应按工艺要求均衡安排生产;生产部门应按工艺文件执行和生产产品;质量部门应负责监督工艺文件的执行并配合工艺和生产做好产品的过程控制。其次,“重设计、保进度、轻工艺”现象普遍存在。工艺是设计与生产的桥梁和纽带,是产品形成的重要过程。但在实际的产品研制过程中,对工艺的重视程度往往低于它本身。
b) 工艺手段相对落后。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工艺部门串联的工作模式延误了时间,加上设计与工艺、工艺与生产之间信息传递实时性差,导致技术状态出现更改而生产不能及时执行,生产出现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其次,串联的工作方式导致工艺准备时间较长,不适用于当前快速研制和批量生产的需要。
c) 人才队伍出现断层。由于工艺人员的流动量大、数量不足以及专业水平等不稳定,使优良的工艺技术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工艺技术人才的培养进展缓慢。同时,生产一线员工是产品制造过程的直接参与者,高水平一线员工的缺乏也直接影响科研生产任務的进程。
d) 工艺标准化水平较低。第一,文件标准化水平较低。指导性文件的编制依赖于个人技术水平,如有些工序名称使用不规范,有些术语错误,文件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描述,导致文件的编制水平参差不齐。第二,由于一线员工长期从事单一的或少量品种的生产活动,当对工艺内容及要求熟悉以后,工艺文件便成了摆设,失去了相应的指导作用。
3 工艺管理提升
3.1 构建工艺管理组织
a) 只有管理机构构建的合理,才能确保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因此,应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工艺管理组织机构,理顺内部关系,细化明确工艺管理归口部门及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建立健全由总工程师、总工艺师、工艺管理相关部门等组成工艺管理组织系统。工艺管理组织架构及人员队伍如图2所示:
图2 工艺管理组织架构及人员队伍
b) 细化管理职能。建立工艺管理中各部门岗位责任制度,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进行全过程的工艺工作。
c) 建立工艺纪律考核程序;建立监督、检查、考核、奖励等激励机制。
d) 增强和提高工艺管理岗位人员的工艺意识、了解加工能力和设备状况、掌握工艺流程和工艺布局,使设计人员设计更加合理、技术人员技艺更加精湛,让管理人员建立起综合的控制观念,从而使管理方法更加有效。
3.2 加强工艺与设计的结合
a) 从大串联到串并联。将大串联的工作方式改为串并联,从等待设计到主动沟通,在设计阶段从工艺角度发现设计缺陷,加强工艺性审查,不仅优化产品设计方案,提高产品设计的工艺性、降低成本,同时也大大缩短工艺准备周期。
b) 引进数字化技术。工艺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生产的进程。要使产品在设计、工艺、生产过程中具有一致性、完整性、规范性、及时性、安全性及可追溯性,需要数字化技术对工艺管理提供支持。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平台,如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PDM(产品数据管理)等实现信息集成与实时共享,这样不仅有利于数据维护,还能起到进一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和规避技术风险的效果。
3.3 强化工艺队伍建设
稳定工艺队伍是根本,提高专业水平是基础,落实以“人”为本是关键。工艺人员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工艺管理水平的基础。
a) 制定工艺规划。要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制订工艺顶层规划,包括工艺发展规划和人才发展规划等。
b) 人才培养。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把优秀的人选聘到合适的岗位上;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大培养力度,使工艺人员扎根于基层,与一线员工学习交流,通过交任务、压担子来考验、锻炼自身能力,以上得去的扎实技术及下得来的实践经验来指导工作。
c) 工艺创新。通过质量普查发现问题,针对生产中的关键及薄弱的环节,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对旧工艺方法进行改进,对新的工艺方法进行验证,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发和大力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自主创新,提高科研生产成果的转化率,达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一线工人,通过调动他们积极性,促进全员参与工艺管理,提高工艺水平。
3.4 开展工艺标准化工作
a) 学习并制定工艺标准。学习工艺相关标准,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将重要工序以规范的形式固化下来,不仅加深了工艺技术的基础,规范了操作行为,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水平。
b) 简化和统一名词术语、工艺术语及工艺符号。
c) 工艺文件标准化。工艺文件是工艺工作的载体,是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必备的技术文件。工艺文件的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性直接体现了工艺水平。因此,按照制订的工艺标准审查型号研制各阶段工艺文件是否完整,文件格式是否正确,文件编制是否规范,工艺方法是否符合实际生产要求等,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顿。
d) 工艺管理标准化。合理利用资源、简化管理程序、规范管理过程,结合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
4 结束语
工艺管理是集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与企业管理工作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工艺管理人员要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工作,各有关部门应行使各自的工艺职能,发挥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用正确的方法、及时的行动共同完成有关工艺方面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GB/T 4863-2008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S].
[2]王秀伦.现代工艺管理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7
[3]王秀伦.现代工艺管理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7
[4] GB/T 24737.1-2012工艺管理导则 第一部分:总则[S].
作者简介:刘函, 女,助理工程师,毕业于武汉纺织大学。主要从事软结构工艺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