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故事《青鸟》,讲述了一个少女寻找爱人的故事,隐射了人们在人生旅途中对于幸福和光明的寻找。在故事中,少女遇到了三个困境:同胞相争的窘境、性成熟的不适、独立人格的缺失。而这三个困境,恰恰是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20世纪初,著名的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创作出举世闻名的戏剧《青鸟》,剧作《青鸟》就源发于多尔瓦诺夫人的童话名篇《青鸟》。这篇仅一万两千字的童话,构架了一个“寻找”的故事——主人公对爱人的寻找。实际上,这更像是一个少女寻找自我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三个困境,而它们也是儿童在成长道路上比须面对的。
一、同胞相争的窘境
《圣经》中,人类的始祖亚当与夏娃的长子该隐,出于忌恨,杀死了他的弟弟亚伯。马丁·路德在《桌边谈话》(Table Talks)中把该隐当作一个遭天谴却强有力的作恶者,而虔诚的亚伯不得不沦落为他的“灰兄弟”(Aschebrudel),成为一个卑微之人,任由该隐摆布驱使。在这里,该隐和亚伯是圣经中非常典型的关于某人受到自己同胞兄弟欺压或为其所害的例子。
而在童话故事中,骨肉同胞关系多为异母(父)兄妹关系所取代。人们潜意识中并不希望骨肉同胞之间存在相互仇视的方式。而实际上,同胞相争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非常“自然”的现象。
故事《青鸟》中,老国王妻子去世,之后娶了新王后。国王的前妻有一位美丽的公主(芙罗丽娜),而新王后又带来了一个丑陋的继女(特鲁托娜),异母姐妹出现,预示着同胞相争的开始。
同胞相争主要体现在对家庭地位的争夺,文中对此有具体描写:
“有一天,国王对新王后说,芙罗丽娜和特鲁托娜都已成年,该出嫁了。新王后要求让她的女儿先出嫁,国王同意了。”
“新王后得知夏尔芒国王来访的消息后,请来了所有的缝纫师、绣花匠和各类工人,为特鲁托娜赶制各色服装。她同时要求国王不给芙罗丽娜添置新衣服。当芙罗丽娜想要梳妆的时候,连一条头带也找不到了。”
“王后和特鲁托娜跑到国王那里发了一通牢骚,迫使国王同意在夏尔芒访问期间把芙罗丽娜关在一个塔楼里。果然,当芙罗丽娜回到自己卧室时,四个戴假面具的汉子强行把她送到了塔楼里。”
不难看出,在同胞相争中,公主完全处于下风。她无法得到继母的疼爱,也没能得到父亲的庇佑,和继女妹妹相比,她更像是这个家庭的外来者。
这不由得让读者心生疑问,写作这种实力悬殊的同胞相争到底有何意义?只是为了给公主设置障碍和痛苦吗?
再来看同胞相争中公主的表现,文中写道:“这样,当芙罗丽娜想要梳妆的时候,连一条头带也找不到了。她只穿了一件肮脏的连衣裙,感到无比羞愧。”对于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公主没有任何的反抗,却是“羞愧”,对不是她的错而感到羞愧。公主在此时表现得十分软弱天真。
但这种软弱和天真,在同胞相争的过程中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再来看看公主在被关入塔楼两年后的变化。
“你串通外国人,背叛国家!”王后嚷道。
“跟谁呀,夫人?”公主反问,“两年来,你不是一直囚禁着我吗?”
“你从哪里弄来这些宝石?”王后问。
“就在塔楼里找到的。”芙罗丽娜回答。
“你骗不了我们,”王后说,“有人送给你首饰,就是叫你出卖你父亲的王国。”
“我难道能自由自在地干这种勾当吗?”公主轻蔑地笑着说。
“那么你又为谁打扮成这么个小妖精似的?”王后接着问,“你的房间里弥漫着香气,你全身上下穿戴得那么漂亮,在整个宫廷里不是数你最不爱打扮吗?”
“因为我现在有很多空闲时间来做这些事。”公主说。
此时,公主在同胞相争中依然处于下风,但人们惊喜地发现她变得强大了、勇敢了,诚然,公主此时处在和年轻国王化身的青鸟的热恋期,爱情会让人变得勇敢。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青鸟由于身份限制只能在夜晚同公主相会,因此,公主必须一个人度过无数个寂寞清冷的白天。这种寂寞、清冷恰恰是勇敢和坚强滋生的土壤。
而在现实生活中,同胞相争的困境是真实存在的。对于儿童来说,小时候,父母就她外在所会遇到的困扰进行保护和照顾。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觉得自己似乎不再受到宠爱和保护,来自于哥哥、姐姐的欺负以及外界的敌意突然增多。此时,儿童往往容易陷入一种惶惶不安的情绪中。《青鸟》中所描绘的同胞相争,它向儿童表明,生活中真的会有这样一段时期,外界只存在敌意、冷漠,内心要经历屈辱、孤独和失望,但这种寂寞、痛苦的岁月总会过去,并会让人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
二、性成熟的不适
在故事的开篇,国王再娶新王后时,公主十五岁。指明公主的年龄绝不是简单的人物介绍,而是暗含深意的微妙表达。十五岁的少女处在生理发育时期,经历了阴道流血,获得了生理上的性成熟。但少女的性成熟显然不是顺利进行的。人们可以看到处在性成熟期的少女表现出的种种不适。究其原因,就要谈到文中潜藏的俄狄浦斯情结和分离忧虑。
文中主要可见的冲突即是同胞相爭,而在同胞相争下,细细究来,则暗藏着少女的俄狄浦斯情结。故事的开始,王后死去,作者对国王的悲痛着墨十分甚少,而故事从头到尾对于公主与亲生母亲的感情没有做任何描写,这种违背常理的写作实在令人费解。读者可以在文中感受到,作者在处理国王和公主的父女感情时,表现出疏离、冷淡和隔阂。试问有哪一个父亲会让亲生女儿在宴会上没有一条干净的裙子可穿?在出嫁顺序上被排挤?没有犯任何过错却被关入暗无天日的塔楼?
人们可以大胆地猜想,这其中很可能暗藏着公主的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的故事反映了每个孩子自己的无意识愿望:“弑父娶母”或者是“弑母嫁父”,即每个孩子都对异性的父亲或者母亲怀有一种特殊的柔情,并对同性的母亲或者父亲有敌意,希望自己能取代他们的位置成为父亲或者母亲的妻子或丈夫。弗洛伊德相信,俄狄浦斯情结普遍存在,并且对人类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而在故事中,人们虽然无法直接看到公主对国王任何感情的表达,但可以从同胞相争中窥见一些潜藏话语。 首先,在故事前期的同胞相争中,无论是设计让公主无法盛装出席宴会,还是把公主关入塔楼,抑或是进入塔楼数次伤害公主,正面对决的人物都不是继女和公主,而是新王后和公主。新王后对公主表现出了强烈的嫉妒和迫害之心,这种憎恨已远远超出同胞相争的范畴。而在国王死后,同胞相争的力度淡化,并且新王后不再以加害者的身份出现,人们惊奇地发现,她在文中消失了。消失意味着她和公主之间不再有产生联系的必要,而砍断这条嫉恨的绳索的原因正是老国王的死。
文中,公主和王后之间没有感情的联系更加印证了这一点。性成熟期的公主对于父亲暗怀着特殊的好感,而作为一个少女,她无法正确面对和处理好自己对父亲的情感,因此她刻意回避对母亲的感情,试图掩藏这种不可言说的禁忌之情。而这种掩藏使她在性成熟期的内心更加脆弱,因为她无法建立亲情和血缘的亲密联系,这印证了她在前期同胞相争中的必然落败。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公主会迅速地爱上年轻的国王了。少女内心渴望找到一个她能为之奉献而不必产生负罪感和焦虑感的情感对象,从而使自己能够摆脱俄狄浦斯困境。
然而,克服性成熟绝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公主转移情感对象,爱上年轻的国王后,她又将面对一个问题:分离忧虑。
在生活中,没有什么比遭到遗弃、无人理睬更具威胁性了,心理学家把这种威胁人的恐惧称作分离忧虑。而故事中,少女和爱人经历了三次分离。三次分离都给少女造成了心灵上的巨大痛苦,虽然公主在生理上获得了成熟,但俄狄浦斯情结和分离忧虑的存在让她无法在心理上达到与生理成熟匹配的成熟,性成熟造成的不适感仍旧包裹着她,而如何战胜不适感?方法就存在于解决下一个困境的方法之中,即独立人格的建立。
三、独立人格的缺失和构建
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12-18岁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即这一时期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和自我角色的形成。20-24岁处在亲密对孤独的时期,即这一时期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友谊、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故事中虽然没有给公主一个明确的成长时间线,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问题是公主都需要面对的。实际上,每一个少年儿童在成长中都将面这个问题——独立人格的缺失。
(一)独立人格的缺失
公主的独立人格缺失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没能建立起与父母的良性联系
由于俄狄浦斯情结的作怪,公主与父亲的关系基本被割裂,也没能建立与母亲的联系。事实上,一个良性的血缘关系是独立人格成长的强大支柱,如果缺乏这样的支柱,人在先天基础上注定虚弱。
2.公主的付出与爱人的付出不相等
虽然在讨论中,年轻的夏尔芒国王不是主角,但在故事中,他起到了连接整个故事的作用。公主与夏尔芒国王在故事前期的付出并不相等。夏尔芒国王被继女的教母施法变成青鸟,化身成为“动物新郎”,而后来又被王后的诡计重伤,鲜血直流,奄奄一息。年轻的爱人在两人的感情关系中付出了巨大代价,而公主与爱人的付出是完全不对等的,不对等的付出却想得到完整的爱情,显然不现实。
3.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被关塔楼时,公主没能正确使用爱人送给她的绝世珠宝,只是藏在稻草下留到夜晚妆点打扮,而没把珠宝用在寻找逃离塔楼的途径上,导致珠宝被新王后发现,惹出祸端。在面对与爱人的三次分离时,她都表现得极其虚弱,只顾哭泣。在国王化身的青鸟被新王后诡计所伤害,不再与公主会面后,文中写道;“芙罗丽娜,满怀忧伤的芙罗丽娜,见不到国王感到痛苦极了。她日日夜夜靠在窗旁,不停地喊着:‘青天般的青鸟啊,快快飞来我身旁!’……她不顾王后的暗探在场,天天这样做。她悲伤得连一点东西也吃不下。”
事实上,一个人如果终日被悲伤和痛苦主宰,注定是无法建立完整、独立的自我人格的。
(二)獨立人格的构建
以老国王的死作为故事前后期的分界线,人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在故事后期,公主踏上了寻找爱人的旅程,在这旅途中,也开始构建自己完整的独立人格。
1.建立了与母亲的良性联系
在独自一人踏上寻找爱人的旅途时,公主在河边遇到了一位老妇人,她真诚地将内心的悲伤都告诉了这位老妇人,由此获得了她赠予的四个鸡蛋,老妇人在这里扮演了公主母亲的形象。当公主对“母亲”敞开心扉,进行心灵的交流后,她就获得了“母亲”的支持。事实上,这位老妇人是一位法力高强的仙女,也是公主与国王能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关键支持者。
2.建立了内心的基本信任感
公主在老国王死后,加冕为王。但她选择隐藏身份,抛弃华丽的衣裳和珍贵的珠宝,没有任何仆人随从,独自一人踏上寻找爱人的旅途,公主在此走下王权的神坛,放弃了外部现实中可以获得的帮助,建立起内心的基本信任感(对自己对生活的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她克服了性成熟的不适,在西方故事中,鸡卵象征着女性的性特征。而公主合理地使用了仙女赠予的四个鸡蛋,前两个鸡蛋帮助公主战胜环境困境,帮助她爬上象牙山,飞过冰坡,直接来到国王的城门,后两个鸡蛋帮助她战胜人为困境,她诱惑愚蠢的继女、贿赂国王的侍从。这里含蓄地表明,少女已经克服了性成熟的不适。
3.直面同胞相争,超越了分离忧虑
同胞相争始终是少女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故事的最后,文中其实已经隐晦地表明继女和国王已经完婚(继女登上了王座),但在此时,公主已经获得了智慧和勇敢,她直面同胞相争,懂得利用继女贪财的缺点,贿赂继女,获得唤会国王爱情的机会。她懂得掩饰身份,不做无谓的正面纠缠。
公主完整的独立人格在此建立起来,但笔者想提出一点,也是这篇故事最值得一说的一点,就是公主在与国王相见后,原谅了放弃爱情、选择与继女结婚的国王。也许有人会说,原谅是必然的,因为公主深爱着国王,但笔者认为,恰恰是深爱才更难原谅离弃自己、违背诺言的爱人。而在公主选择原谅的一瞬间,她就已经超越了分离忧虑,因为她树立了强大而又仁慈的内心世界,无论国王是否会因为某些事情再次违背承诺,她都不会再忧虑痛苦。
四、结语
同胞相争的窘迫、性成熟的不适、独立人格的缺失,对于每一个成长道路上的儿童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困境。它们如同需要翻越的高山,而人们在攀登的旅途中,注定会经历迷茫、留下泪水。但在翻山越岭之后,世间绚烂美丽的风景必将呈现。
(绍兴文理学院)
作者简介:金柚希(1992-),女,江西宜春人,硕士,研究方向:儿童文学。
20世纪初,著名的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创作出举世闻名的戏剧《青鸟》,剧作《青鸟》就源发于多尔瓦诺夫人的童话名篇《青鸟》。这篇仅一万两千字的童话,构架了一个“寻找”的故事——主人公对爱人的寻找。实际上,这更像是一个少女寻找自我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三个困境,而它们也是儿童在成长道路上比须面对的。
一、同胞相争的窘境
《圣经》中,人类的始祖亚当与夏娃的长子该隐,出于忌恨,杀死了他的弟弟亚伯。马丁·路德在《桌边谈话》(Table Talks)中把该隐当作一个遭天谴却强有力的作恶者,而虔诚的亚伯不得不沦落为他的“灰兄弟”(Aschebrudel),成为一个卑微之人,任由该隐摆布驱使。在这里,该隐和亚伯是圣经中非常典型的关于某人受到自己同胞兄弟欺压或为其所害的例子。
而在童话故事中,骨肉同胞关系多为异母(父)兄妹关系所取代。人们潜意识中并不希望骨肉同胞之间存在相互仇视的方式。而实际上,同胞相争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非常“自然”的现象。
故事《青鸟》中,老国王妻子去世,之后娶了新王后。国王的前妻有一位美丽的公主(芙罗丽娜),而新王后又带来了一个丑陋的继女(特鲁托娜),异母姐妹出现,预示着同胞相争的开始。
同胞相争主要体现在对家庭地位的争夺,文中对此有具体描写:
“有一天,国王对新王后说,芙罗丽娜和特鲁托娜都已成年,该出嫁了。新王后要求让她的女儿先出嫁,国王同意了。”
“新王后得知夏尔芒国王来访的消息后,请来了所有的缝纫师、绣花匠和各类工人,为特鲁托娜赶制各色服装。她同时要求国王不给芙罗丽娜添置新衣服。当芙罗丽娜想要梳妆的时候,连一条头带也找不到了。”
“王后和特鲁托娜跑到国王那里发了一通牢骚,迫使国王同意在夏尔芒访问期间把芙罗丽娜关在一个塔楼里。果然,当芙罗丽娜回到自己卧室时,四个戴假面具的汉子强行把她送到了塔楼里。”
不难看出,在同胞相争中,公主完全处于下风。她无法得到继母的疼爱,也没能得到父亲的庇佑,和继女妹妹相比,她更像是这个家庭的外来者。
这不由得让读者心生疑问,写作这种实力悬殊的同胞相争到底有何意义?只是为了给公主设置障碍和痛苦吗?
再来看同胞相争中公主的表现,文中写道:“这样,当芙罗丽娜想要梳妆的时候,连一条头带也找不到了。她只穿了一件肮脏的连衣裙,感到无比羞愧。”对于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公主没有任何的反抗,却是“羞愧”,对不是她的错而感到羞愧。公主在此时表现得十分软弱天真。
但这种软弱和天真,在同胞相争的过程中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再来看看公主在被关入塔楼两年后的变化。
“你串通外国人,背叛国家!”王后嚷道。
“跟谁呀,夫人?”公主反问,“两年来,你不是一直囚禁着我吗?”
“你从哪里弄来这些宝石?”王后问。
“就在塔楼里找到的。”芙罗丽娜回答。
“你骗不了我们,”王后说,“有人送给你首饰,就是叫你出卖你父亲的王国。”
“我难道能自由自在地干这种勾当吗?”公主轻蔑地笑着说。
“那么你又为谁打扮成这么个小妖精似的?”王后接着问,“你的房间里弥漫着香气,你全身上下穿戴得那么漂亮,在整个宫廷里不是数你最不爱打扮吗?”
“因为我现在有很多空闲时间来做这些事。”公主说。
此时,公主在同胞相争中依然处于下风,但人们惊喜地发现她变得强大了、勇敢了,诚然,公主此时处在和年轻国王化身的青鸟的热恋期,爱情会让人变得勇敢。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青鸟由于身份限制只能在夜晚同公主相会,因此,公主必须一个人度过无数个寂寞清冷的白天。这种寂寞、清冷恰恰是勇敢和坚强滋生的土壤。
而在现实生活中,同胞相争的困境是真实存在的。对于儿童来说,小时候,父母就她外在所会遇到的困扰进行保护和照顾。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觉得自己似乎不再受到宠爱和保护,来自于哥哥、姐姐的欺负以及外界的敌意突然增多。此时,儿童往往容易陷入一种惶惶不安的情绪中。《青鸟》中所描绘的同胞相争,它向儿童表明,生活中真的会有这样一段时期,外界只存在敌意、冷漠,内心要经历屈辱、孤独和失望,但这种寂寞、痛苦的岁月总会过去,并会让人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
二、性成熟的不适
在故事的开篇,国王再娶新王后时,公主十五岁。指明公主的年龄绝不是简单的人物介绍,而是暗含深意的微妙表达。十五岁的少女处在生理发育时期,经历了阴道流血,获得了生理上的性成熟。但少女的性成熟显然不是顺利进行的。人们可以看到处在性成熟期的少女表现出的种种不适。究其原因,就要谈到文中潜藏的俄狄浦斯情结和分离忧虑。
文中主要可见的冲突即是同胞相爭,而在同胞相争下,细细究来,则暗藏着少女的俄狄浦斯情结。故事的开始,王后死去,作者对国王的悲痛着墨十分甚少,而故事从头到尾对于公主与亲生母亲的感情没有做任何描写,这种违背常理的写作实在令人费解。读者可以在文中感受到,作者在处理国王和公主的父女感情时,表现出疏离、冷淡和隔阂。试问有哪一个父亲会让亲生女儿在宴会上没有一条干净的裙子可穿?在出嫁顺序上被排挤?没有犯任何过错却被关入暗无天日的塔楼?
人们可以大胆地猜想,这其中很可能暗藏着公主的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的故事反映了每个孩子自己的无意识愿望:“弑父娶母”或者是“弑母嫁父”,即每个孩子都对异性的父亲或者母亲怀有一种特殊的柔情,并对同性的母亲或者父亲有敌意,希望自己能取代他们的位置成为父亲或者母亲的妻子或丈夫。弗洛伊德相信,俄狄浦斯情结普遍存在,并且对人类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而在故事中,人们虽然无法直接看到公主对国王任何感情的表达,但可以从同胞相争中窥见一些潜藏话语。 首先,在故事前期的同胞相争中,无论是设计让公主无法盛装出席宴会,还是把公主关入塔楼,抑或是进入塔楼数次伤害公主,正面对决的人物都不是继女和公主,而是新王后和公主。新王后对公主表现出了强烈的嫉妒和迫害之心,这种憎恨已远远超出同胞相争的范畴。而在国王死后,同胞相争的力度淡化,并且新王后不再以加害者的身份出现,人们惊奇地发现,她在文中消失了。消失意味着她和公主之间不再有产生联系的必要,而砍断这条嫉恨的绳索的原因正是老国王的死。
文中,公主和王后之间没有感情的联系更加印证了这一点。性成熟期的公主对于父亲暗怀着特殊的好感,而作为一个少女,她无法正确面对和处理好自己对父亲的情感,因此她刻意回避对母亲的感情,试图掩藏这种不可言说的禁忌之情。而这种掩藏使她在性成熟期的内心更加脆弱,因为她无法建立亲情和血缘的亲密联系,这印证了她在前期同胞相争中的必然落败。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公主会迅速地爱上年轻的国王了。少女内心渴望找到一个她能为之奉献而不必产生负罪感和焦虑感的情感对象,从而使自己能够摆脱俄狄浦斯困境。
然而,克服性成熟绝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公主转移情感对象,爱上年轻的国王后,她又将面对一个问题:分离忧虑。
在生活中,没有什么比遭到遗弃、无人理睬更具威胁性了,心理学家把这种威胁人的恐惧称作分离忧虑。而故事中,少女和爱人经历了三次分离。三次分离都给少女造成了心灵上的巨大痛苦,虽然公主在生理上获得了成熟,但俄狄浦斯情结和分离忧虑的存在让她无法在心理上达到与生理成熟匹配的成熟,性成熟造成的不适感仍旧包裹着她,而如何战胜不适感?方法就存在于解决下一个困境的方法之中,即独立人格的建立。
三、独立人格的缺失和构建
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12-18岁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即这一时期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和自我角色的形成。20-24岁处在亲密对孤独的时期,即这一时期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友谊、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故事中虽然没有给公主一个明确的成长时间线,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问题是公主都需要面对的。实际上,每一个少年儿童在成长中都将面这个问题——独立人格的缺失。
(一)独立人格的缺失
公主的独立人格缺失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没能建立起与父母的良性联系
由于俄狄浦斯情结的作怪,公主与父亲的关系基本被割裂,也没能建立与母亲的联系。事实上,一个良性的血缘关系是独立人格成长的强大支柱,如果缺乏这样的支柱,人在先天基础上注定虚弱。
2.公主的付出与爱人的付出不相等
虽然在讨论中,年轻的夏尔芒国王不是主角,但在故事中,他起到了连接整个故事的作用。公主与夏尔芒国王在故事前期的付出并不相等。夏尔芒国王被继女的教母施法变成青鸟,化身成为“动物新郎”,而后来又被王后的诡计重伤,鲜血直流,奄奄一息。年轻的爱人在两人的感情关系中付出了巨大代价,而公主与爱人的付出是完全不对等的,不对等的付出却想得到完整的爱情,显然不现实。
3.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被关塔楼时,公主没能正确使用爱人送给她的绝世珠宝,只是藏在稻草下留到夜晚妆点打扮,而没把珠宝用在寻找逃离塔楼的途径上,导致珠宝被新王后发现,惹出祸端。在面对与爱人的三次分离时,她都表现得极其虚弱,只顾哭泣。在国王化身的青鸟被新王后诡计所伤害,不再与公主会面后,文中写道;“芙罗丽娜,满怀忧伤的芙罗丽娜,见不到国王感到痛苦极了。她日日夜夜靠在窗旁,不停地喊着:‘青天般的青鸟啊,快快飞来我身旁!’……她不顾王后的暗探在场,天天这样做。她悲伤得连一点东西也吃不下。”
事实上,一个人如果终日被悲伤和痛苦主宰,注定是无法建立完整、独立的自我人格的。
(二)獨立人格的构建
以老国王的死作为故事前后期的分界线,人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在故事后期,公主踏上了寻找爱人的旅程,在这旅途中,也开始构建自己完整的独立人格。
1.建立了与母亲的良性联系
在独自一人踏上寻找爱人的旅途时,公主在河边遇到了一位老妇人,她真诚地将内心的悲伤都告诉了这位老妇人,由此获得了她赠予的四个鸡蛋,老妇人在这里扮演了公主母亲的形象。当公主对“母亲”敞开心扉,进行心灵的交流后,她就获得了“母亲”的支持。事实上,这位老妇人是一位法力高强的仙女,也是公主与国王能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关键支持者。
2.建立了内心的基本信任感
公主在老国王死后,加冕为王。但她选择隐藏身份,抛弃华丽的衣裳和珍贵的珠宝,没有任何仆人随从,独自一人踏上寻找爱人的旅途,公主在此走下王权的神坛,放弃了外部现实中可以获得的帮助,建立起内心的基本信任感(对自己对生活的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她克服了性成熟的不适,在西方故事中,鸡卵象征着女性的性特征。而公主合理地使用了仙女赠予的四个鸡蛋,前两个鸡蛋帮助公主战胜环境困境,帮助她爬上象牙山,飞过冰坡,直接来到国王的城门,后两个鸡蛋帮助她战胜人为困境,她诱惑愚蠢的继女、贿赂国王的侍从。这里含蓄地表明,少女已经克服了性成熟的不适。
3.直面同胞相争,超越了分离忧虑
同胞相争始终是少女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故事的最后,文中其实已经隐晦地表明继女和国王已经完婚(继女登上了王座),但在此时,公主已经获得了智慧和勇敢,她直面同胞相争,懂得利用继女贪财的缺点,贿赂继女,获得唤会国王爱情的机会。她懂得掩饰身份,不做无谓的正面纠缠。
公主完整的独立人格在此建立起来,但笔者想提出一点,也是这篇故事最值得一说的一点,就是公主在与国王相见后,原谅了放弃爱情、选择与继女结婚的国王。也许有人会说,原谅是必然的,因为公主深爱着国王,但笔者认为,恰恰是深爱才更难原谅离弃自己、违背诺言的爱人。而在公主选择原谅的一瞬间,她就已经超越了分离忧虑,因为她树立了强大而又仁慈的内心世界,无论国王是否会因为某些事情再次违背承诺,她都不会再忧虑痛苦。
四、结语
同胞相争的窘迫、性成熟的不适、独立人格的缺失,对于每一个成长道路上的儿童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困境。它们如同需要翻越的高山,而人们在攀登的旅途中,注定会经历迷茫、留下泪水。但在翻山越岭之后,世间绚烂美丽的风景必将呈现。
(绍兴文理学院)
作者简介:金柚希(1992-),女,江西宜春人,硕士,研究方向: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