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看清题干。仔细市题是保持答题准确的基础。这道理看似简单,但仍有很多同学比较漠视,从而造成了一些无谓的失分。对于客观题,要特别注意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的”“没有错误的”还是“有错误的”“不准确的”一项,可在关键词下做上着重号;对于主观题,读题时要敏感地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揣摩出题的意图,思考答题的方向,明确答案的重点,然后从文本中寻找答题的区间。一定要紧紧扣住题目的要求作答,保持答案和题干要求的吻合。很多同学题目也理解,答案也心里有数,但下笔就离题,这主要是没有良好的答题习惯所致。比如下面这道题: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就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问题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总投票1499337张,其中,支持931242张,占62.11%;反对441860张,占29.47%;无所谓126235张,占8.42%。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境遇:节日气氛越来越淡,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不清楚这些节日的真正内涵,春节、端午、中秋被戏称为“饺子节”、“粽子节”、“月饼节”。
由上述两段文字得出结论:
不少同学答案为:“大多数人支持将传统节日确定为国家法定假日。”这是不准确的,失误原因就是没有紧扣题目。题目说“由上述两段文字得出结论”,暗示答案必须综合两段的内容才完整。而上面的答案显然只是对第一段的概括,忽略了第二段。所以,正确答案应为:多数人支持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但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够。
二、紧扣文本。答题时一定要明确,答案来自于文本。这几乎是高考所有题目的基本特点,即使是探究类题型,仍然要紧扣文本思考回答,绝不能游离文本靠自己的推测和猜想来答题。所以作答时同样的意思尽量用文中的词句,因为参考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能照抄原文语句(这是不少同学喜欢做的),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再融入自己的语言,使答案与题目完全吻合。作答时还要注意试卷上所有信息:副题、作品的出处、写作时间、作者的情况、相关注释,等等;既然出现,肯定有用!
如2009年高考安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对下面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只要我们紧扣文本,从每一段筛选提炼,就可以找到“他很快乐”的四点缘由。如从第一段中“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可概括出第一个缘由是“工作上得心应手,有所成就”;从第二、三段“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日子过得很平静”“心静如水,十分自在”,可概括出第二个缘由是“因生活知足、心态平和而快乐”;从第四五两段“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可概括出“快乐”的第三个缘由即“为置身于美好的景物中,欣赏身边的美”。从最后“小翠认得路了”可以概括出第四个缘由“为自己能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这样稳住心态,紧扣文本,细心筛选,就可以使答案非常完整、全面。
三、分点作答。阅卷是一种高速的流水作业,每人只负责某一题。正常的阅读速度是十几秒甚至几秒就改完了一份试卷(作文除外),这样的速度,初看来极其骇人,甚至令人对阅卷的可信度产生怀疑。事实上当对答案及评分细则熟悉到一定程度,无论答案怎样复杂多样,阅卷人脑中会逐渐凝结出一个间架分明的要点框,阅卷就成了一种套框的机械运动。此时阅卷者的工作不是看清考生答了什么,而是仅仅看框里套进些什么。也就是说真正能调动眼球注意力的只是几个重要字眼。这一特点要求考生,在答案基本确知的情况下尽力趋简避繁,尽量分点作答,点到即止,无需过多的展开、强调,以免不必要的信息干扰了要点本身;而当答案不确定时,则可表述得复杂一些,所谓的复杂并不是围绕一个意思反复强调,而是以简洁的语言列举尽可能多的可能性,以保证要点不被遗漏,其多余的表述通常不会倒扣分。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常会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常有三点或六点。
四、多维答题。要知道出题者既然精心设计了这道试题,一般而言不会过于浅显,答题时要深入思考,发散思维,尽量从多个维度思考答案,保持答案的完整性。比如要求解释词语的含义,则大多要从词语的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跟主旨紧密相连)两个方面回答;理解句子的意义,则大多要从从句子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等角度回答;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则要从作者显露的情感、内心深处隐晦的情感等方面来思考其复杂性;回答某一句话或某一段落的作用,则要想到文本内容表达上的作用、文本结构安排上的作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语段的表达效果,要从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特色以及这些手法、特色所产生的作用等多方面作答。等等。
五、用好稿纸。很多同学稿纸发下来基本不用,其实不少主观题的答案考生是不可能做到一挥而就、一气呵成、非常完美的,比如仿写、压缩语段等语言表达类试题,对文采和语言精炼都有要求,只有先将答案写在稿纸上,再推敲修改,最后写到试卷上才能尽善尽美。如果一开始就在试卷上作答,发现离题或不通顺时再想修改,已经没有空间,全部圈掉又可惜,于是只好将就着用,明知会被扣分也无可奈何,岂不可惜?而且,在写作上稿纸作用更大。当然高考作文一般来不及全部打草稿,但我们知道,构思及写作时,思维在高速度运转,很多美妙的词语、名言警句、典型事例纷至沓来,如果不用稿纸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素材,待你写到下一段时这些素材早已忘记。因此正确的作文方法是一边按照既有的思路构思作文,同时快速记下那些“灵光一现”的宝贵材料备用,这往往既能丰富你的作文内容,也会给作文增色不少。
六、卷面整洁。大多数老师往往只强调作文书写的工整,却忽略了主观题答案书写的要求。实际上。这部分题目虽说在评分标准上有很强的客观性,但毕竟还是主观题,尤其是语言表达题,在遇到似是而非的答案时,阅卷教师对卷面工整者会要求宽松一些,虽然相差不过一二分,但对高考而言,一分定成败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回答有字数限制的问题时。一定要按给出的空格书写,如果你超过了这个字数,就说明你的答案有问题,你要立即调整思考方向,千万不要怕字数超标而密密麻麻挤在一起,这很容易引起阅卷教师的反感。如果一定要作大的改动,最好划掉原答案后在空格的上方或下方仍按空格填写,便于阅卷人掌握字数。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就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问题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总投票1499337张,其中,支持931242张,占62.11%;反对441860张,占29.47%;无所谓126235张,占8.42%。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境遇:节日气氛越来越淡,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不清楚这些节日的真正内涵,春节、端午、中秋被戏称为“饺子节”、“粽子节”、“月饼节”。
由上述两段文字得出结论:
不少同学答案为:“大多数人支持将传统节日确定为国家法定假日。”这是不准确的,失误原因就是没有紧扣题目。题目说“由上述两段文字得出结论”,暗示答案必须综合两段的内容才完整。而上面的答案显然只是对第一段的概括,忽略了第二段。所以,正确答案应为:多数人支持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但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够。
二、紧扣文本。答题时一定要明确,答案来自于文本。这几乎是高考所有题目的基本特点,即使是探究类题型,仍然要紧扣文本思考回答,绝不能游离文本靠自己的推测和猜想来答题。所以作答时同样的意思尽量用文中的词句,因为参考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能照抄原文语句(这是不少同学喜欢做的),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再融入自己的语言,使答案与题目完全吻合。作答时还要注意试卷上所有信息:副题、作品的出处、写作时间、作者的情况、相关注释,等等;既然出现,肯定有用!
如2009年高考安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对下面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只要我们紧扣文本,从每一段筛选提炼,就可以找到“他很快乐”的四点缘由。如从第一段中“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可概括出第一个缘由是“工作上得心应手,有所成就”;从第二、三段“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日子过得很平静”“心静如水,十分自在”,可概括出第二个缘由是“因生活知足、心态平和而快乐”;从第四五两段“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可概括出“快乐”的第三个缘由即“为置身于美好的景物中,欣赏身边的美”。从最后“小翠认得路了”可以概括出第四个缘由“为自己能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这样稳住心态,紧扣文本,细心筛选,就可以使答案非常完整、全面。
三、分点作答。阅卷是一种高速的流水作业,每人只负责某一题。正常的阅读速度是十几秒甚至几秒就改完了一份试卷(作文除外),这样的速度,初看来极其骇人,甚至令人对阅卷的可信度产生怀疑。事实上当对答案及评分细则熟悉到一定程度,无论答案怎样复杂多样,阅卷人脑中会逐渐凝结出一个间架分明的要点框,阅卷就成了一种套框的机械运动。此时阅卷者的工作不是看清考生答了什么,而是仅仅看框里套进些什么。也就是说真正能调动眼球注意力的只是几个重要字眼。这一特点要求考生,在答案基本确知的情况下尽力趋简避繁,尽量分点作答,点到即止,无需过多的展开、强调,以免不必要的信息干扰了要点本身;而当答案不确定时,则可表述得复杂一些,所谓的复杂并不是围绕一个意思反复强调,而是以简洁的语言列举尽可能多的可能性,以保证要点不被遗漏,其多余的表述通常不会倒扣分。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常会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常有三点或六点。
四、多维答题。要知道出题者既然精心设计了这道试题,一般而言不会过于浅显,答题时要深入思考,发散思维,尽量从多个维度思考答案,保持答案的完整性。比如要求解释词语的含义,则大多要从词语的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跟主旨紧密相连)两个方面回答;理解句子的意义,则大多要从从句子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等角度回答;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则要从作者显露的情感、内心深处隐晦的情感等方面来思考其复杂性;回答某一句话或某一段落的作用,则要想到文本内容表达上的作用、文本结构安排上的作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语段的表达效果,要从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特色以及这些手法、特色所产生的作用等多方面作答。等等。
五、用好稿纸。很多同学稿纸发下来基本不用,其实不少主观题的答案考生是不可能做到一挥而就、一气呵成、非常完美的,比如仿写、压缩语段等语言表达类试题,对文采和语言精炼都有要求,只有先将答案写在稿纸上,再推敲修改,最后写到试卷上才能尽善尽美。如果一开始就在试卷上作答,发现离题或不通顺时再想修改,已经没有空间,全部圈掉又可惜,于是只好将就着用,明知会被扣分也无可奈何,岂不可惜?而且,在写作上稿纸作用更大。当然高考作文一般来不及全部打草稿,但我们知道,构思及写作时,思维在高速度运转,很多美妙的词语、名言警句、典型事例纷至沓来,如果不用稿纸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素材,待你写到下一段时这些素材早已忘记。因此正确的作文方法是一边按照既有的思路构思作文,同时快速记下那些“灵光一现”的宝贵材料备用,这往往既能丰富你的作文内容,也会给作文增色不少。
六、卷面整洁。大多数老师往往只强调作文书写的工整,却忽略了主观题答案书写的要求。实际上。这部分题目虽说在评分标准上有很强的客观性,但毕竟还是主观题,尤其是语言表达题,在遇到似是而非的答案时,阅卷教师对卷面工整者会要求宽松一些,虽然相差不过一二分,但对高考而言,一分定成败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回答有字数限制的问题时。一定要按给出的空格书写,如果你超过了这个字数,就说明你的答案有问题,你要立即调整思考方向,千万不要怕字数超标而密密麻麻挤在一起,这很容易引起阅卷教师的反感。如果一定要作大的改动,最好划掉原答案后在空格的上方或下方仍按空格填写,便于阅卷人掌握字数。