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家5口人,一年减掉50公斤!我家为期一年的“少食”运动,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老妈说,她几十年都没有体验过如今的“轻盈”了,那压箱底的“古董衣服”终于可以再见天日,过去的她从不忌口,一直胖到胸围和肚皮一个地平线的地步;老爸也有一年没有再因为吃得太多,而患上急性肠胃炎,“三高”也没了;老公那“中年男”标志的大肚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瘪回去了,依稀让人看到了当年的英气,瘦下来之后还自我解嘲“全家节能减碳成功”;我的变化或许最大——重返妙龄时的体重,这可是以前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那气喘、内分泌失调、胆固醇高等肥胖后遗症也因为这些肥肉的离去而与我绝交;我那12岁的儿子,因为耳濡目染全家的“节食运动”,侥幸逃脱“青春期肥胖”的陷阱,得以保持了一副好身材。
最可笑的是,不久前的“全家福”出现了这样一个怪异:健康地瘦让我们比几年前都显年轻,仿佛时光倒流了,可看到长大了的儿子,又让人回到了现实当中。
惊觉:人是吃死的
那天,全家人在看中央台的关于著名画家黄永玉的专访,当被记者问到,他现在还有几个朋友时,他叼着标志性的烟斗,淡然地说,不剩几个人,都是吃死的。
我们都被镇住了!他说的难道不对吗?
吃,占据了中国人的生活主题。不说别的,就说说我家吧:一个月,光是各种大大小小的聚餐不下5次,即使是在家吃,冷盘热炒好几盘,也多是荤多素少,一个月不到都会用掉5公斤的大桶食用油。我家的饮食习惯格外不好,不吃到撑的感觉似乎不是饱,有了剩饭,宁愿硬吃到肚子里,也不舍得扔掉。我那美食家老爸,每年都会因为多吃,而患上几次急性肠胃炎。每次疼得在床上打滚的时候,信誓旦旦:以后再不能多吃了,可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没准儿哪天又犯了老毛病。
越吃越胖,越吃越累,越吃越病态。难道我们就这样跳进被自己的牙齿掘进的坟墓,被自己吃死?
不能,绝对不能,先觉醒的我,决定带领全家“突围”!
要践行先洗脑
我深知,爱吃又吃的多是我家的传统,若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饮食习惯,就要从源头抓紧,让他们意识到节制饮食的好处。
我先找来书,给他们树立科学依据:长寿有很多原因,吃得健康、吃得营养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过去物质贫乏的时代,以为多吃一点,就多一点营养,其实并不尽然。所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很多身体上的毛病,就是因为吃得不当吃出来的。若饮食能够节制一点,不暴饮暴食,讲求均衡,让肠胃不致负担太多,才会健康益寿。换个角度思考饮食有节制的生活:如果吃得太多,你吃掉的是健康的体重,迷人的外貌,以及内心的平和。
又找来榜样,连大名鼎鼎的英国女王也节制饮食呢,午餐只是吃一两片火腿或牛肉,但西红柿和莴苣叶必不可少,而且不用油炒,也不蘸蛋黄酱之类的作料,下午茶的时候,从不碰含奶油巧克力之类的蛋糕。
我还告诉他们,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埃及金字塔里,有这样一段碑文(已翻譯为英文),如果直接翻译的话,就是“人所吃下的食物里面,1/4是用来生存的。剩下的3/4,就成了医生的食粮。”这也是在提醒我们“吃太多就会生病”。
把饮食调到最科学的档位上
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怎么可能说改就改呢?为了时时能引起注意,我干脆制作了几个诸如“少吃一口肉,活到99”、“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少吃才是最棒的健康良方”的“警语”贴在墙上,尤其希望在吃饭的时候能被关注。
为了配合“少食”运动,我特意把家里的大号碗都换下了,统统用上了小碗,据说,人在进食时,除了胃以外,更主要是通过视觉判断自己摄入的食物量,即使大碗和小碗装进的食物一样多,也会让人产生错觉,误以为很多,而停止进食。
由于从前都是“大胃王”,一下子减少了食量,会让人不适应。我那可怜的老爸老妈,常常饿得睡不着,刚开始的那段日子,常常会“偷偷”吃东西。我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即使是加餐,也不过是些“全麦饼干”、“牛奶”、“苹果”之类的东西,不会对胃造成太多的负担。我是不是挺狠心的?可是为了老爸老妈的健康,狠就狠吧!
自从“少食运动”以来,我家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惯用的炸、炒等用油量极高的烹饪方式已经被凉拌、蒸、煮代替,粗粮、蔬果成了餐桌上的大餐,我还买了豆浆机、榨汁机亲自制作健康的饮料,过去那个饮食“巨无霸”家庭现如今已经被彻底改变了,吃得少,吃得营养健康,细嚼慢咽已经成为我家的饮食风尚。
一年以来,全家都尝到了“少食”的甜头,今后,“少食”不再只是短期的目标,而是长远的生活习惯。节制饮食又健康又健美,省了粮食省了嘴,何乐而不为呢?(责编/ 诗坤[email protected])
老妈说,她几十年都没有体验过如今的“轻盈”了,那压箱底的“古董衣服”终于可以再见天日,过去的她从不忌口,一直胖到胸围和肚皮一个地平线的地步;老爸也有一年没有再因为吃得太多,而患上急性肠胃炎,“三高”也没了;老公那“中年男”标志的大肚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瘪回去了,依稀让人看到了当年的英气,瘦下来之后还自我解嘲“全家节能减碳成功”;我的变化或许最大——重返妙龄时的体重,这可是以前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那气喘、内分泌失调、胆固醇高等肥胖后遗症也因为这些肥肉的离去而与我绝交;我那12岁的儿子,因为耳濡目染全家的“节食运动”,侥幸逃脱“青春期肥胖”的陷阱,得以保持了一副好身材。
最可笑的是,不久前的“全家福”出现了这样一个怪异:健康地瘦让我们比几年前都显年轻,仿佛时光倒流了,可看到长大了的儿子,又让人回到了现实当中。
惊觉:人是吃死的
那天,全家人在看中央台的关于著名画家黄永玉的专访,当被记者问到,他现在还有几个朋友时,他叼着标志性的烟斗,淡然地说,不剩几个人,都是吃死的。
我们都被镇住了!他说的难道不对吗?
吃,占据了中国人的生活主题。不说别的,就说说我家吧:一个月,光是各种大大小小的聚餐不下5次,即使是在家吃,冷盘热炒好几盘,也多是荤多素少,一个月不到都会用掉5公斤的大桶食用油。我家的饮食习惯格外不好,不吃到撑的感觉似乎不是饱,有了剩饭,宁愿硬吃到肚子里,也不舍得扔掉。我那美食家老爸,每年都会因为多吃,而患上几次急性肠胃炎。每次疼得在床上打滚的时候,信誓旦旦:以后再不能多吃了,可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没准儿哪天又犯了老毛病。
越吃越胖,越吃越累,越吃越病态。难道我们就这样跳进被自己的牙齿掘进的坟墓,被自己吃死?
不能,绝对不能,先觉醒的我,决定带领全家“突围”!
要践行先洗脑
我深知,爱吃又吃的多是我家的传统,若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饮食习惯,就要从源头抓紧,让他们意识到节制饮食的好处。
我先找来书,给他们树立科学依据:长寿有很多原因,吃得健康、吃得营养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过去物质贫乏的时代,以为多吃一点,就多一点营养,其实并不尽然。所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很多身体上的毛病,就是因为吃得不当吃出来的。若饮食能够节制一点,不暴饮暴食,讲求均衡,让肠胃不致负担太多,才会健康益寿。换个角度思考饮食有节制的生活:如果吃得太多,你吃掉的是健康的体重,迷人的外貌,以及内心的平和。
又找来榜样,连大名鼎鼎的英国女王也节制饮食呢,午餐只是吃一两片火腿或牛肉,但西红柿和莴苣叶必不可少,而且不用油炒,也不蘸蛋黄酱之类的作料,下午茶的时候,从不碰含奶油巧克力之类的蛋糕。
我还告诉他们,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埃及金字塔里,有这样一段碑文(已翻譯为英文),如果直接翻译的话,就是“人所吃下的食物里面,1/4是用来生存的。剩下的3/4,就成了医生的食粮。”这也是在提醒我们“吃太多就会生病”。
把饮食调到最科学的档位上
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怎么可能说改就改呢?为了时时能引起注意,我干脆制作了几个诸如“少吃一口肉,活到99”、“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少吃才是最棒的健康良方”的“警语”贴在墙上,尤其希望在吃饭的时候能被关注。
为了配合“少食”运动,我特意把家里的大号碗都换下了,统统用上了小碗,据说,人在进食时,除了胃以外,更主要是通过视觉判断自己摄入的食物量,即使大碗和小碗装进的食物一样多,也会让人产生错觉,误以为很多,而停止进食。
由于从前都是“大胃王”,一下子减少了食量,会让人不适应。我那可怜的老爸老妈,常常饿得睡不着,刚开始的那段日子,常常会“偷偷”吃东西。我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即使是加餐,也不过是些“全麦饼干”、“牛奶”、“苹果”之类的东西,不会对胃造成太多的负担。我是不是挺狠心的?可是为了老爸老妈的健康,狠就狠吧!
自从“少食运动”以来,我家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惯用的炸、炒等用油量极高的烹饪方式已经被凉拌、蒸、煮代替,粗粮、蔬果成了餐桌上的大餐,我还买了豆浆机、榨汁机亲自制作健康的饮料,过去那个饮食“巨无霸”家庭现如今已经被彻底改变了,吃得少,吃得营养健康,细嚼慢咽已经成为我家的饮食风尚。
一年以来,全家都尝到了“少食”的甜头,今后,“少食”不再只是短期的目标,而是长远的生活习惯。节制饮食又健康又健美,省了粮食省了嘴,何乐而不为呢?(责编/ 诗坤[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