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时期的窦宪,仗着自己的妹妹是皇后,盛气凌人,飞扬跋扈。许多大小官员争先趋奉,只有少数人例外。
有一年,窦宪纳妾,汉中邵太守也准备到洛阳送厚礼。太守手下有个很有见识的官员叫李部,直言不讳地劝阻太守说:“有史以来,专横擅权的外戚,有几个能有好下场的?当今的窦将军以皇亲国戚自居,道德不修,礼仪不讲,以势压人,为所欲为。希望大人能一心一意侍奉皇上,不要与窦将军交往。这份厚礼就不要送了。”
李部说完之后,见太守感到很为难,依然害怕得罪窦宪,自知劝阻难以奏效,便又主动请求道:“大人执意要给窦将军送礼,我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是我至今还没到过京城,想借这个机会到京城走一趟,开开眼界。请您把送礼的差事交给我来完成,我保证让大人满意。”太守同意了。
李部上路后,边走边叫人打探京城里的情况,很快便得知,朝廷中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之间矛盾日趋激化,还流传着皇帝对外戚积怨很深的消息。李部估计朝中不久很可能会有变故,于是命随从故意放慢了前进的速度,拖延时间。果然不出所料,当他们走到扶风的时候,从京城传来窦宪在权力斗争中失败,且自杀身亡的消息。李邢听说后,淡淡一笑,立即带人返回汉中。
窦宪倒台后,他的亲信或被杀或被关,与他有来往的官员也纷纷被罢免,唯独汉中太守安然无恙。
与汉中太守相比,曾国藩显然又要高出一筹。
曾国藩带湘军围剿太平天国之时,清朝廷对其怀有极为复杂的心态:不用这个人吧,太平天同的军队声势浩大,无人能敌;用吧,一则汉人手握重兵,二则曾国藩的湘军是其一手建立的子弟兵,怕对朝廷形成威胁。清朝廷在这种又用又疑的思想指导下,一方面让曾国藩经常出兵出力,另—方面却不给高位实权。此时的曾国藩很是苦恼,急需朝中能有重臣为自己撑腰说话,以消除清朝廷的疑虑。
忽一日,曾国藩在军中得到胡林翼转来的肃顺密函,得知这位精明干练的顾命大臣在西太后面前推荐自己出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大喜过望,有他为自己说话,的确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因为咸丰帝刚去世,太子年幼,顾命大臣虽说有数人之多,但实际上是肃顺独揽权柄。
深受感动的曾国藩产生了给谢顺写信表示感谢的想法,但提笔写了几句,就停下了。他知颠道肃顺为人刚愎自用,很有些目空一切的味道,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才气大脾气更大。他又想到西太后,这个女人眼下虽然没有什么动静,但是绝非常人。以曾国藩多年的阅人经验来看,西太后心志极高,权力欲极强,又极富心机。肃顺这种专权的做法能持续多久呢?西太后同肃顺合得来吗?思前想后,权衡利弊,曾国藩最后还是没有写这封信。
后来,肃顺被西太后抄家问斩,搜出许多讨好肃顺的信件,唯独没有曾同藩的只言片语。
《全唐诗补逸》卷二中有王梵志的一首诗:“结交须择善,非识莫与心。若知管鲍志,还共不分金。”这就是说,结交朋友必须选择好人,没有较深了解的时候,不能把心交出去。如果真有像管仲和鲍叔牙交友的志向,就可以同甘共苦。有什么样的交际,就有什么样的朋友;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一个人的交际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思考给人智慧
东汉末年,有位蔡先生,因医术高明遐迩闻名,前去拜师的人很多。那一天,—个7岁的男孩也到蔡先生家去拜师,行过见面礼之后,便规规矩矩地站在一旁静候老师的吩咐。
蔡先生觉得应该选那些有培养前途的好孩子为徒,于是决定先考考这个男孩。他把男孩叫到面前,指着庭院里的一棵桑树道:“你瞧,这棵桑树最高枝条上的叶子,怎样才能把桑叶采下来?”
男孩回答说:“用梯子呗!”
“我家没有梯子。”
“那我就爬上去采。”
“如果不准爬,你还能想出别的方法吗?”
男孩找了根绳子,系上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然后用力往那最高的枝条上抛。那根树枝被绳子拉了下来,男孩一伸手就把桑叶采下来了。
蔡先生高兴地点点头说:“很好,很好!”
无巧不成书,庭院旁有两只山羊正在打架,几个孩子上前去拉,可是怎么也拉不开。
蔡先生说:“你想想办法,叫那两只羊不打架吧。”
男孩在桑树下转了一圈,拔了两把鲜嫩嫩、绿油油的草,送到两只山羊的面前。这时,山羊打累了,肚子也饿了,有了草吃就顾不上打架了。
蔡先生满意地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你真会动脑子,我很愿意当你的老师。”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男孩就是后来行医各地、声名颇著的汉末医学家华佗。
爱因斯坦说得好:“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思考给人智慧和力量。不会思考的人是白痴,不肯思考的人是懒汉,不敢思考的人是奴才,不忘思考的人是智者。善于思考的人,才是力大无边的人。
(摘自《生活之友》2005年第6期)
有一年,窦宪纳妾,汉中邵太守也准备到洛阳送厚礼。太守手下有个很有见识的官员叫李部,直言不讳地劝阻太守说:“有史以来,专横擅权的外戚,有几个能有好下场的?当今的窦将军以皇亲国戚自居,道德不修,礼仪不讲,以势压人,为所欲为。希望大人能一心一意侍奉皇上,不要与窦将军交往。这份厚礼就不要送了。”
李部说完之后,见太守感到很为难,依然害怕得罪窦宪,自知劝阻难以奏效,便又主动请求道:“大人执意要给窦将军送礼,我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是我至今还没到过京城,想借这个机会到京城走一趟,开开眼界。请您把送礼的差事交给我来完成,我保证让大人满意。”太守同意了。
李部上路后,边走边叫人打探京城里的情况,很快便得知,朝廷中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之间矛盾日趋激化,还流传着皇帝对外戚积怨很深的消息。李部估计朝中不久很可能会有变故,于是命随从故意放慢了前进的速度,拖延时间。果然不出所料,当他们走到扶风的时候,从京城传来窦宪在权力斗争中失败,且自杀身亡的消息。李邢听说后,淡淡一笑,立即带人返回汉中。
窦宪倒台后,他的亲信或被杀或被关,与他有来往的官员也纷纷被罢免,唯独汉中太守安然无恙。
与汉中太守相比,曾国藩显然又要高出一筹。
曾国藩带湘军围剿太平天国之时,清朝廷对其怀有极为复杂的心态:不用这个人吧,太平天同的军队声势浩大,无人能敌;用吧,一则汉人手握重兵,二则曾国藩的湘军是其一手建立的子弟兵,怕对朝廷形成威胁。清朝廷在这种又用又疑的思想指导下,一方面让曾国藩经常出兵出力,另—方面却不给高位实权。此时的曾国藩很是苦恼,急需朝中能有重臣为自己撑腰说话,以消除清朝廷的疑虑。
忽一日,曾国藩在军中得到胡林翼转来的肃顺密函,得知这位精明干练的顾命大臣在西太后面前推荐自己出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大喜过望,有他为自己说话,的确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因为咸丰帝刚去世,太子年幼,顾命大臣虽说有数人之多,但实际上是肃顺独揽权柄。
深受感动的曾国藩产生了给谢顺写信表示感谢的想法,但提笔写了几句,就停下了。他知颠道肃顺为人刚愎自用,很有些目空一切的味道,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才气大脾气更大。他又想到西太后,这个女人眼下虽然没有什么动静,但是绝非常人。以曾国藩多年的阅人经验来看,西太后心志极高,权力欲极强,又极富心机。肃顺这种专权的做法能持续多久呢?西太后同肃顺合得来吗?思前想后,权衡利弊,曾国藩最后还是没有写这封信。
后来,肃顺被西太后抄家问斩,搜出许多讨好肃顺的信件,唯独没有曾同藩的只言片语。
《全唐诗补逸》卷二中有王梵志的一首诗:“结交须择善,非识莫与心。若知管鲍志,还共不分金。”这就是说,结交朋友必须选择好人,没有较深了解的时候,不能把心交出去。如果真有像管仲和鲍叔牙交友的志向,就可以同甘共苦。有什么样的交际,就有什么样的朋友;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一个人的交际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思考给人智慧
东汉末年,有位蔡先生,因医术高明遐迩闻名,前去拜师的人很多。那一天,—个7岁的男孩也到蔡先生家去拜师,行过见面礼之后,便规规矩矩地站在一旁静候老师的吩咐。
蔡先生觉得应该选那些有培养前途的好孩子为徒,于是决定先考考这个男孩。他把男孩叫到面前,指着庭院里的一棵桑树道:“你瞧,这棵桑树最高枝条上的叶子,怎样才能把桑叶采下来?”
男孩回答说:“用梯子呗!”
“我家没有梯子。”
“那我就爬上去采。”
“如果不准爬,你还能想出别的方法吗?”
男孩找了根绳子,系上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然后用力往那最高的枝条上抛。那根树枝被绳子拉了下来,男孩一伸手就把桑叶采下来了。
蔡先生高兴地点点头说:“很好,很好!”
无巧不成书,庭院旁有两只山羊正在打架,几个孩子上前去拉,可是怎么也拉不开。
蔡先生说:“你想想办法,叫那两只羊不打架吧。”
男孩在桑树下转了一圈,拔了两把鲜嫩嫩、绿油油的草,送到两只山羊的面前。这时,山羊打累了,肚子也饿了,有了草吃就顾不上打架了。
蔡先生满意地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你真会动脑子,我很愿意当你的老师。”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男孩就是后来行医各地、声名颇著的汉末医学家华佗。
爱因斯坦说得好:“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思考给人智慧和力量。不会思考的人是白痴,不肯思考的人是懒汉,不敢思考的人是奴才,不忘思考的人是智者。善于思考的人,才是力大无边的人。
(摘自《生活之友》200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