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们的职业技术学校大多数执行的并不是“订单教育”,或者说不是校企联合办学的学校,不是技能训练目标非常明确的岗前培训班。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定位在培养生产或服务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一广义的观念上,而不应过分地强调某一操作技能的培养,忽略中等职业学校的特性,忽略基本技术理论的教育。因为技术和应用往往是密不可分、互相交叉的,没有技术就谈不上应用,当然没有应用也就无所谓技术了。面对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电子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职业技术学校应注重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1.加大基础课程教学力度
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及相配套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技能训练等。通常我们所指的电子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这些课程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是日后整个电子专业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曾有一种观点认为职业技术教育不需要开设那么多的理论课,只要相对于某一职业的要求开设一些技能训练课程就行了,即便是开设理论课也只要简单带过就可以了。须知专业并不等于某一特定的职业,而是对应于范围较广的某一类职业的概括。如果在初始状态就把知识架构压缩得过于狭小,对学生将来就业时的职业适应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和学生将来多方面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只有宽口径、厚基础,加大基础课程教学力度,才有学生日后发展的余地。职业技术教育不是纯理论教学,而是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中,适当地压缩原有分立元件电路的教学内容,增加、强化集成电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相关课程内容的教学安排,对学生是有益的。
2.更新课程结构安排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一些传统的技术和技能正在被计算机技术所取代和淘汰。一些新技术、新元件的使用,新工艺的要求都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为此,必须及时增加新技术、新器件应用课程的安排。职业技术教育是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但这绝不等于培养“应知应会”型的人才。我们强调职业技术教育要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但不能忽视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实践就成了盲人瞎马、低层次的循环,更何况现时社会许多高科技的新兴产业一线工作就是需要具备系统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不断更新的新器件、新技术应用课程的安排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的系统设计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系统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需要着眼,从长远来看,增加一些系统设计的安排,对提高办学档次,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都是受益匪浅的。
3、专业的设置细化
当今电子技术日新月异,图像显示平板化,液晶、等离子、柔性显示取代CRT已成定式;信息制作、传输、接收及处理数字化,如2015年数字广播完全取代模拟广播;智能软件升级使电子电工产品人性化,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等等这些也给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带来了冲击。现有课程体系、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要求,特别是仅仅有家电维修、维修电工的电子专业逐渐走向低谷,
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对电子专业进行了各种学制,专业的细化。在电子类专业中开办了电子电器装配专业、声像制作专业、声像调试专业、通讯网络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线电视及监控(CHTV)专业、家电维修专业、电气自动控制(PLC)专业、制冷专业等;而教学呢?在第一学年教学相同的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第二学年分类教学,不同专业学生安置在不同工厂不同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假如工厂需要汀产品、数码产品、通讯产品的装配工多,我们就对应地大量培养;若市场需要大量电子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我们就大量招收。总之职业中学办专业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4.加强电子类实训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实训基地建好了,硬件齐备了,要想使硬件充分发挥作用,还要为其安装丰富实用的软件——建立一整套校内校外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对实训教学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实训管理包括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经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管理等等。同时,要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提高投资效益,保证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起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实训文件。各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学生实训守则、实训基地负责人管理职责、指导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实训考勤与请假制度等。实训教学文件包括:实训教材、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实训考核标准与考核办法、实训进度计划、实训教案等。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发放一个就业实习指南,让学生知道该专业就业情况,学什么?能学到什么?每天做什么?怎么做?体现了办学标准规范。在 “实习实训”中,采用“项目培训”法,这种教法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也做得很有特色。如电子电器专业学生2年内搞14个项目,每个项目集中几天或十几天完成,对每一个项目细化,即每个项目就是一本书,上面有学时、原理分析、仪表使用、实训方法、准备工作、目的、要求、步骤、测试项目及数据等,十分清晰,学生一看一目了然,自己按书均能操作。这些项目多是本校教师根据自身学校实习条件、特点自编形成。从而使培训实习规范,体现电子专业老师有能力,有水平。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夏晓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百,2006,(7)
[3)齐文庆,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研究[p]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5)
1.加大基础课程教学力度
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及相配套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技能训练等。通常我们所指的电子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这些课程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是日后整个电子专业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曾有一种观点认为职业技术教育不需要开设那么多的理论课,只要相对于某一职业的要求开设一些技能训练课程就行了,即便是开设理论课也只要简单带过就可以了。须知专业并不等于某一特定的职业,而是对应于范围较广的某一类职业的概括。如果在初始状态就把知识架构压缩得过于狭小,对学生将来就业时的职业适应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和学生将来多方面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只有宽口径、厚基础,加大基础课程教学力度,才有学生日后发展的余地。职业技术教育不是纯理论教学,而是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中,适当地压缩原有分立元件电路的教学内容,增加、强化集成电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相关课程内容的教学安排,对学生是有益的。
2.更新课程结构安排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一些传统的技术和技能正在被计算机技术所取代和淘汰。一些新技术、新元件的使用,新工艺的要求都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为此,必须及时增加新技术、新器件应用课程的安排。职业技术教育是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但这绝不等于培养“应知应会”型的人才。我们强调职业技术教育要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但不能忽视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实践就成了盲人瞎马、低层次的循环,更何况现时社会许多高科技的新兴产业一线工作就是需要具备系统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不断更新的新器件、新技术应用课程的安排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的系统设计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系统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需要着眼,从长远来看,增加一些系统设计的安排,对提高办学档次,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都是受益匪浅的。
3、专业的设置细化
当今电子技术日新月异,图像显示平板化,液晶、等离子、柔性显示取代CRT已成定式;信息制作、传输、接收及处理数字化,如2015年数字广播完全取代模拟广播;智能软件升级使电子电工产品人性化,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等等这些也给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带来了冲击。现有课程体系、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要求,特别是仅仅有家电维修、维修电工的电子专业逐渐走向低谷,
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对电子专业进行了各种学制,专业的细化。在电子类专业中开办了电子电器装配专业、声像制作专业、声像调试专业、通讯网络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线电视及监控(CHTV)专业、家电维修专业、电气自动控制(PLC)专业、制冷专业等;而教学呢?在第一学年教学相同的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第二学年分类教学,不同专业学生安置在不同工厂不同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假如工厂需要汀产品、数码产品、通讯产品的装配工多,我们就对应地大量培养;若市场需要大量电子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我们就大量招收。总之职业中学办专业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4.加强电子类实训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实训基地建好了,硬件齐备了,要想使硬件充分发挥作用,还要为其安装丰富实用的软件——建立一整套校内校外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对实训教学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实训管理包括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经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管理等等。同时,要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提高投资效益,保证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起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实训文件。各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学生实训守则、实训基地负责人管理职责、指导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实训考勤与请假制度等。实训教学文件包括:实训教材、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实训考核标准与考核办法、实训进度计划、实训教案等。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发放一个就业实习指南,让学生知道该专业就业情况,学什么?能学到什么?每天做什么?怎么做?体现了办学标准规范。在 “实习实训”中,采用“项目培训”法,这种教法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也做得很有特色。如电子电器专业学生2年内搞14个项目,每个项目集中几天或十几天完成,对每一个项目细化,即每个项目就是一本书,上面有学时、原理分析、仪表使用、实训方法、准备工作、目的、要求、步骤、测试项目及数据等,十分清晰,学生一看一目了然,自己按书均能操作。这些项目多是本校教师根据自身学校实习条件、特点自编形成。从而使培训实习规范,体现电子专业老师有能力,有水平。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夏晓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百,2006,(7)
[3)齐文庆,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研究[p]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