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双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来源 :健康指南·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低排螺旋CT对肝脏几种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224例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病例<包括原发性肝癌61例,肝转移癌45例,肝脏胆管细胞瘤7例,肝血管瘤73例,肝囊肿25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3例>的临床和双排螺旋CT资料,分析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发生部位,数量及CT平扫及增强后表现。结果 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边界清或不清,增强后可有程度不一的强化或不强化。本组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各自大都有自己较典型的CT征象,结合临床大多能做出较准确的定性诊断。结论 基层医院低排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 肝脏 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双排螺旋CT 多期扫描
  螺旋CT横断扫描图像具有很好的密度分辨率,可准确定位,可很好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数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扫描速度快,和不间断的图像采集特点,患者可在一次屏气状态下完成整个肝脏扫描,清除了呼吸移位导致的病变遗漏,并能得到最优的血管及肝实质强化图像。我院自2007年5月至目前采用双排螺旋CT对800余例肝脏患者进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通过对其中的224例资料较完整的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双排螺旋CT表现进行了分析,以探讨低排螺旋CT在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4例中,男168例,女 56例,年龄32~78岁,平均56岁。本组61例肝细胞癌,7例肝胆管细胞癌,其中35例为病理穿刺证实,本组肝转移癌45例,其原发肿瘤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肝血管瘤73例,三期扫描表现典型,一年至数年经CT或超声复查无明显变化。肝囊肿25例,局灶结节性增生3例,大多无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经半年~三年复查,无明显变化。
  1.2方法 采用沈阳东软Neusoft双排螺旋CT扫描机,检查前禁食4h,扫描前30min常规口服清水500~800ml,扫描层厚7mm,小病灶层厚选用2~5mm。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增强采用三期扫描,动脉期选在开始注药后25s开始扫描、静脉期于65s扫描、延时期选在注射结束后5~10分钟扫描,对比剂选用碘海醇(300mg/ml),总量按1.4ml/kg体重计算,一般总量为80~100ml。
  2 结果
  2.1原发性肝癌61例,肝右叶41例,肝左叶20例,单发45例,多发16例,肝脏体积增大15例,局限性膨隆37例,有乙肝及肝硬化病史53例,61例选择可数病灶79个。病变形状大多为圆形,类圆形和不规则形,病灶大小:<5cm 24个,5~10cm 35个,>10cm 24个,边缘清楚36个,不清43个。79个病灶中低密度67个,混杂密度12个,密度较均匀37个,不均42个,有22个病灶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无强化7例,较均匀强化15例,不均匀强化39例,本组CT增强扫描强化的54例其曲线均较典型。
  2.2 肝转移癌45例,全肝侵犯18例,肝右叶21例,左叶6例。数目:单发14例,多发28例,弥漫3例。病灶形态大多为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仅2个,弥漫3例呈“雨打沙滩”样表现。病灶大小:大都在5cm以下,等于或大于10cm者仅15个。大多病变为低密度不均匀,边缘欠清。增强扫描后无强化5例,较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强化28例,其中呈周围强化18例,出现牛眼征[1]5例,当肝实质增强达到峰值时,上述病灶密度均下降,延时扫描均为低密度。
  2.3 肝胆管细胞癌7例,部位左叶6例,右叶1例,均为单发,CT平均表现为边缘不清的低密度肿块,2例肿块内出现钙化灶,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性轻度强化,3例表现为延时强化。
  2.4 肝血管瘤73例。部位:肝右叶57例,肝左叶16例,单发56例,多发17例,73例共95个病灶,病灶形态:圆形,类圆形91个,不规则形4个,大小:直径<5cm 74个,5~10cm 17个,>10cm 4个。密度:均为低密度,密度均匀71个,不均匀24个,其中病灶中心有更低密度者16个。增强扫描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或结节状,乳头状,条块状强化,增强区域进行性向中心扩展,本组行延时扫描均呈等密度充填。
  2.5 肝囊肿25例,部位:全肝3例,肝右叶14例,肝左叶8例。单发8例,多发14例,弥漫3例,病变形态均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楚,密度均为低密度,CT值0~16Hu。增强扫描均无强化,肝实质期上述病变密度更低,边界更清。
  2.6 肝局灶结节性增生3例,部位肝左叶2例,肝右叶1例。均为单发,病变均为稍低密度的不规则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增强密度逐渐下降,中央的瘢痕组织和向周围放射状分布的分隔纤维无强化而呈低密度区。
  3 讨论
  3.1 肝脏几种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主要CT征象
  3.1.1 原发性肝癌,单发多见,病灶形态多数为圆形,类圆形,少数呈分叶状,个别为不规则形。病灶边缘与肿瘤生长方式密切相关,以膨胀生长为主要的增长较慢,压迫周围肝脏组织或周围纤维组织反应,形成假包膜。如假包膜较厚,在CT平扫图像上表现为一圈透亮带,即所谓的晕圈征。绝大多数为低密度影,也有等密度及高密度影,其内有时可见更低密度灶,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多数边缘不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很快出现斑片状或结节状强化,CT值迅速达到峰值,门静脉期,正常肝实质对比增强密度开始升高,肿瘤对比增强密度迅速下降,平衡期肿块对比增强密度继续下降,肝实质反而呈高密度影,全程对比增强呈“快进快出”征象。 3.1.2 肝转移癌 常表现多发病灶,大多为圆形,椭圆形,少见分叶状及不规则形,密度均为低密度,不均匀较多,三期动态CT扫描见动脉期呈不规则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可出现整个瘤灶呈不均匀强化,少数肿瘤中心为低密度,边缘强化成高密度,外周有以稍低于肝实质密度的水肿带,构成所谓的牛眼征[2]。   3.1.3 肝脏胆管细胞癌:病灶以单发为主,CT平扫时表现为边缘欠清的低密度实质病灶,多数大于5cm,部分病灶内可见不规则点状或斑片状钙化,手术证实其点状高密度灶并非肝内胆管结石[3]。增强扫描早期病灶强化不明显,增强中晚期可见到病灶有不均匀强化,其中坏死区域无强化。
  3.1.4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单发,呈圆形,CT平扫显示肿块密度均匀,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较大的病灶部分可显示中心部分的瘢痕结构呈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多呈均匀高密度,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强化程度下降,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病灶边界往往不清楚。中心瘢痕可有延迟强化为其特征[3]。
  3.1.5 肝血管瘤:单发多见,病灶形态为圆形,类圆形,密度多为均匀低密度,其中可有更低密度影,增强扫描以边缘向中心扩展,三期动态CT扫描动脉期见病灶自边缘开始出现斑片状、结节状对比增强灶,增强密度高于肝实质,接近同层大血管的密度,门脉期对比增强灶互相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最后使整个肿瘤增强,这时增强密度可逐渐下降,变为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密度相同的密度,整个对比增强过程表现“早出晚归”的特征。
  3.1.6 肝囊肿:单发或多发,病灶呈圆形、椭圆形,边缘清楚,呈低密度影,密度均匀,CT值0~18Hu,无钙化。对比增强后,囊内无对比增强,在周围强化的肝实质衬托下,囊肿境界更加清楚,囊壁菲薄一般不显示。
  3.2 鉴别诊断
  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肝局灶结节性增生在平扫时常无特征性,除非很典型,否则很难鉴别。当病灶周围有小结节灶并有硬化改变,甲胎蛋白阳性,增强时有不均匀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速生速降型,延时扫描无充填,淋巴有转移时,要考虑肝癌;转移性肝癌绝大多数有原发癌病史,结合病史不难鉴别;血管瘤大多在增强时从病灶周围向中心扩展,有快进慢出,逐渐充填的征象。局灶结节性增生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动态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定性能力较强。中心瘢痕延迟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胆管细胞瘤早期强化不明显,增强中晚期可见到病灶有不均匀强化,如CT发现肝左叶较大病灶,特别是其内有点状或斑片状钙化,肿瘤远侧肝内胆管扩张,结合临床无肝硬化病史,AFP阴性者,应考虑胆管细胞癌的可能。肝囊肿有时与单纯包虫囊肿不易鉴别,结合流行病史与包虫免疫试验鉴别,确诊多无困难。
  总之,大多数肝脏肿瘤及肝瘤样病变的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较为容易,极少数诊断较为困难。
  参 考 文 献
  [1]吴恩惠.医学影像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9.
  [2]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07,431.
  [3]周康荣.中华影像医学,肝胆胰脾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2.89.
其他文献
颅脑外伤已成为发达国家伤病人致死、致残的首位原因,随着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我国颅脑损伤发生率和致死致残的病人逐年增加。处理颅骨骨折和后期修补成形也成为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手术。由于传统的Ⅰ期开颅去骨瓣/片,Ⅱ期人工颅骨修补成形术并发症多,痛苦大,又不经济,因此,我院为改进这一传统手术,自2007年4月~2008年5月对我院33例外伤性颅骨缺损病人根据病情进行Ⅰ期手术处理颅骨缺损,同时,行颅
期刊
摘要:临床药理学是药学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现就如何开展临床药理学的实验教学改革,从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开课时间和教学队伍人员的挑选、教学模式的改进3 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研究药物与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新兴学科。它以人为对象,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并吸收利用其他邻近学科的知识,内容涉及临床用药实践与研究的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居民家庭常备药品储量越来越大,过期药品数量日益增多,对过期药品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会引发用药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探讨如何能有效地处理过期药品,为居民用药安全以及避免药物对环境的污染提供借鉴。  【关键词】居民;药品;过效期  有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质量的期限。有效期是根据药品的稳定性不同,通过稳定性实验研究和留样观察而制订的。失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贮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术前教育、优化麻醉方式、疼痛控制、减少手术应激反应、术后康复等新的护理理念贯穿于患者手术前后的整个护理过程。结果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普外科;围手术期  近年来在国外逐渐出
期刊
【摘要】 目的:进一步探讨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降低的原因。方法:2001~2005年采用AMP―buffer方法进行了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共2568例。其中126例低于正常,88例为患者,83例为男性。结果:重症肾病并伴有肾衰患者占365%,营养不良患者占18%,镁缺乏患者占88%,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占48%,严重贫血患者占3%,其余24例(占299%)没有与血清ALP活力降低有明显关系的症状。结
期刊
摘要:总结了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做好护理评估及心理指导,合理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术后注意血糖监测和控制,观察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合理的饮食护理等一系列围手术期护理。  关键词:腹腔镜胃转流手术 2型糖尿病 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本组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46岁。所有患者糖尿病的诊断均
期刊
【摘要】通过加强药品的采购、领用、库存的管理及药品核算管理,对保证医院药品的安全完整、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消耗、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作为医疗重要组成部分的药学工作,应该顺应医疗制度改革,实现功能转变,通过药品和药学技术手段向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药学服务。  【关键词】医院药品;规范化管理;经济效益;保障  药品是医院为开展正常医疗业务工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具有品种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脱落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及其他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226例视网膜脱落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22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裂孔封闭;3例患者术后观察视网膜下有少许积液,经对症治疗后逐渐吸收;随访12~24个月随访观察,1例患者因外伤视网膜再次脱离,其余均无复发。结论;视网膜脱落临床
期刊
近二十年来,无论是心理治疗理论,还是治疗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理论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这样一种观点: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情绪的、认知的、生理的或行为的)都不足以解释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心理治疗生效的机制。同样,能够改变病人某一方面功能的治疗方法,也能改变其他方面的功能。因此,对某些心理治疗作了相应的修正,以指导治疗实践。例如,认知和合理情绪治疗最初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认知(对事件的解释)影响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小儿秋冬季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护理干预经验,优化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病案记录,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基础上,施加临床观察、静脉补液、对症护理、感染控制、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3-5天住院治疗与护理干预,85例腹泻患儿全部康复出院,未病情恶化及死亡病例。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结合临床综合治疗可以帮促腹泻患儿及早康复。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