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强脉冲光装置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比较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n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两种强脉冲光装置PhotoDerm和Quantum SR在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别。方法:总结2002-01/2004-12卫生部北京医院整形外科所有使用PhotoDerm(P组)和Quantum SR(Q组)治疗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病例81例,男12例,女69例,皮肤类型为Ⅲ~Ⅴ型。应用Photo Derm治疗者35例,为Phot Derm组,均为局部治疗(面颊及鼻区);应用Quantum SR治疗者46例,为QuantumSR组,均为全面部治疗。Photo Derm,以色列ESC公司,分3种操作界面VL、PL、HR分别用于血管性疾病、色素性疾病、脱毛治疗;波长:515,550,570,590,615,645,755nm;脉宽:1~25ms;能量密度:10~90J/cm2;光斑大小:8mm×15mm、8mm×35mm,无皮肤冷却系统。Quantum SR,美国科医人公司,有560,640nm滤光头,脉宽和脉冲数均可调整,有皮肤冷却系统。治疗后对比前后照片,结合患者满意度判定疗效(优:扩张毛细血管基本消退>75%,无色沉,十分满意。良:扩张毛细血管大部分消退>50%,面部发红明显改善,较满意。一般:扩张毛细血管部分消退,面部发红改善>25%,患者自感有效但不太满意。无效:改变不明显0~25%,不满意。)判定治疗热损伤程度(轻微:轻度灼热感及红肿;中度:灼热感强及红肿明显、无或有轻微散在结痂、无水泡及色素改变。严重:疼痛、红肿明显,数日后消退,有条状结痂、水泡或色素改变。)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皮肤热损伤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共81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改善程度: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疗效,其中疗效评价优的共17例,良46例,一般18例。PhotoDerm组中疗效评价优的共5例,良22例,一般8例;Quantum SR组中疗效评价优的共12例,良24例,一般1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后皮肤热损伤反应:PhotoDerm组轻微损伤7例,中度19例,严重9例,Quantum SR治疗组轻微损伤30例,中度11例,严重5例,两组热损伤反应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强脉冲光装置在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方面均有很好的疗效;QuantumSR在治疗的舒适性、安全性上优于PhotoDerm;两种强脉冲光装置结合使用可能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社会对于司法公正的评价,往往是以诉讼的最终结果即实体结果的公正与否为主要标准,最终是导致了重实体轻程序,以至于为了片面追求实体公正,却牺牲了程序法的规定.为
本文通过对条形码技术及物流配送作业流程分析,结合各自特点,探讨了条形码技术在物流配送作业中的实际应用。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毛细管的DNA生物传感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12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物化学实验室完成。毛细管内壁通过poly-l-lysine将20—mer-ssDNA(
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给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诱导仍然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文章试对神经干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基因信号转导通路Notch信
目的:在体实时观察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微循环多形核白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皮的附壁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并测定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因子CDllb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
目的:分析β3肾上腺能受体基因Trp64Arg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受试者临床生化指标的检测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长治市人民医院的检验科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在
背景:生物衍生骨材料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其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还需验证。目的:评价异种生物衍生骨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
目的:观察从10—12周胎龄人流产胚胎脑皮质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实验于2005—02,12在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对象为孕10-12周流产的人胚胎脑皮质
目的:评估三维飞行时间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ime—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TOF MRA)是否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筛检工具用于术前评估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性疾病
目的:建立一种根据基因芯片原理,对国内真菌性角膜病常见致病菌种进行快速检测和准确检测的实验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11/2006-04在河南省生物工程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