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日,在一大型超市里购物,走到一个拐角,忽然看到,两位老人坐在一个玻璃幕墙围起来的咖啡吧里,边喝边聊,十分惬意。
我想,自己要是到了老年能这么有风度吗?能这么雅致地生活吗?能这么有“范儿”吗?
于是,想起一次在办公室里的议论:怎么样喝咖啡才最有“范儿”?
有人说:表现出很淡定,很享受,很随意的FEEL就行,不管你端着的是什么杯子,轻轻地抿上几口吧……也有人说:“一身名牌,散发咖啡味道”的人近来变得很“有范儿”了。办公室里的一个文艺女青年描述她理想中的“梦中情人”:他起码要有“文人范儿”。大家忙问:何谓“文人范儿”?文艺女青年朗朗答道:“那一定是一个有财富的高学历的文化人呗!”
时下,关于“范儿”的议论,不禁让人哑然失笑,闹了半天,这个拜物的时代,竟然斯文扫地,书卷气荡然无存,文人要有“范儿”财富是关键呢——在今天一些人心目中的“文人范儿”堂而皇之地弥漫着缕缕铜臭的味道。
由怎么喝咖啡最有“范儿”,不禁联想到另一个流行词——“腔调”。因了周立波“腔调”成为当今海派热门词语,那可是褒义词哦!泛指气派、风度、格调、情调等等。这个词基本等同于北京话中的“范儿”,也即指派头、劲头的意思,比如说一个人有范儿,就是说一个人有风度,有风范,有风采……
那么,真正的“文人范儿”到底啥模样呢?换句话说,文人该有啥腔调?啥格调?
过去都说儒雅是“文人范儿”,今人以为那叫“酸腐”,更有人认定放荡不羁最有“文人范儿”,在这个始终处于流变状态的时代里,时而怀古吃香,时而崇洋流行,忽而又土又俗,忽而不伦不类……唯一能被证明的是,书生意气早已不是“文人范儿”的核心,不合潮流嘛!那是一个不谙世事“傻帽儿”的精神符号——正所谓:十有九八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然而,尽管糟粕与精华共存,前卫与传统激辩,在不想被潮流异化的思想者的眼里,对“范儿”的解读却总是与众不同,与“流行”的时尚大都背道而驰。
欣赏“民国范儿”的画家陈丹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到,在他眼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民国范儿”并不单指权贵,而是各色人等坦然率真那股劲!为此,陈丹青还举例说,民国的有志青年见了大人物,心里脸上,没遮拦。“五四”那天,张国焘为首的学生队伍准备前往天安门,校长蔡元培出面劝说,给小张跑上来一把挡开,领着队伍就出校门了。是的,“民国范儿”就是一种书生意气的趣味,一种阳刚的风尚,一种壮烈的美学。更有意思的是,在陈眼里“民国范儿”与金钱财富并不搭界,他说,这些年有钱了,中国的大学建筑张牙舞爪,不伦不类,哪像是斯文之地。
而在研究明清文人的文化学者严克勤看来,“诗意的栖居”就是一种“文人范儿”。所谓“诗意的栖居”,即张中行先生曾说的“变人境为诗境”也。而我以为,在严克勤的大作《仙骨佛心》一书中,他研究的不就是“明清文人范儿”嘛!他说,“‘范儿’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他从明清文人的诗书画中,触摸其心灵脉络,从明式家具、紫砂壶的艺术造诣中解开其中渗透的明清文人的风流气质、性格情调。严感慨并追问,中国还会再现类似明清文人雅士的那简约内敛,含而不露的精神风韵吗?或许这种流失已久的情怀还会回来?他寄希望那个以艺术为中心的“精神贵族”会再次回到中国人的生命态度中来——当我们穿梭在繁华的都市,无论生活多么忙碌,总该有一种从容简约的文化消费方式吧,那大约就是“明清文人范儿”的遗传密码。
毋庸讳言,每一个时代都会孕育出区别于其他时代的独特的“文人范儿”,但是,无论哪一个时代的“文人范儿”,都是一种境界的流露,是一种品质的体现,是一种岁月的积淀,金钱买不到,文凭换不来。
其实,用老百姓的话说,“文人范儿”就是文化人的“精气神”,有没有“精气神”,一举手一投足,便透露出了一个人素质和品格的高下。用陈丹青的话说,谈吐气象再怎么装也不像。
所以,也有人说:最重要的是人有范儿,那么,无论你喝的是不是咖啡,都有范儿!真正的“文人范儿”靠的大约是“文人的精气神”吧。
(责编:田茵)
我想,自己要是到了老年能这么有风度吗?能这么雅致地生活吗?能这么有“范儿”吗?
于是,想起一次在办公室里的议论:怎么样喝咖啡才最有“范儿”?
有人说:表现出很淡定,很享受,很随意的FEEL就行,不管你端着的是什么杯子,轻轻地抿上几口吧……也有人说:“一身名牌,散发咖啡味道”的人近来变得很“有范儿”了。办公室里的一个文艺女青年描述她理想中的“梦中情人”:他起码要有“文人范儿”。大家忙问:何谓“文人范儿”?文艺女青年朗朗答道:“那一定是一个有财富的高学历的文化人呗!”
时下,关于“范儿”的议论,不禁让人哑然失笑,闹了半天,这个拜物的时代,竟然斯文扫地,书卷气荡然无存,文人要有“范儿”财富是关键呢——在今天一些人心目中的“文人范儿”堂而皇之地弥漫着缕缕铜臭的味道。
由怎么喝咖啡最有“范儿”,不禁联想到另一个流行词——“腔调”。因了周立波“腔调”成为当今海派热门词语,那可是褒义词哦!泛指气派、风度、格调、情调等等。这个词基本等同于北京话中的“范儿”,也即指派头、劲头的意思,比如说一个人有范儿,就是说一个人有风度,有风范,有风采……
那么,真正的“文人范儿”到底啥模样呢?换句话说,文人该有啥腔调?啥格调?
过去都说儒雅是“文人范儿”,今人以为那叫“酸腐”,更有人认定放荡不羁最有“文人范儿”,在这个始终处于流变状态的时代里,时而怀古吃香,时而崇洋流行,忽而又土又俗,忽而不伦不类……唯一能被证明的是,书生意气早已不是“文人范儿”的核心,不合潮流嘛!那是一个不谙世事“傻帽儿”的精神符号——正所谓:十有九八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然而,尽管糟粕与精华共存,前卫与传统激辩,在不想被潮流异化的思想者的眼里,对“范儿”的解读却总是与众不同,与“流行”的时尚大都背道而驰。
欣赏“民国范儿”的画家陈丹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到,在他眼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民国范儿”并不单指权贵,而是各色人等坦然率真那股劲!为此,陈丹青还举例说,民国的有志青年见了大人物,心里脸上,没遮拦。“五四”那天,张国焘为首的学生队伍准备前往天安门,校长蔡元培出面劝说,给小张跑上来一把挡开,领着队伍就出校门了。是的,“民国范儿”就是一种书生意气的趣味,一种阳刚的风尚,一种壮烈的美学。更有意思的是,在陈眼里“民国范儿”与金钱财富并不搭界,他说,这些年有钱了,中国的大学建筑张牙舞爪,不伦不类,哪像是斯文之地。
而在研究明清文人的文化学者严克勤看来,“诗意的栖居”就是一种“文人范儿”。所谓“诗意的栖居”,即张中行先生曾说的“变人境为诗境”也。而我以为,在严克勤的大作《仙骨佛心》一书中,他研究的不就是“明清文人范儿”嘛!他说,“‘范儿’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他从明清文人的诗书画中,触摸其心灵脉络,从明式家具、紫砂壶的艺术造诣中解开其中渗透的明清文人的风流气质、性格情调。严感慨并追问,中国还会再现类似明清文人雅士的那简约内敛,含而不露的精神风韵吗?或许这种流失已久的情怀还会回来?他寄希望那个以艺术为中心的“精神贵族”会再次回到中国人的生命态度中来——当我们穿梭在繁华的都市,无论生活多么忙碌,总该有一种从容简约的文化消费方式吧,那大约就是“明清文人范儿”的遗传密码。
毋庸讳言,每一个时代都会孕育出区别于其他时代的独特的“文人范儿”,但是,无论哪一个时代的“文人范儿”,都是一种境界的流露,是一种品质的体现,是一种岁月的积淀,金钱买不到,文凭换不来。
其实,用老百姓的话说,“文人范儿”就是文化人的“精气神”,有没有“精气神”,一举手一投足,便透露出了一个人素质和品格的高下。用陈丹青的话说,谈吐气象再怎么装也不像。
所以,也有人说:最重要的是人有范儿,那么,无论你喝的是不是咖啡,都有范儿!真正的“文人范儿”靠的大约是“文人的精气神”吧。
(责编:田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