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器乐教学中,情感分为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贯穿在器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在群文器乐辅导一般面对的是成年人居多,只有充分挖掘他们的审美情感才能更好的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辅导工作真正见到实效。
关键词:群文器乐;培训目的;审美情感; 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品位的提升也越来越重视,从广场舞、各类艺术兴趣辅导班的遍地开花可以看出,群众的文化活动已经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而其中又以器乐最甚。然而,现在的群文工作者在辅导群众文化活动时并没有达到音乐创造者想要实现的目标,主要原因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与音乐创造者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我们群文工作者在工作中进行不断的启发,培养群众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在器乐培训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将器乐培训与情感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养群众的音乐审美情感和音乐学习情感,不断丰富情感体验,提升情感强度,使情感同音乐情绪和谐地沟通与交流,是器乐培训所追求的目标。
一、音乐审美情感与内心情感的关系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而审美情感始终伴随着审美活动的全过程。在音乐情感中,音乐审美情感以生活和艺术领域中美与丑、悲与喜等为对象,活跃在生活和艺术的广阔领域,它的最高目的是美。音乐工作者内心的情绪反应是指个体处理音乐情绪状态时生理上发生的各种变化,是个体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是人對音乐所要传达给人的情感的喜怒哀乐的心理活动的体验。情绪体验状态和表情动作与机体的内部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一般的审美认识都以想象和联想为感情体验的基础,即想象越活跃,感情体验也越强烈,对对象的本质的认识就越深刻。”音乐情感如同戏剧情境一样,是创造者内心思想的外化表现形式。在音乐情感中,音乐审美情感以生活和艺术领域中美与丑、悲与喜等为对象,活跃在生活和艺术的广阔领域,它的最高目的是美。
器乐演奏是一种主观的创造过程。在平时练琴和演奏中应注重对技术化的练习作艺术化的处理,输入自己的情感、思想、智慧和才能,赋予音符以生命。在对群文工作者进行培训时,更要注重群众的内心的审美情感培养,要通过培训使他们从内心对音乐审美情感有更深的体验并获得一种审美享受,他们有了美感的享受,自然也会更加热爱音乐,加强其对音乐的理解,深化其与创作者理念的沟通,从而达到内心的共鸣。从而促使他们在演奏时做到音、情、感觉与技巧组合中不断地调整并且完善,使动作意识心理和音乐思维心理达到高度的和谐,并体现为完美的演奏感觉和艺术美。
内心情感总是带有情境性和表浅性,常随情景的改变而改变。它在强度上比情感要强一些而且带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外显性。内心情感则是经过个人的思考与经验的判断而形成的一种长期的、内在的精神体验,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和深刻性。情绪往往是情感的外部显现,情感往往能够左右情绪的发展,情绪作用于人脑会逐渐产生情感。情绪和情感虽然有各自的特点,其差别是相对的。它们都有两极性,表现在积极的增力作用和消极的减力作用上。积极的增力性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而消极的减力性则能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二、情感在器乐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情是音的主宰和灵魂,但情的表达要依靠有感情色彩的音,才能将某种感情完美地表达出来。音的本身实质上是一种内在感情能量的积累和释放。真正高超的技艺只有在和感情的完美结合之中,才能获得审美的价值和意义。没有情感地表现音乐,就脱离了音乐与人的感情生活联系的纽带,丧失了音乐所固有的特殊的功能。在器乐表演者的心理素质中,情感要素特别重要。要想使自己的表演感动听众,表现出作品的情感内涵,只通过理智和冷静的安排与设计来实施表演活动是远远不够的,音乐表演者还必须具有将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投入到表演中的能力。
音乐与人的感情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凡音之起,由人心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在器乐培训中,对音乐情感的领悟是第一位的,具有主导地位,并且贯穿在器乐培训的整个过程之中。在器乐培训的过程中,群众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他们就会在练习时全身心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去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群众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技能更加提高。
但目前有很多群文工作者,只注重对音准、节奏、音色和技巧等技术层面的培训,而忽略了对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这是一种无视情感的培训,是一种不完整的培训,这不但会使群众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到培训的效果。作为音乐表演者,首先自己要有能力感受音乐作品所包含的这种深刻的情感因素,然后将这种因素化作自己的体验,再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整个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转换过程,只有有效地把握这一过程,音乐的表演才能够做到声情并茂,产生出动人心弦的效果。所在在群文器乐辅导中一定要强调情感因素的教育,使群文音乐工作者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形式予以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的器乐演奏水平得到更加全面快速的提升。
成功的演奏家在演奏中,善于调动自己大量的感情积累,唤起真实的感情,在更多情况下演奏者所倾注于乐曲的就不仅仅是简单的自然情感,而是一个艺术家远远超出个人生活局限的更为广阔和深邃的情感体验。音乐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而演奏者对于乐曲情感的体验是人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活生生的、对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感性把握。“体验”在心理学上叫做“情感认同”,就是体验者把自己投射到艺术作品中去,进而体验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各种情感以及这些情境下的心理感受。在器乐教学中,对群文音乐工作者的培养要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他们在演奏乐曲时,通过对演奏作品的背景、音乐风格、地域特征等的了解来加强对情感的抒发,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作品鲜活而生动。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转换和发展过程,只有把握好这一过程,他们的演奏才能做到声情并茂,产生动人心弦的效果。 三、音乐审美情感与音乐技能技巧的关系
在器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将器乐教学与情感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和音乐学习情感,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情感同音乐情绪和谐地沟通与交流,是器乐教学所追求的目标。音乐工作者演奏中所表现出的情绪与情感应该是演奏者对乐曲思想内容的一种反映形式。乐曲的思想内容是演奏者的情绪与情感的源泉,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同的演奏者对同一乐曲所持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进而对乐曲内容的情绪反应也必然会形成很大的差别。因此,演奏者必须对乐曲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理解,使对乐曲的情绪体验转变为理智的情感体验。
但我们强调情感因素在器乐培训中的价值,并不排斥技能技巧的传授。在器乐培训中,群众主要是通过器乐作品来真正领会音乐艺术形式特殊的审美价值,培养其审美情感的。而在器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情感和生动的音乐形象,需要通过正确而又不乏创新意味的技能技巧予以表现,两者是统一的整体,技能技巧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的审美情感。
目前,许多群文音乐工作者,非常重视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表现的培养。这种“重技轻艺”的传统音乐培训观念导致许多群众错误地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就可以尽情地去表现音乐,这是一种无视情感的培训,是一种不完整的培训。技能技巧只不过是音乐表现的手段,并不是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更不是器乐演奏的目的,对于器乐学习者和演奏者來说,重要的是把各种技能技巧灵活应用于各种音乐审美情感要素中去,获得艺术感情的完善统一,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地炫耀技术技巧。
当然,作为培训者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在培训中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忽略技能技巧在培训中的必要性,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群众的音乐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其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能,器乐演奏的才能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上,如果没有一定的演奏技能,再好的音乐设想也不可能得到实现。因此,个人认为在器乐培训中,技能训练和音乐情感之间,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两者均不可偏废,在培训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物质丰富的当下,人们更需要有丰富的文化活动来满足其精神世界的需求,音乐能够帮助听众感受美,陶冶情操,洗涤心灵,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正确审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甚至比技巧和技法的掌握更加困难,这就需要群众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欣赏中逐步实现,群众需懂得音乐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器乐的发展历程,接触更多的音乐,不断培养自己感受美、获得美的能力。群文音乐工作者在进行群众活动指导的过程中也需更加注重对群众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帮助群众逐步了解音乐,熟悉音乐节奏,体会音乐意境,直至与创作者达成共鸣。
四、深化音乐情感应用的技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音乐教育则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而审美与情感又是那样地密不可分。对音乐的处理,就是对音乐情感和演奏技巧的处理。各类音乐都蕴含着特有的激情。在辅导过程中要坚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体验的基础上产生愉悦情感。辅导者要通过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及识读乐谱的教学,让群文音乐者充分发挥表演潜能和创造性潜能,让他们在感受力、理解力和技能水平的范围内,把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辅导过程中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等多种教育模式,提高辅导效果,从而达到最终的审美教育目的。在众多的音乐辅导内容中,发挥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从美的角度去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以辅导老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他们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审美趣味,提高音乐鉴赏力及表现力的目的。
总之而言,人的心理机能极其复杂,人心理结构的形成,离不开人的社会生活。人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才学越丰富,他在艺术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就越丰富,作为群文音乐演奏者,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成年人的特征,将热烈奔放的情感和深邃宁静的理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与乐曲内涵要求一致的情感信息进行组合,从而完成你的情感与音乐美丽合奏。
参考文献:
[1] 赵军.器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关系研究 [J].交响,2009,4.
[2] 吴学禹.器乐演奏中二度创作的理智因素与情感因素[J].中国音乐,2002,2.
[3]高沧水.论群文工作者培训技巧论述 [J].中国音乐,2010(08).
[4]刘江军.探析情感因素与音乐的关系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03.
关键词:群文器乐;培训目的;审美情感; 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品位的提升也越来越重视,从广场舞、各类艺术兴趣辅导班的遍地开花可以看出,群众的文化活动已经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而其中又以器乐最甚。然而,现在的群文工作者在辅导群众文化活动时并没有达到音乐创造者想要实现的目标,主要原因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与音乐创造者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我们群文工作者在工作中进行不断的启发,培养群众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在器乐培训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将器乐培训与情感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养群众的音乐审美情感和音乐学习情感,不断丰富情感体验,提升情感强度,使情感同音乐情绪和谐地沟通与交流,是器乐培训所追求的目标。
一、音乐审美情感与内心情感的关系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而审美情感始终伴随着审美活动的全过程。在音乐情感中,音乐审美情感以生活和艺术领域中美与丑、悲与喜等为对象,活跃在生活和艺术的广阔领域,它的最高目的是美。音乐工作者内心的情绪反应是指个体处理音乐情绪状态时生理上发生的各种变化,是个体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是人對音乐所要传达给人的情感的喜怒哀乐的心理活动的体验。情绪体验状态和表情动作与机体的内部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一般的审美认识都以想象和联想为感情体验的基础,即想象越活跃,感情体验也越强烈,对对象的本质的认识就越深刻。”音乐情感如同戏剧情境一样,是创造者内心思想的外化表现形式。在音乐情感中,音乐审美情感以生活和艺术领域中美与丑、悲与喜等为对象,活跃在生活和艺术的广阔领域,它的最高目的是美。
器乐演奏是一种主观的创造过程。在平时练琴和演奏中应注重对技术化的练习作艺术化的处理,输入自己的情感、思想、智慧和才能,赋予音符以生命。在对群文工作者进行培训时,更要注重群众的内心的审美情感培养,要通过培训使他们从内心对音乐审美情感有更深的体验并获得一种审美享受,他们有了美感的享受,自然也会更加热爱音乐,加强其对音乐的理解,深化其与创作者理念的沟通,从而达到内心的共鸣。从而促使他们在演奏时做到音、情、感觉与技巧组合中不断地调整并且完善,使动作意识心理和音乐思维心理达到高度的和谐,并体现为完美的演奏感觉和艺术美。
内心情感总是带有情境性和表浅性,常随情景的改变而改变。它在强度上比情感要强一些而且带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外显性。内心情感则是经过个人的思考与经验的判断而形成的一种长期的、内在的精神体验,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和深刻性。情绪往往是情感的外部显现,情感往往能够左右情绪的发展,情绪作用于人脑会逐渐产生情感。情绪和情感虽然有各自的特点,其差别是相对的。它们都有两极性,表现在积极的增力作用和消极的减力作用上。积极的增力性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而消极的减力性则能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二、情感在器乐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情是音的主宰和灵魂,但情的表达要依靠有感情色彩的音,才能将某种感情完美地表达出来。音的本身实质上是一种内在感情能量的积累和释放。真正高超的技艺只有在和感情的完美结合之中,才能获得审美的价值和意义。没有情感地表现音乐,就脱离了音乐与人的感情生活联系的纽带,丧失了音乐所固有的特殊的功能。在器乐表演者的心理素质中,情感要素特别重要。要想使自己的表演感动听众,表现出作品的情感内涵,只通过理智和冷静的安排与设计来实施表演活动是远远不够的,音乐表演者还必须具有将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投入到表演中的能力。
音乐与人的感情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凡音之起,由人心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在器乐培训中,对音乐情感的领悟是第一位的,具有主导地位,并且贯穿在器乐培训的整个过程之中。在器乐培训的过程中,群众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他们就会在练习时全身心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去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群众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技能更加提高。
但目前有很多群文工作者,只注重对音准、节奏、音色和技巧等技术层面的培训,而忽略了对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这是一种无视情感的培训,是一种不完整的培训,这不但会使群众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到培训的效果。作为音乐表演者,首先自己要有能力感受音乐作品所包含的这种深刻的情感因素,然后将这种因素化作自己的体验,再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整个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转换过程,只有有效地把握这一过程,音乐的表演才能够做到声情并茂,产生出动人心弦的效果。所在在群文器乐辅导中一定要强调情感因素的教育,使群文音乐工作者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形式予以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的器乐演奏水平得到更加全面快速的提升。
成功的演奏家在演奏中,善于调动自己大量的感情积累,唤起真实的感情,在更多情况下演奏者所倾注于乐曲的就不仅仅是简单的自然情感,而是一个艺术家远远超出个人生活局限的更为广阔和深邃的情感体验。音乐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而演奏者对于乐曲情感的体验是人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活生生的、对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感性把握。“体验”在心理学上叫做“情感认同”,就是体验者把自己投射到艺术作品中去,进而体验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各种情感以及这些情境下的心理感受。在器乐教学中,对群文音乐工作者的培养要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他们在演奏乐曲时,通过对演奏作品的背景、音乐风格、地域特征等的了解来加强对情感的抒发,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作品鲜活而生动。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转换和发展过程,只有把握好这一过程,他们的演奏才能做到声情并茂,产生动人心弦的效果。 三、音乐审美情感与音乐技能技巧的关系
在器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将器乐教学与情感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和音乐学习情感,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情感同音乐情绪和谐地沟通与交流,是器乐教学所追求的目标。音乐工作者演奏中所表现出的情绪与情感应该是演奏者对乐曲思想内容的一种反映形式。乐曲的思想内容是演奏者的情绪与情感的源泉,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同的演奏者对同一乐曲所持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进而对乐曲内容的情绪反应也必然会形成很大的差别。因此,演奏者必须对乐曲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理解,使对乐曲的情绪体验转变为理智的情感体验。
但我们强调情感因素在器乐培训中的价值,并不排斥技能技巧的传授。在器乐培训中,群众主要是通过器乐作品来真正领会音乐艺术形式特殊的审美价值,培养其审美情感的。而在器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情感和生动的音乐形象,需要通过正确而又不乏创新意味的技能技巧予以表现,两者是统一的整体,技能技巧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的审美情感。
目前,许多群文音乐工作者,非常重视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表现的培养。这种“重技轻艺”的传统音乐培训观念导致许多群众错误地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就可以尽情地去表现音乐,这是一种无视情感的培训,是一种不完整的培训。技能技巧只不过是音乐表现的手段,并不是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更不是器乐演奏的目的,对于器乐学习者和演奏者來说,重要的是把各种技能技巧灵活应用于各种音乐审美情感要素中去,获得艺术感情的完善统一,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地炫耀技术技巧。
当然,作为培训者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在培训中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忽略技能技巧在培训中的必要性,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群众的音乐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其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能,器乐演奏的才能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上,如果没有一定的演奏技能,再好的音乐设想也不可能得到实现。因此,个人认为在器乐培训中,技能训练和音乐情感之间,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两者均不可偏废,在培训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物质丰富的当下,人们更需要有丰富的文化活动来满足其精神世界的需求,音乐能够帮助听众感受美,陶冶情操,洗涤心灵,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正确审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甚至比技巧和技法的掌握更加困难,这就需要群众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欣赏中逐步实现,群众需懂得音乐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器乐的发展历程,接触更多的音乐,不断培养自己感受美、获得美的能力。群文音乐工作者在进行群众活动指导的过程中也需更加注重对群众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帮助群众逐步了解音乐,熟悉音乐节奏,体会音乐意境,直至与创作者达成共鸣。
四、深化音乐情感应用的技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音乐教育则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而审美与情感又是那样地密不可分。对音乐的处理,就是对音乐情感和演奏技巧的处理。各类音乐都蕴含着特有的激情。在辅导过程中要坚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体验的基础上产生愉悦情感。辅导者要通过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及识读乐谱的教学,让群文音乐者充分发挥表演潜能和创造性潜能,让他们在感受力、理解力和技能水平的范围内,把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辅导过程中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等多种教育模式,提高辅导效果,从而达到最终的审美教育目的。在众多的音乐辅导内容中,发挥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从美的角度去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以辅导老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他们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审美趣味,提高音乐鉴赏力及表现力的目的。
总之而言,人的心理机能极其复杂,人心理结构的形成,离不开人的社会生活。人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才学越丰富,他在艺术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就越丰富,作为群文音乐演奏者,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成年人的特征,将热烈奔放的情感和深邃宁静的理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与乐曲内涵要求一致的情感信息进行组合,从而完成你的情感与音乐美丽合奏。
参考文献:
[1] 赵军.器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关系研究 [J].交响,2009,4.
[2] 吴学禹.器乐演奏中二度创作的理智因素与情感因素[J].中国音乐,2002,2.
[3]高沧水.论群文工作者培训技巧论述 [J].中国音乐,2010(08).
[4]刘江军.探析情感因素与音乐的关系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