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退缩规律,为直肠癌手术合理切除范围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加根治性手术的40例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新鲜手术标本,纵行连续切片进行病理检测,判断肿瘤组织学反应情况。采用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于显微镜下测量残余肿瘤在直肠肛侧黏膜下浸润距离以及残余肿瘤细胞空间分布特征;采用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评估残存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结果40例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获完全反应者5例(12.5%),中度反应19例(47.5%),轻度反应9例(22.5%),反应不良7例(17.5%)。新鲜直肠肠壁标本经病理学制片后,标本收缩率平均为18%。残存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较放化疗前明显降低( P<0.01)。以残余溃疡或瘢痕下缘为参照点,肠壁内癌逆向浸润平均距离为(6.1±4.7) mm;其中最远1例为11.0 mm,根据病理制片收缩率换算,未受牵张的新鲜标本为13.0 mm。残存肿瘤细胞散在分布于溃疡、纤维瘢痕组织周围,其空间分布呈向心性退缩。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其肿瘤具有不同程度的退缩,残余溃疡或瘢痕组织内存在增殖活性肿瘤细胞。术中应在体切除肿瘤下方肠壁2 cm;环周切除范围应以完整切除肿瘤区域残余瘢痕组织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