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官场反腐小说是以官场为创作背景,以形形色色的官员为主体,流露出作家对官场文化的理解。本文主要围绕官场反腐小说中的官场文化,挖掘官场反腐小说的现实价值及作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而展望官场反腐小说的未来创作方向。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人们对国家廉政、勤政的认识不断加深。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多的作家涌现出来,承担社会责任,直视政治问题,不再规避文学的思考性,站在政治尖端,通过官场小说揭示社会腐败问题,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反响。
一、当代官场反腐小说的价值及作用
(一)道德教化功能
当代官场反腐小说的教化功能体现为对改革合理性的肯定,对依法治国、惩治腐败、弘扬正气、鞭挞丑恶的赞美和肯定,是对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反腐倡廉,推动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目的在于反腐和惩恶,归属在于表达民众的政治渴望,建立一个法治的、公正的、廉洁的、和谐的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官场反腐的道德教化内容,在于让普通的民众认识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认识到党和国家反腐倡廉的决心和信心,认识到党员中正气的存在,也认识到反腐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官场反腐小说也让许多领导干部深深惊醒,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的行为对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危害,明确自己为人民服务和忠于党、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并以国家和民众利益为上的职业道德为标准,如张平的《国家干部》。
(二)写作模式的突破
官场反腐小说具有宏大的叙事表层结构,同时又具有明确的道德指向,即正义必将压倒腐败,光明必将战胜黑暗,清正廉洁必将扫除腐朽丑恶。那么小说就形成了二元对立叙事话语模式,这种创作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文革”时期的“三突出”原则一致。在官场反腐小说创作中,反腐倡廉的英雄是绝大多数作家所突出的重点,作家主要是以英雄人物的高尚人格和反腐的魄力作为官场反腐小说故事情节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王跃文等为代表的官场小说作家则突破了这种二元对立的创作模式,更加注重写作场域的变化,尤其是主人公的场域的变化起伏,这大大拓宽了官场小说的写作维度。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也不再是英雄人物,而是转向关注官场苦苦挣扎的小人物身上,展现他们堕落的一面。很多官场反腐小说作家不再以直白的方式进行揭露,而是用反讽的手法、荒诞的方式进行隐晦的表达,如《天气不好》。
二、当代官场小说的艺术缺陷
当代官场小说创作繁荣,作品数量突飞猛进,其发展态势有目共睹。尽管丰富复杂的官场文学为作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它的思想性或是艺术性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
(一)概念化的人物模式
现实生活中的诱惑很多,文学作品亦是如此。在面对冲击与诱惑的时候,人的心灵和性格发展也是丰富复杂的。可是,在许多官场反腐文学作品中,作家忽略了这一点,将作品中人物的复杂性格过分简单化、抽象化,好人、坏人泾渭分明,使作品中的人物陷于概念化的模式,过于脸谱化。例如,《国画》《位置》《跑官》等基本都采用这种创作模式,不可否认,作者在创作这些人物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性深度的挖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这样的创作模式过于单一,再加上内容重复,让很多读者感觉乏味,并且作品中的人物过于脸谱化,艺术空间拓展不够,表现手法也缺乏适度的创新。
(二)程式化的叙事模式
当代的官场小说内容总是让人感觉相似,重复较多。在官场反腐小说的作品中,涉及的人物大多是一个或几个清官与一群由金钱权力利益构成的腐败群体的斗争,经过一系列复杂艰苦的斗争,正义战胜了邪恶,属于典型的大团圆结局,如《大雪无痕》《至高利益》《省委书记》等。小说中一般都主要围绕一个焦点人物,为了谋权夺位费尽心思地上演一场钩心斗角的权力斗争。反腐倡廉者绝大多数义无反顾,并且总有一批群众是反腐的支持者和推动者。
(三)类型化的情感模式
官场反腐小说中对情感的处理主要表现为亲情制约型、割舍人情型、任人唯亲等几种模式。在官场反腐小说中,主人公对权力欲望及金钱利益的追求成为制约其情感的主要因素,这直接导致官场反腐小说中人物主体情感的压抑和本性解放的丧失。例如,《羊的门》中,由于对权力欲望的过分追求和高度崇拜,小说中的贪官放弃了内心真实的情感,致力于利益和权力的无限追求,并且将这种欲望无限扩张放大。
三、当代官场反腐小说的创作展望
官场反腐小说在思想或艺术上存在缺陷与不足,应在今后的创作中注重创新。
(一)提升作品审美价值,关注人性
当代的官场反腐小说绝大多数是对官场反腐现象的描摹,也注重展示腐败的细节,然而对这种反腐現象的本质揭示相对较少,也没有过多引导读者思考腐败的内在原因。作家很少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进行思考,揭示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看到的只是腐败的表面现象。也有一些作品将批判腐败现象的滋生作为唯一的目的与最高标准,使得文学的审美性严重缺失,因此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遵循文学创作的原则,注重提高官场反腐小说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同时,在创作官场反腐小说的过程中,作家应该注重对人性的深度挖掘,探究人性的本质,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创作具有灵魂深度、思想深度的典型人物,这样才能使官场反腐小说不流于表面,具有深刻性。
(二)拓展主题思想的多元化
纵观官场反腐小说,人们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小说中,主题意识与思想意识主要依旧表现为青天意识和旧式的人治观念。在很多官场反腐文学作品中,作者更多注重的是在剖析官场、消解权力的同时,也会流露出一种权力至高无上的思维模式。具体表现为作家对政治体制和改革期盼的同时,还表现为清官意识和人治观念。当前需要具有现代知识理性的作家,引导读者、大众进行民族文化心理上的反思和自省,这也就要求作家在官场反腐小说的创作上拓展主题思想,使官场反腐小说的发展越来越宽,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走出单一的叙述模式
目前官场反腐小说中,单一的叙述模式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研读官场反腐小说,人们会发现绝大多数作品中的故事存在雷同的情节,长此以往,官场反腐小说渐渐成为一种类型化的小说。这种类型化的官场反腐小说具体表现为内容上的相似性和重复性,缺乏创新的表现手法,艺术性不足。具体表现为,概念化的人物模式、程式化的叙事模式以及列星花的情感模式。因此,在今后的官场反腐小说创作中,人们要走出单一的叙述模式,创作圆形人物,在典型环境中注重挖掘人物内心与灵魂,同时更加注重叙述的多元化。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当代反腐题材小说研究”(序号:10,项目编号:lshh17-18ky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人们对国家廉政、勤政的认识不断加深。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多的作家涌现出来,承担社会责任,直视政治问题,不再规避文学的思考性,站在政治尖端,通过官场小说揭示社会腐败问题,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反响。
一、当代官场反腐小说的价值及作用
(一)道德教化功能
当代官场反腐小说的教化功能体现为对改革合理性的肯定,对依法治国、惩治腐败、弘扬正气、鞭挞丑恶的赞美和肯定,是对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反腐倡廉,推动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目的在于反腐和惩恶,归属在于表达民众的政治渴望,建立一个法治的、公正的、廉洁的、和谐的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官场反腐的道德教化内容,在于让普通的民众认识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认识到党和国家反腐倡廉的决心和信心,认识到党员中正气的存在,也认识到反腐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官场反腐小说也让许多领导干部深深惊醒,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的行为对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危害,明确自己为人民服务和忠于党、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并以国家和民众利益为上的职业道德为标准,如张平的《国家干部》。
(二)写作模式的突破
官场反腐小说具有宏大的叙事表层结构,同时又具有明确的道德指向,即正义必将压倒腐败,光明必将战胜黑暗,清正廉洁必将扫除腐朽丑恶。那么小说就形成了二元对立叙事话语模式,这种创作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文革”时期的“三突出”原则一致。在官场反腐小说创作中,反腐倡廉的英雄是绝大多数作家所突出的重点,作家主要是以英雄人物的高尚人格和反腐的魄力作为官场反腐小说故事情节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王跃文等为代表的官场小说作家则突破了这种二元对立的创作模式,更加注重写作场域的变化,尤其是主人公的场域的变化起伏,这大大拓宽了官场小说的写作维度。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也不再是英雄人物,而是转向关注官场苦苦挣扎的小人物身上,展现他们堕落的一面。很多官场反腐小说作家不再以直白的方式进行揭露,而是用反讽的手法、荒诞的方式进行隐晦的表达,如《天气不好》。
二、当代官场小说的艺术缺陷
当代官场小说创作繁荣,作品数量突飞猛进,其发展态势有目共睹。尽管丰富复杂的官场文学为作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它的思想性或是艺术性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
(一)概念化的人物模式
现实生活中的诱惑很多,文学作品亦是如此。在面对冲击与诱惑的时候,人的心灵和性格发展也是丰富复杂的。可是,在许多官场反腐文学作品中,作家忽略了这一点,将作品中人物的复杂性格过分简单化、抽象化,好人、坏人泾渭分明,使作品中的人物陷于概念化的模式,过于脸谱化。例如,《国画》《位置》《跑官》等基本都采用这种创作模式,不可否认,作者在创作这些人物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性深度的挖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这样的创作模式过于单一,再加上内容重复,让很多读者感觉乏味,并且作品中的人物过于脸谱化,艺术空间拓展不够,表现手法也缺乏适度的创新。
(二)程式化的叙事模式
当代的官场小说内容总是让人感觉相似,重复较多。在官场反腐小说的作品中,涉及的人物大多是一个或几个清官与一群由金钱权力利益构成的腐败群体的斗争,经过一系列复杂艰苦的斗争,正义战胜了邪恶,属于典型的大团圆结局,如《大雪无痕》《至高利益》《省委书记》等。小说中一般都主要围绕一个焦点人物,为了谋权夺位费尽心思地上演一场钩心斗角的权力斗争。反腐倡廉者绝大多数义无反顾,并且总有一批群众是反腐的支持者和推动者。
(三)类型化的情感模式
官场反腐小说中对情感的处理主要表现为亲情制约型、割舍人情型、任人唯亲等几种模式。在官场反腐小说中,主人公对权力欲望及金钱利益的追求成为制约其情感的主要因素,这直接导致官场反腐小说中人物主体情感的压抑和本性解放的丧失。例如,《羊的门》中,由于对权力欲望的过分追求和高度崇拜,小说中的贪官放弃了内心真实的情感,致力于利益和权力的无限追求,并且将这种欲望无限扩张放大。
三、当代官场反腐小说的创作展望
官场反腐小说在思想或艺术上存在缺陷与不足,应在今后的创作中注重创新。
(一)提升作品审美价值,关注人性
当代的官场反腐小说绝大多数是对官场反腐现象的描摹,也注重展示腐败的细节,然而对这种反腐現象的本质揭示相对较少,也没有过多引导读者思考腐败的内在原因。作家很少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进行思考,揭示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看到的只是腐败的表面现象。也有一些作品将批判腐败现象的滋生作为唯一的目的与最高标准,使得文学的审美性严重缺失,因此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遵循文学创作的原则,注重提高官场反腐小说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同时,在创作官场反腐小说的过程中,作家应该注重对人性的深度挖掘,探究人性的本质,对人性进行深刻的剖析,创作具有灵魂深度、思想深度的典型人物,这样才能使官场反腐小说不流于表面,具有深刻性。
(二)拓展主题思想的多元化
纵观官场反腐小说,人们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小说中,主题意识与思想意识主要依旧表现为青天意识和旧式的人治观念。在很多官场反腐文学作品中,作者更多注重的是在剖析官场、消解权力的同时,也会流露出一种权力至高无上的思维模式。具体表现为作家对政治体制和改革期盼的同时,还表现为清官意识和人治观念。当前需要具有现代知识理性的作家,引导读者、大众进行民族文化心理上的反思和自省,这也就要求作家在官场反腐小说的创作上拓展主题思想,使官场反腐小说的发展越来越宽,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走出单一的叙述模式
目前官场反腐小说中,单一的叙述模式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研读官场反腐小说,人们会发现绝大多数作品中的故事存在雷同的情节,长此以往,官场反腐小说渐渐成为一种类型化的小说。这种类型化的官场反腐小说具体表现为内容上的相似性和重复性,缺乏创新的表现手法,艺术性不足。具体表现为,概念化的人物模式、程式化的叙事模式以及列星花的情感模式。因此,在今后的官场反腐小说创作中,人们要走出单一的叙述模式,创作圆形人物,在典型环境中注重挖掘人物内心与灵魂,同时更加注重叙述的多元化。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当代反腐题材小说研究”(序号:10,项目编号:lshh17-18ky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