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中过于重视学科理论
现在的高职教育在课程设计方面,过于强调学科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高职教育要求实践性更强的这一特征。
2.课程改革随意性倾向严重
各大高职院校在教学课程的实施和设计上一般朝基础知识培养和动手能力培养这两个方向进行。然而实际上,这两个系统在实践之中容易产生倾向性,没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3.组织和管理方面利益化倾向严重
高职教育的学生数量大幅攀升,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担忧。由于招生人数太多,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条件,有的高职院校就采取了全部大班上课的这样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带来的是课堂秩序无法得到保障,参与度降低等问题。
4.某些通识课程设置与专业联系不紧密
以高等数学来说,目前的数学教科书过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忽略了“强化基本概念教学,淡化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删去不必要的逻辑推导,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的指导思想。与此同时,与专业的密切度方面也不够,某些教学教师在对专业数学方面的联系与也不明了,不管是什么专业先上完微积分再说,忽略了与专业知识的联系度。
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1.课程内容要改革
课程内容要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为原则,凸显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并且在基础知识理论方面要以应用为出发点。特别是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必须增强知识的综合性、针对性、实践性,凸显专业核心知识以能够实际应用在现实岗位中为出发点。
2.优化高职课程目标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目标的设置:首先是在课程目标的选择上,要以符合岗位需求为原则,要在社会以及行业企业中调查研究,了解相关的行业现状。其次在课程的内容的构建方面,课程内容不能仅仅学习专业技能知识,也要注重个人素质培养。最后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和相关行业企业建立实训联系,学生在学校里能不断学习到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在相关企业之中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
3.设立课程评价新方法
在课程好坏的评价过程之中,我们要明白,不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以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在以后工作中实际应用为学习目标的,以解决以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首先我们要明确,高职教育应该要重视“知识的应用”,以提升学生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为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在评价课程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考查的主要方面,并不是评价教师为主要方面。如果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那么他的教师的评价自然就高。
4.课程改革组织管理
课程改革要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之下有序进行。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是组建课程改革小组,学校提供资金支持。第二要对课程改革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调研,从行业现状出发并且加强教职工队伍的建设,引进企业之中具有丰富事务经验的人来指导授课。
课程的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这其中不免会有弯路曲折之处,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应该迎难而上,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要不断进行总结研究,不断探索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振洪.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困境与路径抉择——基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的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
[2]丁金昌.基于產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4).
1.课程体系中过于重视学科理论
现在的高职教育在课程设计方面,过于强调学科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高职教育要求实践性更强的这一特征。
2.课程改革随意性倾向严重
各大高职院校在教学课程的实施和设计上一般朝基础知识培养和动手能力培养这两个方向进行。然而实际上,这两个系统在实践之中容易产生倾向性,没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3.组织和管理方面利益化倾向严重
高职教育的学生数量大幅攀升,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担忧。由于招生人数太多,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条件,有的高职院校就采取了全部大班上课的这样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带来的是课堂秩序无法得到保障,参与度降低等问题。
4.某些通识课程设置与专业联系不紧密
以高等数学来说,目前的数学教科书过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忽略了“强化基本概念教学,淡化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删去不必要的逻辑推导,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的指导思想。与此同时,与专业的密切度方面也不够,某些教学教师在对专业数学方面的联系与也不明了,不管是什么专业先上完微积分再说,忽略了与专业知识的联系度。
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1.课程内容要改革
课程内容要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为原则,凸显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并且在基础知识理论方面要以应用为出发点。特别是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必须增强知识的综合性、针对性、实践性,凸显专业核心知识以能够实际应用在现实岗位中为出发点。
2.优化高职课程目标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目标的设置:首先是在课程目标的选择上,要以符合岗位需求为原则,要在社会以及行业企业中调查研究,了解相关的行业现状。其次在课程的内容的构建方面,课程内容不能仅仅学习专业技能知识,也要注重个人素质培养。最后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和相关行业企业建立实训联系,学生在学校里能不断学习到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在相关企业之中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
3.设立课程评价新方法
在课程好坏的评价过程之中,我们要明白,不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以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在以后工作中实际应用为学习目标的,以解决以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首先我们要明确,高职教育应该要重视“知识的应用”,以提升学生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为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在评价课程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考查的主要方面,并不是评价教师为主要方面。如果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那么他的教师的评价自然就高。
4.课程改革组织管理
课程改革要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之下有序进行。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是组建课程改革小组,学校提供资金支持。第二要对课程改革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调研,从行业现状出发并且加强教职工队伍的建设,引进企业之中具有丰富事务经验的人来指导授课。
课程的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这其中不免会有弯路曲折之处,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应该迎难而上,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要不断进行总结研究,不断探索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振洪.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困境与路径抉择——基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的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
[2]丁金昌.基于產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