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促进德育发展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i_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育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应当伴随学生的一生。要想使美育伴随学生的一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潜移默化地进行美育渗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中学音乐教育,教师必须承担起自身的教育责任,能够潜移默化地进行培育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探索美育和德育规律。所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索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以美育促进德育发展,并提出具体的教育指导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音乐;美育;德育
   音乐属于艺术类学科。音乐教育应当是德育和美育并重的教育,它也是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在声乐的引导下激发音乐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初中音乐教育,教师应当充分应用声音艺术,使学生受到音乐形象的熏陶与感染,能够将音乐教育寄托于情感和情趣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
   一、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美育和德育的融合
   1.理解歌曲的情感美
   教师在初中音乐实践教育教学当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通过将音乐与德育教学知识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当中的思想情感,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联想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探索当中能够感受到歌曲的意境,有效地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增强学生的歌曲感悟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此首曲目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多少仁人志士在祖國危亡关头抛头颅洒热血,使学生在学习当中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观念。
   教师也可以在音乐实践教育教学当中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于歌曲的深入思考能力,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也可以在实践教育教学当中通过深入浅出地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当中感受到生活当中的真善美,最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音乐,百科全书中解释为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门艺术。音乐最初带给人的美应该是音乐特有的节奏感、旋律感。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当中可以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有意识的锻炼,引导每一个学生在把握节奏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聆听音乐时通过拍手或者借助乐器等方式来体会节奏,有效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传统民族音乐单元时,可以播放《百鸟朝凤》让学生欣赏。它是一首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曲调,以唢呐为主调演奏,表现出一种欢欣鼓舞热烈欢腾的气氛。该曲似乎没有固定的调子,全凭艺人的即兴演奏,自由加入各种声音,公鸡啼叫,母鸡下蛋,甚至是小孩的哭声都可以听得到。结构如此松散的音乐却可以营造出欢快喜悦的氛围,尤其是民间结婚时的演奏,你甚至可以感受到百鸟贺喜的景象。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欣赏乐曲中的旋律美,还可以树立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实现美育和德育的融合
   在初中音乐教育实践当中,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音乐教学素养,引导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当中对真善美进行追求,并且在生活当中深入挖掘教学素材,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丰富学生学习思维的同时,树立科学学习思维。教师也要不断积累各类知识,树立高尚的教学情操,及时了解当前学生在学习当中的状态,做学生的榜样,用优美的教学语言和娴熟的教学技巧形象化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美育与德育的有效结合。
   例如,在引导学生了解德育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欣赏“为人民服务”的相关歌曲。当学生在聆听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在一旁为学生讲解一个叫张思德的八路军人,并且向学生讲解“为人民服务”的出处。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了解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意义。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国家领导人在慰问教师时所讲的话,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在教育行业当中起到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教师的认可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总结得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魅力,结合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和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价值观念以及人生观,塑造学生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学生感受到真善美,从而升华人格。
   参考文献:
   [1]谢丽娟.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艺术科技,2017,28(12):278.
   [2]孙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66.
   [3]李秋君.以乐育人润物无声: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8(17):49.
   [4]徐佳佳.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华夏教师,2017(14):66.
   作者简介:王琦(1967.12—),女,汉族,籍贯:甘肃兰州,中学高级教师,音乐教学。
其他文献
目前,我们的职业技术学校大多数执行的并不是“订单教育”,或者说不是校企联合办学的学校,不是技能训练目标非常明确的岗前培训班。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定位在培养生产或服务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一广义的观念上,而不应过分地强调某一操作技能的培养,忽略中等职业学校的特性,忽略基本技术理论的教育。因为技术和应用往往是密不可分、互相交叉的,没有技术就谈不上应用
语文教师素质高,则语文教学效果好。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素质。  一、语文教育观  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在于传统教育观向现代教育观的转变。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到底是人还是知识?过去语文教育观更多的着眼于社会性层面的认识和分析,很少关注人本身内在的东西,以致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记忆背诵,忽视应用和评价能力的培养;重知识传授,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忽视创新;片面强调思想教育,忽视良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只有培养学生对电子技能的浓厚兴趣,才能培养职高学生学以致用的积极性,也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职高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出的“四项改革”之一,就是“强化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教学上应
近几年来,为贯彻新课程理念,我们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但无论哪种改革,课堂上学生的讨论都是必不可少的。讨论,可以让课堂活跃起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但怎样才能让讨论有实效而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热闹的形式上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组的建设要合理,根据班内人数分成几个小组,小组的分配要均衡,以促进组与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
对于各个城市来说,市政交通不仅仅关系着城市居民的居住交通体验,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直接影响了城市品牌形象.因此,我国各个城市必须要充分重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保证市政工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电路原理图(sch)与印刷电路板制作(pcb)软件Protel DXP 2004的教学方法。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充实?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等等,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我谈谈我的看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采取任务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三分讲解,七分练习”,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较高的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  【关键词】pr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