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乐舞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我国舞蹈演员与观众对乐舞的服饰与妆容的审美态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此,笔者以唐代著名的舞蹈家杨玉环表演的歌舞大曲《霓裳羽衣舞》为例,结合自身体验,分析唐代乐舞服饰与妆容的情形,同时立足现当代潮流,回看盛唐时期的服饰与妆容与现代的异同以及对现代的影响。通过分析使舞蹈演员不仅认识到舞蹈本身的千姿百态,也认识到乐舞服饰与妆容的魅力,提高舞者的审美感觉。
  关键词:唐代  服饰与妆容  审美  影响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6-0030-03
  中国舞蹈的发展史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自原始社会,人们在群体中生活,共同劳动以获取维持生活的物质材料,人们用手势及其他形体动作辅助发音,用肢体动作传情达意,因此孕育了舞蹈,舞蹈在夏商时代逐渐步入表演领域。两周时期,西周出现了制礼作乐的态势,宫廷祭祀乐舞发展突出,东周礼崩乐坏使得民间舞尤为繁盛。舞蹈在汉代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汉代的舞蹈活动非常兴盛,汉朝是我国乐舞的第二个集大成时代。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动乱,大变革的时期,社会混乱,从而导致了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使得汉族乐舞文化与少数民族乐舞文化得到了长期交流,在魏晋南北朝的过渡下,唐朝成为我国历史上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舞蹈活动更加兴盛,渗透在方方面面,舞蹈艺术高度发展。宋代是舞蹈发展史上的转折点。明清时期戏曲舞蹈发展繁荣。
   一、唐代历史文化背景
  唐代(618年—907年),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时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代国力强盛,经济十分发达,文化交流频繁,政治文明、军事力量强大。唐代乐舞经过了原始社会、夏商周、汉、魏晋南北朝,集前代乐舞之大成。唐朝几代君王都喜爱乐舞并大力提倡,唐太宗、唐高宗、武后喜歌舞,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乐舞发展最为成熟,唐玄宗为中国古代乐舞艺术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唐玄宗不仅是位优秀的政治家,更是杰出的音乐家,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玄宗他在执政期间完善了乐舞机构,创立了太常寺、教坊、梨园等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集中了一大批艺人进行训练和表演,客观上提高了唐代乐舞的发展。唐玄宗宠爱的爱妃杨玉环不仅姿色丰艳,还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唐玄宗的爱臣安禄山擅西域歌舞,也深得了皇帝喜爱。虽然后来唐代衰落,但是它在我国历史上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二、唐代乐舞概述
  舞蹈作为一种独立于其他艺术(音乐、美术、戏剧等)的表演形式,唐代舞蹈是我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的高峰。唐代的舞蹈活动极为普遍,皇宫贵族,市民百姓都能歌善舞。皇室贵族祭祀天地、朝会大典、宴飨百官来宾或自娱欣赏都有舞蹈活动。寺庙宣传宗教、敬佛敬神、民间巫人通神娱神、酒肆广场街头有艺人献艺谋生。民间传统节日举行典礼,也有大规模的群众舞蹈活动遍及城市乡村,舞蹈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一时期出现的踏地为节,边歌边舞的舞蹈反映了唐代乐舞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表明了群众的自娱活动及其普遍性。贵族大夫及上层社会的人无论在宴会酒席还是在家中聚会,都可以即兴起舞,也可以在不同地方起舞,表明当时舞蹈活动极为普遍,人们自舞成风,当时各个地方都可以成为舞者起舞的舞台。唐代的宗教祭祀舞蹈逐渐走向艺术化与世俗化,当时的宗教祭祀舞蹈在各个地区广为流传,也吸收了民间各种形式的乐舞,因此有了很高的欣赏价值。
  唐代舞蹈艺术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乐舞种类丰富多彩。按表演性来说,舞蹈划分为“软舞,健舞”,“软舞”风韵姿态柔美动人,节奏柔慢舒缓,代表作有《绿腰》《春莺啭》《兰陵王》等;“健舞”气势雄浑,矫健有力,节奏铿锵有力,代表作有《胡旋舞》《胡腾舞》。由器乐演奏,舞蹈表演,歌唱组合的多段套曲“歌舞大曲”由散序、中序、破三大段组成,其中杨玉环表演《霓裳羽衣舞》最为著名,是歌舞大曲之典范,它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水平、较高欣赏价值的宫廷乐舞,是我国古代舞蹈史上影响较大的一部作品。据史料记载,唐代的许多作品中,大部分都是表现单一情绪情节的舞蹈,只有少部分是表现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歌舞戏的作品,称为“歌舞戏”,是歌、舞、戏三者相结合。唐代歌舞戏作品虽不盛产,但也有几部独具特色的作品,如《踏谣娘》《钵头》《大面》。唐代的大型乐舞“燕乐”充分显示了唐代国力的兴盛,“燕乐”通常是宴飨典礼时用的乐舞,“燕乐”并不是单纯的供百官来宾娱乐欣赏的乐舞,其可作为唐代有效进行政治宣传的产物,也具有一定的禮仪性。宫廷燕乐中的《十部乐》是唐代的成套祭祀乐舞,《九部乐》继承隋代乐舞的基础上唐代新增。《十部乐》顾名思义其中有十部作品,其中有两部是中原地区乐舞,其他都是周边少数名族和域外的作品组合而成的。《坐部伎》《立部伎》中的乐舞节目,以中原乐舞为基础,大量吸收融化国内少数名族和国外乐舞而创制的唐乐舞。堂上坐奏叫坐部伎,在室内演出,规模小,堂下立奏叫立部伎,在室外演出,规模大,其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歌颂帝王功绩。
   三、《霓裳羽衣舞》的艺术特色
   (一)主题思想
  《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十分盛行的宫廷乐舞,由唐玄宗作曲,杨玉环所舞。西方浪漫主义时期奠基的代表作《仙女》开启了西方舞蹈浪漫典雅,轻盈飘逸的风格特征,《霓裳羽衣舞》则是具有我国浪漫主义特点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都表现的是虚无缥缈,超自然的境界,富有浓重的抒情色彩和理想主义成分。一个表现的是西方的“仙女”形象,一个表现东方的“仙女”形象。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诸多作品中都诗情画意的描绘了《霓裳羽衣舞》表现的主题思想,还有白居易写的《霓裳羽衣歌》对现代人发掘唐代浪漫风格的舞蹈和具有较深历史意义的“法曲”都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其配乐与魏晋南北朝盛行的清商乐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轻灵雅致,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作者都尽力表现出虚无缥缈的仙境。后来宋代也传承了唐代的《霓裳羽衣舞》,在此之上推陈出新,编创了《拂霓裳队》。《霓裳羽衣舞》经过时代的变迁,到现如今仍有不少供现代舞者借鉴之处,总之,唐代舞蹈的蓬勃发展,无疑也间接推动了唐王朝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二)动作特色
  《霓裳羽衣舞》是典型的歌舞大曲,由散序、中序、破三部分组成,“散序”部分乐曲舒缓动听,舞姿轻盈飘逸,音乐与舞蹈的表现都属于慢板。“中序”的节奏是抒情性的慢板,以唱歌和乐器伴奏为主,舞者轻盈柔曼,飘逸敏捷。到“破”节奏变的激情热烈,多以舞蹈为主,舞蹈动作反复激烈。《霓裳羽衣舞》舞动的第一人是杨玉环,杨玉环俊俏的姿色与精炼的舞蹈修养,为舞蹈《霓裳羽衣舞》增添了重要的一抹色彩。杨玉环除了擅长《霓裳羽衣舞》,还擅《胡旋舞》。杨玉环把《胡旋舞》中的主题动作“转”加进了《霓裳羽衣舞》中,更加深刻的刻画出了“仙女”的形象,据史料记载,杨玉环有西域血统,所以《霓裳羽衣舞》也充满了西域色彩。《霓裳羽衣舞》有独舞、群舞等多种形式,唐人陈嘏所著《霓裳羽衣曲赋》生动的描绘了群舞《霓裳羽衣舞》的舞姿:“舞者们的舞姿使人动容,像是一群仙女的样子,舞者们交相呼应,像是摇曳的柳枝,时而平静如水,时而随风摇曳”。唐人已不满足充满泥土气息的民间乐舞,着重追求充满浪漫气息的仙乐仙舞。
  四、《霓裳羽衣舞》音乐、服饰与妆容
  (一)音乐
  《霓裳羽衣舞》的配乐采用的是唐代著名乐曲——法曲,其作者是唐玄宗。法曲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较似皇家正统乐曲,法曲的风格较为清新典雅,法曲保留了汉族传统乐曲,当时文化交流频繁,佛教、道教和外来文化也为法曲提供了许多精华之处,唐代之所以拥有这种乐曲与当时广彩博收的文化和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的唐玄宗分不开,可见当时国家对法曲与舞蹈的重视。当时中原地区与域外交流频繁,所以促使音乐与舞蹈众多作品都是中西合璧。《霓裳羽衣舞》采用了大型丝竹乐的演奏形式,音色圆润饱满,高音清高幽远,低音优畅含蓄。舞蹈配着音乐的悠扬婉转把富有浪漫情怀的《霓裳羽衣舞》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服饰
  《霓裳羽衣舞》中舞者神似仙女,服饰典雅华丽,头戴步摇冠,上穿羽衣、霞帔,下穿月白色裙,这是描述杨玉环独舞的服饰,《霓裳羽衣舞》也有其他形式,玄宗生日宫女们表演的大型群舞。唐代女性身材丰韵,唐王朝不仅国力强盛,思想也是很开放的,穿戴也是及其讲究,出现了“慢来罗袖半漏胸”的现象。继承汉代的服饰基础上,运用舞巾、风带、长袖等道具体现了唐代女性向往美,据悉,《霓裳羽衣舞》多为纱裙,儒裙,里里外外好多层,上半身为抹胸的短儒,下半身为长裙,还套一件披风,通常都是拖地的,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仙女形象的虚无缥缈,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唐代女性的雍容华贵。其次,唐代的丝织品也及其繁盛,绫罗绸缎名目繁多、花式新颖。丰润抚媚的杨玉环穿着轻薄柔美的中国丝绸,更加凸显出舞者轻盈曼妙的体态,丝绸是《霓裳羽衣舞》服饰生成的重要材料。
  (三)妆容
  唐代许多演员的化妆美容技术可谓是相当高超,据唐代《教坊记》记载,有些演员实际上并不是年轻貌美,经过美容化妆后变得美丽动人,判若两人,堪称易容术,表明当时唐代的化妆技术已经非常高明。唐代女性化妆顺序第一步:敷铅粉;第二步:摸胭脂;第三步:画黛眉;第四步:贴花钿;第五步:第六步:描斜红;第七步:图唇脂。步数是很繁杂的。唐朝女性的眉毛造型是相当丰富的,每个时期眉毛的造型大不相同,初唐女性偏爱柳叶眉,细眉,宛如一轮新月。高宗、武后时期偏爱浓眉、阔眉。中、晚唐时期还出现了八字眉。点面靥也是唐代妆容的点睛之笔,指的是在面颊上点两个小红点,类似于酒窝,像是画了一对酒窝。图唇脂就是现在的涂口红,唐人崇尚樱桃小嘴,在图唇脂时要把嘴巴涂白,把原本的唇色遮盖住,再画出嘴形涂抹上唇脂。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这样描述杨玉环表演“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由此可看出,唐代的化妆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现如今女性的化妆术大部分可追溯到千年前的唐朝,无论是服饰还是妆容都可看出盛唐真是不负虚名。
  五、唐代乐舞真善美的蕴意
   唐代舞蹈具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全方位体现真善美的寓意,有的舞蹈雄健豪放,一部分是借鉴其他的民族民间舞,一部分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组成豪放的健舞,表达了那个时代昂扬的战斗精神。也有些乐舞表现的轻松活泼,节奏鲜明,富有活力,表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的舞蹈优美流畅,在继承汉代翘袖折腰的基础上运用舞巾、风带、长袖等道具体现了唐人向往美的境界。也有的哀怨婉转,用舞蹈表现悲痛情绪,以达到感人至深的程度,体现了唐代人民真实生活中的情感,也是唐代的另一大成就。唐代在舞蹈表演方面的成就也是极高的,有些艺人会用舞蹈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用舞蹈表现人物、故事、现实生活,这是超越前人的成就。
  六、结语
  综上所述,唐代舞蹈艺术的高度发展充分表明当时舞蹈艺术的兴盛,唐代是我国古代舞蹈的第三个集大成时代,也是我国历史上舞蹈发展的高峰,舞蹈作品十分丰富。初唐,盛唐的舞蹈作品都具有昂扬挺拔、粗旷豪放之美。如公孙大娘《剑器舞》,体现了当时的人民蒸蒸向上,欣欣向荣的精神。盛唐时,产生了许多大型的舞蹈场面,当时编导艺术与大型表演艺术都有了较高成就,如宫廷祭祀乐舞《九部乐》《坐部伎》及杨玉环所舞《霓裳羽衣舞》都是代表盛唐乐舞较高水平的作品。本文通过对《霓裳羽衣舞》的浅析,反映了大唐帝国的恢弘气度及唐代人民追求高艺术、高技术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王克芬.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蘭宇.唐代歌舞艺术对唐代服饰的影响[J].美与时代:创意(上),2011(09):17-22.
  [4](五代)张泌《妆楼记》.中国古代女子全书女儿妆[M].李振林;马凯主编,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3.
  [5]皇甫菊含.试论中国古代舞蹈服饰的审美特征[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7(06):17-23.
  [6]《苏轼文集编年箋注诗词附9》(宋)苏轼著;李之亮箋注2011.
  [7]刘建.宗教与舞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音乐保护传承关系重大,但实践中面临一些困惑和分歧,一定程度影响了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本文就其中关注度较高、认识分歧较大的“田野”作业、“活态”传承、传承主体、人才培养等问题结合重庆实际作了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保护 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7-0001-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
期刊
摘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重要的革命斗争史,长征时期党的文艺是我国先进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对长征文艺展开历史性拾遗与采颉,则更能凸显长征文艺在时空刻度中的当代启示意义。长征时期党的文艺宣传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本文对长征时期的文艺宣传进行分类与归纳,为诗词歌曲类、民谣民调类、报刊剧社类、标语口号类、绘画雕刻类、歌舞晚会类,并分别附加论述之,以此启示当代文化构建和文艺创作
期刊
摘要:陶埙作为中华民族边棱乐器的鼻祖,在戏剧音乐中多取其哀婉、悲凉的音效。在贾平凹《带灯》的花鼓戏改编中,陶埙是贯穿始终的隐形叙事,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承载和塑造了带灯的命运形象。同时,戏剧中的埙声和有关埙的曲词构建了一个由多个情境组成的文化时空。  关键词:陶埙 《带灯》 叙事 情境营造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7-0013-04   在中国
期刊
摘要:跨界舞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创作、表演的主流艺术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编舞家不再仅拘泥于传统的手法进行舞蹈创作,而是与新媒体、声音以及影视等其它艺术家们共同合作,从而实现舞蹈艺术创作多样化、丰富化的发展格局。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20世纪60年代后的西方舞蹈发展,进行梳理、探索跨界舞蹈创作之根源。其次,笔者将探讨跨界舞蹈与传统舞蹈形式构成之异同,并探索二者间审美之差异。最后,笔者以跨界
期刊
摘要: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的谷洒居住的一个苗族支系中流传着铜鼓舞的活动,具有丰富的民族性音乐特点。整场活动以芦笙和铜鼓为主,不仅具有贺春的性质,还带有强烈的传统教育意义。整个舞蹈一般为五段连跳,本文分别从铜鼓舞的表演形式、芦笙的程式化音乐曲调、铜鼓与舞蹈的节奏律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从中分析铜鼓的节奏律动特点。  关键词:铜鼓舞 旋律形态 节奏律动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从19世纪下半叶的北欧危机与欧洲整体的战前局势开始探寻,对表现主义先驱蒙克的作品进行时代解析,论述表现主义的兴起与战争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一战爆发前后期的德国表现主义思潮,探究战争对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  关键词:战争 蒙克 表现主义  中图分类号:J205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7-0029-05   蒙克作为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挪威表现主义画
期刊
摘要:《小丑》(Clowns)是英籍以色列裔编舞家、作曲家赫法什·谢克特(Hofesh Shechter)与NDT舞团的一次癫狂表达,这位被媒体称为“一半编舞家,一半音乐家”的创作奇才,以一种摇滚式的人文关怀,借由“小丑”之名对现代社会的群体心理进行了探索与解读。本文将从人物形象的符号意义、舞蹈创作的特色以及身体语言的意指象征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剖析,并尝试结合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对《小丑》背后的心理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乐理与视唱练耳教育要和信息技术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够让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教育改革得到有效的进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针对“互联网+”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有效融合情况进行了探究,并提出相关措施,希望能够通过微课与慕课的形式促使乐理与视唱练耳教育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 樂理与视唱练耳 教育改革 微课与慕课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中学歌唱课《雪绒花》为例,探索柯达伊首调唱名体系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解释此法在本国音乐课堂中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阐明其因何缘由传入中国以及教法本土化研究现状,比较“柯尔文手势”“首调唱名法”与“固定调唱名法”这三种柯达伊教学手段,并且得出结论,柯达伊首调唱名体系应用于国内音乐课堂实践中,可有效辅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音乐水平能力发展,是
期刊
摘要: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其中湖北十堰郧阳是楚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郧阳凤凰灯舞”是当地居民极其喜爱的集迎新春、娱乐、庆祝等多元素于一体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据郧县的文献记载,百年前,湖北郧县人根据史书记载和发挥自身想象力制作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郧阳凤凰灯,另外当地的乐师优伶谱曲编舞。2014年底,郧阳凤凰灯舞被国家级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收录。由于国家大力提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政府政策的立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